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301∕T 0204-2018 堤坝白蚁防治管理规范(杭州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32711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52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01∕T 0204-2018 堤坝白蚁防治管理规范(杭州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DB3301∕T 0204-2018 堤坝白蚁防治管理规范(杭州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DB3301∕T 0204-2018 堤坝白蚁防治管理规范(杭州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DB3301∕T 0204-2018 堤坝白蚁防治管理规范(杭州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DB3301∕T 0204-2018 堤坝白蚁防治管理规范(杭州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93.160P 55DB3301浙江省杭州市地方标准DB 3301/T 02042018堤坝白蚁防治管理规范2018 - 06 - 20 发布2018 - 07 - 20 实施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DB3301/T 02042018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规定.25预防.36检查.37危害等级评定.58灭治.69信用管理.7附录 A(资料性附录)粘土掺食盐防治技术.8附录 B(资料性附录)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11附录 C(资料性附录)堤坝白蚁检查方法.12附录 D(资料性附录)记录表格、标识牌示要求. 13附录 E(资料性附录)堤坝白蚁危

2、害评定标准.16附录 F(资料性附录)堤坝白蚁灭治方法.20DB3301/T 02042018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杭州市林业水利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市农村水利管理总站、杭州市河道管理总站。本标准参编单位:杭州新建白蚁防治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志祥、曹炜、叶利伟、郭巧玲、何晓锋、陆一奇、楼淑君、屠征波、程文冲、莫建初。DB3301/T 020420181堤坝白蚁防治管理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堤坝工程白蚁防治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预防、检查、危害等级评定、灭治、信用管理等全过程应遵循的管理规范。堤坝工程白蚁防治工作,除应符合本规

3、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本标准适用于水库大坝、重要山塘、设计防洪(潮)标准20年一遇及以上的海塘工程、防洪(潮)标准20年一遇以上的1-4级堤防工程及配套的附属水利设施的白蚁防治,其它土方工程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50768白蚁防治工程基本术语标准SL 62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 17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 189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辗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 223水利水电建设工

4、程验收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蚁巢白蚁群体集中生活的巢体。3.2蚁路白蚁个体进行巢外和巢间活动的往返通道。3.3蚁道修建于地下或木材中等隐蔽之处的蚁路。3.4泥线修建于木材、树木外表或地面等暴露之处呈条状的蚁路。3.5泥被修建于木材、树木外表或地面等暴露之处呈被状的蚁路或白蚁活动场所。3.6DB3301/T 020420182分飞孔在白蚁的分飞期,有翅成虫飞离原群体由工蚁修筑的孔状结构。3.7通气孔位于白蚁巢的外面,用于与外界环境通风透气的孔状结构。3.8排泄物工蚁筑巢时从巢内推出的、经白蚁加工后的物质。3.9炭棒菌在大白蚁亚科白蚁死亡蚁巢上生长的、子实体为棒状或枝状

5、的真菌。又称鹿角菌、地炭棍、针形菌等,为炭棒菌属的一种鹿角状、针状、棒状真菌子实体,呈丛状分布。生长期为每年5月至10月间,是死亡巢的指示物。地表鹿角菌分布面积越大,地下巢区的范围也越广。3.10菌圃菌圃为质轻、多孔海绵状的疏松组织,菌圃有的无泥质,有的被泥质将其分割。3.11鸡枞菌鸡枞菌为白蚁伞菌属的伞菌,生活在土栖白蚁菌圃里,与白蚁共生。在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菌丝穿过土层长出地面的子实体,称为鸡枞菌。鸡枞菌为伞形,菌盖直径很大,可达10多厘米,菌盖中央突出,表面为灰褐色。其生长期开始出现于5月下旬,盛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末期为8月上旬至10月中旬。3.12三踏菌三踏菌是白蚁伞菌属的另

6、一种伞菌,形态与鸡枞菌相似,但菌盖直径一般在10cm以下,菌柄纤细。同一蚁巢的各菌圃长出三踏菌的时间基本一致, 常见有三群, 因此而得名。 三踏菌生长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开始出现于7月下旬,盛期在8月上、中旬,末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3.13鸡枞花鸡枞花是白蚁伞菌属的一种小型伞菌。菌盖灰白色,直径1cm-2cm,中部尖。菌柄白色,细长。生长期在7月8月间。群生,每群数朵至上百朵。在每群鸡枞花下方都有白蚁活动,并有白蚁寻食的主蚁道,有些鸡枞花本身就从主蚁道上长出,因此,鸡枞花被认为是蚁道上生长出的一种真菌指示物。3.14堤坝工程蚁患区规定范围内可能存在白蚁危害的堤坝工程主体部分及周边区域(水利

