收藏 分销(赏)

浮针疗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18942 上传时间:2024-04-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针疗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浮针疗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浮针疗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 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S e p t.2 0 2 3,V o l.3 1N o.1 7通信作者:许电,E-m a i l:2 3 0 8 5 4 6 7 3 7q q.c o m第一作者:林波,E-m a i l:2 8 4 4 8 8 2 6 7q q.c o m浮针疗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林 波,陈慧珍,蒋 励,许 电(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海南 琼海5 7 1 4 0 0)【摘要】目的:探讨浮针疗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 0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

2、5例。对照组采用功能锻炼干预,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6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M c G i l l疼痛量表评分与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 1.4 3%(3 2/3 5),对 照组总有效 率为7 1.4 3%(2 5/3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治疗后,两组患者 的 现 有 疼 痛 状 况(P P I)、视 觉 模 拟 评 分 法(VA S)与疼痛分级指数(P R 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 5),治疗组P P I、VA S、P R 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 5)。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

3、前屈、后伸、外展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 5),治疗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0.0 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琼海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 0 2 0 1 2 0 2 1)。1.2 诊断标准 参考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制定肩周炎的诊断标准4。患侧肩关节的前侧、后侧、外侧均存在明显压痛,肩关节外展活动受限,肩关节外形有“扛肩”现象;存在肩周部位肌肉慢性劳损或外伤病史;发病近1个月肩关节X线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参考 中医骨伤科学 确定分期为粘连期5。粘连期判定标准:肩周炎发病时间36个月以上;未经治疗肩部肌肉疼痛情况较前减轻,肩关节肌骨超声检查可见肩峰

4、下滑膜增厚、肩关节积液等肩关节粘连92中国民间疗法2 0 2 3年9月第3 1卷第1 7期 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 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S e p t.2 0 2 3,V o l.3 1N o.1 7 期病理表现;患者日常肩部肌肉活动受限,活动度明显缩小;双上肢外展活动及向前活动时出现一侧或双侧上肢上抬现象,肩关节会不受控制出现“耸肩”表现。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 87 5岁;可以耐受浮针治疗;既往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未发现出血倾向及凝血功能障碍。1.4 排除标准 合并锁骨外侧骨折、肩关节肿瘤及结核等肩部肌肉严重器质性病变导

5、致疼痛的疾病者;有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征等其他引起肩部肌肉损伤的疾病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者;合并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者;有精神类疾病,或不能配合治疗者;参与本研究前3个月因参加其他临床类研究导致无法评估本研究疗效者;参与本研究前1个月内采取过其他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并且该方法可能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者。2 治疗方法2.1 对照组 进行功能锻炼。爬墙:患者面对墙壁站立,手指沿墙壁向上摸高爬行,标记患者能触及的最高点,次日从标记点再次尝试向上爬,切忌用力过度。后划臂:患者功能位站立,微微前屈身体后双手自然下垂,双手做向后划水动作,反复多次。旋转:患者正常站立,双上肢由前向后、由后向前做

6、旋转运动,范围由小到大。双手背伸:患者双手向后,让健侧手拉住患侧腕部,向上提拉直至轻度疼痛为止。每日1次,上午约1 0时进行功能锻炼,每次2 03 0m i n,6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功能锻炼基础上加用浮针治疗。针刺取穴方法参考 浮针医学纲要6。针刺用具选用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号一次性浮针。医者采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触摸患者肩关节肌肉周围,确定患者的病变肌肉及病变范围,在肌肉中对 应3个 肌 筋 膜 触 发 点,分 别 设 定 为P 1、P 2、P 3。P 1点为肩关节前方结节间沟;P 2点为肩峰下,肩髃与肩髎之间;P 3点为肩胛骨外侧角外上方,

7、肩贞周围。针刺方法:患者取正坐位,针刺部位采用碘伏消毒两遍后于进针点下5c m处进针。针体与皮肤成1 5 角刺入,进针深度约3 0mm,刺入后将针身倾倒,使针身刺入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留针3 0m i n,沿皮下持续刺入后退出,放置在针座上的卡槽内。医者在针刺部位周围做水平扫散,扫散后左手配合患者进行肩部抬臂、水平后伸及肩关节内旋后伸的抗阻力活动,每组两次,每次持续1 5s。每日1次,上午约9时进行浮针治疗,每日治疗1次,6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3 疗效观察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治愈:肩部疼痛感完全消失,肩关节无活动障碍;显效:肩部休息时无疼痛感,过度劳累时肩部肌肉

