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麦病害条锈病.ppt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29797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6.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病害条锈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小麦病害条锈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小麦病害条锈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小麦病害条锈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小麦病害条锈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麦病害条锈病小麦病害条锈病从危害部位看:从危害部位看:n叶部病害叶部病害n叶鞘和茎秆病害叶鞘和茎秆病害n穗部病害穗部病害n根部病害根部病害n全株性病害全株性病害 发发生生普普遍遍且且危危害害严严重重的的有有条条锈锈病病、赤赤霉霉病病、白白粉粉病病、病病毒毒病病、纹纹枯枯病病和和全蚀病在一些地区危害严重。全蚀病在一些地区危害严重。p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是长江中下游地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是长江中下游地 区小麦上的三大病害。区小麦上的三大病害。p小麦赤霉病:跨长江过黄河,向北向西推小麦赤霉病:跨长江过黄河,向北向西推 移,河南、陕西关中、青海、宁夏引黄灌区移,河南、陕西关中、青海、宁夏引黄

2、灌区 均有发生。均有发生。p小麦白粉病:危害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华小麦白粉病:危害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华 北麦区主要病害,北京、山东、河南等常年北麦区主要病害,北京、山东、河南等常年 发生。发生。p小麦纹枯病: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病害,小麦纹枯病: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病害,自自8080年代以来危害逐年加剧。年代以来危害逐年加剧。p小麦黑穗病局部地区起死回升。小麦线虫病小麦黑穗病局部地区起死回升。小麦线虫病 极个别地区也有回升。极个别地区也有回升。我国小麦病害的发生特点及病害种类的演变我国小麦病害的发生特点及病害种类的演变 总之,我国麦类病害呈现北病南移、总之,我国麦类病害呈现北病南移、南病北移

3、,内病西进,次要病害上升,南病北移,内病西进,次要病害上升,主要病害危害加重的大趋势。加上现在主要病害危害加重的大趋势。加上现在的的TCKTCK威胁,我们任重而道远。威胁,我们任重而道远。u耕作制度改变耕作制度改变u品种更换品种更换u栽培管理方法变化栽培管理方法变化u气候变化气候变化u人为传播和活动影响:人为传播和活动影响:TCK(TCK(TilletiaTilletia indicaindica kuhn)kuhn)小麦主要病害演变及其原因的分析小麦主要病害演变及其原因的分析条锈病条锈病(小麦条锈、大麦条锈、黑麦条锈病小麦条锈、大麦条锈、黑麦条锈病)秆锈病秆锈病(小麦秆锈、大麦秆锈、黑麦秆锈

4、病小麦秆锈、大麦秆锈、黑麦秆锈病)叶锈病叶锈病(小麦叶锈、大麦叶锈病小麦叶锈、大麦叶锈病)冠锈病冠锈病(燕麦冠锈病燕麦冠锈病)1-1 1-1 麦类锈病麦类锈病(cereals rusts)麦类锈病又称麦类锈病又称黄疸病黄疸病,包括,包括:u西北欧:西北欧:英国、荷兰、丹麦以条锈为英国、荷兰、丹麦以条锈为 主,俄罗斯欧洲部分以叶锈为主。主,俄罗斯欧洲部分以叶锈为主。u北美、澳洲及非洲:以秆锈为主,叶北美、澳洲及非洲:以秆锈为主,叶 锈次之。但近年美国太平洋沿岸及西锈次之。但近年美国太平洋沿岸及西 部山区和澳大利亚条锈日益严重。部山区和澳大利亚条锈日益严重。u亚洲东部:三锈并重。亚洲东部:三锈并重

5、。3 3种锈病在世界范围的分布种锈病在世界范围的分布n小小麦麦条条锈锈病病:发发生生最最广广,主主要要分分布布在在西西北北、华华北北、长长江江中中下下游游和和西西南南各各省省、自治区。发生较重的地区:自治区。发生较重的地区:西北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西北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西部冬、春麦区;西部冬、春麦区;华北区: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淮北华北区: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淮北 冬麦区;冬麦区;西南区:四川、云南、贵州和西藏冬麦区西南区:四川、云南、贵州和西藏冬麦区 发生较重。发生较重。三种小麦锈病在我国的发生情况三种小麦锈病在我国的发生情况n小麦秆锈病:小麦秆锈病:基本

