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年新版中级软件设计师下半年上午试题.doc

上传人:知****运 文档编号:12521504 上传时间:2025-10-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45.04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新版中级软件设计师下半年上午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5年新版中级软件设计师下半年上午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章 软件设计師上午试題分析与解答 (1) 计算机内存壹般分為静态数据区、代码区、栈区和堆区,若某指令的操作数之壹采用立即数寻址方式,则该操作数位于 (1) 。 A.静态数据区 B.代码区 C.栈区 D.堆区 参照答案 B [分析] 本題考察运行過程中计算机内存布局及指令寻址方式。 计算机运行時的内存空间划分状况如下图所示。 可执行代码 静态数据区 栈 ↓ ↑ 堆 运行時為名字分派存储空间的過程称為绑定。静态数据区用于寄存壹對壹的绑定且编译時就可确定存储空间大小的数据,栈用于寄存壹對多的绑定且与活動同生存期的绑定;堆用于存储由程序語句動态生成和撤销的数据。 程序运行時,需要将程序代码(机器指令序列)和代码所操作的数据加载至内存。指令代码加载至代码区,数据则根据绑定关系也許位于静态数据区、栈或堆区。 立即数寻址方式是指指令所需的操作数由指令的地址码部分直接給出,其特點是取指令時同步取出操作数,以提高指令的执行速度。 (2) 计算机在進行浮點数的相加(減)运算之前先進行對阶操作,若x的阶码不小于y的阶码,则应将 (2) 。 A.x的阶码缩小至与y的阶码相似,且使x的尾数部分進行算术左移 B.x的阶码缩小至与y的阶码相似,且使x的尾数部分進行算术右移 C.y的阶码扩大至与x的阶码相似,且使y的尾数部分進行算术左移 D.y的阶码扩大至与x的阶码相似,且使y的尾数部分進行算术右移 参照答案 D [分析] 本題考察浮點数的运算特點。 浮點数的表达由阶和尾数两部分构成,其壹般表达形式如下所示(不壹样系统的详细安排也許不壹样),阶码壹般為带符号的纯整数,尾数為带符号的纯小数。 阶符 阶码 数符 尾数 设有浮點数X=M×2i,Y=N×2j,求X±Y的运算過程如下。 ①對阶:使两個数的阶码相似。令K=|i-j|,将阶码小的数的尾数右移K位,使其阶码加上K。 ②求尾数和(差)。 ③成果规格化并判溢出:若运算成果所得的尾数不是规格化的数,则需要進行规格化处理。當尾数溢出時,需要调整阶码。 ④舍入:在對成果右规時,尾数的最低位将因移出而丢掉。此外,在對阶過程中也會将尾数右移使最低位丢掉。這就需要進行舍入处理,以求得最小的运算误差。 (3) 在CPU中, (3) 可用于传送和暂存顾客数据,為ALU执行算术逻辑运算提供工作区。 A.程序计数器 B.累加寄存器 C.程序状态寄存器 D.地址寄存器 参照答案 B [分析] 本題考察寄存器的类型和特點。 寄存器是CPU中的壹种重要构成部分,它是CPU内部的临時存储單元。寄存器既可以用来寄存数据和地址,也可以寄存控制信息或CPU工作時的状态。在CPU中增長寄存器的数量,可以使CPU把执行程序時所需的数据尽量地放在寄存器件中,從而減少访問内存的次数,提高其运行速度。不過,寄存器的数目也不能太多,除了增長成本外,由于寄存器地址编码增長也會相對增長指令的長度。CPU中的寄存器壹般分為寄存数据的寄存器、寄存地址的寄存器、寄存控制信息的寄存器、寄存状态信息的寄存器和其他寄存器等类型。 程序计数器用于寄存指令的地址。令當程序次序执行時,每取出壹条指令,PC内容自動增長壹种值,指向下壹条要取的指令。當程序出現转移時,则将转移地址送入PC,然後由PC指向新的程序地址。 程序状态寄存器用于记录运算中产生的標志信息,經典的標志為有進位標志位、零標志位、符号標志位、溢出標志位和奇偶標志等。 地址寄存器包括程序计数器、堆栈指示器、变址寄存器和段地址寄存器等,用于记录多种内存地址。 