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2022年9月2引言近年来,针对互联网行业发展面临的利益分配失衡、平台资源垄断、个人隐私泄漏等问题,全球兴起了新一轮互联网创新探索热潮,力图通过引入区块链、密码学等技术,来重构互联网发展未来图景,Web3.0 理念应运而生。总体来看,Web3.0 是以分布式技术重新解决互联网数据权属和价值表达的重要创新,有望从技术、产业、经济三方面优化互联网,进而推进生产方式、组织秩序和经济形态创新,但当前 Web3.0 仍存在发展前景备受争议、技术应用不成熟、金融衍生风险等关键问题。建议密切关注 Web3.0 发展动向,包容审慎推动相关技术创新与应用探索,积极稳妥探索我国 Web3.0
2、发展之路。为加强我国对 Web3.0 的前瞻研究和战略预判,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TBI)、大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CCSA TC601)WG6 大数据区块链工作组、中国互联网协会(ISC)区块链技术应用工作委员会联合,组织成员单位深入研讨 Web3.0 相关技术细节和应用方向,共同编制研究报告。本研究报告综合分析国内外 Web3.0 政策和产业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 Web3.0 的关键技术组件和核心应用场景,为我国积极稳妥探索 Web3.0 发展之路提供参考建议。I引言 Web3.0 前瞻研究报告(2022 年)3目录II内涵与价值1(一)发展理念1(二)关键需求3(三)概念定义4(四)关键
3、特性5(五)核心价值7关键技术9(一)技术体系参考架构9(二)关键基础设施10 1.开放联盟链10 2.分布式存储11 3.算力网络 12 (三)数字资产13 1.数字资产13 2.数据资产13 3.数字资产交易市场 14 4.数据要素市场 15 (四)代表性链原生组件16 1.非同质化通证16 2.分布式金融20 3.分布式数字身份23 4.分布式自治组织26 (五)代表性链外中间件27 1.数字钱包27 2.预言机27 3.跨链28 4.隐私计算32 5.服务治理34 6.链上数据分析35 7.安全审计36产业现状37(一)技术体系逐步成型,产业生态初具规模37(二)国外创业投资活跃,国内
4、聚焦数藏领域40(三)各国推动政策实施,监管举措逐渐升级42(四)应用模式仍需探索,风险挑战不容忽视43总结与展望44附录应用案例46目录 Web3.0 前瞻研究报告(2022 年)4图目录III图 1:历代互联网的关键特性演进1图 2:Web3.0的核心价值主张2图 3:从马斯洛层次理论看Web3.0关键技术3图 4:历代互联网产生的数字经济规模测算4图 5:Web3.0是开源商业模式的数字化升级5图 6:历代互联网赋予用户的权益变化6图 7:海外Web3.0 数字原生经济生态8图 8:Web3.0 技术与应用参考架构9图 9:联盟链与公有链发展路径对比 10图 10:开放联盟链打通Web2
5、.0时代“价值孤岛”11图 11:Web3.0 价值互联网与数据要素市场的关系15图 12:数字藏品产业生态分层架构18图 13:Web3.0 与元宇宙关键技术发展路径19图 14:Web3.0 数字资产金融应用演进过程20图 15:基于可信计算的通用跨链交互模型 29图 16:基于跨链桥的数字资产双向跨链方法 29图 17:基于区块链的SaaS服务治理 34图 18:2022 年 Web3.0 技术成熟度曲线 37图 19:2022 年上半年全球 Web3.0 项目营收规模测算38图 20:2022 年上半年全球 Web3.0 业务营收规模测算 38图 21:2022 年海外Web3.0生态
6、产业现状 30图 22:全球 Web3.0 投资机构投资项目数量规模测算 40图 23:2021 全球各地区 Web3.0 投资额度规模测算40图 24:2022 年全球 NFT 交易与我国数字藏品发行规模测算 41 免责声明本报告涉及的各类公有链项目仅用于原理性说明及技术架构分析研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市场预测。虚拟资产交易炒作活动扰乱经济金融正常秩序,滋生非法跨境转移资产、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风险。提醒广大消费者,应增强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谨防个人财产及权益受损,不参与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不参与虚假宣传诱导虚拟资产投资,不盲目跟风虚拟资产相关投机行为。版权声明本报告版权属
