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东汉,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齐,梁,陈,南朝,北朝,(前秦),第1页,繁荣与开放,社会,第2页,战国、秦、西汉、东汉,(,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隋、唐,课前复习,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封建社会确实立和发展时期,),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夏、商、西周、春秋,五代 辽宋夏金元,明清,(,繁荣与开放社会,),第3页,隋唐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繁荣与开放,第4页,第,1,课 繁盛一时隋朝,课标要求,掌握隋朝大运河开凿情况及其作用,并能认识运河所联通水系。,第5页,繁盛一时,(历史特点),隋朝,繁盛,一时,国家统一,二世而亡,共存,38,年,(,581618,年),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第6页,一、,隋,朝统一,1,、,隋朝,建立:,2,、隋朝统一南北:,时间:,581,年,人物: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时间:,589,年,过程:隋朝灭陈,,统一南北,第7页,经过,公元589年,“沿长江兵分八路全线出兵”,“仅用四个月”灭陈,,完成统一。,胭脂井,第8页,第9页,隋朝统一影响:(补充在,P2,第一段后面),1.,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长久分裂,局面。,2.,开创隋唐时期“大一统”局面,,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10页,二、隋初经济繁荣,(开皇之治),2,、,表现,1,、,原因,人口,垦田,粮食,政 局: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励精图治,发展生产,(,P3,:隋文帝,在位时,),第11页,隋初,隋盛时,结论,人口,3000,多万人,4600,多万人,垦田,1900,多万顷,5500,多万顷,粮仓,长安太仓,洛阳含嘉 仓;洛口 仓,人口大幅度增加,垦田扩大,粮仓丰实,2,、繁荣表现,阅读材料,思索隋朝经济繁荣表现在什么地方,?,第12页,隋的富庶,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马端临:,文件通考,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请你举些实例来说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力强盛,,人口数量垦田面积大幅增加。,第13页,1,、开通大运河,条件,(,1,)经济繁荣,(,2,)国家统一,(,3,)征发大量人力成为可能,(,4,)前代古运河,基础,三、大运河开通,第14页,隋炀帝真为了看到绮丽琼花而开凿长达四五千里大运河吗,?,第15页,2,、根本目标:,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统治。(书本,P4,),3,、时间、人物:,从,605,年起,隋炀帝,4,、中心、起始点,(,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北捉,(,涿,),南鱼,(,余,),落,(,洛,),中心,第16页,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运河。,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水系),第17页,第18页,三点,洛阳,涿郡(北京),余杭(杭州),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江都(扬州),长安,广通渠,第19页,第20页,第21页,第22页,8,、开通作用:,(,2,),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发展,(补充),,,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主动作用:,(,1,),巩固了国家统一局面。,(补充),第23页,(,3,)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开通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办法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第24页,消极作用:,过分征发,劳役,大量役使百姓,,造成了严重社会后果,造成人民起义推翻了隋朝统治。,第25页,四、隋灭亡:,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第26页,一个朝代:隋朝,三个时间:,581,年、,589,年、从,605,年,四件事情:隋朝建立、,隋朝统一南北,经济繁荣、,开通大运河,两位人物:隋文帝、隋炀帝,第27页,练习,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C,第28页,材料,1,:胡增,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材料,2,:宗元鼎,炀帝冢,:,帝业兴亡是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认为隋炀帝,开运河、游江都,是隋亡主要,原因,材料分析: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第29页,材料,3,: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材料,4,: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在认可运河劳民伤财同时,更必定了运河给社会带来社会效益,。,认为开运河造福后代,功大于过,若没有巡游江都之事,其功可与大禹治水相比。,第30页,隋亡,主要原因,是隋炀帝,暴政,统治。隋炀帝开运河,主要目标,,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统治,。巡游江都,只是开运河,主观原因之一。,胡诗与宗诗把开运河夸大为隋亡主要原因是不正确。