累加寄存器是壹种数据寄存器,在运算過程中临時寄存被操作数和中间运算成果,累加器不能用于長時间地保留壹种数据。 (4) 下面有关在I/O设备与主机间互换数据的论述, (4) 是錯误的。 A.中断方式下,CPU需要执行程序来实現数据传送任务 B.中断方式和DMA方式下,CPU与I/O设备都可同步工作 C.中断方式和DMA方式中,迅速I/O设备更适合采用中断方式传递数据 D.若同步接到DMA祈求和中断祈求,CPU优先响应DMA祈求 参照答案 C [分析] 本題考察I/O设备与主机间互换数据的方式和特點。 I/O设备与主机间進行数据输入输出重要有直接程序控制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和通道控制方式。 直接程序控制方式的重要特點是:CPU直接通過FO指令對I/0接口進行访問操作,主机与外设之间互换信息的每個环节均在程序中表达出来,整個输入输出過程是由CPU执行程序来完毕的。 中断方式的特點是:當FO接口准备好接受数据或向CPU传送数据時,就发出中断信号告知CPU。對中断信号進行确认後,CPU保留正在执行的程序的現場,转而执行提前设置好的I/O中断服务程序,完毕壹次数据传送的处理。這样,CPU就不需要积极查询外设的状态,在等待数据期间可以执行其他程序,從而提高了CPU的运用率。采用中断方式管理I/O设备,CPU和外设可以并行地工作。 虽然中断方式可以提高CPU的运用率,能处理随机事件和实時任务,但壹次中断处理過程需要經历保留現場、中断处理和恢复現場等阶段,需要执行若干条指令才能处理壹次中断事件,因此這种方式無法满足高速的批量数据传送规定。 直接内存存取(Direct Memory Access,DMA)方式的基本思想是:通過硬件控制实現主存与I/O设备间的直接数据传送,数据的传送過程由DMA控制器(DMAC)進行控制,不需要CPU的干预。在DMA方式下,需要CPU启動传送過程,即向设备发出“传送壹块数据”的命令。在传送過程結束時,DMAC通過中断方式告知CPU進行某些後续处理工作。 DMA方式简化了CPU對数据传送的控制,提高了主机与外设并行工作的程度,实現了迅速外设和主存之间成批的数据传送,使系统的效率明显提高。 通道是壹种专用控制器,它通過执行通道程序進行I/O操作的管理,為主机与I/O设备提供壹种数据传播通道。用通道指令编制的程序寄存在存储器中,當需要進行I/O操作時,CPU只要按约定格式准备好命令和数据,然後启動通道即可;通道则执行對应的通道程序,完毕所规定的操作。用通道程序也可完毕较复杂的I/O管理和预处理,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将主机從繁重的I/O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5)下面有关校验措施的论述, (5) 是對的的。 A.采用奇偶校验可检测数据传播過程中出現壹位数据錯误的位置并加以纠正 B.采用海明校验可检测数据传播過程中出現壹位数据錯误的位置并加以纠正 C.采用海明校验,校验码的長度和位置可随机设定 D.采用CRC校验,需要将校验码分散開并插入数据的指定位置中 参照答案 B [分析] 本題考察校验措施。 奇偶校验是壹种简朴有效的校验措施。這种措施通過在编码中增長壹位校验位来使编码中1的個数為奇数(奇校验)或者為偶数(偶校验),從而使码距变為2。它可以检测代码中奇数位出錯的编码,但不能发現偶数位出錯的状况,即當合法编码中奇数位发生了錯误,即编码中的1变成0或0变成1,则该编码中1的個数的奇偶性就发生了变化,從而可以发現錯误。 海明码也是运用奇偶性来检錯和纠錯的校验措施。海明码的构成措施是:在数据位之间插入众個校验位,通過扩大码距来实現检錯和纠錯。 例如,對于8位的数据位,進行海明校验需要4個校验位。令数据位為D7、D6、 D5、D4、D3、D2、D1\D0,校验位為P4、P3、P2、P1,形成的海明码為H12、H11、…”、 H3、H2、H1,對应关系如下所示: H12 H11 H10 H9 H8 H7 H6 H5 H4 H3 H2 H1 D7 D6 D5 D4 P4 D3 D2 D1 P3 D0 P2 P1 循环冗余校验码广泛应用于数据通信领域和磁介质存储系统中。