8、出现酸胀感,休息后肩部肌肉酸胀感消失,肩关节活动度检查正常;有效:肩部疼痛较治疗前稍有减轻,肩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稍有增加;无效:肩部疼痛感与肩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无明显减轻,或较治疗前加重7。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 效 例 数+有 效 例 数)/总 例 数1 0 0%。M c G i l l疼痛量表评分。治疗前后采用M c G i l l疼痛量表分别对患者的现有疼痛状况(P P I)、视觉模拟评分法(VA S)与疼痛分级指数(P R I)进行评估。P P I评分采取5分满分制原则,VA S评分采取1 0分满分制原则,P R I评分采取4 5分满分制原则,分数越低表示疼痛越轻。肩关节活动度。治疗

9、前后使用角度尺测量患侧上肢前屈、后伸、外展角度。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2 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2检验。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 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 1.4 3%(3 2/3 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 1.4 3%(2 5/3 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见表1。表1 两组粘连期肩周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 541 61 239 1.4 3对照组

10、3 521 01 31 07 1.4 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 5)。治疗后,两组患者P P I、VA S、P R 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P P I、VA S、P R 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5)。见表2。03 中国民间疗法2 0 2 3年9月第3 1卷第1 7期 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 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S e p t.2 0 2 3,V o l.3 1N o.1 7表2 两组粘连期肩周炎患者治疗前后M c G i l l疼痛量表评分比较(分,xs)组别例数时间疼痛分级指数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现有疼痛状况评

11、分治疗组3 0治疗前2 8.7 23.1 17.0 80.2 92.5 10.7 6治疗后5.7 11.4 61.7 50.3 30.4 80.1 7对照组3 0治疗前2 7.5 42.7 77.1 20.4 12.4 30.2 6治疗后1 4.8 91.3 81.0 30.1 21.1 60.0 9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 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 5)。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大,治疗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 5)。见表3。表3 两组粘连期肩周炎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xs)组别例数时间前屈

12、后伸外展治疗组3 0治疗前3 9.0 57.8 61 3.7 92.6 75 1.1 53.7 4治疗后1 3 6.5 28.6 94 1.8 94.6 21 4 5.4 85.2 8对照组3 0治疗前3 7.5 45.7 51 4.6 51.1 75 5.3 37.9 0治疗后9 7.6 47.7 83 5.1 82.5 29 7.2 68.7 8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 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 5。4 讨论肩周炎又称为“五十肩”“老年肩”,归属中医“痹证”范畴。素问痹论 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寒、湿邪侵袭肩部,阻滞经络,导致局部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此外,

13、肩周炎好发于5 0岁以上人群。中老年患者年老体衰,气血亏虚,不荣则痛。故肩周炎患者可见肩部疼痛、重着、麻木及活动不利等症状。治疗上需注重行气活血、补益气血、舒经活络。肩关节的组成结构复杂,肩关节中的肌肉、韧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改变。肩关节的频繁活动会使肩关节周围的组织受到摩擦、挤压,造成磨损,发生局部无菌性炎性反应,形成粘连。肩部的急性损伤、骨折等需长期固定肩关节,亦会使关节囊发生粘连。颈椎病及心、肝、肾等脏器疾病影响血液循环,使肩关节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肌肉痉挛,日久局部发生炎性反应,导致肩周炎发生8。粘连期肩周炎患者疼痛较急性期有所缓解,但此时炎性渗出明显,肩关节周围肌肉及组织粘连

14、加重,呈“冻结”状态,使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缩小,活动受限9。肩周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在一般情况下可自愈,但如果不及时干预,患肩关节活动范围能够完全恢复的可能性较小1 0。功能锻炼需患者主动进行肩关节活动,可有效减轻肩部肌肉粘连,促进渗出液吸收及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肩部疼痛。然而,因功能锻炼是主动活动,患者常因锻炼过程中出现的疼痛、劳累或因生活、工作等难以坚持,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功能锻炼的同时需联合其他方法治疗。浮针疗法是运用浮针在肌筋膜触发点或病变周围皮下组织进行扫散及再灌注活动的针刺疗法,常用于治疗软组织疼痛性疾病,具有操作方便、留针时间长、痛感低的优势。浮针疗法将

15、“患肌”作为治疗靶点,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活动,疏松结缔组织具有传导生物电的功能,浮针扫散时具有压电和反压电效应,疏松结缔组织将生物电传导至病变组织,改变细胞的离子通道,调整人体的抗病机制。浮针扫散的作用是松解紧张的肌肉,使血液流通至缺血部位,恢复肌肉的功能1 1。再灌注活动以牵拉肌肉为主,通过肌肉的收缩与舒展,使血管舒张,加大血流动力,加快血流速度,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灌注到缺血的部位,有效改善患肌的缺血状态1 2。有研究认为,疼痛是肌肉一定程度缺血、缺氧产生能量危机,神经末梢捕捉到信号后传输至大脑而产生的一种感觉,肩周炎的发生与肌肉缺血、缺氧有关1 3。浮针疗法可以改善患肌缺血、缺氧