6、上呈南北走向,常基本上呈南北走向,常发区和易发区有:发区和易发区有:闽、粤东南沿海越冬区;闽、粤东南沿海越冬区;云南越冬区:包括红河、文山、思茅及德云南越冬区:包括红河、文山、思茅及德 宏自治州;宏自治州;江淮中下游冬麦区江淮中下游冬麦区 东北及内蒙古东部晚熟春麦区。东北及内蒙古东部晚熟春麦区。n小麦叶锈病:小麦叶锈病: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过去以长江中下游、四川、贵州等西过去以长江中下游、四川、贵州等西南地区发生较重,南地区发生较重,近年来在华北、东近年来在华北、东北地区也逐渐严重起来,成为生产上北地区也逐渐严重起来,成为生产上一个重要问题。一个重要问题。3 3种锈病的症状

7、种锈病的症状u共同特点:共同特点:夏孢子堆铁锈状,冬孢子堆黑色。夏孢子堆铁锈状,冬孢子堆黑色。u区别:区别: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条锈发生最早条锈发生最早 叶锈其次叶锈其次 秆锈最晚秆锈最晚 鲜黄鲜黄 桔红桔红 棕红棕红三种锈病症状三种锈病症状 条锈病条锈病叶锈病叶锈病秆锈病秆锈病危害部位危害部位叶片为主(叶鞘、叶片为主(叶鞘、茎秆、穗也危害)茎秆、穗也危害)叶片为主(叶鞘、茎秆少见)叶片为主(叶鞘、茎秆少见)冬孢子堆生于叶鞘、茎秆上冬孢子堆生于叶鞘、茎秆上茎秆叶鞘为主,也茎秆叶鞘为主,也危害穗部。危害穗部。夏夏孢孢子子堆堆大小大小最小最小居中居中最大最大形

8、状形状狭小至长椭圆狭小至长椭圆圆形至长椭圆形圆形至长椭圆形长椭圆形至长方形长椭圆形至长方形颜色颜色鲜黄鲜黄橘红橘红深褐、咖啡色深褐、咖啡色排列排列虚线成行(幼叶上虚线成行(幼叶上呈轮状)呈轮状)散乱无规则散乱无规则散乱无规则散乱无规则表皮开裂表皮开裂开裂不明显开裂不明显开裂一周开裂一周大开裂,并向两侧大开裂,并向两侧翻卷翻卷冬冬孢孢子子堆堆大小大小小小小小大大形状形状狭长形狭长形圆形至长椭圆形圆形至长椭圆形长椭圆形至狭长形长椭圆形至狭长形颜色颜色黑黑黑黑黑黑排列排列基本呈行基本呈行散生,叶鞘上略呈行散生,叶鞘上略呈行散乱无规则散乱无规则表皮开裂表皮开裂不破裂不破裂不破裂不破裂破裂,表皮向两侧破

9、裂,表皮向两侧翻卷翻卷1.1.病原菌病原菌分类和转主寄生分类和转主寄生 均属于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学名分别为:均属于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学名分别为:条锈条锈:条形柄锈菌条形柄锈菌 Puccinia striiformis 国内外均无转主寄主国内外均无转主寄主叶锈叶锈:隐匿柄锈菌小麦转化型隐匿柄锈菌小麦转化型 P.recondita f.sp.tritici 或或P.recondita var.tritici 转主寄主是唐松草、小乌头、牛舌草、铁线莲转主寄主是唐松草、小乌头、牛舌草、铁线莲秆锈秆锈:禾柄锈菌小麦专化型禾柄锈菌小麦专化型 P.graminis f.sp.tritici 或或P.gr

10、aminis var.tritici 转主寄主是转主寄主是小檗、十大功劳小檗、十大功劳3 3种锈病菌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种锈病菌形态及生物学特性3种锈病菌形态及生物学特性n n2.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n n条锈菌喜凉怕热:条锈菌喜凉怕热:条锈菌喜凉怕热:条锈菌喜凉怕热:发育温度发育温度发育温度发育温度613613n n叶锈菌温度居中:叶锈菌温度居中:叶锈菌温度居中:叶锈菌温度居中:发育温度发育温度发育温度发育温度18221822n n秆锈菌温度稍高:秆锈菌温度稍高:秆锈菌温度稍高:秆锈菌温度稍高:发育温度发育温度发育温度发育温度20252025n n 锈菌生活史复杂,具有转主寄生现象锈菌生活史

