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302∕T 075-2018 余姚瀑布仙茗生产技术规程(宁波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34894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53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02∕T 075-2018 余姚瀑布仙茗生产技术规程(宁波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DB3302∕T 075-2018 余姚瀑布仙茗生产技术规程(宁波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DB3302∕T 075-2018 余姚瀑布仙茗生产技术规程(宁波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DB3302∕T 075-2018 余姚瀑布仙茗生产技术规程(宁波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DB3302∕T 075-2018 余姚瀑布仙茗生产技术规程(宁波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7.140.10X 55DB3302浙江省宁波市地方标准DB 3302/T 0752018代替 DB3302/T 075.142012余姚瀑布仙茗生产技术规程2018 - 06 - 21 发布2018 - 06 - 21 实施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DB3302/T 0752018I前言本标准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3302/T 0752012余姚瀑布仙茗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种苗、第2部分:栽培技术、第3部分:采制技术和第4部分:质量等级。与DB3302/T 075201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内容或条款变化如下:删除【第 1 部分:种苗】中行业通用

2、的术语与定义,保留并完善余姚瀑布仙茗绿茶的特色术语与定义,将“催色”更名为“定色”(见第 3 章);修整茶树苗木管理内容(见第 5 章),增加扦插育苗(见 5.1),删除“苗木分级与指标、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内容(2012 版第 1 部分),调整为苗木质量(见 5.2),均参照 GB11767茶树种苗执行;调整涉及茶园管理的相关条款,将“土壤管理、水分管理、光温管理、冻害防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内容(2012 版第 2 部分:第 7、8、9 章),合并为茶园管理(见第 9 章);修改化学防治内容(见 9.5.4,2012 版第 2 部分:9.4);修改茶叶加工卫生要求(见 10.1,201

3、2 版第 3 部分:第 5 章);增加工艺要点(见 10.6)增加标准栽培技术模式图(见资料性附录 B)调整机械类型和技术参数,列为规范性附录 C(见 10.5,2012 版第 3 部分:6.2)调整“质量要求”内容,均参照资料性附录 D(见第 11 章,2012 版第 4 部分:质量等级 D);调整调整标准实物样(见资料性附录 D.6, 2012 版第 4 部分:资料性附录 A);本标准由宁波市林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宁波市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余姚市林业特产技术推广总站、宁波市林特科技推广中心、余姚市余姚瀑布仙茗协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明、韩震、王开荣、张龙杰、黄杨、朱逢

4、秋、邓隆。本标准所代替的版本发布情况为:DB3302/T 0752009、DB3302/T 0752012。DB3302/T 07520181余姚瀑布仙茗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余姚瀑布仙茗绿茶的特色术语与定义、茶树苗木、茶园建设、茶苗定植、树冠培育、茶园管理,以及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鲜叶采摘、鲜叶处理、加工工艺、机械类型参数、分级封装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宁波内余姚瀑布仙茗绿茶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

5、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302 茶 取样GB/T 8303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1767 茶树种苗GB/T 14456.1 绿茶

6、 第1部分:基本要求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H/T 1070 茶叶包装通则GH/T 1071 茶叶贮存通则GH/T 1077 茶叶加工技术规程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NY/T 227 微生物肥料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T 5018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3术语与定义DB3302/T 07520182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白色系白化茶品种新梢色泽呈白色的白化茶树品种。3.2黄色系白化茶品种新梢色泽呈黄色的

7、白化茶树品种3.3立体采摘茶园是指树冠纵向具一定采摘深度、 横向具一定幅度与分枝密度、 以同一级分枝为主要生产枝进行采摘名优茶鲜嫩芽叶为主要原料的茶园。3.4定色在白之绿茶、 黄之绿茶加工过程中, 将杀青叶进一步采用滚筒高温处理, 促使芽叶内水分继续散失,减少后续工艺中茶汁外渗所造成的茶色变暗,以达到芽叶绿翠镶金黄色块效果的一种特殊工艺。3.5整形针形茶制作工艺中借助整形机的热能与机械力之间相互作用, 使茶叶呈紧直似针状、 含水量控制在一定值域范围内的加工过程。3.6绿之绿茶以常规品种鲜叶为原料,依照绿茶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干茶、汤色、叶底均呈绿色的茶叶。3.7白之绿茶以常规品种鲜叶为原料,依照

8、绿茶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干茶、汤色、叶底均呈绿色的茶叶。3.8黄之绿茶以黄色系白化茶品种鲜叶为原料, 依照绿茶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干茶、 汤色、 叶底均呈黄色的茶叶。4适用品种4.1余姚瀑布仙茗绿茶的适制品种应以茸毛偏少的无性系良种为主。4.2根据余姚瀑布仙茗绿茶“三色”品质要求,适用品种分为常规品种、白色系白化茶品种和黄色系白化茶品种。注:常规品种选择与立地条件相适应、茶类相适制的无性第良种,早、中、晚品种合理搭配,如主要品种有:乌牛早、中茶108、龙井43、龙井长叶、迎霜翠峰等;白色系白化茶品种主要品种有:白叶1号、四明雪芽等;黄色系白化茶品种主要品种有:黄金芽、御金香、黄金甲等。5茶树苗木5