李诗与皮诗充分必定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比较全方面地认识大运河在历史上影响和作用,他们观点是正确。,第31页,第,1,书本课认识,1,、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前提条件和主要保障。,2,、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运河,是,与长城齐名世界上最伟大工程之一。,它沟通南北,对我国古代交通有巨大作用;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杰作,是人类共同财富;它表达了中国古代劳感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第32页,“,贞观之治,”,第33页,隋朝是怎样灭亡?,唐太宗是唐朝建立者吗?,阅读思考,第34页,暴君隋炀帝,隋朝灭亡,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引发,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所杀,隋朝灭亡。,第35页,“,贞观之治,”,一、唐朝建立,时间:,618,年,人物:李渊(,唐高祖),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唐高祖传位于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第36页,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意思是什么,?,唐太宗为何这么说,?,第37页,贞观之治背景:,1,、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治国思想):,吸收隋亡教训,,认识到人民力量伟大,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这么才能巩固统治。,第38页,2,、唐太宗采取主要办法:,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役。,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合并州县,整理吏治,革除民少吏多,弊政,减轻人民负担。,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玄龄),谋杜,(如晦),断”,;,魏征,是最著名谏臣。,重视文化教育,创办学校。沿用隋朝科举制,并深入完善,以,进士科举,最为主要。(补充,参看书本,P18,),第39页,房,谋,杜,断,房玄龄,杜如晦,第40页,“,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史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唐太宗,魏,征,第41页,阅读思考,“,贞观之治”是怎样一个局面?,第42页,(,贞观早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政要,纳谏,(,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资治通鉴,第43页,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第44页,3,、结果:,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初统治为“,贞观之治,”。,三、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1,、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第45页,2,、政绩:,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施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政策,社会经济深入发展,国力不停增强。,人称她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即弘扬了“贞观之治”,又为以后“开元盛世”开辟道路),第46页,武则天“无字碑”,,碑由一块巨大整石,雕成,宽,2.1,米,重,98.8,吨。碑头雕有,8,条,相互缠绕螭首,饰以,天云龙纹,碑座则用骏,马饮水、雄狮、云纹等,线刻画而成。如此精细,雕刻,在历代墓碑中,都是极为罕见。,第47页,动脑筋,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第48页,秦隋:,都是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都是统治者残暴无道政治黑暗,都暴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汉唐:,统治者都吸收前朝教训出现了繁荣局面,都轻徭薄赋,整理吏治,任用贤良,都成为影响当初世界大国,第49页,本课认识,1,、,唐太宗是中国古代出色地主阶级政治家;“,贞观之治”为唐代繁盛和中华文明辉煌灿烂时期到来奠定了坚实基础。,2,、必须正确认识,人民力量伟大,使之有效为社会做出贡献。,3,、,政治清明、安定社会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盛世出现主要确保和必要前提。,第50页,4,、隋炀帝残暴致隋,快速败亡;,唐太宗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遂成,“贞观之治”,,从两相比较中,凸显了以德 治民,以德治国主要性。,第51页,课标要求,知道“开元盛世”基本史实。,“开元盛世”,第52页,“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即位以后:,任用贤才(姚崇);,重视地方吏治;,注意节俭;,大力发展生产,。,(补充,),这些改革办法,使得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第53页,二、盛世经济繁荣,(表现),1,、农业生产方面,:(,5,点),兴修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农耕技术发展,:,水稻广泛采取,育秧移植,。,江南,地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从西域传入蔬菜新品种。,茶叶生产发展,:,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生产中占,有主要地位。,饮茶之风盛行全国,。