7、工程管理范围、保护范围)。3.15堤坝工程蚁源区规定范围内(水利工程保护范围)可能存在白蚁并发生转移,影响堤坝工程主体安全的区域。3.16粘土掺食盐防治技术采用粘土掺食盐对堤坝工程白蚁危害进行预防、除治的方法。4基本规定DB3301/T 0204201834.1区、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堤坝白蚁防治管理工作的监督考核,保证堤坝工程运行安全。4.2堤坝工程管理单位应根据本规范要求及时开展堤坝白蚁危害预防、检查、危害等级评定、灭治、信用管理等,保障工程安全运行。危害等级评定结果应作为今后开展白蚁防治的依据。4.3白蚁防治工作宜逐步采取物业化、专业化管理,物业化、专业化工作应符合本规范要求。4

8、.4白蚁防治应保证堤坝工程安全,预防环境污染,因地制宜实行预防和灭治并重的白蚁综合治理。4.5宜采用绿色环保、长期有效、操作简便、经济适用、成果可靠的白蚁防治新产品、新技术。4.6堤坝白蚁防治资金应纳入各地工程预算或财政预算。5预防5.1前期工作新建、除险加固或整治堤坝工程时,应将白蚁防治工作列入工程建设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对建设环境和填土的白蚁危害检查和灭治等。5.2建设环境处理工程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施工前, 应对堤坝工程周边地区白蚁危害情况进行检查和处理, 一般应包括工程主体或拟建工程位置、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新建工程尚应对基础进行处理。5.3工程填土处理工程建设项目需要取土填土时,应对土

9、源地白蚁危害情况进行检查。取土前,对存在白蚁危害的土体进行彻底灭治。若土源地白蚁危害严重,无法满足彻底灭治要求,应变更取土场地。5.4粘土掺食盐防治技术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粘土掺食盐防治技术”,参见附录A。6检查6.1检查范围检查范围分为工程主体、蚁患区、蚁源区三个区域。根据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和运行管理规程划定堤坝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参见附录B),实际划定的工程管理、保护范围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准。6.2检查时间6.2.1检查分类检查可分为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6.2.2日常检查日常检查可由堤坝管理单位结合日常工程检查巡查开展,主要在白蚁活跃期开展检查。6.2.3专项检查DB3

10、301/T 020420184专项检查可由堤坝管理单位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专项检查应对主体工程、管理范围、保护范围进行全面检查,时间为春季或秋季。春季检查可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进行,秋季检查可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进行。专项检查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已建堤坝工程白蚁危害现场调查应每 2 年开展一次,也可结合工程日常巡查不定期进行;b)新建、改建、扩建堤坝工程白蚁危害现场调查宜与堤坝工程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主体工程初步设计(或编制实施方案)同步开展;c)新建或整治过的堤坝工程已进行彻底灭治和白蚁预防的,5 年可不进行白蚁专项检查。已建堤坝已进行过彻底灭治的,3 年可不进行白蚁专项检查。但在日常检查

11、巡查中发现有白蚁危害迹象、白蚁巢位指示物、因白蚁引起的隐患等现象,应立即开展专项检查。6.3专项检查内容6.3.1白蚁活动迹象白蚁活动迹象分为泥线、泥被、蚁道、白蚁取食点等,以及检查堤坝迎水面浪渣中是否有白蚁蛀蚀物。6.3.2白蚁巢位指示物6.3.2.1白蚁巢位指示物包括活巢和死巢的指示物。6.3.2.2指示物(活巢)主要为分飞孔、鸡枞菌、三踏菌等。6.3.2.3指示物(死巢)主要为炭棒菌等。6.4检查方法6.4.1检查重点堤坝白蚁防治专项检查的重点是工程主体部分。6.4.2具体方法检查方法一般可分为人工法、引诱法、探测法等,参见附录C。6.4.3方法使用堤坝工程宜使用引诱法检查堤坝工程是否存

12、在白蚁危害, 但引诱法仅能检查白蚁活动迹象; 宜使用人工法检查堤坝工程白蚁活动迹象、巢位指示物等;可采用探测法辅助验证。6.5检查结果6.5.1检查过程记录检查中应对白蚁活动迹象、巢位指示物等进行拍照,并按记录表格进行记录。6.5.2检查现场标识根据白蚁活动迹象、 巢位指示物的数量和分布综合判断堤坝存在的蚁巢位置和数量, 并在经综合判断为蚁巢位置的堤坝表面处设立明显的标识牌,绘制蚁巢位置分布图。记录表格、标识牌要求参见附录D。6.5.3专项检查报告DB3301/T 020420185专项检查应提供专项检查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a)堤坝工程概况、检查单元划分等;b)检查方法、检查时间、检查机