7、于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TBI),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请以下述方式引用本报告: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Web3.0前瞻研究报告(2022年)。违反上述声明者,编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图目录 Web3.0 前瞻研究报告(2022 年)1背景第一章 内涵与价值 Web3.0 前瞻研究报告(2022 年)(一)发展理念从 Web1.0 到 Web2.0,再到 Web3.0 的演进,反映了互联网发展理念的升级。Web1.0是以向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为理念,其典型应用是以雅虎、新浪、搜狐为代表的门户网站,主要特征是门户网站主导创作并向消费者提供服务,用户只能被动地浏览
8、文字和图片以及简单的视频内容。Web2.0 是以撮合劳动者和消费者为理念,其典型应用是以淘宝、美团、滴滴为代表的中介平台和以微信、微博、抖音为代表的内容社交平台,主要特征是平台作为中间商撮合多边市场,用户不仅是享受服务的消费者,同样可以成为提供服务的劳动者,在平台上交易劳动力、创造内容或者进行线上社交活动。Web3.0 是以去信任、去中介和数字资产化为理念,以区块链为底层关键技术,以数字生产和数字消费为主要经济形态的新一代互联网,其主要特征是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对 Web2.0 应用逻辑进行重构,利用区块链的可信协作、分布式执行、数据保护、资产转移等能力进一步整合信息流、业务流和价值流,以更加标
9、准化的、更加简洁的链上智能合约来代替现有互联网应用服务,消除对中心机构的依赖。基于区块链的 Web3.0 概念最早由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 GavinWood 于 2014 年提出。如果用一句话来解释 Web 3.0,Gavin 认为是 Web 3.0 是让互联网“少一点信任(trust),多图 1:历代互联网的关键特性演进来源: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整理2一些事实(truth)”。在他眼中,Web 3.0 是利用分布式系统、密码学等技术手段减少用户对互联网中心化机构的“信赖”。Web 3.0 研究机构 Messari Research 在Web 3.0,一言以蔽之一文中,定义Web 1.0的特征是“
10、可读”(read);Web 2.0的特征是“可读+可写”(read+write);Web 3.0的特征则是“可读+可写+拥有”(read+write+own)。Coinbase在 Web3架构简介一文中解读:“Web 3.0赋予用户对其创作内容的所有权,用户通过区块链控制数据和资产的权属”。A16z合伙人Chris Dixon称“Web 3.0是以数字资产为媒介,由建设者和用户共同拥有的互联网”。2022 年 3 月,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在中国金融发表文章认为“Web 3.0 是用户与建设者拥有并信任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是用户与建设者共建共享的新型经济系统”。当前 Web3.0 具有多重
11、定义,满足不同参与者的价值主张。广义的 Web3.0 是指下一代互联网,而狭义的 Web3 是指目前全球区块链产业生态。Web3 只是 Web3.0 阶段中诸多技术概念的其中一个,Web3 能否发展成下一代互联网仍有待商榷。Web3 包含两个的核心价值主张:数字资产化和去中介化。从数字资产化的角度看,Web3 强调价值流通,认为数字空间中的数字产权可以高效流通,任何人可以在互联网上创造价值、分享价值、获得价值。从去中介化的角度来看,Web3 强调开发共建,认为互联网应用服务在技术、数据、知识产权、算法代码、功能接口、金融市场等层面应该足够开放,普通用户能够参与到互联网应用服务的生产、交换、消费
12、等各个环节当中。来源: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整理图 2:Web3.0 的核心价值主张第一章 内涵与价值 Web3.0 前瞻研究报告(2022 年)3第一章 内涵与价值 Web3.0 前瞻研究报告(2022 年)(二)关键需求Web3.0 概念兴起的底层逻辑是人们对互联网、对数字空间需求的变化。一是科技向善的需求。Web3.0是从开源文化、极客精神、加密朋克等文化思潮演变出来以“科技向善”为初心的社会运动。Web3.0概念兴起的一大推动力是解决目前互联网发展存在的“垄断”和“作恶”问题。极客们希望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不可篡改、公开可验证、代码即法律等特性,创造一个身份自主、数据自主、算法共治、去垄断
