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流行病学实验目的,掌握相对危险度的计算方法和意义;,掌握归因危险度的计算方法和意义;,掌握比值比的计算方法和意义;,了解流行病的研究方法。,1,疾病分布,01,疾病流行强度,02,流行病学常用方法,03,作业,04,一 疾病分布的形式,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地区分布,3,患病频率指标,患病率(,prevalence rate,):,现患率,指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分类:,时点患病率;,期间患病率;,应用:,横断面研究,常用指标;,常用来反映,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情况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6,死亡频率指标,死亡率(,mortality rate,):,在一定期间内(通常为,1,年),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应用:,衡量某一时期,一个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的大小,7,病死率(,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病死率,=,100%,同期患某病的人数,应用: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反映,诊治能力,;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8,二 疾病流行强度,散发(,sporadic,),流行(,epidemic,),暴发(,outbreak,),9,三,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10,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数理法,实验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监测,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临床试验,现场试验,个体试验,社区试验,产生假设,检验假设,验证假设,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分类),11,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描述性研究,提供病因线索,建立假设;,分析性研究,在假设的前提下,在特定人群中通过调查的方法,,验证假设或提出新的假设,分析性研究分类:,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12,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选择患病和未患病的两组人群,,设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这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的情况及程度,,然后比较这两组人群之间暴露的差异,以判断,该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及联系强度,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13,调查方向:收集回顾性资料,比较,人数,暴露,疾病,病例组,对照组,+,+,a,c,b,d,14,病例对照特点,属于,观察性研究,;,设立,对照,;,回顾性研究,,,方向由“果”至“因”;,难以证实因果关系。,15,病例对照分类,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在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选取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仅要求,对照数量等于或多余病例数量,,无其他特殊规定。,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匹配(,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分类,:频数匹配(,frequency matching,);,个体匹配(,individual matching,);,16,病例对照统计推断和分析,(,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非匹配,与,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将资料按有无暴露分组,整理成四格表,17,假设检验:,利用,2,检验推断病例组与对照组暴露率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若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该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很可能不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18,估计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指标:,比值比(,odds ratio,OR,),比值(,odds,),指某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发生的可能性之比。,病例组的暴露比值:病例组有暴露史的概率与无暴露史的概率之比,即,(,a/m,1,),/(c/m,1,)=a/c;,对照组的暴露比值:对照组有暴露史的概率与无暴露史的概率之比,即,(,b/m,0,),/(d/m,0,)=b/d,。,19,比值比,又称,优势比,交叉乘积比,:是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OR,值的置信区间,:,20,OR,的意义与特点,OR=1,;,OR,1,;,OR,1,;,与,RR,一样,比值比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较,无暴露者,高的程度,如果能满足,2,个条件,OR,RR,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很低,病例对照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好,21,OR=,(,a/b,),/,(,c/d,),=,(,ad,),/,(,bc,),=,(,76,44,),/,(,10,40,),=8.36,出生时有窒息缺氧史儿童,发生低智的危险是对照儿童的,8.36,倍(,2,32.56,,,P,0.000,)。,例,22,(,2,),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根据每对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不同,,将,整理成四格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23,假设检验:,若差异显著,说明病例暴露而对照不暴露的对子数与对照暴露而病例不暴露的对子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关联强度:,OR,值的置信区间:,25,2,)队列研究(,cohort study,),选定暴露和未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两种人群,设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组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队列(,cohort,),有共同经历或有共同暴露特征的一群人,现泛指在一定期间对其进行随访的人群组,分为,固定队列,和,动态队列,。,26,队列研究原理示意图,研究人群,调查方向,暴露,疾病,人数,比较,a,b,c,d,a/(a+b),c/(c+d),现在,将来,27,队列研究特点,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设立对照组;,观察方向由,“,因,”,至,“,果,”;,能,验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假设;,可研究一种因素和多种疾病之间的关系。,28,队列研究用途,检验病因假设;,研究疾病的自然史;,评价预防效果;,新药上市后监测。,29,时间顺序,过去,现在,将来,历史性队列,双向性队列,前瞻性队列,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继续前瞻性收集资料,前瞻性收集资料,队列研究类型示意图,30,队列研究统计推断和分析,资料整理成四格表,队列研究资料整理表,暴露组发病率,=a/(a+b)=I,e,对照组发病率,=c/(c+d)=I,0,如果二者差异显著,并且无明显偏倚,则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有可能存在因果关系,31,率的计算:,a.,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CI,),b.,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ID,),c.,标化死亡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SMR),:,相对比指标,表示实际死亡数是理论死亡数的多少倍。,32,显著性检验:,U,检验,其他检验方法,效应的估计,队列研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计算出研究对象的结局发生率,因而能直接计算出,RR,和,AR,值,,从而可以直接评价暴露的效应。,33,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危险度比,是暴露组的危险度与对照组的危险度之比。,意义,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RR,值,暴露的效应,暴露与结局关联强度,暴露组发病率,非暴露,组发病率,34,意义,吸烟组因肺癌死亡的危险是非吸烟组的,10.7,倍,吸烟组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是非吸烟组的,1.7,倍,心血管疾病,170.32,1.7,吸烟组与非吸烟组死于不同疾病的,RR,肺癌,疾病,296.75,50.12,吸烟者,4.69,非吸烟者,10.7,RR,(,1/10,万人年),35,RR,与关联强度,很强,10,0.1,强,3.09.9,0.10.3,中,1.52.9,0.40.6,弱,1.21.4,0.70.8,无,1.01.1,0.91.0,关联强度,RR,36,归因危险度,AR,(Attributable risk),意义:,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它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暴露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AR,值越大,,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越大,37,RR,与,AR,的比较,RR,说明,暴露者与非暴露者比较增加相应疾病危险的倍数,,具有病因学的意义。,AR,对人群而言,,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如果暴露因素消除,就可减少这个数量的疾病发生。,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38,意义,RR,:吸烟对肺癌的病因学意义较大。,AR,:对于吸烟的人而言,消除吸烟这一暴露因素就可以减少,126.43/10,万数量的发病概率,即戒烟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较大,戒烟公共卫生意义较大。,RR,与,AR,的区别,心血管疾病,肺癌,疾病,1.7,10.7,RR,126.43,170.32,296.75,45.43,4.69,50.12,AR,非吸烟者,吸烟者,(,1/10,万人年),39,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病因分值,EF,),意义,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RR,或,-,%,100,%,0,=,e,I,I,I,e,AR,%,100,1,%,-,=,RR,AR,40,人群归因危险度,(,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PAR,),意义,总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PAR,值,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PAR=I,t,I,0,I,t,:总人群率,I,o,:非暴露组率,41,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意义,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或,P,e,:总人群的暴露比例,42,3,)实验性研究,(,experimental study,),保护率(,protective rate,PR,),效果指数(,index of effectiveness,IE,),4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