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373988 上传时间:2024-04-2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一、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二、秦汉的政治制度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第一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一、疆土日渐扩大 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二、多民族融合三、郡县制不断完善第二节 秦汉的政治制度一、秦汉的国家组织(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二)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大司马、大司空 司马、司徒、司空(三)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宗正、少府二、秦汉时代的国家结构(一)秦朝的国家结构1、秦朝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内史:京都,行政长官也叫内史,属吏有癝牺令、都水长、铁长等,各有称丞的副职郡:行政长官称郡守,统理一郡各项事务;副职为郡丞、

2、长史;郡守的属吏有功曹、主簿、议槽等(郡守系统);郡尉系统包括郡尉及其属吏;监御史县:行政长官称县令、长,副职称县丞、县尉;属吏有主吏、令史、厩司御、仓吏、御掾等乡、亭:三老、有秩(啬夫)、游儌2、秦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方面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对地方进行适当的分权(二)两汉时期的国家结构1、封国制王国、侯国:太傅;相国、相丞;中尉;御史大夫;内史;郎中令;卫尉;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太仆;将军等汉武帝时削弱各个王国的力量:推恩令、左官之律、附议之法,设监察区派刺史负责监察,相治民2、郡县制(郡县州郡县)郡:长官称太守;佐官有都尉、郡丞、长史;属吏有督邮、主簿、功曹使等县(邑、道):长官

3、称县令、县长;佐官有县丞、县尉、少吏乡、亭:三老、有秩、游徼、亭长州:刺史3、属国制(少数民族)九译令、都尉、丞三、秦汉时期的官吏选任制度(一)荫任制度父荫子、兄任弟为主要形式(二)征召辟除制(三)察举制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家政权组织的演化特征:权力组织的复杂性、职能划分的不确定性和变动性(一)由三公到八公并置 东汉在三公外,设太傅,以太傅录尚书,总领百官,指挥整个国家行政西晋八公并置(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大司马、大将军、司徒、司空)职能变化:“论道经邦、燮理阴阳”“训护人主、导以德义”,失去行政职能,成为谋议性质的咨询人,但形式上还享受国家崇高礼遇意义:皇帝

4、扩大谋议群体,削弱行政系统,加强以谋议系统对行政系统的制约,并最终巩固与加强皇权(二)三省制的形成1、尚书省的形成与演变三个阶段、三次质变:君主内侍机构君主办公机构国家行政总署第一阶段(战国西汉)战国到西汉初年:属少府,主管君主文书档案,位微权轻汉武帝时:收纳章奏、出示诏命,但无发令权汉成帝时:设曹,参与政务,以宦者充任第二阶段(东汉)“出纳王命,敷奏万机”,已拥有出令权,取代三公作用,形成“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局面尚书与九卿的关系:尚书在秩级、俸禄、礼遇上低于九卿,但在行政关系上,尚书可以指挥九卿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置中书后,尚书由内朝推向外朝,尚书向行政领域扩展职权,也是从这一

5、时期开始,尚书建省,剩下置部曹,部曹下设郎曹尚书部曹 西汉:常侍曹、二千石曹、民曹、主客曹、三公曹 东汉:吏部曹、二千石曹、民曹、主客曹、三公曹、中都官曹 曹魏:吏部、度支、左民、五兵、客曹 晋 :吏部、三公、客曹、驾部、屯田、度支、六曹 部曹下设郎曹 曹魏:殿中、吏部、驾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祠部、度支、库部、农部、水部、仪曹、三公、仓部、民曹、二千石、中兵、外兵、都兵、别兵、骑兵、考功、定课、都官等二十五郎曹 西晋:直事、殿中、祠部、仪曹、吏部、三公、比部、金部、仓部、度支、都官、二千石、左民、右民、虞曹、屯田、起部、水部、左右主客、驾部、车部、库部、左右中兵、左右外兵、别兵、都兵

6、、骑兵、左右士、北主客、南主客、运曹等三十五郎曹 东晋时期进行了官制改革,郎曹机关省并为十五个2、中书的形成与演变 汉武帝时期始设,最初称中尚书,意为设在后宫的尚书,以宦官充任;成帝时撤销,东汉亦不设中书;曹魏设秘书主管尚书奏事,魏文帝时改秘书为中书,由士出任,中书至此得以新生 中书诞生之后,逐渐将尚书挤向外朝,替代尚书开始行驶决策的职能 中书的长官是中书监、中书令,其属官主要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 到南朝梁陈时,中书省组织进一步发展,处理各种政务的“局”纷纷设立。“国之政事,并由中书省。有中书舍人五人,领主事十人,书吏二百人,书吏不足,并取助书。分掌二十一局事,各当尚书诸曹,并为上司。总国内机