13、、去恶性竞争的数字空间。二是开放共建的需求。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孪生、人机交互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演进,各项技术独立发展都面临着规模化落地的瓶颈,无法形成闭环的商业生态。而Web3.0 的出现,为各项技术提供了一个更新、更大、更聚焦的概念和商业模式,以此拉通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并进一步促进商业化落地。三是数字原生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用户的需求也不断向高维进阶,人民需求逐渐从物质消费向精神文化消费发展,从满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等基础需求向满足社交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高阶需求发展,从实物形态向数字虚拟形态发展,从数字迁移向数字原生发展,未来随着人们的物质
14、匮乏感普遍降低,人类的文化和娱乐需求将迎来新高度,数字原生的商品和服务将成为互联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图 3: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 Web3.0 关键技术来源: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4第一章 内涵与价值 Web3.0 前瞻研究报告(2022 年)Web2.0 即当今互联网是以信息为核心对象的信息互联网,其核心特征是算法与信息的交互,利用算法来生成和分发信息,实现了信息流转趋向于“零边际成本”,实现了以平台经济为核心引擎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Web3.0 是以数字资产为核心对象的价值互联网,其核心特征是算法与资产的交互,利用算法来生成和分发数字资产,实现了资产流转趋向于“零边际成本”。Web3.0
15、通过区块链及智能合约将数字空间的资源标记成数字资产,用户基于数字资产可以拥有互联网的部分数字产权。比如,Web3.0 强调用户对于个人数据具有所有权,对于互联网平台和应用有参与治理的权利。同时,数字资产是一种新型的数字权益凭证。数字资产的引入意味着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一个内生的新型权益交易市场,用户可以在链上市场中创建、交易、消费自己的数字产权,其带来的数字产权经济将彻底改变数字经济的发展模式。图 4:历代互联网产生的数字经济规模测算来源:FoliusVentures,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整理5(四)关键特性大教堂与集市一书中将软件开发模型分为大教堂模型和集市模型。大教堂模式是Web2.0 中典型的
16、自上而下的闭源商业模式,由顶层的专门团队作为执行领导,用户需要完全信任企业人员来管理资金和执行服务。集市模式则是 Web3.0 典型的分布式的开源开发范式,用户不再信任人,而是信任技术本身。联盟链与公链恰恰是区块链技术在两种模式下的产物,未来两种模式也会衍生出元宇宙的两种流派。两种模式走到最后会是一个趋同的方向,教堂要做大需要用更开放的模式去拓展用户,集市要做大最终还是要形成更严格的准入规则和监管制度。Web3.0 强调建设者与用户开放共建。开源是支撑 Web3.0 开放共建的基础特性。开源实现不仅是对消费者有百利无一害的福利,更是 Web3.0 精神的具现。业界对 Web3.0 的认同感主要
17、来自于它是个开放包容的生态,其技术应用在数据、算法、功能、接口等层面上都是公开透明的。Web3.0 不仅允许用户直接在代码层面检验系统的真实性,为用户提供更彻底的安全验证机制,而且应用程序在生产运行中也完全透明化,充分消除算法“黑箱”造成的负面影响。因为代码开源、治理公开、交易可查等基础特性,所以 Web3.0 才会衍生出一些进阶特性,比如网络的开放共建、算法的可组合性、数据的可移植性等等。Web3.0 强调赋予用户更多的自主权。密码学是支撑 Web3.0 用户自主权的基础技术。Web3.0 带有一种私有产权保护的价值观,希望把如今被互联网平台控制的数字产权极大地让渡第一章 内涵与价值 Web
18、3.0 前瞻研究报告(2022 年)图 5:Web3.0 是开源商业模式的数字化升级来源: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整理6图 6:历代互联网赋予用户的权益变化来源:FyrflyVenture、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整理第一章 内涵与价值 Web3.0 前瞻研究报告(2022 年)给用户,这是 Web3.0 发展的一个核心驱动力。Web3.0 从根本的密码学出发,希望通过区块链及智能合约制定一套全新的数字产权制度。通证(Token)在技术层面是一种智能合约,本质是一种密码学保障的数字产权管理工具,可以代表数字空间内数字产权的使用规则。网络的开放共建:Web3.0 将数据、算法、算力等数字资源在区块链上开放共
