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如何设定教学目标,杜威:人们所追求的终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终点,而是持续的旅途上一个个的歇脚点。,教育是有意图的。,有些意图指向的是即时的,有些则是长远的。,目的;目标;具体目标。,一、教育的目的,1、什么是目的,指向理想的或者鼓舞作用的美好远景的起点,反映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陈述,为教育者提供了关于教育过程的指引。,每一个时代的教育者都要阐释其社会的目的。,只有一小部分才是指导教育所必需的。,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会学习。,泰勒:美国学校教育的目的,1、促进自我实现;,2、使个人具备读写的能力;,3、鼓励社会流动;,4、为生产性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理解力;,5、为对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工作或服务作出有效的选择而提供必要的工具;,6、为持续学习提供必要的工具。,美国教育协会,1、健康;,2、掌握基本过程;,3、有价值的家庭成员资格;,4、职业教育;,5、公民教育;,6、有价值地利用闲暇;,7、道德品格。,2、教育目的的来源,由权威的、全国性的正式机构针对变化中的社会所关注的首要问题制定的。,二、教育的目标,1、什么是目标,对蕴含在脑海中的目的的结果的陈述。,目标要回答的问题:,就特定课程或科目而言,你想要学习者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地?,目标不是开放性的陈述,课程的目的:,使学生有文化,履行公民职责。,目标:,1、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批判性思维;,2、尊重不同文化的人;,3、乐于承担其学习的责任。,目标只用几个词来表述,1、学会自我概念化(自尊);,2、理解他人;,3、培养基本技能;,4、鼓励持续学习的兴趣和能力;,5、成为负责任的社会成员;,6、发展身心健康;,7、提高创造力;,8、运用所积累的知识来理解世界;,9、适应变化。,每一个目标又包含着几个子目标。,以动词来描述目标。,发展,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增进,学生对他人的理解;,发展,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激发,学生对持续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三、具体目标,1、什么是教育的具体目标,有必要在教育目的和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出具体的目标,以便更具体地表述所考虑的课程或教育计划的结果。,2、具体目标的类型,梅杰认为:,(1)表现学习者达成目标的行为;,(2)学习者达到具体目标时所面对的条件;,(3)可接受的最低的熟练水平。,如科学学科:,学生在学过能量这一单元后,必须进行一次内容为一百道多项选择题的测试。,学生必须在一小时内答对其中的75道题。,如数学学科:,学生在拿到乘法计算题的试卷后,他们要能以一分钟算一道题的速度完成一系列三位数的乘法运算,其准确率应是80。,反对者还提出了梅杰没有考虑到的两个基本部分:行为动词和学科内容提示。,如:,学生要写一段讨论20世纪晚期文学的英语作文。,学生要比较一幅图表上表示两个年份国民生产总值的两组数据。,所有教育的具体目标应该清楚地说明学生应学到什么。,四、如何制定具体目标?,(一)区分目的和目标,目的是意图,目标是真实的结果,以下是目的还是目标?,在15分钟内,学生要写出三个陈述句、三个疑问句、三个祈使句和三个感叹句,而且至少有十个句子在句型、主语、谓语及标点方面的使用上是正确的。,可是,为什么要学生做这件事?,可能是因为:通过参与这项活动,学生将能基本理解这四种句型及标点的用法。,请问这是目标还是目的?,可能是因为:学生能就他们所选择的主题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请问这是目标还是目的?,(二)准则,1、相关,具体目标应该和导致它产生的目标和目的相关。,2、价值,达到这个目标在目前或将来对学生有益吗?,3、措词,表述是否适当,要视其所属的层次和使用范围而定。,有些目标是作为一般性学科目标或年级目标而加以制定的;,有些则是作为单元目标;,有些是作为单课计划目标。,4、合适,学生根本没有能力达到?,学生不会有兴趣?,5、逻辑分类,如: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1)认知领域,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1)知识,(2)理解,(3)运用,(4)分析,(5)综合,(6)评价。,知识,具体的知识,如:具体事实和术语;,处理具体问题的方式、方法的知识,如惯例、趋势和顺序、分类和类别、准则和方法论;,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如原理、概括、理论和结构。,例如:学生要能说出亚洲最高山脉的名称。,理解,这一水平包含了与(1)转换,(2)解释,(3)信息推断这三个方面有关的目标。,如:当口头给出各种几何概念后,学生能正确地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运用,这一水平包含了在具体环境中运用概念的有关目标。,如:学生要能推测得出容器中的空气全部抽出后会对容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分析,这一水平包括能把整体分解成局部和做到以下内容的目标:,(1)部分的鉴别;,(2)关系的分析;,(3)认识其中的组织原则。,如:学生阅读所给文件时,能区别出文中的观点和事实。,综合,与把部分组合成一个新的整体的目标相关,如:,(1)独特的交流;,(2)制订操作计划;,(3)推导一套抽象关系。,如:面对一份污染报告,学生要能提出检验各种假设的方法。,评价,认知领域分类学中的最高水平,这个水平的目标应能作出以下方面的判断:,(1)依据内在证据或逻辑的一致性来作出判断;,(2)依据外在证据或与别的事实的一致性来作出判断。,如:学生要能判断出争辩中的错误观点。,(2)情感领域,克拉斯沃尔等人提出了一种由五个主要方面组成的目标分类。,接受,反应,价值化,系统化,个性化,接受,学习者对存在的刺激的敏感性。,(1)觉察;,(2)愿意接受;,(3)选择性注意。,如:通过对西方世界各种文化的研究,学生们觉察到服饰、家具和建筑中的审美要素。,反应,学习者对刺激的主动注意,它包括:,(1)默认;,(2)愿意;,(3)满意。,如:通过积极参加一个研究项目,学生们表现出了对会谈主题的兴趣。,价值化,学习者对待价值的信念、态度。