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6年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期末法律保护专题卷附答案解析与自我保护
一、单选题(共20题)
1: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依法治国 C. 以德治国 D.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 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B. 未成年人有权独立进行法律诉讼 C.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 D. 社会应当关心和保护未成年人
3: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公民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A. 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不服 B. 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 C. 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征收决定不服 D. 以上都是
4: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什么?
A.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B. 公民的基本经济权利 C. 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 D. 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5: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犯罪行为?
A. 故意杀人 B. 盗窃 C. 交通肇事逃逸 D. 犯罪中止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
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B. 公然侮辱他人 C. 非法拘禁他人 D. 抢劫财物
7: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公民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 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不服 B. 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 C. 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征收决定不服 D. 以上都是
8: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维护什么?
A. 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B.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C. 公民的基本经济权利 D. 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
9:以下哪种行为属于侵权行为?
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B. 公然侮辱他人 C. 非法拘禁他人 D. 抢劫财物
10: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公民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A. 经济困难 B. 残疾人 C. 精神病 D. 以上都是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 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C. 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国家审判机关 D. 以上都是
12: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A. 故意毁坏公共财物 B. 非法拘禁他人 C.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 D. 伪造国家机关公文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B. 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 C. 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宗教信仰自由 D. 以上都是
14:以下哪种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B. 非法拘禁他人 C. 抢劫财物 D. 犯罪中止
15: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公民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A. 发现有人正在实施犯罪行为 B. 犯罪行为已经结束,但后果严重 C. 犯罪行为已经结束,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D. 以上都是
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 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C. 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国家审判机关 D. 以上都是
17:以下哪种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A. 故意杀人 B. 非法拘禁他人 C. 抢劫财物 D. 犯罪未遂
18: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公民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A. 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不服 B. 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 C. 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征收决定不服 D. 以上都是
19:以下哪种行为属于犯罪既遂?
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B. 非法拘禁他人 C. 抢劫财物 D. 犯罪既遂
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B. 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 C. 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宗教信仰自由 D. 以上都是
答案:
1. C 2. B 3. D 4. A 5. D 6. B 7. D 8. A 9. B 10. D 11. D 12. D 13. D 14. D 15. D 16. D 17. D 18. D 19. A 20. D
解析:
1. C项“以德治国”不是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等。
2. B项错误,未成年人没有独立进行法律诉讼的权利,需要由法定代理人代理进行。
3. D项正确,行政复议是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的一种行政救济方式。
4. A项正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5. D项正确,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6. B项错误,公然侮辱他人属于侵权行为,但不构成犯罪。
7. D项正确,公民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8. A项正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9. B项正确,公然侮辱他人属于侵权行为。
10. D项正确,法律援助的对象包括经济困难、残疾人、精神病人等。
11. D项正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分别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和最高国家审判机关。
12. D项正确,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属于犯罪行为。
13. D项正确,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保护公民的合法的宗教信仰自由都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内容。
14. D项正确,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15. D项正确,公民在发现有人正在实施犯罪行为或犯罪行为已经结束但后果严重或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下,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16. D项正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分别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和最高国家审判机关。
17. D项正确,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
18. D项正确,公民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9. A项正确,故意杀人属于犯罪既遂。
20. D项正确,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保护公民的合法的宗教信仰自由都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内容。
二、多选题(共10题)
21:以下哪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的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
A. 接受教育权 B. 参与政治生活权 C. 获得良好物质文化条件权 D. 受保护权 E. 参与家庭生活权
答案:ACDE
解析:
A. 正确。接受教育权是未成年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国家保障每个未成年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B. 错误。参与政治生活权通常指成年人的权利,未成年人尚未达到法定年龄,不具备完全的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C. 正确。获得良好物质文化条件权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D. 正确。受保护权是指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国家有责任提供特殊保护。
E. 正确。参与家庭生活权是指未成年人有权参与家庭事务,发表自己的意见。
22:以下哪些情况属于民事法律关系?
