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韓國回流本《泉石潤公禪師語録》略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986493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韓國回流本《泉石潤公禪師語録》略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韓國回流本《泉石潤公禪師語録》略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韓國回流本《泉石潤公禪師語録》略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韓國回流本泉石潤公禪師語録略考*金程宇 泉石潤公禪師語録 一册,封面爲朝鮮改裝,五針眼裝訂,上貼簽墨書“泉石潤公禪師語録”。此本半葉1 1行,行2 4字,白口,上下黑魚尾,左右雙邊。其内容分别爲:首卷題名:全實潤公禪師廣福院語録,缺首葉,存1 1葉,版心鎸:廣福。次卷題名:泉石潤公禪師柏山龍泉禪寺語録,侍者居平編。1 1葉,版心鎸:柏山。第三卷題名:佛巖瑞峰禪寺泉石潤公禪師語録,侍者居實編。1 1葉,版心鎸:佛巖。每册書口記刻工名:顧、楊、李。尾有刻款:時大朝歲次戊午十二月旦日畢工;前三卷使用同種桑皮紙刷印,字體方正疏朗,允爲中土刊本。此後補配 大慧普覺禪師語録 部分内容(首尾皆缺),凡1 4

2、葉。榮寶齋公衆號近推出 蒙古刻本7 6 4年歷磨難逢辰現影稀世珍笈3 5 0年榮寶齋世界首現 萬壽潤公禪師語録小考 兩篇文章,對本書已有頗爲詳細深入的探討。兹不避淺陋,僅就本書的主體部分,即前三卷 泉石潤公禪師語録 略述己見。一一 現現存存唯唯一一漢漢文文本本“大大朝朝”款款古古籍籍關於大蒙古國時期的“大朝”稱呼,史學界有過豐富的討論。大體而言,主要有兩種説法。其一爲“大朝”國號説。此説以臺灣學者蕭啓慶爲代表。其 説“大*本文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日韓所藏中國古逸文獻整理與研究”(2 0&Z D 2 7 3)的階段性成果。朝”:元朝建號前蒙古的漢文國號 兼論蒙元國號的演變(原刊於 漢學研究

3、第三卷第一期,1 9 9 2年),利用錢幣、公文、碑傳、史籍,進行了極爲詳細的考察。蕭先生指出:“在過去一般印象中,元世祖忽必烈於至元八年(1 2 7 1年)采用 大元 一名之前,蒙古迄無國號。實際情形,并非如此。自成吉思汗時代開始,即有Y e k e M o n g g h o l U l u s的國號,漢譯爲 大蒙古國。學者知者漸多。但是,蒙古政權在漢地曾使用 大朝 爲國號一事,一直受到中外歷史學人的忽視。過去僅有古泉學及金石學者注意到此一重要名詞。而古泉及金石學者亦未加以系統論證,更未能指出其重要的歷史意義。”他指出古泉學家“認爲 大朝 不過與 皇朝、國朝 相當,是一種尊稱。這兩種説法都

4、不過是臆測而已”。“實際上,大朝 與 大蒙古國 都是蒙文Y e k e M o n g g h o l U l u s的漢譯。後者爲直譯,前者爲簡譯。在此簡譯中省去種族之稱的蒙古,并將原義爲 人民 國家 的u l u s一字,依漢人的觀念,譯爲 朝 字”。其原因在於“大蒙古國 一詞顯然種族意味太强,不足以羈縻漢族土民,通將其簡化爲 大朝。大朝 之稱,已藴涵中原王朝的意義,不似 大蒙古國 全爲外來征服政權的意味”。總之,“大蒙古國 爲蒙古的正式漢文國名,使用以對外爲主,大朝 則稍欠正式,以對内使用爲主。當然這種分工,不盡嚴格”。此説爲國内外的主流觀點,此説得到了胡阿祥(2 0 0 0)、陳得芝(