它运用生成多项式為k個数据位产生r個校验位来進行编码,其编码長度為k+r。CRC的代码格式為: 循环冗余校验码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左边為信息码(数据),右边為校验码。若信息码占A位,则校验码就占n-k位。校验码是由信息码产生的,校验码位数越長,该代码的校验能力就越强。在求CRC编码時,采用的是模2运算。 (6) Cache用于寄存主存数据的部分备份,主存單元地址与Cache單元地址之间的转换工作由 (6) 完毕。 A.硬件 B.软件 C.顾客 D.程序员 参照答案 A [分析] 本題考察高速缓存基础知识。 高速缓存Cache有如下特點:它位于CPU和主存之间,由硬件实現;容量小,壹般在几KB到几MB之间;速度壹般比主存快5到10倍,由迅速半导体存储器制成;其内容是主存内容的副本,對程序员来說是透明的;Cache既可寄存程序又可寄存数据。 Cache重要由两部分构成:控制部分和Cache存储器部分。Cache存储器部分用来寄存主存的部分拷贝(备份)。控制部分的功能是:判断CPU要访問的信息与否在Cache存储器中,若在即為命中,若不在则没有命中。命中時直接對Cache存储器寻址。未命中時,若是讀取操作,则從主存中讀取数据,并按照确定的替代原则把该数据写入Cache存储器中;若是写入操作,则将数据写入主存即可。 (7) 在Windows Server 下若选择安全登录,则首先需要按 (7) 组合键。 A.Shift+Alt+Esc B.Ctrl+Alt+Tab C.Ctrl+Shift D.Ctrl+Alt+Del 参照答案 D [分析] 本題考察的是Windows Server 的安全登录有关知识,可以使用Ctrl+Alt+Del進行安全登录。 (8) 為了防止電子邮件中的惡意代码,应當用 (8) 方式阅讀電子邮件。 A.纯文本 B.网页 C.程序 D.會话 参照答案 A [分析] 本題考察的是電子邮件中惡意代码的有关知识,當電子邮件中包括网页或者程序時,就有也許包括惡意代码。因此,选择以纯文本的方式阅讀電子邮件可以防止惡意代码的触发。 (9) TCP/IP在多种层次引入了安全机制,其中TLS协议位于 (9) 。 A.数据链路层 B.网络层 C.传播层 D.应用层 参照答案 C [分析] 本題考察TLS安全协议的基本概念,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Protocol,传播层安全协议)用于在两個通信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保密性和数据完整性,壹般位于某個可靠的传播协议(例如TCP)上面,与详细的应用無关。因此,壹般把TLS协议归為传播层安全协议。答案為C。 (10) 我国专利申請的原则之壹是 (10) 。 A.申請在先 B.申請在先与使用在先相結合 C.使用在先 D.申請在先、使用在先或者两者結合 参照答案 A [分析] 本題考察《专利法》的基本知识。专利申請具有三個原则:書面原则,是指专利申請人及其代理人在办理多种手续時都应當采用書面形式;先申請原则,是指两個或者两個以上的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发明申請专利的,专利权授給最先申請人;單壹性原则,是指壹份专利申請文献只能就壹项发明发明提出专利申請,即“壹申請壹发明”原则。 (11)李某在《電脑与编程》杂志上看到张某刊登的壹组程序,颇為欣赏,就复印了壹百份作為程序设计辅导材料发給了學生。李某又将這组程序逐段加以评析,写成评论文章後投到《電脑编程技巧》杂志上刊登。李某的行為 (11) 。 A.侵犯了张某的著作权,由于其未經許可,私自复印张某的程序 B.侵犯了张某的著作权,由于在评论文章中全文引用了刊登的程序 C.不侵犯张某的著作权,其行為属于合理使用 D.