,第54页,农业工具改进,:,曲辕犁,;新,浇灌,工具,筒车,2,、,手工业方面:,丝织业技术高超。,第55页,陶瓷业技术提升,:,越窑青瓷,(“类玉”“类冰”),邢窑白瓷,(“类雪”“类银”),唐三彩,(陶器、世界工艺珍品)。,第56页,3,、,商业繁荣:,著名大城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荣商业区。,地位:,唐都长安既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补充)和当初,各民族交往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城市,,是唐王朝开放象征。(补充),第57页,4,、,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第58页,“,开元之治”与“贞观之治”对比表,贞观之治,(唐太宗),开元之治,(唐玄宗),“,贞观之风,一时复振”,善用贤臣 (姚崇、宋璟),重视地方吏治,勤俭节约,重视农业生产,善于纳谏,任用贤臣,(魏征、“房谋杜断”),改革吏治,戒奢从简,重视农业生产,第59页,4,、“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第60页,思索:唐朝盛世经济繁荣原因有哪些?,(,1,)国家统一,安定政治环境。,(,2,)生产工具革新:曲辕犁和筒,车创造与使用。,(,3,)开明统治政策。,(,4,)注意处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5,)中外交往频繁。,(,6,)富有成效社会改革。,(,7,)劳感人民辛勤劳动等。,第61页,三、唐朝衰亡,转折,:安史之乱,由盛而衰,瓦解,:唐末农民战争,灭亡,:,907,年,唐朝,灭亡,第62页,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是什么时期情况:,A,“开元盛世”时期,B,“贞观之治”时期,C,“文景之治”时期,D,“光武中兴”时期,2,唐朝时创造农含有:,耧车,曲辕车,翻车,筒车,A,B,C,D,A,D,练一练,第63页,“,条条青槐街,相去八九坊。”,请回答:,(,l,)这句话是唐朝人对哪座城市绿化描述?,(,2,)说说这座城市主要性表现?,(,1,)长安,(,2,)长安拥有百万人口,云集着边疆各族和各国侨民,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唐代长安是各族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城市。,第64页,本课认识,1,、,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出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居于当初世界先进地位。,第65页,2,、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局面出现启示:,(,1,)统治者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政治确保。(,2,)正确政策,是推进经济发展主要条件。(,3,)政局稳定、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前提条件;经济发展对政治安定又起决定作用。(,4,)国内各地域、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主要作用。,(,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6,)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第66页,科举制度创建,一、科举制诞生,1,、,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方法来选拔官员,2,、,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第67页,二、科举制完善,1,、唐朝科举制逐步完善,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主要。,2,、唐朝完善科举制度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1,),唐太宗,:,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进士,科参考人数多;录用极严,第一名称,状元,。,第68页,状元之路,入学,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秀才,贡生,举人,状元,第69页,第70页,(,2,)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亲自出题面试,,首创,殿试,和,武举,。,(,3,)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曾八次面试科举应试者。,第71页,人物,贡献,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方法选拔官员,诞生,阶段,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增加考试人数,完善,阶段,武则天,首创,殿试、武举,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科举制度,选官制度,第72页,国家,社会,个人,出身,才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科举制度,开放,繁荣,报效,促进,第一次把个人和国家命运真正联络起来,第73页,三、科举制影响,:,(评价),主动影响,:,1,、,改进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读,书人能够凭才学做官,,提升他们政,治地位,,扩大了中央政权社会基础,,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补充,P19,),2,、,促进了教育事业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3,、,促进了文学艺术发展,,有利于,唐诗繁荣。,第74页,3,、,促进了文学艺术发展,,有利于唐诗繁荣。,4,、,国际影响:,日本和新罗引入中国科举制,是世界考试制度开始;,19,世纪英国文官制产生就是受中国科举制度启示。,第75页,四、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废除。