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4/3/23,#,冲孔灌注桩及,其,后注浆施工咨询情况汇报,汇报人:周凯,主要内容,一,、冲孔桩的施工要求,二、后注浆专利注浆器介绍,三、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四、某地万达类似案例,一、冲孔桩的施工,要求,1.,冲孔,1.1,下套管,过程中、以及冲击成孔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孔壁垂直度。冲击成孔易出现桩打偏的情况,应注意控制,。,1.2,每,打,12,根桩后,应测量桩锤的直径。由于桩锤在成孔过程中磨损较为严重,因此,应及时测量桩锤直径,避免出现因桩锤直径偏小,导致孔径偏小的情况。特别是对于较硬土层(岩层),如果孔径偏小,会出现钢筋笼无法下放的情况。,1.3,为减小,相邻成桩的影响,冲孔桩,间隔适当加大。如果条件许可,建议不小于,10d,。,1.1,下套管,过程中、以及冲击成孔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孔壁垂直度。冲击成孔易出现桩打偏的情况,应注意控制,。,垂直,偏斜,1.2,每,打,12,根桩后,应测量桩锤的直径。由于桩锤在成孔过程中磨损较为严重,因此,应及时测量桩锤直径,避免出现因桩锤直径偏小,导致孔径偏小的情况。特别是对于较硬土层(岩层),如果孔径偏小,会出现钢筋笼无法下放的情况,。,1200mm,2.,沉淀池,1.,泥浆,循环过程中,,可以,提高,泥浆流经长度,,减缓流速。,2.,通过,开挖二级沉淀池,,可以提高泥浆沉渣的沉淀效果,提高清孔效率。,3.,二,级沉淀池中,也可以通过在沉淀池中,设置障碍,(比如石块或木板),提高池中沉淀效果。,4.,沉淀池,内的泥沙堆积较多时,应,及时清理,,确保沉淀池正常工作。,3.,泥浆,成,孔过程,中会不断消耗泥浆,需及时进行泥浆补充。,注浆管与钢筋笼用,10#,或,12#,铁丝绑扎,绑扎间距为,2m,;,焊接容易将注浆管击穿,建议采用铁丝绑扎,现场砌筑的水泥浆浆池,五、桩端注浆参数及浆液配比,注浆前,采用两次清水劈裂,第一次成桩,35,小时后(如果初凝时间较短,则早一点进行第一次劈裂),第二次成桩,24,小时后;,水泥采用,P.O 42.5,级普硅水泥,要求新鲜、干燥、无结块;,后注浆浆液水灰比,0.550.6,;,配置好的浆液应过滤,滤网网眼应小于,40m,;,注浆流量控制在,40L/min,。,钻孔灌注桩单桩注浆量采用水泥量、注浆压力双控,每根桩的注浆量按照桩基直径的,5,倍进行确定,,初步,确定,为,:直径,800,:,4,;直径,1000,:,5,;直径,1200,:,6,。,桩下的每根注浆管,均需有一定的注浆量。,一般成,桩,57,天左右进行注浆作业。注浆过程分次注浆,原则上第一次,70,,第二次,30,,两次注浆,间隔时间,2,小时左右。,终止注浆压力不小于,3MP,,否则补注浆,1t,。,(,对于基岩,注浆压力较大,可能达到,68Mpa,)。,注浆,过程中注浆压力如果发现大于,10Mpa,,无法注浆进去,导致该桩注浆量偏少,则需由旁边的桩在注浆时补足注浆量。,注浆过程中,每根桩应有明确的注浆记录表,表中记录好每根桩每次注浆的时间、注浆量、注浆压力,并由监理确认。,注浆过程由,专业人员全程,控制,,保证,注浆质量。,后注浆基本原理,后注浆基本原理,直立型注浆器,六、清孔,采用两次清孔,一定要将孔底沉渣清除到位。第二次导管清完孔,测完孔深后一定要尽快灌注混凝土。罐车未到,清孔继续。,清完孔后,将导管提起,保证导管底到孔底的距离,3050cm,。,七、测量,一清后测一次孔深,二清后测一次孔深。通过两次孔深测量的对比控制沉渣厚度,沉渣厚度不达标,不得灌注混凝土。,测完孔深之后及时灌注混凝土。,八、下放钢筋笼,清孔结束后,宜尽快下放钢筋笼,尽量缩短成孔后的等待时间。,对于较大直径的桩,在焊接钢筋笼时,建议采用两人焊接。,如果出现桩孔超深,也同样将钢筋笼下到孔底,禁止悬挂钢筋笼。,九、灌注混凝土,1.,初次,方量较为重要:,在灌注初次方量时,要在料斗的底部设置一块铁板挡住料斗口(铁板上拉有钢丝绳),混凝土要先存到一定的方量后提拉铁板,使初次灌注的混凝土一次性冲入桩底,可以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冲击力,冲开孔底的一些沉积物,提高桩底混凝土的质量。,(铁板提起时,灌注混凝土必须连续不断进行),(2),初方量要根据计算确定,保证初次方量灌注后导管底被埋在混凝土面以下,0.81.2m,,应根据初次方量选择料斗大小。(如果采用商品混凝土,保证初次灌注不间断),(3),在灌注初次方量时,为保证混凝土下落时不离析,可以在孔口的挡板下安放一个充气的皮球内胆,待挡板拉开后,混凝土推着皮球一直到底,可避免混凝土下落过程中产生离析。