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划线
1.划线的种类及作用
划线分为平面划线和立体划线。在工件的一个表面上划线的方法称为平面划线,在工件的几个表面上划线的方法称为立体划线。
划线的作用是确定工件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和位置,检查毛坯的形状、尺寸是否合乎图纸要求,合理分配各加工面的余量。
划线不仅能使加工有明确的界限,而且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的毛坯,避免造成损失,而在毛坯误差不太大时,往往又可依靠划线的借料法予以补救,使零件加工表面仍符合要求。
2.划线工具
(1)基准工具。包括划线平板、划线方箱。
(2)测量工具。包括游标高度尺、钢尺、直角尺。
(3)绘划工具。包括划针、划规、划卡、划针盘、样冲。
(4)夹持工具。包括V形铁、千斤顶。
3.划线的步骤与方法
(1)研究图纸,确定划线基准,详细了解需要划线的部位,这些部位的作用和需求以及有关的加工工艺。
(2)初步检查毛坯的误差情况,去除不合格毛坯。
(3)工件表面涂色。
(4)正确安放工件和选用划线工具。
(5)划线。
(6)详细检查划线的精度以及线条有无漏划。
(7)在线条上打冲眼。
(二)錾削
利用手锤敲击錾子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一种工作。
1.錾削工具
錾削工具为錾子、手锤。
2.錾削方法
(1)錾子握法。錾子的握法如图3- 29所示,主要以中指夹持錾杆,顶端露出虎口约20 -25 mm,在錾削过程中錾子应松动自如。
图3 -29 錾子的握法
(2)手锤握法。手锤的握法如图3- 30所示,握手锤主要靠拇指和食指,其余各指在锤击时才握紧。打锤时锤击可只靠手腕摆动来完成,重击则要靠肘关节和肩关节挥动。
图3 -30 手锤的握法
3.注意事项
(1)錾削时,眼睛看錾削部位。
(2)右手出锤时应从肩部出锤,且保证出锤力量一致。
(3)錾削时,站立姿势应使全身放松,操作时应以不疲劳、便于用力为原则。
(三)锯割
用手锯锯断金属材料或在工件上锯出沟槽的操作称为锯割。
l.锯割工具
锯割的主要工具是手锯,手锯由锯弓和锯条组成。锯条是用碳素工具钢(如T10或T12)或合金工具钢,并经热处理制成。锯条的规格以锯条两端安装孔间的距离来表示(长度有150 - 400 mm)。常用的锯条是长399 mm、宽12mm、厚0.8 mm。
2.锯割方法
1)工件的夹持
工件的夹持要牢固,不可有抖动,以防锯割时工件移动而使锯条折断,同时也要防止夹坏已加工表面和工件变形。工件尽可能夹持在虎钳的左面,以方便操作;锯割线应与钳口垂直,以防锯斜;锯割线离钳口不应太远,以防锯割时产生抖动。
2)起锯
起锯的方式有远边起锯和近边起锯两种,一般情况采用远边起锯。因为此时锯齿是逐步切人材料,不易卡住,起锯比较方便。起锯角以15。左右为宜。为使起锯的位置正确和平稳,可用左手大拇指挡住锯条来定位。起锯时压力要小,往返行程要短,速度要慢,这样可使起锯平稳。
3)正常锯割
锯割时,手握锯弓要舒展自然,右手握住手柄向前施加压力,左手轻扶在弓架前端,稍加压力。人体重量均布在两腿上。锯割时速度不宜过快,以每分钟30 - 60次为宜,并应用锯条全长的2/3工作,以免锯条中间部分迅速磨钝。
(四)锉削
锉削是利用锉刀对工件材料进行切削加工的一种操作。它的应用范围很广,可锉工件的外表面、内孔、沟槽和各种形状复杂的表面。
1.锉削工具
(1)普通锉。按断面形状不同分为平锉、方锉、圆锉、三角锉、半圆锉。