侵犯了张某的著作权,由于其私自复印,又在其刊登的文章中全文引用了张某的程序 参照答案 C [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拾二条规定:“改编、翻译、注释、整顿已經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顿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根据壹件已經有的作品,运用改编、翻译、注释、整顿等演绎方式而创作的派生作品称之為演绎作品。演绎是壹种创作,因而演绎作品是壹种新创作的作品。演绎作者對其演绎作品享有完整的著作权。本題中李某将《電脑与编程》杂志上看到张某刊登的壹组程序逐段加以评析,写成评论文章後投到《電脑编程技巧》杂志上刊登,故李某的“评论文章”属于演绎作品,其行為不侵犯张某的著作权,其行為属于合理使用。 MP3是目前最流行的数字音乐压缩编码格式之壹,其命名中MP是指 (12) ,3是指 (13) 。 (12)A.media player B.multiple parts C.music player D.MPEG-1 Audio (13)A.MPEG-3 B.version 3 C.part 3 D.layer3 参照答案 (12)D (13)D 试題(12)、(13)[分析] 本題考察MPEG声音信息压缩编码技术的有关知识。MP3是流行的数字音乐压缩编码格式,其命名是来源于MPEG-1音、视频压缩编码原则。MPEG-1的声音压缩编码技术定义了三個编码层(Layer):layerl是基础的编码层,layer2和layer3的复杂度逐层提高,每個後继的layer都提供更高的压缩比,但需要更复杂的编码解码器。MP3就是使用MPEG-1 Audio Layer3的声音编码。 (14)某数码相机内置128MB的存储空间,拍摄辨别率设定為1600X1200像素,颜色深度為24位,若不采用压缩存储技术,使用内部存储器最多可以存储 (14) 张照片。 A.12 B.22 C.13 D.23 参照答案 D [分析] 本題考察数字图像格式及辨别率等基本概念。24位真彩色图像每個像素點使用3個字节分别表达RGB的分量值,每张照片需要占用1600×1200×24空间。同步,題目也隐含考察了计算机数据存储單位的基本知识,即B表达字节,b表达位;1KB=1024B, 1MB=1024KB。内部存储器空间大小应為128×1024×1024×8,故最多可以存储23张照片。 (15)在面向對象系统中,用 (15) 关系表达壹种较大的“整体”类包括壹种或多种较小的“部分”类。 A.泛化 B.聚合 C.概化 D.合成 参照答案 B [分析] 本題考察面向對象基本概念中對象类之间的关系。泛化/概化关系表达把几类對象类的公共属性和行為抽象成超类,然後其属性和措施被那些子类继承;聚合关系表达壹种较大的“整体”类包括壹种或多种较小的“部分”类;合成关系则表达关系中“整体”负责其“部分”的创立和销毁,假如“整体”不存在了,“部分”也将不存在。 若壹种项目由9個重要任务构成,其计划图(如下图所示)展示了任务之间的前後关系以及每個任务所需天数,该项目的关键途径是 (16) ,完毕项目所需的最短時间是 (17) 天。 (16)A.A→B→C→D→I B.A→B→C→E→I C.A→B→C→F→G→I D.A→B→C→F→H→I (17)A.16 B.17 C.18 D.19 参照答案 (16)A (17)D 试題(16)、(17)[分析] 本題考察项目计划的关键途径。不难看出,图中任务流A→B→C→D→I所需天数為19,任务流A→B→C→E→I所需天数為18,任务流A→B→C→F→G→I所需天数為 17,任务流A→B→C→F→H→I所需天数為16,因此任务流A→B→C→D→I為关键途径,完毕项目所需的最短時间是19天。 (18)RUP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分為4個阶段,每個阶段結束時均有重要的裏程碑,其中生命周期架构是在 (18) 結束時的裏程碑。 A.初启阶段 B.精化阶段 C.构建阶段 D.移交阶段 参照答案 B [分析] 本題考察RUP中每個阶段結束時所产生的裏程碑。初启阶段結束時的裏程碑是生命周期目的;精化阶段結束時的裏程碑是生命周期架构;构建阶段結束時的裏程碑是最初运作能力;移交阶段的裏程碑是产品公布。 (19)在软件工程环境中進行風险识别時,常見的、已知的及可预测的風险类包括产品规模、商业影响等,与開发工具的可用性及质量有关的風险是 (19) 。 A.客户特性 B.過程定义 C.開发环境 D.构建技术 参照答案 C [分析] 本題考察風险识别時要识别的風险类型。客户特性是指与客户的素质以及開发者和客户定期通信的能力有关的風险;過程定义是指与软件過程被定义的程度以及它們被開发组织所遵守的程序有关的風险;開发环境是指与用以构建产品的工具的可用性及质量有关的風险;构建技术是指与待開发软件的复杂性及系统所包括技术的“新奇性”有关的風险。 (20) 编译程序對高级語言源程序進行翻译時,需要在该程序的地址空间中為变量指定地址,這种地址称為 (20) 。 A.逻辑地址 B.物理地址 C,接口地址 D.线性地址 参照答案 A [分析] 本題考察程序翻译的基础知识 编译程序對高级語言源程序進行翻译時,在逻辑地址空间中為变量分派存储單元,當程序開始运行時,再转换為实际的内存地址(既物理地址)。 (21)程序设计語言壹般都提供多种循环語句,例如实現先判断循环条件再执行循环体的 while語句和先执行循环体再判断循环条件的do-while語句。有关這两种循环語句,在不变化循环体的条件下, (21) 是對的的。 A.while語句的功能可由do-while語句实現 B.do-while語句的功能可由while語句实現 C.若已知循环体的次数,则只能使用while語句 D.循环条件相似時,do-while語句的执行效率更高 参照答案 B [分析] 本題考察程序的控制构造。 do-while語句的形式為: dO 循环体語句; while循环条件; 首先执行壹次循环体語句(無条件地),若循环条件不成立,则結束do-while語句的执行;否则再壹次执行循环体語句,即此後循环条件每成立壹次,循环体語句就执行 1次。显然,do-while中的循环体語句至少执行1次。 while語句的形式為: while循环条件 循环体語句; 其执行過程為:先判断循环条件,若不成立,则結束while語句的执行;否则执行壹次循环体語句。此後,循环条件每成立壹次,循环体語句就执行1次。显然,while中的循环体語句也許壹次也不执行。 因此,在不变化循环体的状况下,可用while語句来替代do-while語句,反之则不行。 (22)体現式(a-b)*(c+5)的後缀式是 (22) 。 A.a b c 5+*- B.a b-c + 5 * C.a b c-* 5 + D.a b,c 5 + * 参照答案 D [分析] 本題考察程序語言处理基础知识。 体現式的後缀表达是指将运算符号写在运算對象的背面,体現式中的运算符号按照计算次序書写。 對于体現式(a-b)*(c+5),先计算a与b的差和,再计算c与5之和,最终進行相乘,因此其後缀式為ab-c5+*。 假设系统中有4类互斥资源R1、R2、R3和R4,可用资源数分别為9、6、3和3。在T0時刻系统中有P1、P2、P3和P4這4個進程,這些進程對资源的最大需求量和已分派资源数如下表所示。在T0時刻系统剩余的可用资源数分别為 (23) 。假如P1、 P2、P3和P4進程按 (24) 序列执行,那么系统状态是安全的。 (23)A.2、1、0和1 B.3、1、0和0 C.3、1、1和1 D.3、0、1和1 (24)A.P1→P2→P4→P3 B.P2→P1→P4→P3 C.P3→P4→P1→P2 D.P4→P2→P1→P3 参照答案 (23)B (24)D 试題(23)、(24)[分析] 本題考察的是操作系统進程管理中死锁检测的多项资源银行家算法。 由于T0時刻已用资源数為6,5,3和3,故剩余资源数為3,1,0和0,各進程尚需资源数可列表如下。 P1、P2、P3和P4這4個進程中,系统只能满足P4的尚需资源数(1,0,0,0),由于此時系统可用资源数為(3,1,0,0),能满足P4的需求保证P4能运行完,写上完毕標志true,如下表所示。P4释放资源後系统的可用资源為(4,3,1,1),此時P2尚需资源(0,1,1,0),系统能满足P2的祈求,故P2能运行完,写上完毕標志true。 P2释放资源後系统的可用资源為(6,4,2,2),此時P1尚需资源(5,3,1,0),P3尚需资源(6,0,1,1),系统能满足P1和P3的祈求,故P1和P3能运行完,写上完毕標志true。