5、2 0 0 9)、金浩東(2 0 1 3)、葛仁考(2 0 1 4)等人的支持。其二爲“大朝”表敬説。如賈敬顔 稱“大朝”(民族歷史文化粹要,吉林教育出版社1 9 9 0)、李春圓 論“大元”國號的内涵及其普適性(史料與場 域 遼 宋 金 元 史 的 文 獻 拓 展 與 空 間 體 驗,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2 0 2 1)等。泉石潤公禪師語録 末刻“時大朝歲次戊午十二月旦日畢工”,這是首次在古籍版刻上發現漢文“大朝”款。此需從今存蒙古刻本談起。國内所存蒙古漢文刻本稀如星鳳,今知有如下幾種(按照刊刻時間排序):孔氏祖庭廣記十二卷(金)孔元措撰蒙古乃馬真後元年(1 2 4 2)孔氏刻本 5册

6、 國家圖書館太清風露經一卷 題()無住真人撰872域外漢籍研究集刊 第二十四輯蒙古太宗九年至乃馬真後三年(1 2 3 71 2 4 4)宋德方等刻道藏本 1册 國家圖書館析城鄭氏家塾重校三禮圖二十卷(宋)聶崇義集注蒙古定宗二年(1 2 4 7)析城鄭氏家塾刻本 1 0册 國家圖書館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三十卷(宋)唐慎微撰(宋)寇宗奭衍義蒙古定宗四年(1 2 4 9)平陽張存惠晦明軒刻本 6册 國家圖書館 存九卷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三十卷(宋)唐慎微撰(宋)寇宗奭衍義蒙古定宗四年(1 2 4 9)張存惠晦明軒刻本 2 4册 國家圖書館增節標目音注精議資治通鑑一百二十卷(宋)吕祖謙撰蒙古憲

7、宗三年至五年(1 2 5 31 2 5 5)張宅晦明軒刻本5 0册 國家圖書館歌詩編四卷(唐)李賀撰蒙古憲宗六年(1 2 5 6)趙衍刻本 2册 國家圖書館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唐)釋實叉難陀譯蒙古憲宗六年至八年(1 2 5 61 2 5 8)京兆府龍興院刻本3 1册 國家圖書館存三十卷史記一百三十卷(漢)司馬遷撰(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蒙古中統二年(1 2 6 1)平陽段子成刻明修本4 0册 國家圖書館史記一百三十卷(漢)司馬遷撰(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972韓國回流本 泉石潤公禪師語録 略考馬貞索隱蒙古中統二年(1 2 6 1)平陽段子成刻明修本 2 4册 國家圖書館尚書注疏二

8、十卷(漢)孔安國(唐)孔穎達撰(唐)陸德明釋文 新雕尚書纂圖一卷蒙古刻本(卷三至六配清影蒙古抄本)8册 國家圖書館尚書注疏二十卷(漢)孔安國撰(唐)孔穎達等撰(唐)陸德明釋文蒙古刻本 1册 國家圖書館 存一卷(十七)尚書注疏二十卷(漢)孔安國(唐)孔穎達撰(唐)陸德明釋文蒙古刻遞修本2册 國家圖書館存十卷(六至十、十六至二十)上述刻本中,蒙古刻本的鑒定主要依據刊記、序言。如乃馬真後元年(1 2 4 2)刻本 孔氏祖庭廣記 刊記:“大蒙古國領中書省耶律楚材奏準皇帝聖旨於南京特取襲封孔元措令赴闕里奉祀來時不能挈負祖庭廣記印板今謹增校正重開以廣其傳壬寅年五月望日”刊記“大蒙古國”所關聯者爲耶律楚才,

