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季风气候显著,丹东市第九中学 薛艳红,说课设计,1/23,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程序,五、教学评价,2/23,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2,、教学目标,3,、教材重点和难点,3/23,1,、教材地位和作用,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主要特点之一,它与人们生活和我国农业生产有着亲密联络,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比较、综合、分析问题等能力很好素材。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我国气温与降水总结与深化,为深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打下基础。,4/23,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特征之一,2,、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特点、影响范围,3,、了解季风给我国带来好处及不利影响,4,、经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温曲线 和降水柱状图,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技能,5/23,过程与方法:,经过观察冬夏季风图、各地气温曲线 和降水柱状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以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分析我国气候特征之一季风气候显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评价季风带来利弊及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逐步树立辩证问题能力。,6/23,3,、教材重点和难点,重点:,1.,冬、夏季风性质和差异及我国季风,气 候特征,2.,季风气候对我国生产和生活影响,确立依据:,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显著特点,是后面了解掌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基础,同时表达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基本理念,所以把这部分知识定为重点。,处理方法,:,对重点部分充分利用读图、填表、分析、讨论等自主、合作探究方法加以展现、强化,使学生了解、记住。,7/23,难点:,1,季风气候形成原因,2,锋面雨成因,确立依据:,因包括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等八年级学生还未学习知识,难于了解,知识结构上联络紧密,逻辑严谨,所以这部分知识是难点,处理方法,:,对难点部分利用多媒体动画加以分解,使难懂部分形象直观,便于了解,。,8/23,二、说教法,启发、参加、合作、探究。,1,依据学生年纪特征和认知特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机会,启发学生思索分析,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参加意识;,2,经过组织抢答竞赛、小组讨论等课堂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升探究问题能力;,3,利用地理课件,创设直观性教学情境,突出重点,有利于难点突破。,9/23,三、说学法,观察、讨论、综合分析,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1,、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 理信息能力,2,、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探究方法。,3,、经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与探究,10/23,四、说教学程序,1,、复习提问,2,、导入新课,3,、探究新知,4,、课外延伸,5,、达标反馈,6,、课堂小结,11/23,四、说教学程序,教学流程,活 动 设 计,设计意图,复习提问,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原因,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3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特点,复习旧知也为新课打下基础,导,入,新,课,当地今天早晨刮什么风?,当地域冬夏季风向有什么改变?,联络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表示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基本理念。,12/23,探,究,新,知,一、季风成因,让学生看季风视频动画了解季风成因,并能总结出海陆位置。,用视频动画来突破难点,二、冬夏季风差异,读图:让学生读38页图2.19冬季风和图2.20夏季风,填表:冬夏季风差异,随即巩固练习导入下一部分,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培养学生读图比较能力,强化记忆,13/23,探,究,新,知,三、季风区和非季风区,读图:读39页图2.21并结合“中国主要山脉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小组讨论:,1找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限所经过山脉,并填注在图2.21中适当位置,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降水有什么不一样?,3季风区内降水量分布有什么特点?,利用地图提升学生读图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处理问题能力,四、锋面雨,演示“锋面雨形成”阅读39页阅读材料回答,1什么是锋面雨?锋面雨带?,2我国东部地域降水与夏季风、锋面雨带关系,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直观形象,利于学生了解、掌握,14/23,探,究,新,知,五、季风影响,1课件展示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我国季风区降水和气温在时间上配合,完成下题,季风区内降水量较多几个月份是 季节,,气温较高几个月份是 季节。,这种降雨和热量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2课件展“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域景观图,,问:两地处于大致相同纬度位置,不过气候差异很大,你能说说为何吗?,提升学生读图能力,强化地理与生产生活联络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能力,强化知识利用,课,外,延,伸,3季风气候危害,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搜集相关我国寒潮、台风、旱涝灾害等资料,从灾害发生原因、带来危害、有效预防方法等方面进行说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地理信息能力,反馈,巩固新知,小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15/23,五、教学评价,依据新课标要求、知识跨度和学生认知水平,本课时基本实现:,1,、教学目标多元化,包括知识、技能、方法、情感多方面,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络,表达了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这一理念。,2,、充分发挥地图、多媒体在地理学习中主要作用。,3,、以详细问题或案例分析、学生亲自演示为载体,表达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在不停处理问题中学习,知识得到掌握,能力得到提升。,在这堂课教学过程当中,把课堂还给学生,树立了正确角色意识,让我地理课堂上闪烁着学生智慧火花。,16/23,谢谢各位!,17/23,读图,2.19,和,2.20,填表比较冬夏季风差异,冬季风,夏季风,发源地,风向,特点,西伯利亚、蒙古一带,太平洋、印度洋,西北、东北(偏北风),东南、西南(偏南风),严寒干燥,温暖湿润,18/23,冈 底 斯 山 脉,我国主要山脉,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50,降水量 (毫米,),1600,400,50,800,200,降水量 (毫米,),1600,400,800,200,19/23,锋面雨,注意观察,锋面雨示意图,北方,南方,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暖空气,冷空气,冷空气,20/23,我国东部地域主要雨带图,南部沿海地域,长江中下游地域,华北、东北,5,月,6,月,7,、,8,月,9,月,10,月,开始,结束,雨季,北方雨季,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夏季风进退,东部地域雨带推移,早,晚,长,早,晚,短,21/23,(,1,)从图上能够看出,季风区内,降水较多几个月份在,季节,,气温较高几个月份在,季节。,夏季,读,2.23,图,分析我国季风区降水和气温在时间上配合,夏季,22/23,季风气候带来降水,阿拉伯半岛,长江中下游,阿拉伯半岛,长江中下游,23/2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