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中国城市大数据分析报告:引人才促就业.pdf

上传人:Stan****Shan 文档编号:1269632 上传时间:2024-04-19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95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中国城市大数据分析报告:引人才促就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中国城市大数据分析报告:引人才促就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3中国城市大数据分析报告:引人才促就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3中国城市大数据分析报告:引人才促就业.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3中国城市大数据分析报告:引人才促就业.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1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12023/12/20 上午11:252023/12/20 上午11:25中国年度最佳雇主组委会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2023 年 12 月前言-0.6,这是 2022 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这说明 2022 年中国人口总量减少,直接反应了出生率下降,老龄化趋势加剧的情况。9.2 亿,这是截至 2022 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数,占到总人口的 65.22%,并且连续两年超过 60%,表示城市发展已经由相对稳定逐渐进入到质量提升的阶段。1158万,这是2023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历经二十余年的高校扩招,我国逐渐从人

2、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成长为人才资源大国。随着我国劳动力人口规模下降,人口红利逐渐式微,经济发展向更加高效、技术密集、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转换。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本则是重要支撑。当回归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上,人才是关键变量,更是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由此可以看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对于国家和城市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智联招聘大数据显示,在求职者中,将近四成为跨城求职者。人往高处走,这是人才流向的底层逻辑。智联招聘与泽平宏观合作推出的

3、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3报告显示:京沪深的人才吸引力水平位居全国前三,长三角、珠三角的人才开始大量集聚。其中,2022 年的人才吸引力排行前十大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成都、苏州、武汉、无锡。可以看到,在“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的逻辑之下,我国的人口在持续向大城市,以及大都市圈集聚。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才价值日益凸显,一些优秀城市的虹吸效应也愈发明显。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近年来设立了最佳引才城市、最佳促进就业城市的奖项,报名数量逐年增多,受关注程度不断上升。我们旨在将各城市的人才政策、成效与智联招聘大数据结合,希望能够为城市的引才、留才、促就业工作献计献策。

4、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1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12023/12/20 上午11:252023/12/20 上午11:25目录引才篇长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吸引力持续增强非本地求职者年龄两极分化,本科学历为主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是最受大学生青睐的城市群050607留才篇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京津冀、成渝城市群的人才留存率更高09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2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22023/12/20 上午11:252023/12/20 上午11:25CONTENTS15最佳引才城市榜单16最佳促进就业城市榜

5、单引进和集聚高端人才助推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支持企业稳岗拓岗11131213他山之石:获奖案例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3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32023/12/20 上午11:252023/12/20 上午11:25引才篇引才篇014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4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42023/12/20 上午11:252023/12/20 上午11:25长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吸引力持续增强长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是最受求职者青睐的城市群,吸引了大量的求职者。2023 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非本地

6、求职者占比是 24.25%,粤港澳大湾区的非本地求职者占比是 16.74%,均略高于去年同期。同时,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人才吸引力也比较可观。海峡西岸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中非本地求职者的占比在 2-5%之间,辽宁中部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兰西城市群中非本地求职者的占比在 0-2%之间。数据来源:智联招聘大数据不同城市群吸引人才情况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辽宁中部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兰西城市群2023 年求职者占

7、比22.61%16.09%12.48%8.85%8.00%7.99%7.53%4.28%3.87%2.26%2.20%2.11%0.95%0.77%2023 年非本地求职者占比24.25%16.74%11.49%7.77%7.99%7.89%7.75%4.72%3.71%1.80%2.34%1.84%0.99%0.73%2022 年非本地求职者占比23.93%16.43%12.85%7.95%7.78%8.34%7.07%4.85%3.50%1.76%2.32%1.61%0.83%0.79%5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5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52023/12/2

8、0 上午11:252023/12/20 上午11:25从年龄来看,21-30 岁依然是非本地求职者的主体人群。与总体求职者相比,2023 年非本地求职者的年龄更年轻,25 岁以下求职者的占比达到 47.65%,比总体高出 4 个百分点。相比 2022 年,2023 年非本地求职者的年龄呈现两极化的趋势,即 20 岁以下和 36 岁以上的求职者占比更高。从学历来看,大学专科和大学本科的非本地求职用户比例超过八成。与总体求职者相比,2023 年非本地求职者的学历更高,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求职者占比达到 57.59%,高出总体近 5 个百分点。与 2022 年相比,2023 年非本地求职者中的大专学历

9、占比更高。总体总体2023 年非本地求职者2023 年非本地求职者2022 年非本地求职者2022 年非本地求职者4.55%38.94%21.78%15.65%9.54%5.01%4.52%20 岁及以下21-25 岁26-30 岁31-35 岁36-40 岁41-45 岁46 岁及以上5.20%42.45%20.64%13.86%8.69%4.70%4.45%3.89%43.27%21.69%14.92%8.10%4.04%4.09%13.95%11.13%11.70%高中/中专/中技及以下33.05%31.28%30.42%大学专科47.09%50.80%50.87%大学本科5.91%6.