11、复杂,具有转主寄生现象和多型性;和多型性;n n 专性寄生菌,寄生专化性强,小种分专性寄生菌,寄生专化性强,小种分化明显;化明显;n n 三种锈菌在我国都以夏孢子世代完成三种锈菌在我国都以夏孢子世代完成周年循环。周年循环。三种锈菌孢子形态区别三种锈菌孢子形态区别条锈菌条锈菌叶锈菌叶锈菌秆锈菌秆锈菌夏孢子夏孢子圆形圆形圆形圆形椭圆形椭圆形微刺不明显,小微刺不明显,小微刺不明显,小微刺不明显,小微刺明显,大微刺明显,大芽孔散生芽孔散生6-126-12个个芽孔散生芽孔散生6-86-8个个4 4个个芽芽孔孔在在中中腰部腰部用用浓浓盐盐酸酸或或正正磷磷酸酸处处理理,原原生生质质收缩成数个小团收缩成数个小

12、团原原生生质质收收缩缩成成 一个大团。一个大团。-冬孢子冬孢子顶平,壁厚顶平,壁厚顶斜切,壁厚顶斜切,壁厚顶尖,壁厚顶尖,壁厚小麦叶锈病菌小麦叶锈病菌夏、冬孢子夏、冬孢子小麦秆锈病菌小麦秆锈病菌夏、冬孢子夏、冬孢子小小麦麦条条锈锈病病菌菌夏夏、冬冬孢孢子子病菌病菌侵入温度侵入温度潜育适温潜育适温适温下潜育适温下潜育天数天数最低最低最适最适最高最高条锈菌条锈菌1.49-13913-1610-12叶锈菌叶锈菌215-183218-226-7秆锈菌秆锈菌318-223120-258-10侵入温度与潜育适温侵入温度与潜育适温 我我国国主主要要发发生生在在西西北北、西西南南、华华北北和和淮淮北北等等冬冬

13、麦麦区区和和西西北北春春麦麦区区,长长江江中中下下游游地地区区发发生生相对较轻。相对较轻。在在大大流流行行年年份份可可造造成成30%30%左左右右的的产产量量损损失失甚至绝收。甚至绝收。2020世世纪纪50506060年年代代,发发生生频频率率高高,产产量量损损失大,导致饥荒。失大,导致饥荒。一、小麦条锈病一、小麦条锈病 (wheat stripe rust,yellow rust)u危害部位:危害部位:叶片为主,叶鞘、茎秆及穗部也可受害叶片为主,叶鞘、茎秆及穗部也可受害。u发病时期:发病时期: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受害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受害u病叶上先形成褪绿斑点,后成隆起的病叶上先形成褪绿斑点,后成

14、隆起的橘黄色橘黄色疱疹斑疱疹斑(夏孢子),它们与叶脉平行成虚线状,后期表皮破(夏孢子),它们与叶脉平行成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散出黄色粉末。裂散出黄色粉末。u小麦近成熟时,在病部出现短线状黑褐色斑点小麦近成熟时,在病部出现短线状黑褐色斑点(冬(冬孢子),表皮不破裂。孢子),表皮不破裂。u幼苗叶片上的孢子堆排列成同心圆状。幼苗叶片上的孢子堆排列成同心圆状。(一一)症状识别要点症状识别要点(二二)病原:病原: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 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 大麦条锈病大麦条锈病P.striiformis f.sp.hor

15、dei 病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和致病性变异。病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和致病性变异。夏孢子:鲜黄色、单胞、球形、表面有细刺夏孢子:鲜黄色、单胞、球形、表面有细刺 冬孢子:褐色、双胞、分隔处缢缩、棍棒形、有短冬孢子:褐色、双胞、分隔处缢缩、棍棒形、有短 柄。未发现有性世代柄。未发现有性世代(担孢子担孢子)。1.1.温温度度敏敏感感性性:条条锈锈病病菌菌耐耐寒寒力力强强,但但不不耐耐高高温温 和和高高湿湿。旬旬均均气气温温2223是是小小麦麦条条锈锈菌菌越越夏夏的的温温度度上限上限。2.2.寄主范围:寄主范围:主要寄生于小麦主要寄生于小麦 有些小种可以侵染大麦和黑麦的某些品种。有些小种可以侵染大麦

