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课时1,质量守恒定律,1/12,课前预习,1.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_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_。,2.化学反应微观本质是分子分裂形成_,_重新组成新分子。,3.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_没有改变,_没有增减,_也没有改变,这是造成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守恒原因。,质量,质量守恒定律,原子,原子,种类,数目,质量,2/12,名师导学,(1)用不一样试验方案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关系:,试验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如图5-1-1),试验现象: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热,同时出现大量白烟,小气球膨胀;冷却后,小气球变瘪;红磷燃烧前后天平仍平衡。,新知1质量守恒定律,3/12,试验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如图5-1-2),试验现象:铁钉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烧杯中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步变为浅绿色。,反应前后天平仍平衡。,试验结论:参加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质量总和。,4/12,(2)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质量总和。,注意:,物质指参加了化学反应,而不是指加入;,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或其它;,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不是物理改变。,5/12,【例1】,以下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是(),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B.50 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C.在100 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 g过氧化氢和70 g水,D.1.2 g碳与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 g 二氧化碳,例题精讲,6/12,解析,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用于化学反应,选项A、B为物理改变,显然错误。选项C为相关溶液组成,质量即使不变,但没有化学反应发生,所以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C错误。选项D正确,可利用碳与氧气完全反应物质质量比计算得到。,答案,D,7/12,1.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质量以下表所表示,以下说法不正确是(),A.W可能是单质,B.Y可能是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反应后Z物质质量为86.4 g,举一反三,D,8/12,2.以下说法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是(),A.,m,g水受热变为,m,g水蒸气,B.62 g磷和80 g氧气反应生成142 g五氧化二磷,C.20 g食盐溶于80 g水得到100 g食盐水,D.拧开盛酒精瓶盖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B,9/12,新知2质量守恒原因,质量守恒实质:化学改变实质是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原子质量也没有改变(即“三不变”),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宏观质量总和必定相等。,10/12,【例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以下各项: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分子数目;原子数目;分子质量;原子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是(),A.B.,C.全部D.无法判断,解析,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有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元素种类、物质总质量;一定改变是分子种类、物质种类、分子质量;可能改变是分子数目,故选B。,答案,B,例题精讲,11/12,1.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改变是 (),A.原子种类B.原子数目,C.分子种类D.元素种类,2.(兴安盟)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知该有机物 (),A.一定含碳、氢、氧元素,B.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C.只含碳、氢元素,D.无法确定,举一反三,C,B,12/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