13、构及人员情况等;c)该工程白蚁治理历史、发现的白蚁种类、白蚁危害情况、综合判断蚁巢位置及数量等;d)检查单位初步判断危害等级、下一步工作建议等;e)附件和附图包括蚁巢位置分布图、白蚁活动迹象(巢位指示物)照片、现场记录表格、标识牌设置分布图及现场照片等。7危害等级评定7.1评定标准7.1.1无蚁害标准无白蚁危害标准为工程主体无蚁巢,管理范围、保护范围无任何白蚁活动痕迹。7.1.2白蚁危害等级分类堤坝白蚁危害等级按下列标准分三级:a)I 级:白蚁轻微危害或存在白蚁危害潜在风险;b)II 级:白蚁中度危害;c)III 级:白蚁严重危害。7.1.3白蚁危害等级评定标准白蚁危害等级评定标准,参见附录E

14、。7.2评定步骤7.2.1人员要求白蚁危害等级评定人员应符合以下规定:a)现场调查人员应经过白蚁防治相关培训。b)等级评定人员应具有白蚁防治、水利工程相关专业技术职称。7.2.2评定组织7.2.2.1大中型水库、1-2 级堤防(海塘)工程白蚁危害等级评定由堤坝工程管理单位组织(或其委托的单位组织)。7.2.2.2小型水库、山塘、3-4 级堤防(海塘)工程白蚁防治危害等级评价由堤坝工程主管单位组织(或其委托的单位组织)。7.2.2.3应成立评定专家组,专家组人数应不少于 5 人且奇数。7.2.3评定程序7.2.3.1白蚁危害等级评定主要按专项检查报告进行,并结合现场检查、历史白蚁危害治理情况,周

15、边地区白蚁危害及治理情况综合确定。7.2.3.2评定专家组应形成堤坝工程白蚁危害等级评定报告。DB3301/T 0204201867.2.3.3评定组织单位应将评定报告(结果)在其工程受益范围内(或互联网)公示,公示时间5个工作日。7.2.3.4评定报告经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7.3评定周期7.3.1在堤坝工程新建、改建、扩建及除险加固等项目安全鉴定或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应进行工程白蚁危害等级评定。7.3.2堤坝工程白蚁防治周期一般为 3 年5 年,重要工程可缩短防治周期。7.3.3一个白蚁防治周期结束后,应重新进行堤坝白蚁危害等级进行评定。7.3.4在堤坝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内发现散白蚁,可不做

16、处理,但应加强观察。8灭治8.1灭治方法8.1.1堤坝工程白蚁灭治方法主要有人工挖巢、灌浆法、药物隔离处理方法、投药法、诱杀法、监测控制法等。具体灭治方法,参见附录 F。8.1.2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粘土掺食盐防治技术”,具体灭治方法参见附录 A。8.1.3推动传统白蚁防治方式向现代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式转变,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8.1.4堤坝白蚁防治必须选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并已取得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产品标准实施证的白蚁防治专用药物,药物应专仓储存、专人保管。8.1.5堤坝白蚁防治使用药物及用量标准还应符合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中国生效时间

17、 2004 年 11 月 11 日)和全国白蚁防治中心关于贯彻落实“关于禁止生产、流通、使用和进口滴滴涕、氯丹、灭蚁灵和六氯苯的公告”的通知(全蚁20099 号)等相关规定。8.1.6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对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8.2非开挖灭治后处理采用药物等非开挖灭治堤坝白蚁后,应采用挖巢(挖除死巢)或灌浆等措施对巢腔(死巢)和蚁道进行填充处理,挖巢(死巢)后回填土标准符合SL 176和SL 223等规定。8.3灭治验收8.3.1验收依据堤坝管理单位参照SL223和合同约定的条款对堤坝白蚁防治情况进行验收。8.3.2成果检验堤坝管理单位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白蚁灭治后,检查灭治效果可参照“6检查

