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记叙的人称、顺序和线索.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365298 上传时间:2024-04-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记叙的人称、顺序和线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记叙的人称、顺序和线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记叙的人称、顺序和线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记叙的人称、顺序和线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记叙的人称、顺序和线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模块名称】记叙文阅读 第2讲 记叙的人称、顺序和线索一、记叙的人称记叙的人称,实质上是作者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问题,也就是叙述一个人、一件事 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的问题。(一)第一人称:作者以“我”或“我们”的身份,叙述所历、所闻、所见,把人物经历、事 件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第一人称的叙述。依据“我在事件叙述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1、“我”是见证人。如孔乙已中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2、“我”是重要人物。如故乡中的“我”。3、“我”是主人公。如日记、书信、游记、自传体文章中的“我”,还有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某些小说、故事中的“我”。譬如,鲁迅不是狂人,但在写

2、狂人日记时却用“我”来 叙述,代替了“狂人”,有力地揭露了中国封建家族制度和吃人的旧礼教。4、“我”是穿针引线的人物。作用:亲切,自然,真实,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二)第二人称:作者用“你”、“你们”来叙述,是第二人称叙述。实用写作中很少用此人称,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偶尔也用来直接抒情或议论。作用: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加亲切感;便于对话,便于抒情。(三)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作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较自由、灵活,能把人和事直接展现在读者眼前。便于叙事和议论。在写作中,还存在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的情形。写作时到

3、底是用第一个称还是用第三人称或第二人称叙述,应该从用哪一人称叙述来处 理材料、表现主题最为有利的角度来考虑。二、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一)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作用:叙事有头有尾,脉络清晰。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序来叙述事件。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二)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

4、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三)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插叙与倒叙的区别在于:插叙只是顺叙中的一个片断,不是全文中心事件的一部分;而倒叙所叙的内容是整个事件 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一个环节。作用: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四)补叙:位于文章结尾,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解释。作用:对中心内容补充、解释。三、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

5、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因此,线索确定得恰当,会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全篇浑然一体。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1.是以实物为线索。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如枣核一文,用“枣核”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内容可分为“索枣核”、“见枣核”、“议枣核”等几部分。2.是以人物为线索。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比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我”,就是一个线索人物。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反映出孔乙己的性格核遭遇。“我”不仅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3

6、.是以事件为线索。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如分马,先写分马前的动员,又写分马的具体情况,最后又写换马。全文自始至终以“分马”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写得有条不紊,主次分明。4.是以时间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5.是以地点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如小橘灯按地点的转换全文可分为四部分:叙述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叙述小姑娘家的情形;叙述回寓所后的交谈;交代离村后的情形。文章以地点为线索,内容显得井然有序,层次分明。6.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

7、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这一类文章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的线索。如荔枝蜜,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不喜欢蜜蜂想去看看蜜蜂赞颂蜜蜂想变成蜜蜂,把思想感情贯注于文章之中,其发展变化就构成了文章的线索。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的线索不止一条,往往有几条线索同时起着作用。我们在选择线索时要根据文章的材料而定。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波兰作曲家肖邦1830年准备出国去深造,他的朋友设宴为他饯行。席间,朋友们赠给他一个银杯,杯里装的是波兰的泥土,意在勉励肖邦不要忘记祖国。肖邦到维也纳不久,华沙爆发了反抗俄国统治的起义,可惜失败了。肖邦曾两次设法回国,都没有成功。从此,他把对自己祖国的怀念和忧虑,全都灌注在自己的

8、音乐里。1848年秋天,离开祖国18年的肖邦身染重病,处于弥留状态。他的姐姐从华沙赶到他身边。肖邦对姐姐说:“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祖国的,不过你一定要把我的心脏带回去。” 他又命人取出当年朋友们所赠的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请朋友们到时候把祖国的泥土撒在他的棺材上。肖邦死后,人们在他的墓穴上撒上银杯里的泥土。他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送回华沙,保存在圣十字教堂里。后来,在肖邦诞辰125周年时,波兰人民为他重立了墓碑,墓志铭是:至爱所在,心之所在。1这篇短文记叙的顺序是() A顺叙B倒叙C插叙 D.补叙2墓志铭中的“至爱”具体指: .3贯穿文章始终的一条情感线索是: .4自然段用两个事例

9、表现肖邦对祖国深深的爱,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5文中画线句“不过你一定要把我的心脏带回去”如果改成“不过你是否能把我的心脏带回去呢?”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我的初恋周日的校园里,没人。酷夏的操场上,没人。有人没人与我无关,有篮球就行。那篮球在一楼体育教师的办公室里,门锁着。我双手攀住窗台,右脚跨上去,左脚再跨上去,再往屋里一跳,咚,稳稳地站在这间有篮球的屋子里了。屋子小小的,放着不起眼的桌子、体育用品。不过对于我,有篮球的地方就是最光辉灿烂的地方。篮球,圆滚滚鼓蹦蹦会弹跳会逗人变幻无穷五彩缤纷。 我抱起篮球,翻身从窗口出去,奔向操场。十三、四岁的女孩,跑起来要多快有多快。哦,篮