10、79%7.01%硕士及以上数据来源:智联招聘大数据数据来源:智联招聘大数据非本地求职者年龄构成非本地求职者学历构成非本地求职者年龄两极分化,本科学历为主6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6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62023/12/20 上午11:252023/12/20 上午11:252023 年大学生就业意向城市占比城市群2022 年大学生就业意向城市占比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哈长城市群中原城市群辽宁中部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兰西城市群32.96%26.71%15.44%10

11、.85%3.67%3.05%2.07%1.67%1.05%0.94%0.75%0.47%0.19%0.19%33.42%26.39%14.98%10.68%3.65%3.01%2.01%1.55%1.10%1.10%0.91%0.73%0.27%0.18%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是最受大学生青睐的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依然是大学生就业意向最高的城市群,2023 年的占比是 32.96%,略低于 2022 年的 33.4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紧随其后,2023 年大学生就业意向占比是 26.71%,略高于 2022 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了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等发展迅速的城市,吸引

12、了很多大学生加入。粤港澳大湾区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排在第三,2023 年的占比是 15.44%,略高于 2022 年。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经济改革的最前沿,经济创新氛围浓厚,符合 Z 世代喜欢挑战和探索的就业择业偏好。数据来源:2023 中国年度最佳雇主大学生就业意向城市7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7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72023/12/20 上午11:252023/12/20 上午11:25留才篇留才篇028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8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82023/12/20 上午11:252023/12/20 上午11:25粤

13、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京津冀、成渝城市群的人才留存率更高我们提取了各城市求职者中投递其他城市的数据情况,最终发现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的求职者投递其他城市的占比较低,从侧面说明这些城市群的求职者留在本城市的意愿更强烈,这也与这些城市群经济发展情况和提供的就业机会息息相关。北部湾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兰西城市群的求职者投递其他城市的占比超过七成,这意味着这些城市群的大部分求职者更倾向在其他城市就业。从上述情况能够看出,不同城市群投递其他城市的求职者占比存在显著的差异,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群,求职者更倾向于留在本地就业。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城市群,求职者更倾向选择其

14、他城市就业。数据来源:智联招聘大数据不同城市群投递非本城市的求职者情况55%56%57%57%60%63%63%65%65%65%65%70%73%76%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宁中部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兰西城市群9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9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92023/12/20 上午11:252023/12/20 上午11:25-他山之石:他山之石:获奖案例获奖案例0310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10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

15、析报告.indd 102023/12/20 上午11:252023/12/20 上午11:25引进和集聚高端人才北京市朝阳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截至 2022 年底,朝阳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 154.4 万人,约占全市总量的五分之一;2021-2023 年,共认定朝阳区“凤凰计划”高层次人才近 300 位,其中领军人才 200 余位,优秀青年人才 90 余位。ITEC 国际人才创业大会为全球创业人才搭起了一座桥梁,截至 2023 年 8 月,累积吸引了来自全球 39 个国家和地区的 4 万余名创业者、8000 多个创业项目参与,推动 897 个项目落地北京,512 个项目落地朝阳,吸引投资约 1

16、64 亿元。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在全国率先实施职称评价与企业人才评价开放融通试点,首批 93 名企业人才获评高级工程师职称。探索“以薪定才”等市场化评价模式,首批评价产业实用人才 627 人。建立高层次专家举荐人才制度,遴选首批举荐专家 28 名,3 名院士举荐的 7 名人才获评“成都工匠”;制定“科技成果转化十条”,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前非资产化管理改革,推动全市 2022 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 1465 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10%,2023 年上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 881 亿元、同比增长 43%。中共东莞市委组织部: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对战略科学家团队最高给予 1.5 亿元资助、特色

17、人才最高给予 1000 万元购房补贴和 35 万元生活补助、本硕学历人才分别给予1 万元和 6 万元综合补贴。对创办初创企业的港澳青年提供最长 3 年、每年最高 6000 元的租金补贴,1 万元一次性创业资助。实施产业发展与经济贡献奖励,每人每年最高奖励 100万元。中国共产党济南市委员会组织部:2023 年,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科技局组织实施,对市级顶尖人才一事一议政策进行了优化调整,对引进的顶尖人才给予最高 500 万元个人补助,最高 1000 万元项目引导资助。同时,对有需求的创业顶尖人才给予财政股权投资支持。市级产业领军人才支持工程。2021 年-2023 年,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科技局、