19、享和数字确权,组织或个体可以自主参与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为 Web3.0 数字空间提供存储、计算、网络带宽、数字内容等资源,并通过密码学保障用户提供的劳动力和资源可以被有效记录和验证。算法的可组合性:不同数据、算法、算力、身份、应用之间可相互随意组合,像“乐高积木”搭建在一起。一个应用能成为另一个应用的创作材料,不同应用能融合在一起成为更大的应用。数据的可移植性:Web3.0为用户赋予数据的可携带权。用户数据在应用之间可“自由迁徙”、“改门换庭”。如果用户对某个应用不满意,可随时把自己的数据迁移到另一个应用之中。算法治理的自主权:通过密码学保障应用规则、数字社会制度的正确运转,用户基于数字权益
20、凭证参与应用业务功能和发展方向的治理,让每位参与者都能掌握算法治理的话语权。身份数据的自主权:通过密码学保障用户自我掌控数字身份,自主控制个人数据流转,保护个人隐私信息,有效规避“信息茧房”“二选一”“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等乱象。7第一章 内涵与价值 Web3.0 前瞻研究报告(2022 年)(五)核心价值一是有望塑造互联网技术新体系。Web2.0 的数据收集、存储及使用均以中心化方式为主,存在过度收集并滥用的动机和风险。而 Web3.0 基于开源和密码学的技术治理体系能够有效规避“信息茧房”“二选一”“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等乱象。首先,Web3.0 的核心理念是将数据所有权从平台转移
21、给个体用户,基于区块链和密码学技术实现数据确权,保障数据所有者能够自主授权个人数据是否允许他人使用,以此实现从数据滥用到数据自主可控的转变。其次,Web3.0 强调对技术的正确运用并有助于算法开放共治的实现。Web3.0 将算法代码开源,通过密码学建立一种自证清白的信任机制,保障应用按规定正确运转,允许核心团队、独立开发者、用户基于数字权益凭证共同治理应用的业务功能和发展方向,让每位参与者都能掌握算法治理的话语权,以此实现从算法滥用向算法开放共治的转变。最后,Web3.0 将区块链作为互联网逻辑处理和数据存储的公共基础设施,所有基础设施、组件、应用可通过数字钱包访问,彼此之间又可以无障碍地相互
22、沟通、验证和价值交换,这不仅降低了平台对于数据的垄断地位,还为跨应用的数据共享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二是有望优化互联网发展模式与产业格局。Web2.0 大型互联网平台凭借其技术和渠道优势加剧了资本垄断,主导了经济利益分配的规则制定,并通过规模倍增效应进一步降低边际成本提升话语权,导致市场形成“赢家通吃”局面。而 Web3.0 的去中心化事务处理方式是解决中心平台垄断和利益分配失衡问题的一种尝试。一方面,Web3.0 以多方协同的分布式架构对传统中心化的封闭业务进行重构,通过链上更加透明的商业合作机制形成开放、可互操作、人人可参与的商业生态系统。开放生态中的公共数据积累和多样化应用,会持续赋能技术
23、和应用创新,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微组织、独立建设者、创作者从开放生态中获利。另一方面,Web3.0 中的创作者经济将促进数字内容创作和传播以及跨领域的综合利用,形成全球化的数字内容流通市场,开拓互联网产业新的发展方向。发展 Web3.0 有望在做优做强我国文化创新、文化消费、数字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助力我国优秀文化出海。三是有望构建互联网经济新范式。Web2.0 解决了各主体间的信息流通问题,但并未解决在数据流通之上的价值流动问题。Web3.0 依托区块链独创的通证经济体系,在没有第三方信用支8第一章 内涵与价值 Web3.0 前瞻研究报告(2022 年)撑的情况下,将数据及资产映射为各类数字化权
24、益凭证,以数字凭证流通的方式实现数据确权、数据交易、数据流转等应用,是用技术手段解决数据价值流通的一种创新性尝试。Web3.0 通过在区块链上建立身份、社区、活动、商品、金融等基本社会要素,形成一套完整的“数字原生社会”运作机理。NFT 的出现为数字原生社会带来数字原生商品,使得数字原生社会的生产和消费形成价值闭环。用户可以在“数字原生社会”中“组织生产消费扩大再生产”形成“数字原生经济”体系。Web3.0 能够在做优做强数字经济的基础上,在数字空间创造出经济可自循环的“数字原生经济”市场,拓展数字经济的新空间。图 7:海外 Web3.0 数字原生经济生态来源: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9第二章关键技
25、术 Web3.0 前瞻研究报告(2022 年)(一)技术体系参考架构Web3.0 技术应用的总体架构可分为基础设施层、组件层和应用层。基础设施层好比构筑大厦的地基,主要包括区块链、分布式存储、算力网络等,区块链平台负责提供多方共识、难以篡改、留痕追溯的数据治理能力,可由不同类型区块链构成:联盟链由小规模可信主体节点构成,通常有明确的运营主体,可管可控,但用户范围与网络规模较小;公链由大规模匿名用户节点构成,面向全球用户,没有上链门槛,但监管困难,容易滋生非法融资等非法金融应用。组件层类似于构建屋舍和装修所需的通用材料,包含基于区块链平台的通证发行和流通、数字资产管理、数字身份、数字钱包、分布式