,(1)接受;,(2)偏好;,(3)为某种价值标准作出奉献。,如:学生将对核武器的优点和缺陷发表自己的观点。,系统化,价值和信仰的内化,这涉及到:,(1)价值的概念化;,(2)价值体系的系统化。,如:在自己对自然资源保护所应负有的责任的问题上,学生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判断。,个性化,价值内化的最高水平。,(1)一系列概括化的价值;,(2)一种个性化特征或生活哲学。,如:学生形成了基于道德原则之上的个人及公民生活的准则。,(3)动作技能领域,哈罗提出了一种动作技能分类:,反射动作,基本动作,知觉能力,技巧性动作,体能,意向性交流,反射动作,(1)节反射(通过一个脊髓节发生的反射作用);,(2)节间反射(通过一个以上的脊髓节发生的反射作用)。,例如:参加这项活动后,学生能使其肌肉收缩。,基本动作,(1)走;,(2)跑;,(3)跳;,(4)推;,(5)拉;,(6)操作。,如:学生能跳过2英尺高的跳栏。,知觉能力,(1)动觉辨别;,(2)视觉辨别;,(3)听觉辨别;,(4)触觉辨别;,(5)协调能力。,如:学生会根据砖块的形状来分类。,技巧性动作,(1)游戏;,(2)运动;,(3)舞蹈;,(4)技艺。,如:学生能正确地翻出一系列的筋斗。,体能,(1)耐力;,(2)力量;,(3)韧性;,(4)敏捷性;,(5)反应时间;,(6)灵巧性。,如:学生在年末时至少能做5个俯卧撑。,意向性交流,(1)姿势;,(2)手势;,(3)面部表情;,(4)创造性动作。,如:学生能自己编出舞蹈动作并伴着音乐进行表演。,这三种目标分类的分类水平都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等级排列的。,每一级的目标都是有赖于前一级目标的达成。,如:学生如要分析一篇文章,他首先必须能运用信息,必须理解信息,而且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如:一个学生要表达出他的价值偏好,他必须首先能对环境作出反应且愿意接受信息。,也就是,必须是对某一特殊环境敏感的。,3、定期修订目标,由于学生的改变,社会的变迁,知识领域变化,以及评价的改变,有必要对具体目标进行定期修订。,五、提高设定教学目标的能力,(一)了解,学生,1、先前的知识,2、动机,价值;,兴趣;,短期和长期目标与志向;,对于学科和学习活动的态度;,自我概念;,对于学习内容、学校、考试或工作环境的忧虑;,对于自己、学习、所学内容和同伴的信心;,合作和竞争倾向;,爱好。,3、,个性,认知发展水平;,语言发展水平;,习惯的学习风格;,一般性学习能力;,对于一个学习题目的特殊态度;,在一个视觉领域中辨认图表和区分多项内容的能力;,手的敏捷性;,活动和身体的局限性。,4、学习的,需要,求知需要,美感需要,认识与理解的需要。,5、,智能潜质,二,、批判的反思和行动的能力,能够对照学生的需求批评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调整课程与教学的设计。,照本宣科是最安全的,但是也最不能够体现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的特点。,三,、,撰写教学目标,的能力,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动词(Behavior),行为条件(Condition),表现程度(Degree),如:“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条件),学生(主体)能复述(行为动词)他人的主要观点(表现程度)”。,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与原先“教学大纲”的陈述方式是不同的,因而我们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目标的陈述要求的。,行为动词应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评估的,教学大纲中运用了一些笼统、模糊的术语,如:“提高”、“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精神、态度”、“了解”、“掌握”等,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如“至少写出三种解题方案”、“百分之八十学生都能答出五种解题方案”等。,相关,术语,(一)认知,1、知识,(1)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行为动词如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2)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行为动词如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把握、转换、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3)应用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行为动词如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二),技能,(1)模仿水平。,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行为动词如模拟、重复、再现、模仿、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2)独立操作水平。,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行为动词如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3)迁移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等。,行为动词如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三)情感,(1)经历(感受)水平。,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行为动词如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2)反应(认同)水平。,包括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等。,行为动词如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3)领悟(内化)水平。,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行为动词如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