18、市人社局组织实施,支持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每年评选一次。从 2023 年开始,对产业领军人才政策进行了优化升级,对入选的全职创新人才给予 100 万元-300 万元经费资助,对入选的兼职创新人才给予 50 万元-150 万元经费资助。对入选的创业人才给予 100 万元-300 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支持。中共南京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截至 2022 年底,南京市人才资源总量 381 万人,居全国前列。在宁普通高校 51 所,“双一流”建设大学 13 所、学科 43 个,在宁两院院士92 名,位居全国第三。全域集聚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人才 1300 人,

19、在校大学生 97.27 万人,每 100 万人口拥有大学文化程度 3.52 万人,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中共无锡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举办太湖人才峰会,活动由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2023 太湖人才峰会吸引 44 名中外院士,11 位知名高校校长参会,洽谈对接海内外优质人才项目超 5000 个。中共成都市金牛区委组织部:人才总量持续提升,制定出台“大院大所 11 条”、“骄子新政18 条”、“人才创新创业就业 9 条”等政策措施 32 个,在全省率先创新实施人才引进“俊11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11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112023/1

20、2/20 上午11:252023/12/20 上午11:25彦计划”,吸引集聚各类人才 40.2 万人,拥有全职两院院士 4 人、外籍院士 4 人,柔性聘用院士 52 人,大国工匠 1 人,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 4 人,国家级专家人才 680 余人、省部级专家人才 1600 余人,推荐入选省市人才计划人数连续 8 年位居五城区第一。广州市黄埔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0年5月17日至2023年5月16日,“人才10条”从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到上市支持,从本科以上学历人才首次入户到安居生活保障,全链条、全方位、全周期覆盖人才从“起跑”到“起飞”的各个成长阶段。对符合条件的杰、优、精人才,

21、按在本区实际购房金额的 80%分别给予最高 500 万元、300 万元、200 万元购房补贴等。对海外尖端人才,给予最高 15 亿元项目扶持。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给予最高 1000万元创业资助和最高 1000 万元投资奖励。对创业英才,给予最高 100 万元项目奖励。对在站(基地、中心)博士后,给予 20 万元生活补助、15 万元科研项目启动经费、最高 10 万元博士后奖励;对来区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国(境)外优秀博士生,另给予 10 万元国际博士后特别资助;对出站(基地)到本区工作的博士后,给予最高 30 万元安家费等。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组织部:2021 年-2023 年聘请中科院院士杨正林为区

22、政府科技顾问,引进何继善、谭建荣等 9 名两院院士为永川产业发展建言献策。2022 年至今分行业分领域构建“情系永川”人才库,通过感情联络、项目推荐等方式,回引西南大学夏庆友教授、四川大学丁桑兰教授、重庆科技学院周雄等 10 余名永川籍专家人才回乡创建高能级研发平台,目前入库人才达 1050 余人。引进和集聚高端人才中共苏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续 15 年举办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2021-2023 年,共有参会嘉宾 8890 人次,共计携带 9015 个项目参会,截至 2023 年 7 月,三年共完成签约项目 5803 个,其中 2023 年签约项目 2098 个,较 2022 年增

23、长 10.48%,再创历史新高。中共厦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21 年,启动首届厦门金砖创新基地人才赛道暨留学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联合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在金砖、欧美国家以及国内北京、南京和武汉等地区开展宣传推介,吸引 100 多个人才项目参赛,并依托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国内首个“金砖人才创业基地”,打造“金砖+”外籍人才和中国留学人才来厦创业就业孵化平台。2022 年,主动融入国家“3+N”人才平台创建,围绕“全力打造吸引和聚集海峡两岸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要平台”任务目标,深入开展创建工作,成功争取将我市的创建工作纳入国家总体方案以及省“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2023 年,强化平台支

24、撑,根据国家“3+N”平台要求,积极争创吸引和集聚海峡两岸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要平台,研究制定初步实施方案,划定“一城两区三圈”核心区进行重点打造,加大对厦门科学城等核心区资源倾斜,高标准建设嘉庚创新实验室、生物制品创新实验室等重大科创平台,新落地中科院理化所低密度微球及复合材料研究院、可靠性系统工程研究院等 8 个新型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助推人才创新创业12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12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122023/12/20 上午11:252023/12/20 上午11:25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高校毕业生作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深