18、”内容和方法重新检验,也可委托第三方进行验证检查。8.3.3验收的资料应符合工程管理的要求。 具体内容应包括防治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概况、 白蚁危害情况、 防治目标、防治内容、防治方法、防治人员培训与承担的工作任务、施工进度安排和完成情况、防治效果验收标准和达到的质量水平、施工安全保障措施与履行情况、后期管理建议、项目经费预算与使用情况、白蚁防治合同、白蚁防治图片等。DB3301/T 0204201878.3.4资料管理堤坝工程管理单位应按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将堤坝工程白蚁防治资料进行整编、归档、妥善保存,保管期限与工程资料保存期一致。8.4质量保证期堤坝管理单位委托的专业机构对堤坝

19、工程经白蚁灭治后的质量保证期1年。8.5特别注意事项特别注意事项包括并不仅限于以下内容:a)每年汛期(4 月 15 日至 10 月 15 日),在水库、1-2 级堤防(海塘)和山塘(包括高坝山塘、屋顶山塘、日供水 200 吨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山塘等),禁止采用人工挖巢;b)非汛期及以上防汛响应或堤坝工程高水位时,禁止采用人工挖巢;c)经综合判断,蚁巢位于防渗体,禁止采用人工挖巢;d)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地采用对水源污染的药物处理方法;e)禁止采用在工程主体普遍喷洒对水源污染的药物处理方法。9信用管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和浙江省、 杭州市有关水利建设、 白蚁行业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的规定对白蚁防治

20、单位进行信用管理。DB3301/T 020420188AA附录A(资料性附录)粘土掺食盐防治技术A.1技术来源说明根据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陈来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持完成的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社会发展项目(2011C13045)” 白蚁危害堤坝的根治技术应用研究技术报告 , 已通过浙江省科学技术厅验收,提供了防治白蚁危害堤坝的应用新技术。A.2掺入食盐量一般防渗粘土中掺入的食盐量约0.8%(干土质量比)。即在需铺垫盐土的位置,按1m3夯实的防渗粘土和每层厚0.25m计算,每层粘土中施放食盐约4.0kg。A.3盐土铺垫位置的确定筑于堤坝内的蚁巢,一般修筑于粘土层表面1.5m以下(内),浸润线

21、以上的位置。由于表层土体中的盐份含量容易被日晒雨淋渗透流失,因此,为减少防渗粘土中的盐份流失,粘土中掺食盐后的盐土铺垫位置宜在坝体内侧。对于均质坝、心墙坝、斜墙坝的盐土铺垫位置,在防渗粘土表面1.0m以下(内),水位浸润线以上范围。防渗粘土中掺入食盐的位置分别见图A.1、图A.2、图A.3。图 A.1均质坝盐土铺垫位置断面图DB3301/T 020420189图 A.2心墙坝盐土铺垫位置断面图图 A.3斜墙坝盐土铺垫位置断面图A.4施工工艺堤坝施工时,无论是新建堤坝时的白蚁危害预防,还是有白蚁危害老堤坝的防治,都要在防渗粘土到达堤坝后,按含食盐量的要求在防渗粘土中散上食盐后,再松动土料,让食盐

22、均匀拌入防渗粘土,然后再夯实。A.5新建堤坝时的预防在新建河道堤防、水库大坝、山塘的过程中,为预防白蚁对堤坝的危害,减少影响工程安全运行的隐患,可直接在需铺垫盐土位置的防渗粘土中掺入食盐进行预防。操作方法,在需填放盐土的位置,按上述含盐量要求和施工技术,自下而上层层掺入食盐进行预防。A.6无白蚁危害老堤坝的预防DB3301/T 0204201810在堤坝中活动的白蚁非常隐蔽,不容易被发现,一旦暴露,白蚁危害往往已相当严重。因此,在提高河道堤防、水库大坝、山塘的防御标准,当需要在无白蚁危害(堤坝内也无蚁巢、蚁道等隐患)的老堤坝上进行加高或加固时,应对老堤坝的白蚁危害进行预防。在对无白蚁危害的老堤

23、坝进行预防时,应先清除坝面的草根什土,处理缺陷并翻松和削碎表层土10cm左右,开挖0.40.4m左右,深度不小于1.0m的孔洞,孔洞之间的间隔1.5m,再用盐水(含盐量1%左右)适当浇灌原坝体,使盐水渗入堤坝土埝内,然后再在坡面上铺盖土料后夯实。A.7有白蚁危害堤坝的防治对有白蚁危害堤坝的防治,其方法是:先用套井回填等方法取出原堤坝中的土埝,然后用防渗粘土回填,在回填至水位浸润线高程时,在需铺垫盐土位置的防渗粘土中按比例掺入食盐,将粘土与食盐拌均匀后,再回填夯实。DB3301/T 0204201811BB附录B(资料性附录)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B.1大型水库大坝管理范围为大坝两端以外100米的地