16、和黑麦的某些品种。同时还发现杂草寄主有同时还发现杂草寄主有1414个属个属7272个种。个种。3.3.致致病病性性分分化化:全全世世界界已已经经鉴鉴定定出出的的条条锈锈菌菌生生理理小小种种近近100100个个。我我国国先先后后发发现现和和定定名名了了3131个个生生理理小小种种(条中(条中1 1号至条中号至条中3131号),号),明明确确了了新新小小种种的的产产生生和和发发展展是是导导致致中中国国7 7批批品品种种丧丧失抗锈性和病害周期性流行的主要原因失抗锈性和病害周期性流行的主要原因.(三三)病害循环:病害循环:u周年循环世代:周年循环世代:依靠夏孢子世代完依靠夏孢子世代完 成病害循环,冬孢

17、子在病害循环中不成病害循环,冬孢子在病害循环中不 起作用。起作用。u周年循环阶段:周年循环阶段:条锈病的周年循环条锈病的周年循环 包括越夏、秋苗侵染、越冬和春季流包括越夏、秋苗侵染、越冬和春季流 行等四个阶段:行等四个阶段:小麦条锈病病害循环小麦条锈病病害循环越越夏夏:由由于于病病菌菌喜喜凉凉不不耐耐热热,所所以以越夏是条锈病周年循环的关键。越夏是条锈病周年循环的关键。要求:旬均温在要求:旬均温在2020以下地区。以下地区。在在夏夏季季条条锈锈菌菌夏夏孢孢子子可可通通过过气气流流传传播播到到高高寒寒地地区区的的寄寄主主上上。陇陇南南、陇陇东东,青青海海东部和四川西北部。东部和四川西北部。越夏寄

18、主越夏寄主:自生麦苗以及自生麦苗以及 晚熟冬麦和春麦(可迟至晚熟冬麦和春麦(可迟至9 9月以后)月以后)(1)(1)西北越夏区:西北越夏区:(2)(2)川西北越夏区:川西北越夏区:上述两地区面积约20万hm2,是中国小麦条锈菌最重要的越夏区,也是东部麦区秋苗感病的主要菌源基地,其中陇南和陇东是中国条锈病流行的关键地区。(3)(3)云南越夏区:云南越夏区:越夏菌源作用主要限于本地区(4)(4)新疆越夏区:新疆越夏区:越夏菌源作用主要限于本地区(5)(5)华北越夏区:华北越夏区:越夏菌源很少,作用很小。条锈菌五大越夏区:条锈菌五大越夏区:1 1、温温度度:越越夏夏期期间间(78月月)旬旬均均气气温

19、温以以不不超超过过2O2O为为最最宜宜,最最高高不不超超过过2222,超超过过2323条条锈锈菌菌完完全全不不能能越越夏夏。因因此此,把把旬旬均均气气温温2223定定为为小小麦麦条条锈锈菌越夏的温度上限。菌越夏的温度上限。2 2、海拔高度:、海拔高度:u陇东越夏海拔高度下限为陇东越夏海拔高度下限为1400m1400m;陇东等自生苗越夏海拔范围在陇东等自生苗越夏海拔范围在1300-1700m1300-1700m;陇南南部为陇南南部为1600m1600m;渭河上游为渭河上游为1500m1500m。影响小麦条锈菌越夏的主要因素影响小麦条锈菌越夏的主要因素3 3、菌菌源源能能否否与与寄寄主主衔衔接接:

20、晚晚熟熟小小麦麦与与早早熟熟小小麦麦自自生生麦麦苗苗重重叠叠生生长长期期达达30 d以以上上的的地地区区,条锈菌能顺利越夏。条锈菌能顺利越夏。条条锈锈菌菌的的越越夏夏寄寄主主有有:晚晚熟熟小小麦麦、自自生生麦麦为主,其次是黑麦和禾本科杂草等。为主,其次是黑麦和禾本科杂草等。为为什什么么说说我我国国西西北北地地区区是是小小麦麦条条锈锈菌菌的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越夏区?的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越夏区?气温、海拔高度满足气温、海拔高度满足菌源能够与寄主衔接好:菌源能够与寄主衔接好:有三种类型有三种类型l纯春麦越夏区纯春麦越夏区l自生麦苗越夏区自生麦苗越夏区l春麦与自生麦苗混合越夏区春麦与自生麦苗混合越夏区4

21、4、夏季降雨:、夏季降雨:也是限制病菌越夏的重要条也是限制病菌越夏的重要条件件。夏季降雨多可使温度降低夏季降雨多可使温度降低大气湿度大,利于病菌侵染和繁殖大气湿度大,利于病菌侵染和繁殖 自生麦苗增多自生麦苗增多病菌越夏海拔高度下移,越夏范围扩大病菌越夏海拔高度下移,越夏范围扩大 我们从温度、海拔高度、菌源与寄主我们从温度、海拔高度、菌源与寄主的衔接和降水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影响小麦的衔接和降水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影响小麦条锈菌越夏的主要因素。那么条锈病菌又条锈菌越夏的主要因素。那么条锈病菌又是如何实现越冬?所需条件如何?是如何实现越冬?所需条件如何?晚熟春麦晚熟春麦春麦或晚熟冬麦及自生苗春麦或晚熟冬麦