9、.1扦插育苗5.1.1采穗园DB3302/T 075201835.1.1.1采穗园 穗源应来自无性系原种园或直接从原种园引进的一、 二级无性系茶树; 树体生长健壮,无危险性病虫害。5.1.1.2采穗园肥培水平应高于常规生产茶园,必须重施基肥。每 667m2(667m21 亩,下同)施菜饼肥或相应肥力的商品有机肥 150kg200kg,配施相应追肥,同时注意磷钾肥的配施。5.1.1.3养穗前必须修剪,方法因树制宜。修剪时间:夏插在春茶前,秋插在春茶后。5.1.2苗床5.1.2.1应选择水源充足、地下水位在 60cm 以下、排灌便利、土壤结构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黄红壤山地或水稻田,忌用茶、麻、花生、

10、蔬菜、甘薯等前作地和燃焦、烧炭迹地。5.1.2.2苗畦标准:高 15cm20cm,宽 110cm120cm,长度 20m40m,畦间沟宽 25cm35cm。5.1.2.3苗床地要深翻 30cm 以上,深翻前半个月每 667m2 施菜饼或相应肥力的商品有机肥 150kg250kg。5.1.2.4苗床铺上经过筛分后的黄泥心土,整平压实后达 2cm4cm。5.1.3采穗5.1.3.1采穗茎枝应呈棕红色或黄绿色、半木质化,茎粗 2.5mm5mm,腋芽饱满,叶片完整,无病虫危害的当季成熟枝条。5.1.3.2木质化程度不高的穗枝在采穗前 7 天10 天摘除顶芽。5.1.3.3短穗标准:穗长不短于 3cm4

11、cm,剪口应平滑,剪口斜面与叶面同向,上剪口应在腋芽上端3mm5mm 处。5.1.3.4短穗应随剪接插,不得超过 48h,期间应保湿,避免阳光直晒和风吹。5.1.3.5短穗扦插5.1.3.6扦插期:分梅插(6 月上旬6 月下旬)、夏插(7 月8 月)和秋插(9 月11 月);避免雨天、大风天扦插。5.1.3.7插前用细喷雾器湿润床面,床土湿而不沾。5.1.3.8扦插规格为(8cm10cm)(2cm3cm),每 667m2扦插(1820)万株。扦插宜斜后插,扦插深度以叶柄基部与土面平齐,叶与土面稍离,叶与叶重叠不得超过三分之一,扦插时用手指压实穗基泥土。5.1.4苗圃管理5.1.4.1扦插后,用

12、黑色遮荫网遮荫,应做到随扦随遮。气温在 30以下时用 50单层网遮荫;气温在 30以上时用 50双层网遮荫或 75单层网遮荫。5.1.4.2掌握看土供水原则。晴天时,扦插初 10 天,每天早晚各喷水 1 次;10 天50 天,每天喷水1 次;50 天后酌情喷水。阴天酌减,雨天及时排水。5.1.4.3扦插后 10 天50 天,用 0.10.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浇施,每 10 天 1 次;50 天后,用0.20.5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浇施,每 10 天15 天 1 次,根系形成后,每半个月用 0.5浓度的尿素浇施。5.1.4.411 月中旬至次年 3 月底,采用中心高度在 50cm 的小拱棚薄膜覆盖,上

13、覆遮光率 50的遮荫网。5.1.4.5及时除草、除花蕾和防治病虫害,采用化学防治时。5.1.4.6苗高在 20cm 以上时,提倡打顶。5.1.5起苗DB3302/T 075201845.1.5.1干旱天气,起苗前应保持苗床润湿。5.1.5.2起苗应用锄头挖掘,不宜直接用手拔,检验数时剔除杂株、病虫株等不合格株。5.1.5.3合格苗以 100 株为一扎,5 扎为一捆,散装或箩筐、竹篓等盛装,做到保湿透气,防止重压。5.2苗木质量按照GB 11767规定执行。6茶园建设6.1园地环境6.1.1茶园环境条件应符合 NY/T 5010 规定的要求。6.1.2名优茶园应选择坡度 25以下,气候条件良好,

14、生态环境优越的地段。土层深 80cm 以上、pH值不大于 6.5、有机质含量大于 1.5、地下水位 100cm 以下。6.2园地规划6.2.1茶园应设计主道、支道、园道。主道路面宽应不小于 400cm,支道路面宽应不小于 250cm,园道路面宽应不小于 150cm。6.2.2茶园四周应设置隔离沟, 沟底宽 30cm, 深 50cm 以上; 每隔 10 行14 行茶行设置横水沟, 主道、支道内侧设置护路沟,沟深在 50cm 以上,山坡凹处,茶行横断处设纵水沟;沟底宽 20cm,深 40cm 以上;各水沟出口处设置 1m 见方的水池,每 1.5hm22hm2设置一个。6.2.3茶行按等高线布置,长