7、要,而尚书唯听受而已。”隋书百官志3、门下省的形成与演变 门下是从皇帝的侍从衍生而来,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职官是侍中,其职责是“入侍天子”、“切问近对,拾遗补阙”。东汉时,设侍中寺,成为正式的皇帝顾问处,门下组织雏形初具 曹魏代汉后,继承汉制,设侍中四人。并将侍中作为加官,授予重要的官员,方便他们入宫议事 西晋改侍中寺为门下省,其辖有黄门侍郎、散骑侍郎、散骑常侍等,参与国是讨论,成为皇帝的高级参谋人员4、三省制取代三公九卿,从历史的角度看,是古代国家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的进步。在新的国家组织中,那些单纯为君主个人生活服务的机构在减少,并从国家职能区分开去。这无疑有利于国家组织自身的建设和国家职

8、能的正常的发挥。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分职、并立以及相互制约,使国家机器的运作更趋成熟,特别是尚书诸曹的设置与九卿机构的设置相比较,也更适合国家职能的行使与发挥。(三)九卿的退化 东晋建立之后,对九卿组织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调整。调整的模式分为三种:一是撤消。宗正于晋哀帝时期被撤消,其职能一部分归于太常,一部分归门下;卫尉于东晋初年撤消二是撤消后又重建,当原有的职能已被剥夺。光禄勋自魏以来沦为闲职,在晋武帝时复置,但已不具有国家行政职能;大司农在晋哀帝是撤消,晋武帝时被恢复,但地位比以前大大降低三是撤消后重建,但变成临时性机构;大鸿胪在东晋初年被撤消后,职能被尚书省客曹多取代,东晋中期重建之后称

9、为临时性机构;太仆在撤消后,一部分职能归尚书,一部分职能归门下,只是在重大礼仪场合,才设太仆为皇帝驾车。南朝梁武帝天监改制,恢复东晋所废诸卿,并加置太府、太舟等十二卿。但十二卿的设立,并没有引起国家组织的大变动,也没有恢复昔日九卿分掌国家行政那样的权力格局,仅是一种形式的变动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国家结构(一)州郡县制州:由汉代的监察区演变而来,东汉末年成为地方的一级机构。设有刺史、领兵都尉。刺史为一州行政长官,佐属官有别驾从事、治中从事、主簿、功曹、西曹书佐、录事等。领兵都尉设在边境各州,同刺史共治一州,州有将军府和刺史府两套系统。东汉时,置司隶校尉部,与州相当,以监督京都百官和京都附近的郡。

10、魏袭汉制,西晋也采用这一制度,东晋以扬州刺史代司隶校尉,北魏、北齐置司州牧郡:置太守一人(京师所在地,魏、西晋、北魏的河南郡,东晋南朝的丹阳郡,置尹),为一郡行政长官,多加有将军名号,拥有兵权,有郡府、军府两府。县:大县置县令,小县置县长,主持县政。县佐有县丞、县尉,之下有功曹、主簿、录事史、主记事史等属吏。县下置乡,大乡置三老。乡下置里,里置里吏。北魏时实行三长制,以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里为党,设邻、里、党三长;北齐以十家为邻比,五十家为邻,百家为族党;北周以五家为保,五保为闾,四闾为族,设保长、闾正、族正(二)封国制 三国时,沿用汉旧制,实行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这一时期的分封有两种,一种

11、是有封地的,一种是无封地的。西晋时期大力推行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的制度,以郡县为标准来定封爵的高低。由于西晋分封的诸王拥有兵权,这就形成了堤防割据势力,导致了诸王为夺取中央政府的权力而相互战争,如“八王之乱”(三)侨州郡县制 东晋政权为了巩固其统治,需要笼络南迁的世族,安抚流离失所的人民,因此就在其所迁移的地方冠以旧地名称。从长江上游梁、益诸州,至长江中游中游的荆、襄一带,东至下游的江、淮地区,陆续建立起南迁侨民的地方行政机构,即侨州郡县。形式:在不同的地方置相同的州郡 在同一个地方置不同的州郡 在州郡前加“北”、“南”侨州郡县的实行,使中央对地方行政、治安、赋税等管理较为困难,中央政府对地方不易控制,增加了地方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因此在东晋末年和刘宋之处,实行了“土断”,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理和便于征收赋税。但土断的阻力很大,这反映了中央政府与氏族争夺权力的斗争。最终土断没有实行,侨置郡县也没有彻底裁撤,反而使得地方行政更加混乱,更多地江南实县划归侨州郡去管理。(四)镇戍组织 设在边境关塞的组织。各镇大小不一,配兵也不一样,分设镇都大将、都将、大将、镇将、都副将、副将、监军、长史、司马、录事、参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