22、及自生苗晚熟春麦晚熟春麦平原地区冬麦成株平原地区冬麦成株艳阳夏天艳阳夏天平原地区冬麦秋苗平原地区冬麦秋苗春麦或冬麦自生苗春麦或冬麦自生苗气爽秋天气爽秋天锈菌随风传播锈菌随风传播锈菌随风传播锈菌随风传播秋秋苗苗感感染染:越越夏夏区区小小麦麦收收割割后后夏夏孢孢子子随随气气流流远远程程传传播播至至平平原原冬冬麦麦区区,导导致致秋秋苗苗感感染染。在在越越冬冬前前可可以以形形成成发发病病中中心心,甚甚至至形形成成病病情情较较重的发病基地。重的发病基地。越越冬冬:当当旬旬均均温温下下降降至至-2-2以以下下,病病菌菌进入越冬阶段。进入越冬阶段。以潜伏菌丝在小麦叶片内越冬。以潜伏菌丝在小麦叶片内越冬。我国

23、小麦条锈菌的越冬界限:我国小麦条锈菌的越冬界限:大约沿陕西黄陵大约沿陕西黄陵 山西介休山西介休 河河北石家庄北石家庄 山东德州划线,划线以山东德州划线,划线以南地区可以越冬,以北地区一般不南地区可以越冬,以北地区一般不能越冬。能越冬。条锈菌安全越冬线及越冬关键区示意图条锈菌安全越冬线及越冬关键区示意图(1)(1)小麦返青期明显地区小麦返青期明显地区 (2)(2)小麦返青期不明显地区小麦返青期不明显地区 (3)(3)小麦无返青期的冬繁地区小麦无返青期的冬繁地区 由于越冬的差异,病菌越冬存活情由于越冬的差异,病菌越冬存活情况在年份间和地区间差异很大。况在年份间和地区间差异很大。条锈菌越冬区类型条锈

24、菌越冬区类型条锈菌有哪些越冬方式?条锈菌有哪些越冬方式?以休眠菌丝越冬:以休眠菌丝越冬:pp1111月月旬旬平平均均气气温温降降至至12时时,病病菌菌以以潜潜育育菌菌丝丝状状态态,在在冬冬麦麦苗苗的的心心叶叶组组织织内内越越冬冬。而而秋秋季季受受侵侵的的其其它它叶叶片片,不不论论是是否否发发病病、产产孢孢,一般都于冬季被冻死。一般都于冬季被冻死。pp最冷月最冷月(1(1月月)平均气温平均气温-6-7时就不能越冬时就不能越冬。pp冬冬季季有有积积雪雪覆覆盖盖,即即使使气气温温低低于于-10-10仍仍能能安全越冬。安全越冬。以以夏夏孢孢子子不不断断侵侵染染越越冬冬:冬冬季季温温暖暖的的四四川川盆盆

25、地地、鄂鄂北北、豫豫南南一一带带,麦麦叶叶基基本本不不停停止止生生长长,同同时时湿湿度度较较大大,条条锈锈菌菌以以逐代侵染、繁殖形式越冬。逐代侵染、繁殖形式越冬。n秋苗发病与越冬率显著相关秋苗发病与越冬率显著相关n冬季比较温暖,越冬率高冬季比较温暖,越冬率高n冬季有积雪覆盖,越冬率高冬季有积雪覆盖,越冬率高n河谷、阳坡的低湿地和冬灌田利于越冬河谷、阳坡的低湿地和冬灌田利于越冬n寄主品种抗冻力与越冬率相关寄主品种抗冻力与越冬率相关影响条锈菌越冬率的相关因子影响条锈菌越冬率的相关因子春季流行:春季流行:小麦返青后病叶中的菌丝小麦返青后病叶中的菌丝复苏;旬均温上升至复苏;旬均温上升至5 5 时,开始