,消极影响:,读书求取功名成为社会风气;明清时期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思 想,妨碍了科技和社会进步。,第76页,练习,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考试制度,差不多都学英国。穷流溯源,英国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其历史依据是我国古代实施(),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科举制,D,第77页,科举制度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原因之一,,符合当初社会发展需要。,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组成部分。,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本课认识,第78页,课标要求,了解唐和吐蕃等民族交往史实。,“和同为一家”,第79页,历史上中原地域许多统治者与边疆地域少数民族矛盾重重。但在唐朝早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拥戴。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是谁,?,他为何能取得各民族尊重,?,第80页,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样民族政策,?,唐太宗话意思是:过去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一样,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种,一视同仁,政策,表达了,比较开明民族政策,。,第81页,“和同为一家”,第82页,隋唐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第83页,回 纥,南诏,西 突 厥,东 突 厥,回 纥,吐,蕃,(b),南诏,南诏,南诏,西 突 厥,东 突 厥,西 突 厥,东 突 厥,西 突 厥,东 突 厥,东突厥:,贞观年间,大败,唐俘获颉利可汗设都督府管辖。,西突厥:,唐太宗时,征服高昌,设安西都护府;唐高宗时,大败西突厥;武则天时,设北庭都护府。,第84页,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第85页,一、唐与,吐蕃,交往,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祖先。,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第86页,1,、松赞干布为何屡次向唐朝求婚?,2,、唐太宗为何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讨论交流:,第87页,松赞干布,文成公主,2,、,7,世纪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意义:,亲密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汉藏之间友好关系。(见,P23,),第88页,大昭寺内文成公主入吐蕃壁画,第89页,第90页,第91页,3,、,8,世纪时,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称唐蕃已“,和同为一家,”,唐与吐蕃关系日益亲密。,第92页,第93页,二、唐朝民族概况表,概况,民族,地理,位置,吐蕃,回纥,靺鞨,南诏,青藏高原,色楞格河,东北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云南苍山洱海,生活习俗,社会生产,游牧农耕,纺织冶铁,崇尚勇敢,民风纯朴,骁勇强悍,能歌善舞,建筑艺术高超,第94页,三、唐朝与回纥、靺鞨、南诏关系,主要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唐朝交往情况,吐 蕃,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和亲,回纥,靺鞨,南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第95页,唐朝同周围少数民族关系,得到发展主要原因,:,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唐政府采取灵活多样民族政策。,第96页,1.,唐朝皇帝赢得各民族拥戴并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是,(),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B,2.,唐朝时,长安、洛阳等大城市出现“回鹘衣装回鹘马”景象,说明了:,A.,汉族人被回鹘人同化,B.,汉回两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很亲密,C.,大量回鹘人来到中原生活,D.,当初汉族人穿少数民族衣饰成为一个时尚,B,第97页,3.“,车书本一家”反应了唐朝与以下哪个政权关系,(),A.,突厥政权,B.,革未革曷政权,C.,回纥政权,D.,吐蕃政权,4.,以下事件发生在唐太宗时期是,(),A.,授大祚荣为渤海郡王,B.,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C.,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D.,封皮罗阁为云南王,B,B,第98页,5.,唐玄宗曾册封过哪些首领,(),A.,颉利可汗、骨力裴罗、大祚荣,B.,骨力裴罗、大祚荣、皮罗阁,C.,大祚荣、皮罗阁、松赞干布,D.,骨力裴罗、皮罗阁、尺带珠丹,6.,唐玄宗封大祚荣为,(),A.,云南王,B.,渤海郡王,C.,怀仁可汗,D.,颉利可汗,B,B,第99页,本课认识,1,、唐朝实施,开明民族,政策,,经过,和亲、册封、结盟、战争、设置管辖机构、,经济文化交流,等方式,妥,善处理好各民族关系。,第100页,2,、唐代民族关系史上,既,有友好交往,又有兵戎相见,,但,主流是和睦友好。,在此基础上,,各民族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学习,共同开发,缔造了伟,大中华民族,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第101页,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活跃频繁原因有哪些?,对外友好往来,第102页,1.,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文化兴盛,对各国有着强大吸引力。