26、金融等组件,为数字资产交易、应用生态搭建、数据安全保护、应用互操作提供可定制的模块化解决方案,是总体架构的核心部分。应用层相当于大厦中工作生活的各类场所,构建在分布式基础设施和可组合组件之上,为满足下一代互联网新需求而不断丰富的应用生态,一方面包括对 Web2.0 迁移而来的应用进行重构,如数据流通、跨境支付、供应链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应用场景,另一方面是伴随 Web3.0 新理念而诞生的数字原生应用形态,如金融、社交、协作、游戏等应用在数字产权回归的背景下体现出来的新型表达模式。图 8:Web3.0 技术与应用参考架构来源: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10(二)关键基础设施2.2.1 开放联盟链区块链
27、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两条路径:以加密资产为典型应用的非许可链(公有链)和以可信数字协作为驱动的许可链(联盟链)。公有链作为海外区块链的主流形态,其共识协议逐渐由完全去中心化向多中心化发展,相关企业通过牌照准入、实名注册(Know Your Customer,KYC)等方式积极拥抱监管。联盟链作为我国区块链的主流形态,也由单一业务的干系方独立运营逐步扩展为由不同业务或者多个节点服务提供方共同对外提供区块链服务,各区块链厂商逐渐推出不同开放程度的开放联盟链形态。与公链类似,开放联盟链在底层代码、链上数据、API 接口等方面具备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其核心共识节点由多家具有行业公信力的机构参与
28、共建,不同应用可同时接入与运转,同时仍要保障联盟链的许可准入、安全审计和监管能力。与传统联盟链相比,开放联盟链不再由单一业务的联盟方组成,同一条联盟链也不再仅支持单一业务的运转;开放联盟链将区块链服务与区块链业务分离,即区块链的联盟方不一定作为区块链服务的使用方,区块链服务的使用方也不一定具有区块链节点。第二章关键技术 Web3.0 前瞻研究报告(2022 年)来源: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图 9:联盟链与公有链发展路径对比11构建 Web3.0 生态不一定必须基于公链,随着我国联盟链开放程度逐渐增强,也会形成中国特色的 Web3.0 商业生态。Web3.0 的核心理念并不是技术能力的精尖,而是在理
29、念、制度、产业层面开放程度的转变。例如,公链由于网络开放、数据开放、接口开放等特性,钱包等服务提供商很容易打通所有应用并建立统一入口。然而联盟链接口都是准入的,导致很难进一步建立统一入口,各联盟链平台各自为战仍然是封闭的“围墙花园”,无法形成统一生态。数字身份、跨链、隐私计算等 Web3.0 关键技术同样面临着“互连互通”的问题。所以,如何在金融稳定、数据安全、内容合规的背景下,逐步对外开放联盟链的各项能力,是现阶段我国构建Web3.0生态的主要挑战。随着开放联盟链接入场景增多、规模扩大,各个用户及业务方的数据在链上公开沉淀,不同业务间可实现数据、数字内容、数字资产在链上跨平台互通。用户可授权
30、业务 A 的数据在业务 B中使用,也可以整合多个业务的数据资产,统一收拢于一个链上区块链账户中。最终实现一个用户的链上数字身份即可打通所有链上应用,用户能以统一数字身份自由穿梭在生态内的各个场景中,进一步推动用户身份、数据、资产真正为用户所拥有、所支配,打破 Web2.0 时代应用与应用之间的“价值孤岛”,真正意义上形成基于 Web3.0 时代的价值流通。2.2.2分布式存储新型分布式存储解决方案在性能、易用性、激励机制等方面尝试弥补 IPFS 缺陷,逐渐代替IPFS 存储方案。Web3.0 分布式存储和 Web2.0 传统存储相比的主要优势在于数据的可验证性第二章关键技术 Web3.0 前瞻
31、研究报告(2022 年)来源:腾讯云至信链图10:开放联盟链打通Web2.0 时代“价值孤岛”12和可用性,但性能较低,一旦决定数据一经上传就不可更改,导致程序的迭代成本较高,机动性不足。当前公链生态的数据存储的主流解决方案是 IPFS/Filecoin、Arweave 和 Ceramic Network。Filecoin 是在 IPFS 之上引入的激励层,激励用户参与并保证数据在约定内可靠存储。Arweave通过对区块链链式结构创新实现链上数据存储的降本提效。Ceramic Network 提供结构化动态数据存储方案,并通过 W3C DID 标准格式管理数据,旨在解决 IPFS 文件不能实时