25、入实施“才聚荆楚”工程,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留鄂来鄂就业创业。引导机构深度参与“百县进百校”就业促进专项行动,219 个市州县对接 124 所高校,近 5000 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超 11 万个,高校毕业生向基层一线流动和县市区引进人才实现双赢。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3 年,全市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为在蓉高校举办网络招聘、现场招聘、直播带岗 318 场,参加用人单位 8589 家,提供岗位 20.14 万个,服务人数 56.89 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 18015 人;开展集中宣传 157 场,发放就业政策等宣传资料 5.24 万份,就业创业指导 29220 人。截至 9 月 2

26、8 日,成都市共有 2023 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1.77 万人,已就业 1.59 万人,帮扶就业率 89.73%。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支持企业稳岗拓岗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持续推进省外务工人员“点对点、一站式”返岗复工服务,率先开行全国首趟复工专列,出台企业包车返岗补贴政策。2.大规模开展省际劳务协作,组织我市缺工企业赴四川、贵州、河南、安徽、湖南、湖北、山西、吉林等劳务输出大省开展招聘引才活动。3.做好常态化企业招聘用工服务。扎实推进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专项公共就业服务活动。4.打造集创业政策、担保贷款、孵化基地、导师辅导、创业活动于一体的“一站式”创业资

27、源供给服务。发起国内首个体育式创业交流活动“创业马拉松”,成立“创橙橙”跑团。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1 年-2023 年,连续三年全国全省率先出台“稳岗惠企十条”,将稳岗返还、留苏优技、留苏补贴、来苏就业补贴等纳入春节期间稳岗留工政策措施中。2023 年年初四,局分管领导即带领“招聘用工小分队”赴河南信阳、安徽阜阳等地进行对接协作。据统计,三年春节期间,外地职工留苏率在 70-50%,节后第一周返岗率均超过 90%。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帮助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1)引导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鼓励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单位形式参加社会保险。

28、(2)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社保历史欠费不开展集中清缴。(3)采取“免申即享”的方式统一对社保费率进行调整,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无需另行申报。2.帮助减轻企业解决融资需求。对吸纳就业人数多、稳岗效果好且用工规范的小微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利率的“成都扩岗贷”专项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高校毕业生等创业者提供创业担保贷款。3.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4.及时兑现各项就业补贴。及时兑现求职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等就业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帮助企业降低招用工成本。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面兑现稳岗返还、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中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招用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援

29、企政策,帮助企业减负稳定就业岗位;保13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13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132023/12/20 上午11:252023/12/20 上午11:25障重点企业用工。以全区重点工业企业、重点商贸企业、重点外贸企业等 103 家重点企业为基础,动态扩展重点企业服务库,持续完善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台账和企业情况动态掌握。为重点企业匹配“一对一”企业服务专员,强化 24 小时工作调度机制。对 1200 余家“两规企业”设立就业服务专员,每名专员服务不超过 15 家企业,稳步推进“一对一”服务。强化就业供需对接。结合“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主题,联动

30、我区各产业相关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高频次开展直播带岗、远程面试等新型招聘活动。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帮助企业招工引才。每年举办高校专招会、社区招聘会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年均超过 110 多场,累计帮助企业引进高校毕业生 2.8 万余人,招聘产业工人 1.6 万余人。帮助企业培养技工人才。制定校企合作专项政策,推进“校地共建+校企合作”,先后与安徽工业大学、淮南师范学院等十几所学校签订区校合作协议,推动长安汽车、科大智能等 29 家企业与学校签署共建协议,帮助企业构建稳定技工来源。支持企业稳岗拓岗14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14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142

31、023/12/20 上午11:252023/12/20 上午11:25注:按照省市区字母顺序排列主办单位:智联招聘 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南京市雨花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南京市雨花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临港新片区(上海市)中共成都市金牛区委组织部广州市黄埔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共昆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都市金牛区广州市黄埔区昆山市中国共产党银川市委员会人才工作局银川市北京市朝阳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北京市朝阳区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组织部北京市大兴区长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长沙市中共东莞市委组织部东莞市中共福州市委组织部福州市中共湖州市委组织部湖州市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成都市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组织部重庆市永川区中共滁州市委组织部滁州市中国共产党济南市委员会组织部济南市中共南京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南京市中共石家庄市委组织部石家庄市中共苏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苏州市中共无锡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无锡市中共厦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厦门市最佳引才城市榜单15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152023引人才促就业分析报告.indd 152023/12/20 上午11:252023/12/20 上午11: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