15、度为 30m40m,坡度 15以下直接开垦。6.2.4茶园隔离沟外则,主道、支道两旁,园道一旁均应植树。树种应选择病虫寄生少,树冠幅小,经济效益高的适宜常绿树种,树行与茶行的最近距离应不小于 100cm。6.3园地开垦6.3.1园地应全面深垦。荒山分初垦和复垦二次进行,初垦深 40cm,清除树根、草根、石块等杂物,复垦深 30cm,筑出茶行;熟地在清除前作物后深垦一次即可。6.3.2种植前一个月,按茶行开种植沟,深 30cm,宽 60cm,沟内施足底肥,每 667m2 施饼肥 250kg、磷肥 50kg,施入后覆土 10cm。7茶苗定植7.1定植时间春季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定植;秋季在9月中旬

16、至11月下旬定植。7.2定植密度7.2.1双条种植规格:大行距 120cm150cm,小行距 30cm,穴距 30cm,每穴 2 株,每 667m2用苗 6000株7000 株。7.2.2单条种植规格:行距 120cm150cm,穴距 25cm,每穴 2 株,每 667m2用苗 3500 株4500 株。7.3种植方法DB3302/T 075201857.3.1定植沟穴,现开现栽,沟深 15cm20cm。7.3.2栽植时,茶苗入土至少 10cm;茶苗根系自然舒展后,逐层填土、压实,将土壤覆盖至不露须根后浇足“定根水”,再覆土 5cm;坡地覆土后稍低于地面,平地则稍高于地面。7.3.3定植后及时

17、铺草覆盖,防旱保苗。覆盖材料可用茅草、稻草、秸秆等。7.3.4栽后定期检查成活情况,发现缺株,适时补齐。8树冠培育8.1立体采摘茶园定型修剪: 新种植茶园, 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 第二次在栽后第二年春茶采摘结束后进行;第三次在定植后,第二年7月上中旬进行。修剪高度分别为离地15cm、25cm30cm、35cm40cm。第三年起春茶采摘结束后,每年进行一次树冠更新修剪,在上年剪口上5cm左右处剪去枝梢。当剪口高度超过80cm时,回剪到第二次定剪口。8.2控梢剪8.2.1第三年起在每年 7、8 月间进行一、二次修剪,高度在春后剪口上 10cm15cm 处或剪去突生枝。8.2.2蓄梢养冠:除

18、春茶留鱼叶采外,其余各季宜蓄而不采。8.3平面采摘茶园8.3.1定型修剪新种植茶园,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第二次在栽后第二年春茶采摘结束后进行;第三次在定植后第二年7月上中旬进行。修剪高度分别为离地15cm、25cm30cm和35cm40cm。8.3.2轻修剪对象是采摘夏秋茶的成龄茶园,每年进行1次。宜在12月下旬前或春茶萌动前半个月进行。用修剪机或篱剪剪去树冠面3cm5cm的枝叶。8.3.3深修剪茶树形成“鸡爪枝”层时,春茶后及时剪去冠面15cm20cm的枝叶。8.3.4重修剪树势衰老、骨干枝仍较健壮的茶园在春茶提早结束后(5月中下旬),离地35cm40cm处剪去上部枝梢。8.3.5台

19、刈早春或春茶后用锋利工具,在离地20cm处,刈去骨干枝衰老茶园的衰老冠层。8.3.6养冠、开采新茶园完成第三次定型修剪后当年各季均蓄而不采;第三年春茶起实行常规采。重修剪、台刈后的改造茶园当年7、 8月间在改造修剪口上提高10cm15cm进行定剪, 到10月中进行一次轻修剪或留蓄养梢。DB3302/T 075201869茶园管理9.1总则结合本地区域内的气候特点,制订了茶园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图和“余姚瀑布仙茗”常年茶园栽培管理技术模式图,详见资料性附录B。9.2土壤管理9.2.1耕作除草9.2.1.1深翻每年或隔年一次,一般在 10 月11 月秋茶结束后进行,翻耕深度为 20cm30cm。9.

20、2.1.2中耕除草:在春茶前(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夏茶前(5 月下旬)和 7 月上旬9 月上旬进行,深度 15cm20cm。9.2.1.3茶园中耕、深翻、除草除用传统方法外,还可采用茶园中耕施肥机进行机械化管理。9.2.1.4茶园铺草。9.2.1.5高温、干旱和寒冷季节到来前的夏初和秋末,在茶树行间铺草,一般选用未受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嫩草、稻草或秸杆等。9.2.1.6茶树修剪后的无病虫害枝叶应返回茶园,并用土覆盖;幼龄或台刈改造茶园,宜间作豆科绿肥。9.2.2茶园施肥9.2.2.1优化施肥,重施有机肥,早施催芽肥,补施接力肥,配施叶面肥,氮磷钾比为 311。9.2.2.2宜施用商品有

