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小组组员:周璟、牛聪聪、张倇境、童薇,宋词鉴赏,1/12,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王国维,人间词话,宋词可能是绝无仅有唯美文学,它文学意境和音乐美,没有一个文学品种比得上。,周国平,2/12,宋词介绍,宋词是在唐诗高度成就基础上发展而来,他有别于唐诗,有自己鲜明特色,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等,豪放派代表人物:辛弃疾、岳飞,、,苏轼,等。,宋,词是中国宋代长短句歌词。宋代是长短句歌词繁荣时代。,在文学史上,词以宋称,表达了宋词作为一代文学主要地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芒夺目标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从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3/12,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初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也流露出对中原思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路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一样。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4/12,点绛唇,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5/12,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大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格调。少数诗篇也能反应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6/12,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搞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希望人长久,千里共蝉娟。,7/12,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8/12,豪放派与婉约派区分,、,一,题材:“樽前”“花间”与“塞外”“江天,题材辽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显著区分,纵观从婉约派开山鼻祖温庭筠到以后吴文英、王沂孙这三百余年间所谓“以婉约清丽为宗”词人作品,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拓,但毕竟难脱桎梏。,而豪放派则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传统藩篱。苏轼以一个革新者勇气,把词从“娱宾遣兴”工具改造发展为独立抒情艺术;把词从“樽前”“花间”推向较为辽阔社会人生。“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载熙艺概),山川景物、记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等都大量写入词中。如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最能表达这一特色不朽名作。到南宋辛弃疾,又有了新发展。在此不赘言,9/12,豪放派与婉约派区分、二,形式:削足适履与革新突破,在词形式上,婉约派与豪放派也走着两条不一样路子。,婉约派词人普通都更重视词形式。视语言上清规戒律(如“珠圆玉润”、“无一字无来处”等)为法宝。醉心于谐音合律,刻意于雕章凿句,以华丽形式掩盖其空虚内容。甚至宁愿削足适履,也不愿越雷池一步。就拿婉约派中成就最著李清照来说吧,明明面对着国破家亡、穷愁潦倒严酷现实,却抱定“词别是一家”艺术偏见,生怕在词作中流露出一丝半点。尽是“凄凄惨惨戚戚”,虽催人泪下,但缺乏一个激人奋起力量。,而豪放派则不是为形式所羁,而是充分调动形式为表现内容服务。最突出是苏轼。为了反应辽阔生活面,苏轼打破了“词必协律”陈套,使词从音乐奴隶地位解放出来。但苏轼并不是完全不顾或不懂音律,而是因为他“横放出色,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见复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又“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见历代诗余引陆游语)。使词脱离了音乐羽翼而成为一个独立文学样式。,10/12,豪放派与婉约派区分、三,表现手法:“回环吞吐”与“冲口而出”,谈到这一点,不妨引一段故事:,秦少游自会稽入京-(东坡)又问别作何词,秦举“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坡云:“十三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秦问先生近著,坡云:“亦有一词,说楼上事。”乃举“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晁无咎在座云:“三句说尽张建树封燕子楼一段事,奇哉!”(据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引)这个故事很能说明苏轼与秦观,亦可推及豪放婉约两派在创作上不一样特色。,11/12,婉约派写景则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华美,抒情则委婉含蓄;而豪放派写景则大笔勾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抒情则直写胸臆。此可比较李清照声声慢与苏轼念奴娇便知。,而豪放派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结构上跳跃动荡,纵横潇洒,造成一个开阔、健朗艺术境界,格调显得清超豪迈,当然为婉约派所不及,但在详细形象以及人物心理状态细致描写和刻画上似稍逊于婉约派。,12/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