24、带(或者以山头、岗地脊线为界),以及大坝背水坡脚以外100米至300米内的地带;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以外50米至100内的地带;B.2中型水库大坝管理范围为大坝两端以外80米的地带(或者以山头、岗地脊线为界),以及大坝背水坡脚以外80米至200米内的地带;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以外30米至80米内的地带;B.3小型水库大坝管理范围为大坝两端以外50米的地带(或者以山头、岗地脊线为界),以及大坝背水坡脚以外50米至100米内的地带;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以外20米至50米内的地带;B.4山塘山塘坝体两端管理范围为:两端以外10米的地带;背水坡脚外管理范围为:坝高10米的,为10米范围内地带,坝高大于10米

25、的,为坝高值范围内地带。山塘不设保护范围,但蚁源区参照小型水库保护范围。B.5堤防(海塘)一级堤防(海塘)的管理范围为堤(塘)身和背水坡脚起20米至30米内的护堤(塘)地,二、三级堤防(海塘)的管理范围为堤(塘)身和背水坡脚起10米至20米内的护堤(塘)地,四、五级堤防(海塘)的管理范围为堤(塘)身和背水坡脚起5米至10米内的护堤(塘)地(险工地段可以适当放宽);堤防(海塘)的保护范围为护堤(塘)地以外的3米至10米内的地带。DB3301/T 0204201812CC附录C(资料性附录)堤坝白蚁检查方法C.1人工法检查人员距约为2m左右,排成一字型,在对工程检查范围内采用“之”字行进的方式,对

26、工程主体、管理范围、保护范围进行“地毯式”检查,每行一步,都要前后左右仔细观察。通过铁锹或挖锄将土体表层或白蚁喜食的植物根部和枯萎植物、腐朽的树桩、树叶、木材等翻开,查看是否有白蚁活动迹象。检查人员应2人,对检查发现的白蚁活动迹象、白蚁巢位指示物、堤坝隐患等应进行现场复核。C.2引诱法在堤坝工程主体、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内设置白蚁检测装置或设置引诱堆、引诱桩、引诱坑、检测盒等,其中引诱堆和引诱桩可就地取材、制作安装简单,推荐由堤坝管理单位作为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的主要方法;因开挖量较大,不推荐使用引诱坑。a)引诱堆:把饵料直接放在地表,用土块或石块加盖遮光。饵料一般可采用蕨、铁芒箕、甘蔗渣、杨梅木

27、块、松木块等,堆间隔宜为 10m。b)引诱坑:在土壤中开挖长 500mm、宽 400mm、深 300mm 的坑,将饵料放置其中并加盖,坑间隔宜为 10m。c)引诱桩:将土栖白蚁喜食的木料削制成长 250mm、宽 50mm、高 50mm 的桩,直接插入土壤中约200mm,桩间隔宜为 10m。d)检测盒:把白蚁喜食的食物,装入 201510cm 盒体内,盒底部开若干个小孔,利于白蚁通道进出,埋入工程地表 10-20cm 即可,一般埋设三天后检查一次,检查装置内饵料的取食情况。或安装专用的白蚁监测装置使用说明。e)在检查过程中如发现饵料或引诱桩缺失、霉变等情况应及时补充或更换。f)引诱法装置平均每

28、25m2 检查范围设置 1 处,工程主体迎水面和背水面分别4 处,管理范围4处,保护范围2 处,设置应分布均匀。C.3探测法可采用探地雷达、高密度电阻率法等仪器对白蚁巢位进行辅助检查。DB3301/T 0204201813DD附录D(资料性附录)记录表格、标识牌示要求D.1堤坝白蚁检查记录表表 D.1水库(山塘)白蚁检查汇总表序号水库(山塘)名称库容(万方)管理单位所 在 乡(镇) 、村综合判断蚁巢数量(单位:处)备注小计工程主体管理范围保护范围12.表 D.2堤防(海塘)白蚁检查汇总表序号堤防 (海塘)名称长度 (米) 管理单位所在乡(镇) 、 村综合判断蚁巢数量(单位:处)备注小计工程主体

29、管理范围保护范围12.D.2堤坝白蚁危害分布图图例图 D.1堤坝白蚁危害平面分布图样式DB3301/T 0204201814图 D.2堤坝剖面图白蚁危害图样式D.3标识牌要求标识牌宜采用竹、木等耐腐、环保材料,尺寸高度30厘米、截面尺寸35厘米。应在标识上注明蚁巢位置、序号。标识牌的运行期1年。在未对蚁巢处理前,应保证标识牌正常运行,若发生损坏、遗失等,及时更换、补充。D.4综合判断蚁巢位置和数量方法D.4.1利用白蚁活动迹象D.4.1.1泥线、泥被等活动迹象。蚁巢与外界的通道称为蚁路,其中呈线条状的是泥线、呈片状的是泥被。一般离蚁巢近的蚁路比较大、数量较少,离蚁巢越远的越细、分支也越多,最小