21、机肥和茶树专用肥。农家肥等有机肥施用前应经无害化处理;微生物肥料应符合 NY/T 227 要求。9.2.2.3基肥:结合深翻开沟深施,沟深 30cm,每 667m2施饼肥 150kg 或畜栏肥 1500kg2000 kg,配施全年速氮总量 20的氮肥,施后覆土。9.2.2.4追肥:2 月中旬沟施,每 667m2 施纯氮 20kg25kg;4 月中旬或 5 月下旬沟施,每 667m2施纯氮 10kg15kg。9.3水分管理9.3.1土壤水分诊断茶树对土壤水分高低的反应见表1。表 1土壤水分对茶树影响土壤相对含水率指标茶树表现症状过低70旱害幼叶萎蔫,叶片泛红,出现焦斑,继而枯焦落叶,成叶变黄绿,

22、淡红干脆,自上而下枯死适中7090正常生长旺盛过高90湿害分枝少,芽叶稀,生长缓慢,枝条发白,叶色转黄,树冠矮小多病,逐渐枯死9.3.2旱害预防DB3302/T 07520187成龄茶园通过灌溉、浅耕等办法增加土壤水分供应,幼龄茶园应采取浅锄铺草、培土保水,追施有机肥、灌水、种植绿肥等措施。9.3.3湿害预防低洼积水茶园,应修建排水沟系统。每隔5行8行茶树开一条排水沟,沟应狭而深,沟底宽10cm20cm,沟深60cm80cm。9.4光温管理9.4.1黄金芽茶光照管理9.4.1.1适宜光照强度种植第一年全年生长季节、第二年夏秋季节,最大光照强度应控制在50 000 lux以下,即遮荫率控制在50

23、%60%;第三年后控制在60 000 lux以下,即遮荫率控制在30%50%。9.4.1.2遮荫材料3龄以下茶园采用遮荫率50%的黑色遮荫网, 树冠与篷面高度大于0.6m的小拱棚覆盖; 也可采用其他合适材料或植物来遮荫。9.4.1.3遮荫时期种植第一、二年从春茶萌芽起即行遮荫,直到高温干旱结束后(一般在9月上旬)揭去遮荫材料。期间如遇持续阴、雨天可临时揭去遮荫材料。第三年在夏秋高温干旱持续前应进行遮荫。9.4.2其它茶园光照管理与黄金芽相似容易造成日光灼伤的茶树可参照黄金芽茶园管理, 不易造成日光灼伤的茶树除特定栽培要求外,则可采用自然光照栽培,无须进行遮荫。9.5冻害防治9.5.1选择抗寒性

24、较强的品种,选择良好的地形地势,适地适栽,并营造防护生态林带。9.5.2注重肥土管理,早施重施基肥,晚秋控制施用氮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高山易冻地段基肥推迟到春茶前。冻害来临之前,做好园地培土、铺草或采用薄膜大棚覆盖。9.5.3合理剪采茶树,茶树修剪时间掌握在冬季结束后进行;在茶芽萌动后,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在寒潮来临前,应及时采摘接近标准的芽叶。9.5.4冻后补救措施:气温回升后,及时剪除受冻未落或冻焦的枝梢和枯枝;春季萌芽后受“倒春寒”轻度冻害的茶树,及时采去受冻芽,进行根外追肥。9.6病虫草害综合防治9.6.1农业防治根据病、虫、杂草的生物学规律及生长习境,因时、因地制宜,合理运用采摘

25、、修剪、施肥、耕作等措施控制病虫草为害源。9.6.2物理防治DB3302/T 07520188严禁使用国家公告禁限止高毒、 高残留农药和撤销茶树上使用登记许可的农药。 茶园禁限止使用农药按照NY/T 5018执行。严格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控制施药量和安全间隔期。茶园主要病虫害的化学防治见资料性附录A。10茶叶采摘与加工10.1卫生要求加工环境及配套设备应符合GB 14881 和GH/T 1077的规定,以食品质量安全(SC)认证许可下进行茶叶食品加工。10.2鲜叶采摘10.2.1鲜叶采摘指标10.2.1.1平面采摘茶园有 10 个/m2以上茶芽、立体采摘茶园 5茶芽符合质量

26、指标时,即可开采。10.2.1.2鲜叶原料按茶树品种的不同色系分类, 常规品种采用嫩度衡量, 黄色和白色白化茶树品种采用嫩度和白化色泽双重标准分级,各类品种的鲜叶规格指标详见资料性附录 D 中的附录表 D.1。10.2.2原料采摘标准依照现有余姚瀑布仙茗绿茶市场流通中的产品结构与消费需求, 常规名优绿茶原料应选择春茶为主的幼嫩芽叶,秋茶前期幼嫩芽叶为辅,鲜叶原料质量指标见下表2。表 2余姚瀑布仙茗鲜叶原料指标品种类别采摘参数产品规格原料采摘嫩度及要求黄色系白化茶品种金 韵系 列1 芽 1 叶初展为主、玉黄似金1 芽 1 叶开展为主、玉黄白色系白化茶品种雪 韵系 列1 芽 1 叶开展为主、叶面呈