26、产孢,持时,开始产孢,持续续2020多天。多天。产生的夏孢子传播到周围麦苗新叶上,逐产生的夏孢子传播到周围麦苗新叶上,逐渐扩大侵染,春季就可造成流行。渐扩大侵染,春季就可造成流行。春季流行的主要因素:春季流行的主要因素:(1)(1)感病品种的播种面积感病品种的播种面积 (2)(2)条锈菌越冬菌源量条锈菌越冬菌源量 (3)3-5(3)3-5月份的降雨量,特别是月份的降雨量,特别是3-43-4月月 份的雨量。份的雨量。(4)(4)早春气温回升得早、晚。早春气温回升得早、晚。u无返青期地区:无返青期地区:冬前菌源量愈大,来春流冬前菌源量愈大,来春流 行程度越强。行程度越强。u返青期明显地区:返青期明

27、显地区:不论冬前菌源量多少,不论冬前菌源量多少,只要无外来菌源影响,春季一般不会流行。只要无外来菌源影响,春季一般不会流行。u返青期不明显地区:返青期不明显地区:如关中和陇南地区如关中和陇南地区 不仅距越夏区较近、且小麦播种较早,冬前不仅距越夏区较近、且小麦播种较早,冬前 易形成一定的菌源量。翌春流行强度与越冬易形成一定的菌源量。翌春流行强度与越冬 的气候条件、菌源量大小、早春降水量等因的气候条件、菌源量大小、早春降水量等因 素密切相关。素密切相关。当然,不论在什么地区,小麦品种的当然,不论在什么地区,小麦品种的抗病程度都是影响条锈病流行与否及其流抗病程度都是影响条锈病流行与否及其流行程度的基

28、本条件。行程度的基本条件。不同越冬类型的春季流行情况不同越冬类型的春季流行情况本地菌源:本地菌源:冬季温暖、越冬率高冬季温暖、越冬率高春季流行发生早,危害重;春季流行发生早,危害重;年份间变化波动小;年份间变化波动小;有发病中心。有发病中心。外来菌源:外来菌源:冬寒春旱、越冬率低冬寒春旱、越冬率低病情发展迅速,通常大面积爆发流行病情发展迅速,通常大面积爆发流行病叶分布均匀,偏上层。病叶分布均匀,偏上层。无发病中心无发病中心年份间变化波动大。年份间变化波动大。本地菌源和外来菌源双重危害:本地菌源和外来菌源双重危害:春季流行特点:春季流行特点:条锈病的流行取决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菌条锈病的流行取决

29、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菌源和气候条件。源和气候条件。1、品种抗病性:、品种抗病性:大面积感病品种是病害流大面积感病品种是病害流行的一个关键因素。行的一个关键因素。(四四)发病因素发病因素 小麦品种抗条锈性遗传研究进展n n近近20年主要开展了以下方面的研究:年主要开展了以下方面的研究:n n小麦品种的苗期、成株期抗性鉴定;小麦品种的苗期、成株期抗性鉴定;n n小麦品种不同类型抗条锈性研究:包括低小麦品种不同类型抗条锈性研究:包括低反应型、高温、慢锈性和耐锈性及其抗病反应型、高温、慢锈性和耐锈性及其抗病机制研究。机制研究。n n n n 先后鉴定出先后鉴定出28个以上个以上Yr抗条锈基因,但目抗条

30、锈基因,但目前对微效抗病基因仍知之甚少。前对微效抗病基因仍知之甚少。反应型反应型(代码)(代码)抗感级别抗感级别症状简述症状简述0免疫免疫完全无症状,偶有褐色小点。完全无症状,偶有褐色小点。0;近免疫近免疫仅生褐色枯斑,但不产孢。仅生褐色枯斑,但不产孢。1高度抗病高度抗病明显枯斑,有很小的孢子堆产生。明显枯斑,有很小的孢子堆产生。2中度抗病中度抗病夏孢子堆小到中等,条锈呈短条状两端及四周夏孢子堆小到中等,条锈呈短条状两端及四周有坏死失绿。秆锈、叶锈孢子堆生于绿色组织有坏死失绿。秆锈、叶锈孢子堆生于绿色组织上,四周有一圈失绿或坏死,呈上,四周有一圈失绿或坏死,呈“绿岛绿岛”状。状。3中度感病中度