30、的蚁路只能容纳1-2只白蚁同时通过。一个蚁巢可以有一个主巢和多个副巢,在地表会有多处泥线、泥被迹象。当堤坝工程表面某一区域(33米范围)内出现3处泥线、泥被等迹象时,可以判断有1处蚁巢。D.4.1.2鸡枞花,发现堤坝表面有1处鸡枞花,可以判断有1处蚁巢。其下方为白蚁寻食的主蚁道。D.4.1.3发现白蚁活动迹象后蚁巢判断,当某一范围出现多次白蚁活动迹象(3处)时,可通过锥探和地形地貌找蚁巢。D.4.2锥探法根据白蚁活动的地表迹象,判断蚁巢的方位后,利用锥探法过程的“吊锥”感判断蚁巢位置。D.4.3地形地貌法根据地形地貌和白蚁活动迹象判断巢位。 地形起伏时, 根据地貌变化和白蚁活动迹象的走向进行判

31、断,蚁巢一般位于坡面或顶部。D.4.4利用巢位指示物DB3301/T 0204201815D.4.4.1分飞孔,发现堤坝表面有分飞孔或分飞群,可以判断有1处蚁巢。黑翅土白蚁的分飞孔突筑于地面,分飞孔突形状多样,有圆锥形或呈横条形不等;分飞孔突的数量不等,少则十几个,多则可达一百以上,呈群分布,每巢可有一群或数群。黄翅大白蚁在蚁巢附件的上方土表构筑的分飞孔,主要有凹形分飞孔、分飞孔突、分飞孔堆三种形式。D.4.4.2鸡枞菌,发现堤坝表面有1处鸡枞菌,可以判断有1处蚁巢。位置在其下方。D.4.4.3三踏菌,发现堤坝表面有1处三踏菌(三群同时出现) ,可以判断有1处蚁巢。位置在其下方。D.4.4.4

32、炭棒菌,发现堤坝表面有1处炭棒菌,可以判断有1处蚁巢(死巢) 。位置在其下方。D.4.4.5排泄物,发现堤坝表面有1处排泄物,可以判断有1处蚁巢,排泄物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蚁巢的大小,位置在其附近。D.4.5蚁巢数量应包括活巢和死巢。DB3301/T 0204201816EE附录E(资料性附录)堤坝白蚁危害评定标准E.1评定单元堤坝白蚁危害现场调查检查单元应符合下列规定:a)水库土石坝、山塘以单坝为检查单元;b)有桩号的土质堤防(海塘)以两个连续整数桩号之间的范围为 1 个检查单元;c)没有桩号的土质堤防(海塘),以开始检查部位为起始,从上游往下游方向每 1km 为 1 个检查单元,不足 1

33、km 的记作 1 个检查单元;d)已建堤坝工程白蚁危害等级评定应将一个连续检查期的检查结果作为依据;对新建、改建、扩建堤坝工程白蚁危害等级评定,可将全面检查结果作为评定依据;e)堤坝工程整体白蚁危害等级应以检查单元中最高等级为代表, 量化描述应以不同危害等级的单元数占总检查单元的比例来表达。E.2评定标准E.2.1危害等级级检查单元内发现白蚁危害,且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检查单元白蚁危害等级应评定为级:a)检查单元蚁患区内发现白蚁活动地表迹象或取食点,且每单元少于 10 处;b)检查单元蚁患区内开挖出蚁巢,主巢巢腔最小直径小于等于 250mm,或最大蚁后体长小于等于30mm;c)检查单元蚁患区内

34、白蚁巢真菌指示物只有 1 处;d)检查单元蚁源区内仪器探测时疑似蚁巢在 3 处以上,或开挖出成年蚁巢 1 处;e)检查单元蚁源区内综合判断蚁巢数量,海塘(堤防)1 且4 处;水库(山塘)1 且2处。E.2.2危害等级级检查单元内发现白蚁危害,且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检查单元白蚁危害等级应评定为级:a)检查单元蚁患区内发现白蚁活动地表迹象或取食点,且每单元 10 处及以上;b)检查单元蚁患区内开挖出蚁巢,主巢巢腔最小直径大于 250mm 且小于等于 350mm,或最大蚁后体长大于 30mm 且小于等于 50mm;c)检查单元蚁患区内白蚁巢真菌指示物多于 1 处,或分飞孔多于 5 个;d)检查单元蚁