9、非與干支直接相連,作爲刊記并不典型。晦明軒本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泰合甲子下己酉冬日南至晦明軒謹記”,刊記乃沿襲金年號。趙衍刻本 歌詩編,則根據序言“丙辰”斷定。由此言之,泉石潤公禪師語録 刊記“時大朝歲次戊午十二月旦日畢工”,在“戊午”前置“大朝”,屬於古籍版刻中唯一的用例,彌足珍貴。那麽,這個“大朝”究竟是表敬還是國號呢?筆者認爲從本書刊工皆爲漢人的情况來看,應當以“國號”來理解爲宜。雖然在漢文古籍刊記中此是孤例,但聯繫大量的漢文碑刻,如 重陽萬壽宫聖旨碑 署“大朝辛亥(1 2 5 1)七月初九日立石”、大蒙古國累朝崇道教序 署“大朝辛亥七月立石”、尊勝陀羅尼真言幢 署“大朝壬子(1

10、 2 5 2)七月立石”等,可知“大朝”屬於當時碑刻刊記中與干支連用的常用詞語。在古籍刊刻中,干支前的詞語主體均爲國號或年號,刊工已經習以爲常,故在其意識中,此處的“大朝”應爲國號。盡管“大朝”一詞有多種用法,但在刊記中,筆者認爲可以做出屬於國082域外漢籍研究集刊 第二十四輯號的確定性的判斷。這方面還有一個重要佐證,爲此前討論此問題的學者所未及。2 0 2 1年北京拍賣了一件西夏文 佛説父母恩重經 殘卷(泰和嘉誠古籍春拍,圖録號3 6 8 7),其相關説明文字爲:此頁爲西夏文 佛説父母恩重經 文末一段,其後主體部分爲發願文。四折,大字行十三字,小字行十五字。落款處刻:“大朝國丙午年正月初五日

11、施。發願者乞僧慧照寂利。安府寺寺人刻成。”落款處所鎸“大朝國”,爲元朝建立前成吉思汗創立的“蒙古汗國”。大朝國丙午年,即爲1 2 4 6年,時蒙古汗國貴由汗在位。而此時的西夏國(1 0 3 81 2 2 7)已經滅亡二十年。主體部分爲此經發願文,内容與發願者乞僧慧照寂利刊刻原由。這則西夏文刊記的重要性在於,明確地稱“大朝國”,後與干支相連,并有發願者和刊人信息。其時間在1 2 4 6年,爲現存最早的“大朝”款古籍。可見史學界的“年號”説,已可以排除,而爲“大朝”國號説提供了確切的文獻依據。二二 泉泉石石潤潤公公禪禪師師語語録録 的的刊刊地地本書究竟刊於何地,也是一個重要問題。總體而言,筆者贊成

12、此書刻於北方的觀點。但能否更細化一些,筆者認爲可從書籍内容構成方面做一些推測。此書首卷爲 全實潤公禪師廣福院語録。廣福院,見於 順天府志“廣福院 按舊記金翰林修撰蔡珪撰:大定初得請於朝,以廣福院爲院額”,知金代大定(1 1 6 11 1 8 9)初已有此名。此期間禪師當在燕京廣福院住持。次卷題名:泉石潤公禪師柏山龍泉禪寺語録,侍者居平編。此卷端云“師於丁未年四月十五日,混源長官高帥敦請住持柏山龍泉禪寺”,據明 山西通志 卷二:“柏山有三,皆以山多柏樹名。一在鄉寧縣東一十五里;一在渾源州東南,與恒山連;一在汾州西五十里。”混源州長官爲高定,知此龍泉寺爲混源柏山龍泉寺。道藏甘水仙源録 卷六王鶚 渾

13、源縣真常子劉君道行記 記:“庚辰春,渾源長高定飽聞君譽,敬請之來。”“癸卯中夏,田侯修華嶽廟,復與丞相胡公天禄同署邀君於雲、應間。”此期間禪師在山西柏山182韓國回流本 泉石潤公禪師語録 略考龍泉禪寺。第三卷題名:佛巖瑞峰禪寺泉石潤公禪師語録,侍者居實編。佛巖當爲山名(今北京有古佛巖山)。考此語録,中有爲皇家在大慶壽寺做法會内容,大慶壽寺見 一百大寺看經記“六月:大都路大慶壽寺”原址在北京西城區西長安街,則禪師此期間或當在燕京(或其周邊)任住持。此書的書體較爲方正,疏朗别致。雖然平陽爲北方的刊刻重鎮,但考慮到本書中潤公最後的住持之地在燕京(或其周邊),此書篇幅又甚小,則此書的刊刻之地或許就在燕