32、更新,需要手动保持同步动态,效率低等问题。2.2.3算力网络Web3.0 应用通过对接区块链获得计算的安全性,对接分布式存储获得数据的可用性,以及对接社会化算力网络以获得网络加速、隐私计算、万物互联等能力。算力网络是指融合通用计算、存储、网络资源、异构算力(GPU 算力,TEE 算力、AI 算力,联邦学习算力)的智能化云网基础设施。依赖 5G、云计算、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能力,面向社会吸纳算力与网络资源,将“云-边-端”多级异构的计算资源连接适配,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算力资源的记录、确权、调配和交易,从而实现泛在多方算力的统一编排和全局优化,解决云边端网协同和高效资源匹配的需求。第二章关键技术
33、 Web3.0 前瞻研究报告(2022 年)13第二章关键技术 Web3.0 前瞻研究报告(2022 年)(三)数字资产2.3.1数字资产广义的数字资产是指个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的资产形式。数字资产不仅包括我们所熟悉的数字知识产权如专利、软著等,还包括新兴的加密货币等虚拟资产,也包括现实世界的实体资产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映射到数字空间的数字化资产,比如现实世界中的车产、房产、土地,通过区块链上链确权之后,就可以在数字空间进行交易流转。狭义的数字资产专指登记在分布式账本上的计算机程序(通证),资产之间的交换实际上是账本上资产所属人的变更,通证不仅明确了资产在链上的所属账户,同时可
34、以规定资产的使用规则。而目前业界所指的“原生数字资产”或“数字原生资产”(Digital-Native Assets)主要是指在区块链上发行并流转的数字资产。这类数字资产自诞生之日起,就以纯数字化的形式存在于区块链之上。原生数字资产和基于原生数字资产的衍生数字资产都可以被视为是原生数字世界的资产类型。非原生数字资产主要包括“数字化资产”和“数据资产”两类。数字化资产即非数字资产以数字化形式的呈现。传统金融体系中的股票、债券、衍生品等不是数字化后的资产,而是资产的数字化表达。数字化资产不光要求资产以数字形式呈现,还需要将资产所包含的信息、资产的交易模式设计以及如何适应权属关系的变化考虑在内。非原
35、生数字资产的生成和构建步骤也可以看作是从资产数字化到数字资产化的过程,资产数字化是企业借助已有资产,对数据资源进行归纳汇集的过程。数据经过记录、筛选、转换等步骤,生成可以转化为资产的结构化信息资源;数字资产化(或数据资产化)则是将结构化数据与具体应用场景相结合,使数据转化为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资产的过程。如果说资产数字化侧重数据的积累汇集,那么数字资产化就是强调数据的价值挖掘。2.3.2数据资产数据资产是指由组织(政府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等)合法拥有或控制的数据资源,以电子或其他方式记录,例如文本、图像、语音、视频、网页、数据库、传感信号等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可进行计量或交易,能直接或间接带来
36、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数据资产基于互联网产生的14第二章关键技术 Web3.0 前瞻研究报告(2022 年)交易数据、行为数据等,正逐步成为新的资产类别。2.3.4数字资产交易市场数字资产的交易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基于中心化平台的数字资产托管交易和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交易。托管交易模式是指数字资产的拥有者将数字资产托管在交易平台,随后由购买方认购,托管交易模式也被称为第三方交易模式或中心化交易模式。中心化交易模式的优点是效率高,有准入机制,用户需要经过 KYC(Know Your Customer)实名认证,但存在平台操纵市场等风险。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交易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智能合约实现资产
37、的互换(Swap),另外一种是通过订单簿(Order Book)实现资产的挂单交易。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交易是一种分布式或多中心化交易模式,这种交易模式所有交易均在链上发生,保障了交易的透明性和安全性,但劣势是交易效率低,且存在监管困难、洗钱等合规风险。海外加密资产交易市场包括中心化的交易所(CentralizedExchange,CEX)和分布式交易所(DecentralizedExchange,DEX)。中心化的交易所比如币安(Binance)、Coinbase、OKEX、FTX 等等。2020 年随着分布式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DeFi)的迅猛发展,分布式交易