35、源区内开挖出成年巢平均每年多于 3 个;e)检查单元内因白蚁危害造成湿坡、散浸等危害水利工程安全的一般险情;f)检查单元蚁源区内综合判断蚁巢数量,海塘(堤防)4 且8 处;小型水库(山塘)3 且5 处,或开挖出成年巢平均每年3 个。E.2.3危害等级级DB3301/T 0204201817检查单元内发现白蚁危害,且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检查单元白蚁危害等级应评定为级:a)检查单元蚁患区内开挖出蚁巢,主巢巢腔最小直径大于 350mm,或最大蚁后体长大于 50mm;b)检查单元蚁患区内发现多个白蚁成熟巢群;c)检查单元工程主体上发现贯穿性蚁道;d)检查单元内因白蚁危害造成漏洞、跌窝、脱坡等危害水利工

36、程安全的重大险情;e)检查单元蚁源区内综合判断蚁巢数量,海塘(堤防)8 处;小型水库(山塘)5 处。E.3评定报告(结果)评定专家组应根据专项检查报告、现场核查等综合确定危害等级,并填写表E.1:堤坝工程单元白蚁危害等级评定表,检查单元白蚁危害等级评定表应包括下列内容:工程概况、白蚁危害情况、评定意见、其他应说明的情况等;评定专家组在评定检查单元的基础上,综合评定堤坝工程白蚁危害等级,并填写表E.2:堤坝工程白蚁危害等级评定报告,堤坝白蚁危害等级评定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工程管理单位概况、工程概况、白蚁危害情况、评定结论、处理建议、评定专家组签字、其他应说明的情况。DB3301/T 020420

37、1818表 E.1堤坝工程单元白蚁危害等级评定表编号:一、概况工程名称类型水库() ,山塘() ,海塘() ,堤防()工程的总单元数单元编号或地址周边环境情况二、白蚁危害情况白蚁种类蚁患区蚁源区其他三、专项检查日期四、评定结论五、评定人员签字六、附:白蚁分布示意图和挖巢后剖面示意图(标明桩号、高程)DB3301/T 0204201819表 E.2堤坝工程白蚁危害等级评定报告一、工程管理单位概况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堤坝工程地址评定日期年月日二、水利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建设年份类型水库() ,山塘() ,海塘() ,堤防()改建(除险加固)情况工程等级三、白蚁危害情况及各单元白蚁危害等级白蚁种类总单元数

38、各等级的单元数级级级外围环境情况其他四、评定结论五、处理建议六、评定人员签字组长:成员:七、主管部门意见八、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DB3301/T 0204201820FF附录F(资料性附录)堤坝白蚁灭治方法F.1人工挖巢法F.1.1追踪蚁道挖巢法沿分飞群孔、白蚁在地表活动痕迹或采取开沟截道等方式确定追挖蚁道,直至挖取蚁巢。F.1.2判定巢位挖巢法F.1.2.1应用白蚁分群孔分布图像判断巢位。F.1.2.2应用真菌指示物判断巢位。找到鸡枞菌,巢区就在其下方;找到三踏菌,主蚁巢就在其范围内;找到炭棒菌,死亡的蚁巢就在其下方。F.1.2.3应用锥探找蚁巢。根据白蚁活动的地表迹象,判断蚁巢的方位后,利用

39、锥探法过程的“吊锥”感判断蚁巢位置。F.1.2.4根据地形地貌和白蚁活动迹象判断巢位。地形起伏时,根据地貌变化和白蚁活动迹象的走向进行判断,蚁巢一般位于坡面或顶部。F.1.3其他原则F.1.3.1挖取蚁巢时,应连续追挖,取出主巢和所有副巢,抓获蚁王、蚁后,灭杀残存白蚁。F.1.3.2取巢完成后,要及时清除周围松动的土地,并采用与工程原土料类似的回填土夯实至原貌。F.1.4回填方法及标准可用人工夯实或小型震动碾压设备。根据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SL 189)要求,填筑标准要求如下:a)压实干密度应达到大坝建设或除险加固是设计标准;b)压实度应为 9597%;c)填筑含水量与最优