,2.,唐政府实施开明对外政策。,3.,海路陆路交通便利发达。,第103页,对外友好往来,一、唐与日本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遣唐使,(,1,)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很多遣唐使来唐朝学习文化,,两国进行贸易。,第104页,日本遣唐使,日本遣唐使船模型图,第105页,(,2,)唐朝文化对日本影响,遣唐使以唐朝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参考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社会生活,至今都保留唐朝人,一些风尚。,第106页,日本从公元,8,世纪起有了自己文字。日语文字有些是在参考中国汉字草书和楷书偏旁基础上创制而成。,日本文字,安 以 宇 衣 於 加,阿 伊 江 久 己 之,中国文字,第107页,第108页,日本平城京平面图,唐朝长安城平面图,第109页,中国唐装与日本和服对比,第110页,从唐代开始,中国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造制茶叶,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日本茶道,第111页,2,、,鉴真,东渡日本,(,1,)唐朝赴日本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是,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在日本传输唐朝文化。,鉴真(,688-763,),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742,年,日本学问僧造访鉴真,代表天皇邀请他去日本传输佛教。鉴真欣然应允。,第112页,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为日本著名古寺。由鉴真及其弟子设计、建造、完成。,整个建筑深受中国盛唐建筑格调影响。,(,2,)鉴真设计,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第113页,公元,763,年,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葬于日本。在他逝世前,其弟子按其真容制作了鉴真干漆坐像。塑像含有极高艺术价值,至今供奉在唐招提寺开山堂内,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鉴真干漆坐像,第114页,鉴真坐像回国“省亲”,1980,年,4,月,鉴真大师坐像在日本唐招提寺长老森本孝顺护送下,先后在扬州、北京展出,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第115页,二、唐与,天竺,关系,玄,奘,西游,1,、时间:,唐太宗,时期,2,、经过:,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游学,成为著名,佛学,大师。在天竺讲课时,受到尊敬。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大唐西域记,。,第116页,第117页,第118页,631,年,玄奘来到那烂陀寺,那烂陀寺是天竺佛教最高学府。玄奘用,5,年时间精研佛学理论,取得优异成绩,成为那烂陀寺十大法师之一。,第119页,第120页,玄奘译经图,玄奘回长安后,经过,20,余年努力,专务翻译从天竺带回来佛经。对佛教传输作出出色贡献。,第121页,3,、影响:,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域,历史,和,佛学,主要典籍,。(见,P31,最终一段),第122页,大唐西域记,记述了玄奘西行亲历地域和国家见闻与概况,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域历史和佛学主要典籍。,大唐西域记,第123页,第124页,旧金山唐人街,有些国家和地域称华人聚居街道为“唐人街”,第125页,唐朝影响深远,所以中国人也被称为“唐人”。海外华人居住地方也称为“唐人街”,.,我国传统服装也有一个叫“唐装”。,第126页,1,、唐朝繁荣吸引了世界各地目光,大唐帝国以博大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之精华,,全方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愈加辉煌。,第,6,书本课认识,第127页,2,、“遣唐史”和“,鉴真东渡”经过日本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中国高僧到日本传教,,表明唐代对外开放,向海外宏扬中国文化;,“玄奘西行”经过中国僧人到印度取经故事,,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第128页,3,、,鉴真和玄奘,为完,成自己使命出生入死,历尽磨难和艰辛,矢志不渝,他们顽强,毅力和百折不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第129页,辉煌隋唐文化,第130页,1,、建筑:,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一座,石拱桥,。七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桥。,一、科学技术,第131页,赵州桥栏板上雕刻,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明代祝万祉,第132页,思索: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巧妙之处?,第133页,赵州桥在设计上巧妙之处:,赵州桥采取平拱桥形式,既方便船只通行,又方便车马、行人在桥上行走。,赵州桥大拱两端各有两个小拱,既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本身重量对桥基压力,碰到洪水,小拱还可起泄洪作用,这么就减弱激流对桥身冲击。,第134页,苏,州,宝,带,桥,云南丽江黑龙潭桥,北京颐和园玉带桥,第135页,2,、印刷术:,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创造了,雕版印刷术,。,唐,朝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雕版印刷品。