38、所也快速崛起,比如 Uniswap、Sushiswap、dYdX 等等。随着 Web3.0的发展,分布式金融体现出的可组合性正在与 Web3.0 世界的其他应用场景深度结合,比如社交、游戏、组织协作等场景,不断丰富数字资产交易的内涵和外延。与海外野蛮生长的加密资产交易市场相比,国内数字资产交易多集中于数据资产交易和数字藏品交易两个领域。在数据交易领域,全国多个地区包括贵阳、北京、上海等数据交易所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2021 年 11 月,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首创基于区块链的“数字交易合约”,把数据、算法、算力及综合服务应用作为可供交易的数字资产。2022 年 7 月,上海数据交易所首次将数
39、字人民币支付方式融入到数据产品交易的清结算环节。在数字藏品交易领域,我国对数字藏品交易一直保持强监管态度。一方面,针对数字藏品的具体监管细则仍在研究制定中,同时国内文交所等官方机构积极参与,尝试打造合规化的数字文创交易平台。另一方面,我国数字藏品行业投机炒作和数字藏品金融化、证券化等倾向愈发严重。据零壹智库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上千家数藏平台有 30%私下开设或通过“寄售”“转赠”“场外交易”等方式实现“二级市场”自由交易,投机炒作等乱象亟待监管制约和引导。15第二章关键技术 Web3.0 前瞻研究报告(2022 年)2.3.5数据要素市场Web3.0 价值互联网与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理念殊途同
40、归。价值互联网和数据要素市场都着重讨论数据作为新时代的生产资料应该归谁所属,如何改善数字空间中数据要素的产权关系,数据要素如何安全自由流通,所产生的价值应如何合理分配。前者的基本对象是数字资产,后者的基本对象是数据资产。两者都尝试通过区块链技术对生产资料进行确权和流通,并形成有效市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随着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数字资产交易将成为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短期内,结合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金融资产、知识产权、数据等资产的链上确权与交易,在数字票据、跨境支付、数据交易、算力交易、能源交易等领域实现链上价值转移;长期看,面对蓬勃发展的原生数字资产,不仅需要结合新兴数字技术,开
41、辟新型交易场所,同时要加紧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和交易规则,才能更好促进我国数字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来源: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图 11:Web3.0价值互联网与数据要素市场的关系16(四)代表性链原生组件2.4.1非同质化通证NFT 是数字资产化的一种实现方式。非同质化通证(Non-Fungible Token,NFT)是区块链上管理特定数字资产转移逻辑的智能合约,同时也是代表特定数字资产的权属凭证。NFT 能够标记特定的资产(包括数字资产如在线艺术品、头像、域名、活动门票、游戏皮肤、装备、虚拟土地等,实体资产如车产、房产、土地等),NFT 将该特定资产的相关权利内容、历史交易流转等信息记录在其智能合
42、约的标识信息中,并在对应的区块链上给该特定资产生成一个无法篡改的独特编码,从而形成具有独特性并且可验证的权属凭证。同质化通证(FungibleToken,FT)和非同质化通证本质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管理手段。FT 标记的是同质化、可拆分的资产,比如数字货币、数字积分等,代表标准协议有 ERC-20、ERC223 等;NFT 标记的是非同质化、不可拆分、单位为一的数字资产,代表标准协议有 ERC-721、ERC1155、ERC-998 等。不同形式的数据可以通过 NFT 在链上进行标记确权和资产化,比如 Otherside、Sandbox 将元宇宙中的虚拟地产铸造为 NFT;Loot 将
43、游戏道具信息铸造为 NFT;Mirror 允许作者将一篇文章铸造为 NFT;Lens Protocol 将用户的社交关系数据铸造为 NFT 等等。NFT 与可验证凭证(Verifiable Credentials,VC)具有一定相似性。NFT 和 VC 都是去中介化的数字证书,两者都可以存储在数字钱包中,都遵守某些标准协议。然而,NFT 用于表示主体拥有某些特定资产的所有权,而 VC 用于证明主体拥有某些身份属性。2.4.1.1数字藏品近年来,Web3.0 概念大火主要是因为数字藏品领域的爆发式增长。数字藏品的文化属性和社交属性更贴近大众消费者,它比其他 Web3.0 应用更容易受到消费者青睐