(2)整形锉。用于修整工件上的细小部位。
(3)特种锉。用于加工特殊表面,种类较多如菱形锉。
2.锉削方法
锉削时有两个力,一个是推力,一个是压力,其中推力由右手控制,压力由两手控制。锉削时要保证锉刀前后两端所受的力矩相等,即随着锉刀的推进左手所加的压力由大变小,右手的压力由小变大,否则锉刀不稳易摆动。
锉刀只在推进时加力进行切削,返回时不加力、不切削,把锉刀返回即可,否则易造成锉刀过早磨损;锉削时利用锉刀的有效长度进行切削加工,不能只用局部某一段,否则局部磨损过重,减少使用寿命。
锉削时,一般每分钟30 -40次,速度过快,易减少锉刀的使用寿命。
(五)攻丝
1.攻丝工具
攻丝时使用丝锥和丝锥扳手。丝锥是专门用来攻丝的刀具。丝锥有机用和手用两种。
2.攻丝前底孔直径的确定
攻丝前先钻螺纹底孔,底孔直径的选择,可查有关手册,也可用公式计算。脆性材料(铸铁、青铜等)时,D=d-1.1p;塑性材料(钢、紫铜等)时,D=d-p。其中D表示钻孔的直径,d表示螺纹的外径,p表示螺距。
攻盲孔的螺纹时,孔的深度要大于螺纹长度。孔的深度=要求螺纹长度+0.7d。
3.攻丝方法及注意事项
先用头锥攻螺纹。开始必须将头锥垂直放在工件内,开始攻丝时一手垂直加压,另一手转动手柄,当丝锥开始切削时,即可平行转动手柄,不再加压。这时每转动1 -2圈,要反转1/4圈,攻丝时要加润滑液。
头锥用完再用二锥,当攻通孔时,可用头锥一次攻透即可,如不是通孔,必须使用二锥。
(六)套丝
1.套丝工具
套丝时使用板牙和板牙架。板牙有固定式的和开缝式的两种。常用的为固定式,孔的两端有60°的锥度部分是板牙的切削部分,不同规格的板牙配有相应的板牙架。
2.套丝前工件外圆直径的确定
套丝前首先确定圆杆直径,太大难以套入,太小形成不了完整螺纹,可按公式计算,即圆杆直径=螺纹的外径- (0.13-0.2)螺距。
3.套丝方法及注意事项
套丝时,板牙端面与圆杆垂直(圆杆要倒角15°- 20°),开始转动要加压,切人后,两手平行转动手柄即可,应时常反转断屑,加润滑液。
(七)装配
1.装配的概念
装配就是在装配车间,按照一定的精度、标准和技术要求将若干零件组装成部件或机器的过程,经过调整、试验合格后涂上油装箱,整个工作完成。
装配分为组件装配、部件装配、总装配。组件装配是将若干个零件安装在一个基础零件上。部件装配是将若干个零件、组件安装在另一个基础零件上。总装配是将若干个零件、组件、部件安装在另一个较大、较重的基础零件上构成产品为总装配。
2.典型零件的装配
1)装配前的准备
(1)研究和熟悉装配图的技术条件,了解产品的结构和零件的作用,以及相互连接关系。
(2)确定装配的方法、程序和所需工具。
(3)清理和洗涤零件上的毛刺、铁屑、锈蚀、油污等脏物。
2)螺纹连接件的装配
(1)螺纹配合应做到用手自由旋人,过紧易咬坏螺纹,过松螺纹易断裂。
(2)螺帽、螺母端面应与螺纹轴线垂直以便受力均匀。
(3)零件与螺帽、螺母的贴合面应平整光洁,否则螺纹容易松动,为了提高贴合质量可加垫圈。
(4)装配成组螺栓、螺母时,为了保证零件贴合面受力均匀应按一定顺序来旋紧,并且不要一次旋紧,要分两次或三次完成。
3)滚动轴承的装配
滚动轴承的装配多数为较小的过盈配合,装配时常用手锤或压力机压装。轴承装配到轴上时,应通过垫套施力于内圈端面上;轴承装配到机体孔内时,则应施力于外圈端面上;若同时压到轴上和机体孔中时,则内外圈端面应同时加压。如果没有专用垫套时,也可用手锤、铜棒沿着轴承端面四周对称均匀地敲入,用力不能太大。如果轴承与轴是较大过盈配合时,可将轴承吊放到80 - 90℃的热油中加热,然后趁热装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