10、球架,篮球筐,天上一只火球,地上一只篮球。我跃起、投篮;跃起、投篮,一个人打个满头大汗,百折不挠,波澜壮阔,万马奔腾!我那高一甲班的女生成为一支很有团队精神的女篮。有一天下午放学后,我让全体女篮到我家。那时我们大体梳着两根辫子。我的头发最浓最密,两根长辫油亮粗壮。我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地就剪自己的辫子。我那时是怎么了?就是给洋娃娃剪辫子我也下不了手的!然而我剪自己的辫子连感觉也没有,大概我已经变成硬邦邦的没有知觉的篮球了。好了,我那最美丽的辫子都不要了,其他的那辫子还有什么生存的理由?十一个女生的二十二条辫子,绞了一地。 我绞了一个娃娃头。我觉得这个娃娃头好像不是我自己的,我的头叫我自己感到是这

11、样地陌生!我是那样地不习惯自己,甚至觉得非常难为情。 妈妈下班回家了:你的辫子呢?我说在五斗柜里。妈妈一看地上、沙发里全是青丝发迹,拿起扫把就扫地。妈妈没说一句责怪的话,也不阻拦我打球。本来我很可能成为职业篮球运动员,后来我又想当英文翻译,后来戏剧学院要我学表演,后来我不去学表演不去写剧本却写上了报告文学。妈妈从来没有说过“不”。或许这样才有了我自由快活的天性和快活自由的文字? 我到底没有成为篮球运动员的那一天,有人来通知我,上海市队要给我发球衣。但是我已经不能去接球衣了,我病倒了,打球打的。这一病半个学期!后来我在上海戏剧学院的文学系读书时,隐瞒了我的篮球史。否则,如果同学鼓动我打球,我是禁

12、不住这种诱惑的。有一次文学系与表演系篮球比赛,我正好走过,觉得这打个什么球呀!天知道怎么的,我就冲上场抢过表演系的球,一路运球到对方的篮板下,一跃而起,一个漂亮的篮板球,然后扭头就跑。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那球场那球架,那冲上去跃上去的漂亮一投。当时我没有想到,那是我最后一次投篮,最后的篮球。这一只球,这一个漂亮的句号,结束了我和篮球的情缘。 我把我的初恋,投进了、装进了篮球筐。爱是什么?是全情地投入,是忘我地倾注,是纯真的洗礼,是勇敢的付出,是奋不顾身的追求,是无可阻挡的奔突。能够这样去爱的人,一定青春年少追求美好渴望创造,不管他是十几岁还是几十岁。 后来再后来,或者说现在又现在,我把一个个字

13、投进稿纸上的一个个格子的时候,我大汗淋漓又酣畅淋漓的时候,我知道,我还是那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天上挂着一只火球,地上奔着一只篮球 1.作者把写作说成是“把一个个字投进稿子上的一个个格子”,联系全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说说划线句“天上一只火球,地上一只篮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说说“这一只球,这一个漂亮的句号,结束了我和篮球队情缘”所用的修辞及表达作用。4.按示例摘录文中你认为精彩的句子示例:摘录我跃起、投篮;跃起、投篮,一个人打个满头大汗,百折不挠,波澜壮阔,万马奔腾!赏析极为形象地写出来“我”忘我投入地玩篮球的情形摘录赏析5. 作者写自己青少年时代和篮球的情缘,着重写了三件事。分别概括

14、,并说出这三件事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这三件事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6.文中“我的初恋”是指 ,作者由此悟出了怎样一个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6个字)?。秃的梧桐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

15、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qio cu ( )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

16、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cn 1n( )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

17、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11)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1请根据拼音写出第(11)段中应填的词语。 (2分2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3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3分)4文中第(11)(12)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4分)5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6从

18、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1A 2祖国 3爱国主义(热爱祖国) 4.托付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去;托付朋友把祖国的泥土撒在自己的棺材上. 5不好,因为改过后的句子带有商量的浯气,而原句是种非常肯定的语气,能够更好地表现肖邦强烈的爱国之情.1.生动形象地把篮球与写作联系起来,使文意前后贯通。2.用环境描写衬托出我对篮球运动的热爱。3.比喻,形象地写出我从此远离少年时代的篮球运动,而投身于自己的学习和事业。4.略5. 1周日我爬进办公室拿来篮球一个人打。2为了打篮球带头剪去美丽的长辫子。3读大学时路过表演系篮球比赛时,忍不住抢球投篮。(对篮球的喜爱之情) 6. 略秃的梧桐12分 憔

19、悴 葱茏(每字05分)23分 同样表示惋惜,开头说“难得活”,结尾说“不得活”,说明人们对秃梧桐的存活越来越没信心,显示出秃梧桐生存的艰难,(2分)此外在结构上有前后照应的作用。(1分) 33分 本文是以秃梧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答“以时间为线索 来组织材料的”或“以秃梧桐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给1分)44分 和秃梧桐一样,其它植物也在秋天渐渐萧条,但也都在顽强地活着。这使得秃 梧桐体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普遍的意义,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答“写其它的树和花衬托出秃梧桐的顽强生命力,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 中心”给4分;只答“衬托”或“深化中心”,缺乏分析,给1分)53分 这句话是说,即使秃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是生 生不息的。 63分 示例: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 顽强的毅力!(只要扣紧“秃梧桐”来谈,言之成理即可)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