31、感病夏孢子堆呈中等大小,四周无坏死反应,只是夏孢子堆呈中等大小,四周无坏死反应,只是轻微失绿。轻微失绿。4高度感病高度感病夏孢子堆大,产孢旺盛,无坏死现象,早期也夏孢子堆大,产孢旺盛,无坏死现象,早期也无失绿现象。无失绿现象。X混合型混合型同一叶片上有几种反应并存。同一叶片上有几种反应并存。麦类锈病反应型麦类锈病反应型u品种大面积单一化种植:品种大面积单一化种植:u病菌毒性发生变异,不断产生新小种:病菌毒性发生变异,不断产生新小种:u突变和异核作用是突变和异核作用是新小种产生的主要途径。新小种产生的主要途径。u小种组成结构发生变化小种组成结构发生变化:u品种抗锈性的遗传分化:品种抗锈性的遗传分

32、化:u品种混杂品种混杂u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包括气候的、地理生态等。陇南和川包括气候的、地理生态等。陇南和川 西北为小麦条锈病菌的主要西北为小麦条锈病菌的主要“易变区易变区”和新小种的和新小种的 策源地就是有力的佐证。策源地就是有力的佐证。品种抗锈性丧失的原因品种抗锈性丧失的原因年份年份优势小种优势小种出现频率出现频率(%)(%)哺育品种哺育品种流行年份流行年份1963-19651963-1965条中条中1 1号号60.6-26.760.6-26.7碧玛碧玛1 1号、号、4 4号号1963196319641964条中条中1010号号18.2-66.718.2-66.7蚰子麦蚰子麦1973-19

33、791973-1979条中条中1717号号95-5.395-5.3蚰子麦、鲁藤蚰子麦、鲁藤1 1号号19731973,197519751977-19851977-1985条中条中2323号号40.0-17.740.0-17.7泰山泰山1 1号号19831983(大流行)(大流行)条中条中2525号号3.2-62.53.2-62.5济南济南1313、辐、辐63631985-19901985-1990条中条中2828号号5.9-13.95.9-13.9鲁麦鲁麦3 3号、号、8 8号号19901990(大流行)(大流行)中中2929号号47.2-100.047.2-100.0鲁麦鲁麦1212号号小麦

34、条锈病菌优势小种变动小麦条锈病菌优势小种变动与病害流行的关系与病害流行的关系 引自山东省方面的资料2、菌源:、菌源:如秋苗发病重,冬季又比较如秋苗发病重,冬季又比较 温暖,有利于菌源积累。温暖,有利于菌源积累。3、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冬季温暖,病菌越冬率冬季温暖,病菌越冬率 高;早春气温偏高,春雨早。高;早春气温偏高,春雨早。(五)流行预测以华北、西北冬麦区条锈流行预测为例:以华北、西北冬麦区条锈流行预测为例:以华北、西北冬麦区条锈流行预测为例:以华北、西北冬麦区条锈流行预测为例:1.1.冬前长期预测:冬前长期预测:l l看秋苗病情(是否严重)看秋苗病情(是否严重)l l气象预报气象预报冬季

35、气温预报(是否偏高)冬季气温预报(是否偏高)冬季气温预报(是否偏高)冬季气温预报(是否偏高)早春降雨预报(是否高于常年早春降雨预报(是否高于常年早春降雨预报(是否高于常年早春降雨预报(是否高于常年40 mm40 mm40 mm40 mm)条件具备就可能中度或大流行u上年秋苗发病情况上年秋苗发病情况u冬季温度冬季温度u小麦返青拔节期发病中心数量小麦返青拔节期发病中心数量调查时间:调查时间:3 3月下旬月下旬 4 4月中旬;月中旬;调查对象:易发病的田块;调查对象:易发病的田块;取取 样样 量:不少于量:不少于2020块田;块田;目测调查:目测调查:5 5点取样,每点点取样,每点13.3m13.3

36、m2 2,单垄,单垄 麦丛中有麦丛中有5 5片病叶以上,记为一个发病片病叶以上,记为一个发病 中心。然后按实查面积,求得每公顷发中心。然后按实查面积,求得每公顷发 病中心数,以此代表菌量。病中心数,以此代表菌量。u早春气候条件预报:早春气候条件预报:4月份雨湿情况 2.2.早春中期预测早春中期预测 每公顷发病每公顷发病中心数中心数/个个4月份湿度因素月份湿度因素雨露日(雨露日(d)/雨量(雨量(mm)15/5001015/204005/1501515015大流行大流行大或中度流行大或中度流行中度流行中度流行大或中度流行大或中度流行中度流行中度流行轻度流行轻度流行中度流行中度流行轻度流行轻度流行