,第136页,把要印文字反刻在一块木板上,让文字凸出,雕版印刷术工作流程,第137页,在字面上涂上墨,覆上纸,轻轻一刷,第138页,印刷品,第139页,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雕刻印刷品。,金纲经,雕印于,868,年。是一部经卷,长,488,厘米。卷首是图册,接着是经文,画面精美,线条流畅,墨色均匀清楚,印刷技术已很熟练。,金纲经,发觉于敦煌石窟,近代被外国殖民者掠走。,金刚经,第140页,二、文学:诗歌,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黄金时期,2,、代表诗人:,李白,“,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杜甫,“,诗圣,”“三吏”“三别”,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同情人民,,通俗易通,,,反应现实生活,第141页,诗仙,李白,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代表作品:,早发白帝城,蜀道难,作品特点:,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语言轻快,第142页,“,诗圣”,杜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时代,代表作品:,“三吏”“三别”“诗史”,作品特点:,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锤炼、凝重,第143页,白居易,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代表作品:,秦中吟,新乐府,作品特点:,讽喻社会,同情人民,,直如白话,通俗易懂。,第144页,类别,人物,代表成就,特点,评价,建筑,李春(隋),赵州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现存世界最古老石拱桥,早欧七百年。,长安,大明宫含元殿,最大城市,气势宏伟,印刷,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雕版印刷品,文学,李白(盛唐),早发白帝城,蜀道难,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诗仙,杜甫(唐由盛转衰),“,三吏”“三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诗圣,他诗被称为“诗史”,白居易(中唐),新乐府,秦中吟,直白如话通俗易懂,第145页,三、书法:“颜筋柳骨”,1,、,颜真卿,:,“,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大书法家,代表作为,颜氏家庙碑,第146页,2,、柳公权:,“柳体”,代表作为,玄秘塔碑,。,第147页,四、绘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阎立本,步辇图,第148页,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第149页,五、雕塑,甘肃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艺术宝库之一。,第150页,敦煌莫高窟内佛像,第151页,敦煌莫高窟内壁画,第152页,莫高窟内壁画,第153页,敦煌壁画中飞天,第154页,书法,颜真卿,颜氏家庙碑,创建了新书体“颜体”,是继王羲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大书法家,柳公权,玄秘塔碑,自成“柳体”,绘画,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被称为“画圣”,石窟艺术,甘肃西部莫高窟,是世界最大艺术宝库之一,第155页,北朝时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唐朝,甘肃敦煌莫高窟,秦朝 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第156页,本课认识,1,、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国家统一,政治长久稳定,经济长久繁荣,对外开放。与此同时,文学艺术全方面发展,充分表达了唐朝繁荣。,第157页,1,、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创造之一,它不但促进了文化传输,而且也推进了世界文明进程。,2,、,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他们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关心民情等高尚思想情感,为后人所景仰。,第158页,3,、,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艺术宝库之一,它在壁画和彩塑方面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第159页,综合训练,中国封建社会自战国,开始,经过秦汉发展,中国封建社会分割磨难,到,隋唐,时走向辉煌,请,依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以下问题:,第160页,(,1,)唐朝为何会出现高度繁荣和开放局面?试举例说明。,第161页,国家统一和安定是前提和,确保,接收隋亡教训,实现,国家安定统一;,重视政治制度建立和完 善,如唐承隋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统治者励精图治,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第162页,开明民族政策,如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友好等;,对外交往活跃,如玄奘,西游;,劳感人民勤劳,如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创制;,科技文化繁荣,如雕版印 刷品,金刚经,、唐诗等。,第163页,(,2,)大唐走向辉煌,给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留下怎样,历史启示?,第164页,保持国家统一和安定,改革开放;,正确民族政策,关注民生;,重视人才,科技创新,科教兴国。,第165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