44、。随着海外 NFT 市场一批头部品牌如加密朋克(Cryptopunk)、无聊猿(BAYC)、红豆(Azuki)等头像类数字藏品(PFP)收获强大的眼球效应,吸引全球市场关注,NFT 市场也逐步从一个加密艺术市场走向游戏、社交、商业营销等领域。数字藏品通常都承载着特殊的文化价值符号精神象征意义或审美偏好,相较于传统收藏品,数字藏品更易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展示,收藏者通过区块链网络能够第二章关键技术 Web3.0 前瞻研究报告(2022 年)17第二章关键技术 Web3.0 前瞻研究报告(2022 年)展示数字身份下的数字藏品,满足了用户在数字世界彰显个人文化圈层认同感的表达欲望。数字藏品是 NFT
45、的一种应用形式。目前,国内数字藏品基于联盟链进行铸造发行,是对数字艺术品进行标记的数字版权凭证,更多关注点是对数字内容创作者的版权保护,是对原有版权体系的数字化升级。同时国内严格限制二级市场交易,以尽可能削弱其金融属性并规避其炒作风险。而且数字藏品价格采用统一市场售价,定价权通常掌握在平台或者 IP 机构手中,导致国内数字藏品更像是一个数字消费品或者数字商品。而海外 NFT 基于公链进行铸造发行,低准入门槛意味着全球任何人都可以发行数字藏品并进行加工创作,并且公开透明的流通渠道能有效防止发行方增发、黑箱操作的行为。同时海外对二级市场交易容忍度高,NFT 价格会随市场行情和供需关系而波动,这使得
46、海外 NFT 高度金融化,更像是一种新型的权益凭证,在不同领域会衍生出无数应用并反哺创作者,有益于文娱产业创新以及数字 IP 跨领域的综合利用,对原有版权体系具有颠覆性作用,但同时存在投机炒作、洗钱、非法金融活动、内容安全等风险隐患。2.4.1.2CC0 协议CC0 是免费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 Zero)版权协议的简称,其对文创作品的作用类似于软件的开源。采用该协议意味着创作者宣布放弃创作的一切版权,将作品置于公共领域,成为人类共同的知识财产。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该作品的版权进行商业行为,CC0 协议鼓励基于原创作品创造衍生作品,让后续使用者无需授权即可二次创作,这极大程度发
47、挥了数字藏品的流通价值。当新的衍生品被创造和分享时,人们的注意力就会流向原作,进一步激发该 IP 系列的关注度并产生飞轮效应,每一个基于原创作品的额外衍生品都能增加原作的价值。2.4.1.3 版税版税(Royalty)是指创作者在创作了一套 NFT 作品之后,可以设置一定比例的版税,后续NFT 在每次交易机会中都会将部分利润金额返还给创作者,创作者能从后面的售卖中得到连续的版税盈利。比如 SuperRare 内置的艺术家佣金占所有后续销售额的 10%。之后每一次的交易,这笔版税收费会从卖方的收益中自动扣除的,如果二级市场中这个 NFT 系列的流通性非常好,那么仅仅版税这笔收入就价值不菲。通过
48、NFT 或数字藏品中的版税机制,创作者们能获得可观的创作收益和创作价值。18第二章关键技术 Web3.0 前瞻研究报告(2022 年)2.4.1.4 数字藏品产业生态目前国内的数字藏品生态主要包含四类角色:基础设施层、平台层、衍生应用层、项目内容层。其中,基础设施层为数字藏品的铸造、发行和交易提供区块链、智能合约和存储等技术支持,负责数字藏品价值的记录和结算,为整个数字藏品生态提供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平台层是数字藏品销售终端,也直接与购买数字藏品的用户进行沟通与交互,也是目前生态中国内数量最多的一层;应用层包括衍生应用层和项目内容层。衍生应用层是对铸造出的数字藏品项目的衍生应用,包装藏品内容并
49、在平台上或者某些私域流量上进行发售或赠送,包括数字藏品二级市场、融资平台、社交平台等;项目内容层为数字藏品提供源头 IP 与内容,如艺术家、博物馆、版权所有者等,继而根据铸造协议铸造数字藏品并在一级市场发行,包括 IP 授权、项目创作、项目发行和发行平台。2.4.1.5 创作者经济与元宇宙创作者经济是指独立的内容创作者(如博客作家、社交媒体网红、摄像师等)通过平台或社区等渠道方式发布自己的原创内容并获取收益的经济形式。在 Web2.0 时期,每个用户都拥有创建内容的机会,创作者、内容分发平台、MCN 机构、内容创作工具、数据分析产品共同构成了该时期创作者经济的基础生态,而创作者的内容都被存储在
50、中心化平台当中,其内容传播和利益分发高度依赖平台。创作者向平台交出所有权来置换获利机会,而平台则利用这些所有权最大化自身的利益,暴露出收入分配不均、内容管理权缺失、恶性竞争等问题,这种由平台中心主导和平图 12:数字藏品产业生态分层架构来源:红洞科技19台分配收益的模式并没有达到创作者经济真正的愿景。在 Web3.0 时期,NFT 为数字创作的确权、流通、价值发现提供了新途径新范式,通过将数字内容的所有权归还给用户,减少内容创作平台的抽佣分成比例,提高了内容创作者的地位,通过版税模式颠覆传统版权模式,构建全新利益分配机制,让创作者更容易从自己的数字劳动和创作中获益,激发了创作者内容生产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