27、玉白1 芽 1 叶为主,呈叶白、脉绿1芽2、3叶,叶绿现白常规适制品种翠 韵系 列传统茶类单芽为主1芽1叶初展呈雀舌状为主1芽1叶开展为主1芽1叶开展、1芽2叶初展为主1芽2、3叶龙珠茶类1芽1、2叶1芽2叶为主1芽3、4叶(注:优质茶经机采分筛处理)10.2.3采摘方法DB3302/T 07520189实行及时按指标开采。采时以双指捏芽叶使其速弯而自然断裂为准。掐、捋、抓等为不正确采法;不采残、破、碎、虫、冻伤叶和无芽叶。符合各级标准的鲜叶还应做到长短大小匀齐一致。10.2.4鲜叶盛放鲜叶宜用清洁卫生、透气良好的细孔竹篓、塑料篓盛放,不得用编织袋或密闭的塑料袋等软包装材料,不得挤压,避免阳光

28、直射,及时运输到厂。10.3鲜叶处理10.3.1鲜叶送到茶厂后,应及时摊放,并做到不同品种的鲜叶分开;晴天叶与雨水叶分开;上午采的鲜叶与下午采的鲜叶分开;不同级别的鲜叶分开。10.3.2摊放工具应清洗干净,允许使用竹子、藤条、无异味的木材等天然材料和不锈钢、食品级塑料制成的工具和器具,科学应用具恒温、恒湿交换功能的鲜叶摊放技术。10.3.3摊放厚度:单芽或一芽一叶为主鲜叶摊放厚度不超过 3cm;其它鲜叶摊放厚度不超过 5cm;雨水叶、露水叶适当薄摊除湿。10.3.4摊放时间:结合生产时节的气温,要求气温低的则摊放时间相对长些,反之则短些,一般摊放时值为 240720min,中途每隔 120mi

29、n 轻翻一次;雨水叶、露水叶视叶面湿度和失水程度调整其摊放时间。10.3.5摊青程度:叶质变软,芽叶舒展,水分散发,清香透露即可付制。10.4工艺流程10.4.1翠韵系列工艺单芽或一芽一叶为原料的翠韵系列工艺流程为:摊青杀青回潮理条回潮整形提香筛分。一芽一至二叶为原料的翠韵系列工艺流程为:摊青杀青回潮揉捻初烘回潮理条回潮整形提香筛分。龙珠茶类翠韵系列的工艺流程为: 摊青杀青回潮揉捻初烘回潮小锅大锅足烘提香筛分。10.4.2金韵系列和雪韵系列工艺金韵系列和雪韵系列工艺流程为: 摊青杀青回潮定色回潮揉捻初烘回潮做形焙香筛分。10.5机械类型和技术参数依照余姚瀑布仙茗绿茶现有半连续化或间歇式生产、

30、连续自动化生产线的加工模式, 机械类型和技术参数上进行推荐性规定,详见资料性附录C。10.6工艺要点10.6.1摊青鲜叶应及时摊放,并做到不同品种的鲜叶分开;晴天叶与雨水叶分开;上午采的鲜叶与下午采的鲜叶分开;雨水叶、露水叶适当薄摊。若使用恒温恒湿摊青设备的,应调整摊青室内温湿度至适宜范围。10.6.2杀青DB3302/T 075201810滚筒杀青机应掌握筒体温度、进叶量、筒体转速和筒体倾斜度四者的协调和合理,筒体温度达到并稳定的要求时开始投叶,确保杀青叶适度时出锅。10.6.3揉捻揉捻机应掌握投叶适量、加压适度和“轻重轻”的原则,装叶量以筒体容量的80%-100%为宜,要求茶汁不外渗茶叶表

31、面。10.6.4烘干(初烘、烘焙)应随时把握温度、速度、热风风量和进叶量四者关系的协调和合理,当仪表温度达到并稳定时开始上叶,通过翻叶和调节时间控制合适含水量。10.6.5回潮(摊凉)依茶叶干湿度和气候干燥度,适当调节厚度、时间,必要时可加盖竹簟。应用连续回潮机设备,注意空气温湿度合理调控。10.6.6理条机槽体温度达到要求时,逐槽投叶,保持各槽投叶均匀;适时用压棒轻压,用时要适宜。10.6.7整形精揉机以仪表温度达到要求时, 视回潮后茶叶干燥程度分一次或二次上叶; 相对较干燥的则一次性均匀快速上叶;相对较潮或回潮过时的,则分二次上叶,将1/2或2/3的茶叶先匀速上叶,待锅内茶叶温度上升约35

32、min后,再将剩余茶叶均匀加入锅内;经一段时间茶叶松软未硬触感时,逐级进行加压,以紧直、碎茶量少为宜。10.6.8曲毫以小锅转入到大锅时,应将炒板调至大幅,即使炒板调低。10.6.9提香(焙香、烘香)采用杀青机连续提香时,应筒体温度适度时将投叶均匀、快速完成,防止焦爆; 自动烘干机连续提香时,应结合茶叶原料的含水量高低,适时把握温度、速度.(热风风量)和进叶量的协调关系及合理性。 采用箱式提香机提香时, 严格掌握提香温度与时间, 并根据茶叶香型和茶叶含水量来选择提香次数,取得最佳香味; 提香后特别是下雨天气不宜迅速打开烘箱门, 以便冷热空气交汇产生水汽影响提香烘干效果。DB3302/T 075