挡板拉起后,混凝土泵车一定要保持连续灌注。在皮球从孔底上浮后,将其回收,用于下一次初次方量的灌注。,(4),第一次灌注混凝土时,保证导管底到孔底距离为,3050cm,。,2.,在灌注过程中,上提导管时,宜控制其底部一直位于混凝土面之下至少,26m,(可以在上提导管时,采用测绳测定混凝土面高度),禁止在灌注过程中将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80cm120cm,3,0cm50cm,泥浆,混凝土,泥浆,泥浆,泥浆,混凝土,3,0cm50cm,20.5cm,28cm,较导管小约,2cm,二、后注浆专利注浆器介绍,2.1,总体构造,2.2,分解构造,2.2,分解构造,2.2,分解构造,2.2,分解构造,2.2,分解构造,2.2,分解构造,2.3,基本原理,2.4,优点,1.,通过几层外套的设置,可以,在每次,开完塞,注完浆液后,起,到,防止泥沙,阻挡注浆孔的作用。,2.,通过胶皮、铁皮的设置,可以起到,单向阀的作用,从而节省单向阀的,成本。,三、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常见问题,主要原因,应对办法,斜孔,泥浆粘稠度太大,浮力作用影响钻头进尺速度,容易发生孔位偏移,;,或者是由于下套管过程中造成斜孔,钻进过程中,每,2m,检查一次成孔的垂直情况,发现偏斜立即停止钻进,遇岩层表面不平或倾斜,采取抛入,2030cm,厚石块,使孔底略平,然后低锤快击成一紧密平台后,再进行正常冲击,同时泥浆相对密度可降到,1.2,左右,以减少粘锤阻力,但不能过低,以免岩渣浮不上来,掏渣困难。,冲击过程中遇到探头石、块石,大小不均导致探头受力失衡。,发现探头石后,回填碎石,将钻头稍微移向探头石一侧,将其破碎后再钻进,若无法破碎,可采用十字形钻头(焊接合金钢)低锤密击间断冲击的办法,清除障碍,严禁冲锤重击,防止出现塌孔。,塌孔,冲击钻头倾倒,撞击侧壁;,将砂砾和粘土混合物回填到塌孔位置(钻头开始倾倒位置)以上,1m2m,,待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重新冲孔;,正循环泥浆相对密度偏低或直接用清水排渣;,降低泥浆中的含沙量,提高泥浆相对密度(视不同地层而定);,泥浆液面低于正常水位。,提高泥浆液面。,孔底沉渣过多,清孔泥浆相对密度过小;,控制泥浆相对密度和黏度不要直接用清水直接置换;,清孔泥浆自身含沙量过大;,采用多级沉淀池,增加泥浆流径,降低泥浆流速,让泥沙充分沉淀后回灌。,清孔后停止灌浆时间太长导致泥沙沉淀;,连续灌浆,钢筋笼吊放时不垂直,刮碰侧壁,采用二次清孔。,注浆过程中堵管,没有及时开塞或注浆管被破坏;,通过相邻注浆管将浆液补足。,水灰比太大或浆液没有经过过滤。,浆液水灰比应控制在,0.550.6,之间,注浆前必须过滤,另可通过相邻注浆管将浆液补足。,地面返浆,浆液配比不合适,可适当延长注浆作业与成桩后的时间间隔;可调小水灰比;改间歇注浆至水泥量满足预定值;,桩侧和桩端注浆时间间隔不够;,可适当延长桩侧与桩端注浆时间间隔或调整浆液稠度;,桩周土扰动或泥皮过厚;,同上述两项;,注浆量已达饱和,可终止注浆。,注浆量和加固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未达到注浆终止条件;,注浆总量和注浆压力均达到设计要求;或水泥压入量达到设计值的,75%,,泵送压力超过设定压力,1,倍(本例即,10MPa,),方可终止注浆。,水泥浆配比、注浆泵流量不当。,水泥注入量虽达到表中设计值的,75%,,但由于水泥浆稠度过低,扩散范围过大,泵送压力不足预定压力的,75%,时,加固效果差;这时应调小水灰比,继续注浆至满足预定压力;若水泥浆从桩侧溢出,应调小水灰比,改为间歇注浆至水泥量满足预定值。,四、,万,达某项目,桩,基工程案例,万达某项目,桩基在施工钻孔灌注桩过程中,由于桩基施工过程以及注浆过程未良好控制,造成灌注桩承载力不足。,该楼桩长,15m,,桩径,0.6m,,采用桩端桩侧复合后注浆工艺,桩端持力层为砂层。单桩承载力设计值,2700kN,,极限承载力,5400kN,。,4.1,试桩情况,1.,在桩基检测过程中,试桩均不合格,最大沉降达到了几十公分。,4.1,加固措施,通过大吨位静压机复压。(需对原灌注桩桩头进行加固),4.1,加固措施,4.1,加固措施,4.2,整改措施,1.,要求在灌注初灌混凝土时,放置挡板,确保满足初次方量的要求,4.2,整改措施,2.,要求在后注浆时,保证注浆效果,并加大注浆量。,4.3,后续,1.,灌注桩经过加固后,经试验已满足承载力要求,2.,后续施工的桩基,其工艺进行了调整。经过检测,均达到了承载力要求。,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