14、京。三三 一一部部久久逸逸海海外外的的珍珍貴貴禪禪宗宗文文獻獻海外保存了數量頗豐的珍稀文獻,清末以來即引起了收藏家和學者的關注。其中日本保存的逸書最多,大多流傳有緒,而韓國所發現的大多不見著録,頗能帶來驚喜。如2 0 0 2年在韓國慶州發現的 至正條格 元刊殘本,就是極重要的元代法律文獻。又如2 0 1 0年前後韓國回流的北宋版 西湖蓮社集,乃高麗王室舊藏,不僅是珍貴的版刻文物,對研究宋代文學、高麗漢文學、宋代佛教都極爲重要。如今韓國回流的 泉石潤公禪師語録,又是一部前所未知的珍貴文獻,令人欣喜忭躍。禪宗文獻的資料,以日本所編 續藏經 最爲豐富,利用該書的全文數據庫,仍找不到相關的引用記録。日

15、本學者椎名宏雄 宋元版禪籍之研究,充分利用了歷代書目、高麗版、五山版,對宋元版禪籍做出了精細的研究。其所附録 宋金元版禪籍所在目録 宋金元版禪籍逸書目録,不論存逸均作著録,但 泉石潤公禪師語録 仍不見蹤影。日本學者野口善敬 元代禪宗史研究,“元代明初僧侣著述傳記一覽”、楊曾文 宋元禪宗史 第八章所列“曹洞宗傳承世系略表之二”,也不見潤公之名。足見珍罕之至。學者僅在耶律楚材的文集中得見與其交遊甚密的潤公其名,但在禪宗史的研究中,由於史料的缺乏,潤公都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現在我們通過 泉石潤公禪師語録,可以知道潤公是金末和蒙古時期華北地區佛教領袖“萬松行秀”之徒孫,是少林寺“中興之祖”曹洞宗東林志

16、隆之門徒,是元代初期政治、文學方面重要人物耶律楚材的密友,他還曾被皇弟忽必烈賜封號爲“圓悟弘通大禪師”,參加了一系列重要的佛教活動,282域外漢籍研究集刊 第二十四輯足見其地位和影響。泉石潤公禪師語録 是元初曹洞宗唯一存世的語録,使一位元初重要禪僧的生平交遊和宗教活動得以呈現,具有珍貴的文物和文獻價值。泉石潤公禪師語録 究竟是如何傳入朝鮮半島的?本書首葉例當鈐有藏印,惜已缺失。不過此書應是較早傳入高麗的,當無疑問。按照古書海外傳播的慣例,此書或者由入元禪僧携歸,故高麗朝鮮時期的寺院得以收藏。書上面的朱點,應當即是彼土禪僧所爲。遺憾的是,目前我們在 韓國佛教全書 中,未發現任何閲讀的痕迹。此書在朝鮮半島的流傳史還需要做進一步的追蹤。泉石潤公禪師語録 是現存唯一的蒙古時期漢文“大朝”款刻本,是曹洞宗影響高麗、朝鮮的重要實物,該書中土久逸,七百六十餘年後自海東歸來,書中包含了豐富的元初歷史文化内容,值得引起文史學界、佛教界、收藏界的重視。附附記記:本文是2 0 2 2年7月2 2日在北京榮寶拍賣公司舉辦的“海内孤本蒙古時期大朝 泉石潤公禪師語録”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略有修訂。收藏家王德先生告知西夏文 佛説父母恩重經“大朝國”刊記綫索,專此致謝。(作者單位: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所)382韓國回流本 泉石潤公禪師語録 略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