33、201811附录A(资料性附录)茶园主要病虫害的化学防治A.1茶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茶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见表A.1。表 A.1茶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病虫害名称防治指标防治适期茶小绿叶蝉第一峰百叶虫量6头以上;第二峰百叶虫量12头以上。入峰后(高峰前期),且若虫占总量的80%以上。茶尺蠖成龄投产茶园:幼虫量7头/m2以上。1龄至2龄幼虫期喷茶尺蠖病毒制剂,3龄幼虫期前喷植物源农药或化学农药。茶毛虫每百丛茶树有卵块5个以上。3龄期前幼虫期。黑刺粉虱2头/叶以上。卵孵化盛末期。茶橙瘿螨叶面积有螨虫3头/cm2以上或螨情指数值6以上。6月至9月,发生高峰期前。茶炭

34、疽病茶树嫩叶初见病斑5月下旬6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上旬,在新梢(芽)叶期喷雾防治A.2茶树主要病虫害推荐使用农药根据农业部和浙江省农业厅每年发布的农药使用指南执行,茶树宜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农药品种,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规定,详见表A.2。表 A.2茶树主要病虫害推荐使用农药病虫害种类防治药剂亩使用量安全间隔期(天)年最多使用次数茶小绿叶蝉22%噻虫高氯氟悬浮剂45 ml101150g/L茚虫威乳油20 ml71240g/L虫螨腈悬浮剂30 ml101茶尺蠖2.5%溴氰菊酯乳油20 ml512.5%氯氰菊酯乳油20 ml7122%噻虫高氯氟悬浮剂45 ml101茶核苏云菌100 ml15

35、0 ml310.6%苦参碱水剂60 ml75 ml715.3%联苯甲维盐微乳剂30 ml71茶毛虫茶毛核苏云菌100 ml150 ml315.3%联苯甲维盐微乳剂30 ml71黑刺粉虱2.5%溴氰菊酯乳油20 ml5125g/L联苯菊酯乳油40 ml71茶橙瘿螨99%矿物油乳油500 ml710.5%藜芦碱可溶液100ml51茶炭疽病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ml100ml141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5ml211DB3302/T 075201812表 A.2茶树主要病虫害推荐使用农药(续)病虫害种类防治药剂亩使用量安全间隔期(天)年最多使用次数注:表中的药剂为推荐使用药剂,该药剂国家禁用

36、或停用时,推荐药剂同时废止。DB3302/T 075201813附录B(资料性附录)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图B.1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图月份10月下旬翌年2月中旬2月下旬5月6-8月9月-10月上旬茶树年生长周期休眠期春茶生长期夏茶生长期秋茶生长期栽培操作要点1.10月到12月下旬, 2月中下旬到3月上旬, 茶苗移栽、补缺,茶苗定植第一次定型修剪;2.低海拔茶园深耕施基肥、石硫合剂封园;3.清理整修茶园沟渠道路,做好茶园防冻抗寒措施;4.1月下旬至2月初,茶树萌芽前,施春追肥。1.合理安排春茶生产,严防倒春寒及补救;2.春茶生产结束后因树制宜进行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或台刈,施夏追肥,新茶园第二次定

37、型修剪;3.4月采穗母本园修剪蓄梢;4.5月大宗茶及蒸青茶等开采生产;5、5月中下旬首次病虫害防治,新茶园除草。1.6月扦插育苗;2.夏茶采摘;3.新茶园第三次定型修剪,立体茶园控稍剪;4.中耕除草、灌溉抗旱,加强病虫害防治。1.采摘秋茶;2.9月茶苗秋插;3.适时轻修剪;4.高海拔茶园深施基肥、 石硫合剂封园。DB3302/T 075201814B.2“余姚瀑布仙茗”常年茶园栽培管理技术模式图第三年起生产茶园月份采摘中耕除草病虫防治抗旱防灼年度修剪改造修剪肥料供应抗寒防冻10月/下旬111212345678910月/上旬注:改造修剪和10月下旬至2月的年度修剪指平面采摘茶园。新茶园建设产地环

38、境评价产地生态、安全等自然与经济要素园区设计道路、沟渠、防护林、茶行布局等设计园区开垦茶苗定植初垦、复垦、施底肥、开种植沟种植时间、密度、方法、植株定剪等当年次年10 月/中旬3 月/下旬3 月/下旬5 月/下旬新苗种植加强供水预防春旱加强供水三次定剪、抗旱防灼、病虫草防治遮荫抗灼、供水抗旱、及时除草深耕、基肥抗冻防春霜、除草春茶开采、春后二次定剪、除草5 月/下旬10 月/中旬DB3302/T 075201815附录C(资料性附录)机械类型和技术参数表C.1翠韵系列工艺技术参数C.1.1单芽和一芽一叶为原料的翠韵系列工艺技术参数见表C.1。表 C.1一叶为原料的翠韵系列机制工艺主要技术参数工