進程可按P4→P2→P1→P3或者是P4→P2→P3→P1的次序执行,每個進程都可以获得需要的资源,运行完毕写上完毕標识,因此系统的状态是安全的。 根据试題的可选答案,對的的答案应為D。 (25)某文献管理系统為了记录磁盘的使用状况,在磁盘上建立了位示图(bitmap)。若系统中字長為16位,磁盘上的物理块依次编号為0,1,2,…,那么8192号物理块的使用状况在位示图中的第 (25) 個字中描述。 A.256 B.257 C.512 D.513 参照答案 D [分析] 本題考察的是操作系统文献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文献管理系统是在外存上建立壹张位示图(bitmap),记录文献存储器的使用状况。每壹位對应文献存储器上的壹种物理块,取值0和1分别表达空闲和占用,如下图所示。 由于系统中字長為16位,因此每個字可以表达16個物理块的使用状况。又由于文献存储器上的物理块依次编号為0,1,2,、”,因此8192号物理块在位示图中的第513個字中描述。 (26)在操作系统设备管理中,壹般临界资源不能采用 (26) 分派算法。 A.静态优先级 B.動态优先级 C.時间片轮转 D.先来先服务 参照答案 C [分析] 本題考察的是操作系统设备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临界资源不能采用時间片轮转分派算法,例如若打印机轮番為不壹样進程打印文档,将导致文档打印混乱。 某虚拟存储系统采用近来至少使用(LRU)页面淘汰算法。假定系统為每個作业分派3個页面的主存空间,其中壹种页面用来寄存程序。既有某作业的部分語句如下: Var A:Array [1..128,1..128] OF integer; i,j:integer; FOR i:=1 to 128 DO FOR j:=1 to 128 DO A[i,j]:=0; 设每個页面可寄存128個整数变量,变量i,j放在程序页中,矩阵A按行序寄存。初始時,程序及变量i、j已在内存,其他两页為空。在上述程序片段执行過程中,共产生 (27) 次缺页中断。最终留在内存中的是矩阵A的最终 (28) 。 (27)A.64 B. 128 C.256 D.512 (28)A.2行 B.2列 C.1行 D.1列 参照答案 (27)B (28)A 试題(27)、(28)[分析] 本題考察的是操作系统虚拟存储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试題(27)数组A[128][128]总共有128行,128列,即每壹种页面可以寄存1行。也就是說,矩阵的2行刚好放在2页内,访問它們需要中断2次,這样128行总共需要中断128次。 试題(28)留在内存中的是矩阵的最终2行。 (29)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将软件能力成熟度自低到高依次划分為初始级、可反复级、定义级、管理级和优化级。其中 (29) 對软件過程和产品均有定量的理解与控制。 A.可反复级和定义级 B.定义级和管理级 C.管理级和优化级 D.定义级、管理级和优化级 参照答案 C [分析] 本題考察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成熟度等级。CMM将软件過程能力成熟度划分為5级,每壹级都為下壹级提供壹种基础。管理级對软件過程和产品均有定量的理解与控制,因此管理级和优化级均對软件過程和产品有定量的理解与控制。 (30)极限编程(XP)包括了筹划、设计、编程和测试4個活動,其12個最佳实践中的“持续集成”实践在 (30) 活動中進行。 A.筹划和设计 B.设计和编程 C.设计和测试 D.编程和测试 参照答案 D [分析] 本題考察极限编程的基本概念。极限编程有12個最佳实践,其中“持续集成”在编程和测试活動中進行。 (31) ISO/IEC9126软件质量模型中第壹层定义了6個质量特性,并為各质量特性定义了對应的质量子特性。子特性 (31) 属于可靠性质量特性。 A.精确性 B.易理解性 C.成熟性 D.