40、含水量的允许偏差为3%。F.2灌浆法F.2.1蚁道灌浆从移殖孔或口径2厘米以上的蚁道灌进泥浆(或药物泥浆)。若蚁道较多时,先灌蚁道口较大和上方,后灌平行和下方的蚁道。F.2.2钻孔灌浆钻孔的布置和施钻应满足下列条件:a)布孔。在工程主体范围内按梅花形状布孔,孔距 1.0 米1.5 米,在初步定位蚁巢附件,孔距加密至 0.5 米;b)钻孔。采用机械钻孔和人工钢锥造孔,深度为 3.0 米5.0 米。钻孔应铅直,避免串孔。DB3301/T 0204201821F.2.3指标灌浆所用浆液应符合以下指标:a)水土比例:1:1.151:1.25;b)泥浆容重:1.29T/m31.60T/m3;c)粘度 3

41、0s100s;d)稳定性0.1g/cm3;e)胶体率80%;f)失水量 10cm/30min30cm/30min;g)灌浆压力 0.05Mpa0.15Mpa;h)含药量:按药物使用说明书中确定的剂量配药;i)灌浆应遵循少灌多复、灌满为止的原则。局部灌浆最好一次灌浆与前次灌浆应间隔三天以上。F.3药物隔离处理方法F.3.1基本原理在山塘、水库大坝、堤防工程主体加固整治好后(填筑种植土前),采用低毒、长效和安全的药物稀释兑水,使用车载高压喷雾机对大坝土壤层进行全面喷洒,不留死角,要求喷洒均匀,渗透土壤深度3cm以上,形成最后一道药物隔离防蚁屏障,既能防止大坝周边、附近的白蚁蔓延、分飞侵入到新加固的

42、大坝上来,建立新群体,繁殖危害,又能有效杀灭大坝表层的新生幼龄巢(外运土方可能携带土栖白蚁的新生巢、幼龄巢)。F.3.2药剂用量每平方米3L。药物的使用浓度、剂量的调整必须根据施工过程中当地气候、土壤、地下水及现场的具体情况来掌握,必须保持药物的有效成分含量不变。F.3.3主要设备a)一台 3.3 马力柴油机作为动力,2.43 千瓦功率。b)药泵:流量 50L/min70L/min,工作压力 2.0Mpa3.5Mpa。c)射程:水平 20m25m,垂直 15m18m。d)转速:2600r/min。e)附属配件为 30mm 的橡胶输药管 25m60m,配药桶一只。F.3.4注意事项全面喷洒易对环

43、境产生污染,故使用该方法可在新建、改建、加固工程填筑种植土前。当工程土体表面有茂盛草坪或植物时, 使用该方法前应对工程主体环境进行判断, 不推荐使用该方法对已完工堤坝工程进行白蚁防治。F.4投药法F.4.1投药时间应选择阴天或晴天的早、晚进行,不得在下雨前或雨天投药。DB3301/T 0204201822F.4.2投药方法F.4.2.1泥线、泥被投药。在有白蚁活动的泥线、泥被边缘置放饵剂,用树叶等遮盖。F.4.2.2蚁道投药。挑开分群孔的泥帽,放进诱饵剂后封闭。F.4.2.3蚁道投药。直接把饵剂放进较大的蚁道,用泥土等进行封闭。若蚁道较小,可把诱饵剂防在蚁道口,用树叶等五遮盖,泥土等封闭。F.

44、4.3投药警示在投药位置设置醒目的警示牌,可参照附录D.3标识牌。F.5诱杀法附录C.2中检测盒中放入白蚁灭治药物诱杀。F.6监测控制法用于堤坝工程白蚁防治的监测控制装置应有注册商标、 使用说明书和产品合格证, 电子监测控制装置除符合上述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F.6.1安装间距监测控制装置的安装间距横向宜5m 、纵向宜10m,安装两排及以上的监测控制装置时,宜以彼此交错的方式安装。F.6.2检查与维护安装的白蚁监测控制装置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检查和维护的时间与次数应符合下列规定:a)安装区域尚无白蚁活动,安装的监测控制装置起监测白蚁入侵活动的作用,每年检查 2 次,分别在 5 上旬6 月上旬及 9 月上旬10 月下旬进行;b)安装区域有白蚁活动,安装的监测控制装置起灭治白蚁的作用,自安装日起,每隔 1 个月检查1 次,直至用药剂将白蚁群体灭杀完为止;c)检查和维护过程中,在监测控制装置内发现有白蚁活动时,应用饵剂或粉剂对其进行处理;d)检查和维护过程中, 发现监测控制装置内的饵木被白色真菌完全包裹或已腐烂时, 应对其进行更换;e)检查和维护过程中,发现监测控制装置损坏或丢失时,应补充安装。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