A. 买卖合同关系 B. 劳动关系 C. 婚姻关系 D. 管辖权关系 E. 版权关系
答案:ACE
解析:
A. 正确。买卖合同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一种,涉及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
B. 错误。劳动关系属于劳动法调整的范围,不完全属于民事法律关系。
C. 正确。婚姻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一种,涉及人身关系。
D. 错误。管辖权关系是涉及法院权限的问题,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
E. 正确。版权关系是知识产权的一部分,属于民事法律关系。
2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国家元首 C. 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D. 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国家审判机关 E. 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
答案:ABCDE
解析:
A. 正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
B. 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国家元首,代表国家进行对外事务。
C. 正确。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国家的行政工作。
D. 正确。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国家审判机关,负责全国法院的审判工作。
E. 正确。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负责监督法律的实施。
24:以下哪些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A. 非法拘禁他人 B. 故意毁坏公共财物 C. 非法占用农用地 D. 无证驾驶 E. 伪造国家机关公文
答案:ABCDE
解析:
A. 正确。非法拘禁他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B. 正确。故意毁坏公共财物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 正确。非法占用农用地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D. 正确。无证驾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E. 正确。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5:以下哪些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
A. 犯罪客体 B. 犯罪客观方面 C. 犯罪主体 D. 犯罪主观方面 E. 犯罪法律后果
答案:ABCD
解析:
A. 正确。犯罪客体是指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B. 正确。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C. 正确。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D. 正确。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人的犯罪故意或过失。
E. 错误。犯罪法律后果是犯罪行为所引起的法律制裁,不是构成犯罪的要件。
26:以下哪些是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
A. 行政处罚 B. 民事赔偿 C. 刑事处罚 D. 没收非法所得 E. 限制人身自由
答案:ABCD
解析:
A. 正确。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人的制裁。
B. 正确。民事赔偿是民事主体之间因侵权行为而承担的责任。
C. 正确。刑事处罚是国家对犯罪行为人的制裁。
D. 正确。没收非法所得是刑法规定的一种处罚方式。
E. 错误。限制人身自由是行政处罚的一种,但不是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
27:以下哪些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而实施的行为 B. 为了保护公共利益而实施的行为 C. 为了保护本人或他人的人身权利而实施的行为 D. 为了保护财产权利而实施的行为 E. 防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
答案:CDE
解析:
C. 正确。为了保护本人或他人的人身权利而实施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D. 正确。为了保护财产权利而实施的行为也属于正当防卫。
E. 正确。防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是正当防卫的条件之一。
A和B错误。虽然这些行为可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但并不属于正当防卫的定义。
28:以下哪些属于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A. 违反法定义务 B. 违反约定义务 C. 侵权行为 D. 侵权后果 E. 侵权人有过错
答案:ACDE
解析:
A. 正确。违反法定义务是侵权责任的基本构成要件之一。
B. 错误。违反约定义务是合同责任,不属于侵权责任。
C. 正确。侵权行为是侵权责任的直接原因。
D. 正确。侵权后果是侵权责任的表现形式。
E. 正确。侵权人有过错是侵权责任的一个重要构成要件。
29:以下哪些是法律意识的体现?
A. 法律信仰 B. 法律知识 C. 法律规范 D. 法律行为 E. 法律文化
答案:ABDE
解析:
A. 正确。法律信仰是指个人对法律的信任和尊重。
B. 正确。法律知识是指个人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D. 正确。法律行为是指个人在法律规范指导下的行为。
E. 正确。法律文化是指与法律相关的文化现象。
C. 错误。法律规范是指法律的具体规定,不是法律意识的体现。
30:以下哪些属于法律监督的范围?
A. 行政行为 B. 司法行为 C. 法律法规的制定 D. 社会组织的活动 E. 公民个人的行为
答案:ABCD
解析:
A. 正确。行政行为是法律监督的对象之一。
B. 正确。司法行为也是法律监督的对象之一。
C. 正确。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也需要法律监督。
D. 正确。社会组织的活动受到法律的规范,也在法律监督范围内。
E. 错误。公民个人的行为虽然受到法律规范,但通常不属于法律监督的范围。
三、判断题(共5题)
31: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法律上享有特权。
正确( ) 错误( )
答案:错误
解析: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这是基于他们尚未完全成熟,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然而,这种特殊保护并不意味着未成年人在法律上享有特权。他们在法律上仍然需要遵守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2:在法律诉讼中,被告有权聘请律师进行辩护,而原告则没有这个权利。
正确( ) 错误( )
答案:错误
解析:在法律诉讼中,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都有权聘请律师进行辩护。这是我国法律赋予当事人的基本权利,旨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诉讼的公正进行。
33:犯罪行为必须具备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四个要件。
正确( ) 错误( )
答案:正确
解析:犯罪行为的构成必须具备四个要件: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这四个要件是刑法理论中犯罪构成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
34: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正确( ) 错误( )
答案:正确
解析: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这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也是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基础。
35: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刑事处罚和行政处分。
正确( ) 错误( )
答案:正确
解析: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确实包括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刑事处罚和行政处分。这些方式是法律对违法行为人进行制裁的具体手段,旨在维护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
【给定材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部分大城市交通拥堵指数已超过国际警戒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缓解交通压力,如增加公共交通投入、优化交通信号灯、推广新能源汽车等。然而,问题依然存在,市民对出行环境的不满情绪有所上升。
【问题】
1. 结合材料,分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成因。
2. 针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答案要点及解析:
1. 针对问题一的答题要点和解析:
- 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密度增加,交通需求量大。
- 公共交通设施不足,无法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 交通规划不合理,道路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
- 部分市民出行方式不合理,依赖私家车出行。
- 交通管理存在漏洞,如信号灯设置不合理、交通违法行为查处不力等。
2. 针对问题二的答题要点和解析:
- 加大公共交通投入,优化公共交通网络,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便利性。
- 完善交通规划,加强道路建设,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 加强交通管理,严格执行交通法规,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 引导市民转变出行观念,鼓励绿色出行,如步行、骑行、乘坐公共交通等。
- 加强交通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出行意识。
【参考解析】
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成因:
1. 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密度增加,交通需求量大。
2. 公共交通设施不足,无法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3. 交通规划不合理,道路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
4. 部分市民出行方式不合理,依赖私家车出行。
5. 交通管理存在漏洞,如信号灯设置不合理、交通违法行为查处不力等。
二、针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建议:
1. 加大公共交通投入,优化公共交通网络,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便利性。
2. 完善交通规划,加强道路建设,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3. 加强交通管理,严格执行交通法规,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4. 引导市民转变出行观念,鼓励绿色出行,如步行、骑行、乘坐公共交通等。
5. 加强交通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出行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