易學性 参照答案 C [分析] 本題考察ISO/IEC 9126软件质量模型中第壹层定义的可靠性。可靠性包括成熟性、容錯性和易恢复性子特性。子特性易理解性和易學性属于易使用性,子特性精确性属性功能性。 (32)UP(统壹過程)是用例驱動的、以架构為关键、迭代和增量的软件過程框架,它提供了壹种 (32) 的特性。 A.演進 B.敏捷 C.测试驱動 D.持续集成 参照答案 A [分析] 本題考察UP(统壹過程)的特性。UP是用例驱動的、以架构為关键、迭代和增量的软件過程框架,它提供了壹种演進的特性。敏捷、测试驱動、持续集成是XP(极限编程)的特性。 (33)系统测试人员与系统開发人员需要通過文档進行沟通,系统测试人员应根据壹系列文档對系统進行测试,然後将工作成果撰写成 (33) ,交給系统開发人员。 A.系统開发协议 B.系统设计阐明書 C.测试计划 D.系统测试汇报 参照答案 D [分析] 本題考察系统测试文档。系统测试人员對系统测试後产生系统测试汇报。 (34)系统的可维护性可以用系统的可维护性评价指標来衡量。系统的可维护性评价指標不包括 (34) 。 A.可理解性 B.可修改性 C.精确性 D.可测试性 参照答案 C [分析] 本題考察系统的可维护性评价指標。系统的可维护性可以定性地定义為:维护人员理解、改正;改動和改善這個软件的难易程度,其评价指標包括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和可修改性。 (35)某程序根据输入的三条线段長度,判断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如下6個测试用例中, (35) 两個用例属于同壹种等价类。 ①6、7、13; ②4、7、10; ③9、20、35; ④9、11、21; ⑤5、5、4; ⑥4、4、4。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①④ 参照答案 B [分析] 本題考察黑盒测试技术的等价类划分。①為前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②為三边不等且任意两边之和不小于第三边;③④前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⑤為其中有两边相等且可构成等腰三角形:⑥為三边相等且可构成等边三角形。 (36)在模拟环境下,常采用黑盒测试检查所開发的软件与否与需求规格阐明書壹致。其中有效性测试属于 (36) 中的壹种环节。 A.單元测试 B.集成测试 C.确认测试 D.系统测试 参照答案 C [分析] 本題考察系统测试中确实认测试。确认测试首先要進行有效性测试以及软件配置审查,然後進行验收测试和安装测试。其中有效性测试,就是在模拟环境下,通過黑盒测试检查所開发的软件与否与需求规格阐明書壹致。 面向對象分析与设计中的 (37) 是指壹种模块在扩展性方面应當是開放的,而在更改性方面应當是封闭的;而 (38) 是指子类应當可以替代父类并出目前父类可以出現的任何地方。 (37)A.開闭原则 B.替代原则 C.依赖原则 D.單壹职责原则 (38)A.開闭原则 B.替代原则 C.依赖原则 D.單壹职责原则 参照答案 (37)A (38)B 试題(37)、(38)[分析] 本題考察面向對象分析与设计中的原则。開闭原则是指壹种模块在扩展性方面应當是開放的,而在更改性方面应當是封闭的。其含义是模块轻易扩展和修改,但不能對其他的模块产生影响。替代原则是指子类可以替代父类并出目前父类可以出現的任何地方。详细地說,就是但凡使用父类對象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子类對象。 (39)在选择某种面向對象語言進行软件開发時,不需要著重考虑的原因是,该語言 (39) 。 A.未来与否可以占据市場主导地位 B.类库与否丰富 C.開发环境与否成熟 D.与否支持全局变量和全局函数的定义 参照答案 D [分析] 既有的面向對象語言有诸多已經不再提供全局变量和全局函数的定义,实践也证明了全局变量和函数并不是壹种很好的程序设计風格,因此该特點不应作為語言选择需要考虑的原因之壹。 (40) 限制了创立类的实例数量,而 (41) 将壹种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但愿的此外壹种接口,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壹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壹起工作。 (40)A.命令模式(Command) B.适配器模式(Adapter) C.方略模式(Strategy) D.單例模式(Singleton) (41)A.命令模式(Command) B:适配器模式(Adapter) C.方略模式(Strategy) D.單例模式(Singleton) 参照答案 (40)D (41)B 试題(40)、(41)[分析] 本題考察面向對象设计模式。單例模式的目的是保证类有且仅有壹种实例,因此可以限制类的對象数量。适配器模式则是使原本接口不壹致而不能在壹起工作的类可以协作完毕某壹任务。 (42) (42) 是指在运行時把過程调用和响应调用所需要执行的代码加以結合。 A.绑定 B.静态绑定 C.動态绑定 D.继承 参照答案 C [分析] 本題考察面向對象中的動态绑定机制,其内涵是需要進行過程、措施或函数的调用時,在不壹样的状况下所执行的代码也許不壹样。經典的实例就是面向對象語言中的函数或措施的重载。 (43) 设计模式容許壹种對象在其内部状态变化時变化它的行為。下图為這种设计模式的类图,已知类State為抽象类,则类 (44) 的实例代表了Context對象的状态。 (43)A.單件(Singleton) B.桥接(Bridge) C.组合(Composite) D.状态(State) (44)A.Context B.ConcreteStateA C.Handle D.State 参照答案 (43)D (44)B 试題(43)、(44)[分析] 本題考察面向對象中的设计模式。该类图描述的是状态设计模式。State的子类 ConcreteStateA和ConcreteStateB都表达Context對象在运行過程中也許转换的状态。 在UML的多种视图中, (45) 显示外部参与者观测到的系统功能; (46) 從系统的静态构造和動态行為角度显示系统内部怎样实現系统的功能; (47) 显示的是源代码以及实际执行代码的组织构造。 (45)A.用例视图 B.進程视图 C.实現视图 D.逻辑视图 (46)A.用例视图 B.進程视图 C.实現视图 D.逻辑视图 (47)A.用例视图 B.進程视图 C.实現视图 D.逻辑视图 参照答案 (45)A (46)D (47)C 试題(45)~(47)[分析] 本題考察UML(统壹建模語言)。在UML的多种视图中,用例视图從外部参与者的角度描述系统功能:逻辑视图從系统的静态构造和動态行為角度显示系统内部怎样实現系统功能;而源代码构造和实际的执行代码则是通過实現视图反应。 (48)給定文法G[S]及其非终止符A,FIRST(A)定义為:從A出发能推导出的终止符号的集合(S是文法的起始符号,為非终止符)。對于文法G[S]: S→[L]|a L→L,S|S 其中,G[S]包括的4個终止符号分别為: a , [ ] 则FIRST(S)的组员包括 (48) 。 A.a B.a、[ C.a、[和] D.a、[、]和, 参照答案 B [分析] 本題考察程序語言基础知识。 程序語言的語法可由上下文無关文法表达,合法的程序可看作是由该文法推导得到。 對于文法G[S],從S出发推导出[a,a]和a的過程可表达為: S=>[L]=>[L,S]=>[S,S]=>[a,S]=>[a,a] S=>a 從S出发可推导出以a或[開始的符号串,因此FIRST(S)的组员包括a、[。 (49)高级語言源程序的编译過程分若干個阶段,分派寄存器属于 (49) 阶段的工作。 A.詞法分析 B.語法分析 C.語义分析 D.代码生成 参照答案 D [分析] 本題考察程序語言翻译基础知识。 编译程序的功能是把某高级語言書写的源程序翻译成与之等价的目的程序(汇编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