39、艺设备温度()投叶量时间(min)程度摊青软匾或竹垫常温厚度30 (mm)240720叶质变软,叶色变深,叶表失去光泽,清香透露无青草味为宜摊青设备组*T:1824H: 5862%厚度50 (mm)杀青滚筒杀青机*(参照 80 型)250280100120(kg /h.台)2.53折梗不断,叶色绿亮,表面干燥,茶香显现,有较强触手感回 潮(摊凉)匾簟常温厚度 20 (mm)3060叶质柔软连续回潮机*厚度 60 10(mm)120150理条理条机*1201400.1 (kg/槽)5七成干回 潮(摊凉)匾簟常温厚度 20 (mm)90120叶表回软连续回潮机*厚度 100200 (mm)6090

40、整形精揉机*锅体内侧温度:8010045 (kg/锅)3045含 10%18%水分提香滚筒杀青机*烘干机*烘箱140200100120751001 (kg/min)1.01.6 (kg/min )0.50.8 (kg/min)0.50.7891-2 次:每次 810手捏成粉、茶香显露注1:“*”为连续自动化生产线主要设备正常运转参数,另摊青设备组包括恒温恒湿空气处理器及配备送风管道。注2: T表示室内温度,H表示室内湿度(下同)。C.1.2一芽一至二叶为原料的翠韵系列技术参数见表C.2。表 C.2一芽一至二叶为原料的翠韵系列机制工艺主要技术参数工艺设备温度()投叶量时间(min)程度摊青软匾或

41、竹垫常温厚度50 (mm)240720叶质变软,叶色变深,叶表失去光泽,清香透露摊青设备组*T:1824,H: 5862%厚度80 (mm)杀青滚筒杀青机*(以 80 型参照)250280100120 (kg /h.台)2.53折梗不断,叶色绿亮,表面干爽,有茶香回 潮(摊凉)匾簟常温厚度20 (mm)3060叶质柔软连续回潮机*厚度 815 (mm)120150揉捻揉捻机*常温筒体容量80%1015初步卷曲成条初烘自动烘干机*801101.5 2.5( kg/min)68含水量控制 35%DB3302/T 075201816表 C.2一芽一至二叶为原料的翠韵系列机制工艺主要技术参数(续)工艺

42、设备温度()投叶量时间(min)程度回 潮(摊凉)匾簟常温厚度 20 (mm)90180叶质回软连续回潮机*厚度 1020 (mm)150180理条理条机*1001100.1 (kg/槽)5七成干回 潮(摊凉)匾簟常温厚度 2 (cm)120240叶表回软连续回潮机厚度1.5 3.0(cm)整形精揉机锅体内侧温度:801004 5 (kg/锅)3045含 10%15%水分提香滚筒杀青机*烘干机*烘箱1402008010075901 (kg/min)1.2 2.0 (kg/min )0.50.8 (kg/min)0.50.7891-2次:每次68手捏成粉、茶香显露C.1.3龙珠茶类的翠韵系列技术

43、参数见表C.3。表 C.3龙珠茶类的翠韵系列机制工艺主要技术参数工艺设备温度()投叶量时间(min)程度摊青软匾或竹垫常温厚度10 (cm)240720叶质变软,叶色变深,叶表失去光泽,清香透露摊青设备组T:1824,H: 5862%厚度20 (cm)杀青滚筒杀青机(以 80 型参照)250280100 120 (kg /h.台)2.53.0折茎不断,叶紧卷弯曲,质硬易碎香高回 潮(摊凉)竹匾、竹簟常温24 (cm)90 120叶质柔软手捻不碎连续回潮机厚度 515 (cm)120 150揉捻揉捻机常温筒体容量80%20 30茶条卷曲、完整无碎小锅双锅曲毫机1101202.0 (kg)10 1

44、5初步蟠曲、稍触手感摊凉竹匾簟常温24 (cm)60120叶质柔软手捻不碎大锅双锅曲毫机1001102.5 (kg)1015蟠曲成形、八九成干烘焙烘焙机自动烘干机130150100120厚度2 (cm)1.01.6 (kg/min)58810手捻成粉、茶香毕显C.2金韵系列和雪韵系列工艺技术参数金韵系列和雪韵系列工艺技术参数见表 C.4。表 C.4金韵系列和雪韵系列机制工艺主要技术参数工艺设备温度()投叶量时间(min)程度摊青软匾或竹垫常温厚度5 (cm)240720叶质变软,叶色变深,叶表失去光泽,清香透露摊青设备组1821杀青滚筒杀青机(以 80 型参照)25028080100 (kg