37、不流行不流行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预测表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预测表 小小麦麦拔拔节节期期、孕孕穗穗期期锈锈病病发发病病早早而而重重,近近期期内内又又有有较较多多降降雨雨,在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可能流行。小麦生长的中后期可能流行。3.3.穗期短期预测穗期短期预测 条锈病调查标准及方法条锈病调查标准及方法 主主要要抓抓选选育育抗抗锈锈品品种种、生生理理小小种种监监测、病情预测预报和新药剂开发。测、病情预测预报和新药剂开发。综综合合防防治治策策略略与与技技术术的的研研究究应应用用,对条锈病的控制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对条锈病的控制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六)综合防治(六)综合防治u基基本本思思路路:贯贯彻彻“预预防

38、防为为主主,综综合合防防治治”植植保保工工作作方方针针,建建立立小小麦麦条条锈锈病病持持续续治治理理机机制制,坚坚持持“长长短短结结合合、标标本本兼兼治治、分分区区治治理理、综综合合防防治治”策策略略,以以越越夏夏区区治治理理为为基基础础,以以冬冬繁繁区区控控制制为为关关键键,以以流流行行区区预预防防为为重重点点,统统筹筹规规划划,全全面面推进。推进。u技技术术路路线线:以以生生态态区区为为单单元元,配配套套组组装关键防控技术。装关键防控技术。1.1.建立预警系统和异地监测网:建立预警系统和异地监测网:国家级国家级 越夏区越夏区 省市级省市级 冬繁区冬繁区 区县级区县级 流行区流行区2.2.选

39、育和推广抗锈良种,实行抗病基因品种合选育和推广抗锈良种,实行抗病基因品种合 理使用与布局:理使用与布局:种种植植与与越越夏夏区区和和流流行行区区不不同同抗抗源源的的抗抗病病品品种种:根根据据生生态态区区域域特特点点,每每个个生生态态区区域域推推广广种种植植不不同同抗抗性性品品种种个个以以上上(多多基基因因抗抗性性、抗抗多多种种病病害害品品种种、不不同同生生育育期期抗抗性性品品种种、品品种种的的合合理理轮轮换换),防防止止品品种种单单一一化化。目目前前已已知知的的抗抗条条锈锈基基因因:Yr1Yr1、Yr2Yr2、Yr3Yr3系列系列5252个。个。生理小种研究与监测生理小种研究与监测主栽品种抗性

40、变异研究与监测主栽品种抗性变异研究与监测田间病情、流行动态、抗药性田间病情、流行动态、抗药性3.3.综合治理越夏基地综合治理越夏基地(新小种策源地新小种策源地):u退麦改种:退麦改种:在病菌新小种产生的策源地在病菌新小种产生的策源地(陇陇 南海拔南海拔1400-20001400-2000米麦区,川西北米麦区,川西北1800-28001800-2800 米麦区米麦区),),实施利用生物多样性技术退麦改实施利用生物多样性技术退麦改 种,因地制宜发展油菜、豆类、薯类、中药种,因地制宜发展油菜、豆类、薯类、中药 材、蔬菜、青稞等,逐年减少高海拔区域小材、蔬菜、青稞等,逐年减少高海拔区域小 麦种植面积。

41、麦种植面积。u推广小麦与其他作物的间套作推广小麦与其他作物的间套作u铲除自生麦苗铲除自生麦苗u合理调节播期合理调节播期4.4.科学用药科学用药u小麦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降低秋苗感染率和小麦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降低秋苗感染率和 减少早期菌源。减少早期菌源。三唑酮三唑酮等按种子重量的等按种子重量的0.03(有效成分有效成分)拌种拌种 多效唑多效唑用量不能超过种子量的用量不能超过种子量的0.1。注意:注意:用药量,否则影响出苗、抽穗。用药量,否则影响出苗、抽穗。u实施带药侦察、早期预防实施带药侦察、早期预防u苗期、拔节至抽穗期喷雾防治苗期、拔节至抽穗期喷雾防治5.5.加强栽培管理加强栽培管理 适期播种:适期播种:避免过早播种,以降低秋避免过早播种,以降低秋 苗发病率,减少早播冬麦区向相邻地苗发病率,减少早播冬麦区向相邻地 区传播的菌源量。区传播的菌源量。加强水肥管理:施足基肥,早追肥,加强水肥管理:施足基肥,早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南方麦区注意开适当增施磷、钾肥。南方麦区注意开 沟排水,合理密植,降低湿度;北方沟排水,合理密植,降低湿度;北方 麦区要注意灌溉。麦区要注意灌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