16、状态。王瑞安等1 4通过M e t a分析得出,浮针疗法是有效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其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针灸治疗。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在每日上午进行功能锻炼,治疗组患者在上午约9时进行浮针治疗。昼为阳,夜为阴,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上午阳气升发,万物舒展,人体也应进行适当运动,使形体舒缓。在上午进行功能锻炼符合中医养生理念,两组患者依从性较高,均积极配合完成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M c G i l l疼痛量表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其原因可能是功能锻炼可松解肌肉粘连,改善患肌及附近的血运状态,进而改善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度。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M c G i

17、l l疼痛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其原因为浮针作用于肩关节周围患肌疏松结缔组织,刺激肌筋膜触发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进一步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1 5。13中国民间疗法2 0 2 3年9月第3 1卷第1 7期 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 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S e p t.2 0 2 3,V o l.3 1N o.1 7 综上所述,浮针疗法联合功能锻炼可有效减轻粘连期肩周炎患者肩关节疼痛,扩大肩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本研究存在病例数少、缺乏客观指标及观察时间短等不足,今后的研究中将加大样本量、增加客观

18、指标、延长观察时间等,以期探明浮针疗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作用机制,为该疗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参考文献1 玲花.肩关节周围炎的蒙医外治法概况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 0 1 9,2 5(4):4 6-4 8.2 张安桢,武春发.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 9 8 8:7 3.3 钟红 霞.肩 周炎 的 治疗 进展 J.基 层 医 学 论 坛,2 0 2 1,2 5(1 4):2 0 4 7-2 0 4 9.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4:1 9 0-1 9 1.5 黄桂成,王拥军.中医骨伤科学M.4版.北京:中国

19、中医药出版社,2 0 1 6:2 4 6-2 4 7.6 符仲华.浮针医学纲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0 1 6:2 3 1-2 3 5.7 李远峰,姜益常,杨雪.浮针扫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 0 2 3,3 2(7):1 2 1 9-1 2 2 2.8 崔丽君,孙海友,张亚兰,等.肩周炎的解剖学发生机制J.饮食保健,2 0 1 5,2(2 2):3 1.9 涂敏芳.热敏灸结合经筋松解手法治疗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昌:江西中医药大学,2 0 1 9.1 0 贝剑宏,杨雪梅,钟娟,等.电针结合贾氏点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

20、疗法,2 0 2 0,2 8(2 1):3 6-3 8.1 1 卫其华,许淑颖,王伟伟,等.浮针结合甲钴胺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 0 2 2,3 8(1):4 0-4 2.1 2 盘晓颖,谢泓智,何新芳.浮针联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 0 2 2,3 9(8):1 8 0 8-1 8 1 3.1 3 孙玉波,仲梅,赵金秋.浮针联合磁振热治疗海勤人员颈肩部肌筋膜疼痛效果及其对不良情绪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 0 2 2,3 1(9):9 5 4-9 5 7.1 4 王瑞安,蒋学余.浮针与传统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比较的M e t

21、 a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 0 2 2,3 4(2):3 0 5-3 0 9.1 5 范曼琪,孙健,许能贵,等.浮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思维及作用机制J.世界中医药,2 0 2 1,1 6(5):8 3 5-8 3 9.(收稿日期:2 0 2 2-0 7-0 4)作者:殷英,E-m a i l:q 1 5 6 8 8 4 5 6 0 2 51 6 3.c o m温针灸结合B o b a t h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中的应用殷 英(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中医院,山东 济宁2 7 7 6 0 0)【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B o b a t h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22、:将7 2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 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和B o b a t h技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联合温针灸、B o b a t h技术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肢体痉挛情况、表面肌电图(s EMG)的均方根值(RM S)、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 4.4 4%(3 4/3 6),高于对照组的7 7.7 8%(2 8/3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治疗后,两组患者痉挛指数(C S I)、改良A s h w o r t h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 5)

23、;两组患者肱二头肌和股四头肌s E MG的RM S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 5);两组患者F u g l-M e y e r、改良巴氏指数(M B 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 5)。结论:温针灸结合B o b a t h技术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有明显的作用。【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中风;肢体痉挛;温针灸;B o b a t h技术中图分类号:R 2 4 6 文献标识码:AD O I:1 0.1 9 6 2 1/j.c n k i.1 1-3 5 5 5/r.2 0 2 3.1 7 1 1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主要类型,多数脑卒中患者会出现肢体痉挛,表现为刻板运动模式、肌张力升高、运动协调性降低等,可致肌肉萎缩,阻碍患者康复。现代医学多采用药物治疗、热疗、B X T-A注射、B o b a t h技术等,其中B o b a t h技术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虽可在一 定 程 度 上 改 善 肢 体 痉 挛 状 态,但 单 一 使 用B o b a t h技术无法满足临床预期。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推广和普及,以温针灸为代表的中医特色疗法在治23 中国民间疗法2 0 2 3年9月第3 1卷第1 7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