45、/h.台)1.52.0折茎不断,芽叶紧抱,色绿面干香显摊凉匾簟常温厚度2 (cm)15叶色保持绿翠程度定色滚筒杀青机(以 80 型参照)180200100 120 kg/h.台1.21.5芽叶紧卷弯曲,质硬易碎香高摊凉竹匾、竹簟常温24 (cm)90120叶质柔软手捻不碎揉捻揉捻机常温筒体 80%满2030茶条卷曲、完整无碎初焙滚筒杀青机自动烘干机1501601001202040 (kg/h.台)1.01.6 (kg/min)1.01.5810稍质硬、触手感DB3302/T 075201817表 C.4金韵系列和雪韵系列机制工艺主要技术参数(续)工艺设备温度()投叶量时间(min)程度摊凉匾簟

46、常温厚度3 (cm)30叶质转软做形双锅曲毫机802.5 (kg.台)1015蟠曲定形、八九成干焙香烘焙机烘箱1401507590厚度2 (cm)0.5 0.8 (kg/min)581-2次:每次68手捻成粉、茶香毕显DB3302/T 075201818附录D(资料性附录)品质特征D.1等级分类余姚瀑布仙茗等级分类如下:a)黄之绿茶推出金韵系列产品,分 2 个级别:金韵 24K 和金韵 18K;b)白之绿茶推出雪韵系列产品,分 3 个级别:雪韵 700、雪韵 500 和雪韵 300(普级);c)绿之绿茶推出翠韵系列产品, 分 2 个子系列 7 个级别: 传统茶子系列包括早芽精品、 单芽精品、特

47、级、一级和二级;龙珠茶子系列包括龙珠特级、龙珠一级和龙珠二级(优质茶)。D.2要求指标D.2.1基本要求D.2.1.1名优绿茶应具有形美、色润、汤明、香高、味鲜、叶底明亮的特征。D.2.1.2名优绿茶不得有烟、焦、酸、馊、霉、日晒、油、煤等异味;不得有红梗、红叶、焦爆、花杂、浑汤等现象;不得含非茶类杂物。D.2.2成品要求D.2.2.1经本标准规定的工艺加工而制成的余姚瀑布仙茗,其产品等级须符合下面表D.1的规定。表 D.1各类成品级别与原料间的质量指标品种类别品系类型产品等级对应原料规格及嫩度黄之绿茶金 韵系 列24K1 芽 1 叶初展为主、玉黄似金18K1 芽 1 叶开展为主、玉黄白之绿茶

48、雪 韵系 列雪韵 7001 芽 1 叶开展为主、叶面呈玉白雪韵 5001 芽 1 叶为主,呈叶白、脉绿雪韵 300(普级)1芽2、3叶,叶绿现白绿之绿茶翠 韵系 列传统茶类单芽精品单芽为主早芽精品1芽1叶初展呈雀舌状为主特级1芽1叶开展为主一级1芽1叶开展、1芽2叶初展为主二级1芽2、3叶龙珠茶类龙珠特级1芽1、2叶龙珠一级1芽2叶为主龙珠二级(优质茶)1芽3、4叶(注:优质茶经机采分筛处理)D.2.2.2余姚瀑布仙茗的品质指标按质量等级应符合下面表D.2表D.6的规定。同时,给出了D.6“余姚瀑布仙茗”标准实物样的制作方法,标准实物样每2年更换一次。DB3302/T 075201819表 D

49、.2通用质量要求项目指标基本要求形美、色润、汤明、香高、味鲜、叶底明亮,符合GB/T 14456.1规定不应有烟、焦、酸、馊、霉、日晒、油、煤等异味;不应有红梗、红叶、焦爆、花杂、浑汤等现象;不应含非茶类杂物水分含量/%6.5碎粉含量/%5.5总灰分/%6.0粗纤维含量/%14.0水浸出物含量/%36.0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表 D.3金韵系列质量等级和品质指标项目24k18K外形条索紧卷如螺卷曲如螺整碎匀整匀整净度匀净匀净色泽明绿镶金色或金色悦目泛金显绿,亮泽悦目内质香气香高郁持久香高尚郁,持久汤色黄、柔亮黄、明亮滋味醇鲜、回甘醇鲜、尚回甘叶底玉黄、细嫩成朵明亮玉黄、

50、嫩匀成朵明亮表 D.4雪韵系列质量等级和品质指标项目雪韵 700雪韵 500雪韵 300(普级)外形金色比例大于 70%30%70%少于 30%外形条索抱折卷曲如钩抱折卷曲如钩芽叶蟠曲如螺整碎匀整匀整匀整净度匀净匀净匀净色泽金色满披,亮绿悦目绿翠镶玉黄绿翠见玉黄色内质香气香郁鲜、持久香高鲜持久香高鲜持久汤色翠绿柔亮翠绿明亮翠绿明亮滋味极鲜醇、回甘鲜醇醇鲜叶底玉白、偶现嫩脉,嫩匀明亮叶面显白、绿脉,嫩匀明亮或绿或白,成朵明亮表 D.5翠韵系列质量等级和品质指标项目早芽精品单芽精品特级一级二级龙珠特级龙珠一级龙珠二级(优质茶)外形形态紧挺似笋浑圆紧直挺秀似针紧直挺秀紧直略扁直略扁蟠曲略紧结蟠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