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校教育心理学.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502853 上传时间:2025-10-2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612KB 下载积分:12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教育心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学校教育心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金钱,爱情,美貌,健康,职业,你会选择哪个?,职业是生存的根本!,学识,第二部分 教学心理,教师是怎样教的,为什么教?(制定教学目标),给谁教?(了解学生学习准备),主要问题 怎样教?(选择教学策略),如何评价?(实施教学评价),教育者的心理?(教师心理与教师行为),第二部分 教学心理,知识结构:,第一节 教学目标概述,第六章 决定教学目标,第二节 教学目标陈述,第一节 学习准备,第七章 了解学习准备,第二节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第六章 决定教学目标,知识要点:,主要概念:教学目标 目标陈述法 任务分析,基本理论: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学,马杰的行为目标三要素,格伦兰的目标陈述法,(解释主要概念,理解 基本理论。,运用有关理论分析 和制定教学目标),第一节 教学目标概述,一、教学目标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一)教学目标,:,1、概念:过程中 期望得到的 学习结果,2、实例分析:教师交给还是学生学会掌握?,3、时间划分:长期、中期、近期三种,(二)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明确教学目标 了解教学准备,实施教学活动 补救教学,教学评价,已达到目标 未达到教学目标,(,小结: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评价依据 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节 教学目标概述,二、教学目标的分类,国内的分类:潘菽的分类(了解),(一)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由低到高若干层次,),1、认知领域目标,(六级),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2、情感领域目标(五级),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3、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七级),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现反应、适应、创新,第一节 教学目标概述,(二)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1、言语信息(,字词、陈述性知识、复杂知识),2、智力技能(,辨别、概念、规则、问题解决),3、认知策略(,记忆、组织、元知识),4、动作技能,5、态度,第二节 教学目标陈述,一、教学目标的明确化,传统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陈述上的含糊性、“教学要求”代替,二、行为目标陈述法,含义,(操作目标):可观察可测量的学生行为,泰勒提出马杰发展,可观察的行为,马杰提出的行为目标要素 行为发生的条件,可接受的行为标准,第二节 教学目标陈述,三、,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行为主义:刺激反应(SR)(未注意内部心理过程),1、格伦兰目标理论:,用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表述教学目标(先内后外),阅读分析理解教材169页表64,2、对比分析马杰和格伦兰目标理论,相同点:重视目标陈述中行为动词的运用,马:目标陈述中包括条件和标准,不同点,格:将内部心理过程与外部行为变化相结合,第二节 教学目标陈述,四、教学目标的组织任务分析,1、分析的意义:,分析一组目标之间的层次关系,将其有机组织,2、任务分析法(方法):,概念:P172,过程:确定终点行为 诊断学生(起点能力)使能目标,(逆推法),步骤:P172图62任务分析的一般程序,3、实例分析:,课后阅读理解教材P173图63看图解答加法应用题任务分析图,第七章 了解学习准备,第一节 学习准备,一、学习准备及其主要内容,1、概念,:,2、意义:,二、学习的最佳时期,“刻板现象”和“早期剥夺”实验,三、最近发展区与教学,(一)最近发展区的含义(P179),学习准备应在最近发展区之内(之上之下都不利于学习),(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教学支架(建楼支架),1、教学支架:含义、作用,2、注意:适可而止 有弹性和灵活性,第一节 学习准备,四、能力倾向和教学的相互作用(ATI),(一)能倾和教学的相互作用含义,:,只有符合学生能倾的教学才能取得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阅读斯洛实验:教师讲解与电影教学,(二),能倾和教学的相互作用研究对教育的启示,1、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万能的最佳的方法,2、教师要了解学生能倾上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3、对于能倾较低的学生,先训练学习方法、习惯、策略,提供先备知 识,提高能倾水平,第二节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学生个别差异(智力因素方面和非智力因素方面,),一、智力差异:,(一)智力测验与智力分布,智商概念及计算方法,(二)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1、智力落后儿童的特征(智商低于70、适应性障碍、18岁以前),2、教育要求:分类进行(轻度或中度特教学校或特教班),(三)智力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1、特征:(130或140以上、出色的信息加工),2、教育要求,(P190),第二节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二、认知方式上的差异,(一)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1、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的含义及测量,2、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与学生的学习,独立性:自然科学、内在动机、结果不严谨的教学方式,依存性:人文学科、外在动机、结果严密的教学方式,(二)沉思型与冲动型,1、沉思型与冲动型的含义及测量,2、沉思型和冲动型与学生的学习,沉思型:阅读、再认、推理、创造性设计方面成绩好 鼓励快速反应,冲动型:学心能力缺失 训练指导,知识点回顾:,第六章 决定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的概念:,二、布鲁姆和加涅的目标理论,三、行为目标的理论基础及马杰提出的目标行为的三个要素,四、格伦兰的目标理论,五、任务分析的含义,第七章 了解学习准备,一、,什么是学习准备?主要内容是什么?,二、“刻板印象”“早期剥夺”实验对教育的启示是什么?,三、最近发展区的含义?在教学中如何应用?,四、能倾与教学相互作用研究对教育的启示是什么?,五、学生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六、如何根据学生的智力差异进行教学?,(类型、水平、早晚差异),七、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问题情境,张老师在教学生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时,一上课就把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S=ab)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反复让学生念几遍。有一位学生问:“这是什么意思?”张老师回答这是公式。学生又问:“为什么是长宽,宽常可以吗?它是怎么得来的?张老师不耐烦地回答:“不要问,记住它就好了。”,李老师同样的课他是这样上的:先告诉学生这一 课学习求长方形的面积,接着把事先准备好的面积为一平方寸的正方形卡片若干块分给学生,要求同学们把他拼凑成长方形,一边拼一边计算它的面积。接着教师请几位同学谈谈他拼长方形的方法及拼成的面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自己总结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看书对照教材。然后让学生说说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谈谈自己是怎样得出的。在肯定答案的同时写了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王老师错在什么地方?,我们看看王老师是怎么给学生讲平行四边形面积证明办法的:图A与B,第八章 选择教学策略,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一、讲授法,(一)讲授法及其适用条件,1、含义:,用语言,教师(讲)学生(听),用感官,2、讲授法不同于“填鸭式”,奥苏泊尔:,学习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的内容,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讲授法利于意义学习,3、适用条件:,(二)有效运用讲授法的技巧,1、提供先行组织者(,从总体上组织起来的引导性材料;分说明性和比较性),2、提供信息加工时间(信息加工时间、冗余度、连续讲时间不宜过长),3、提供总结(结束前:回顾、明确重点、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二、提问,(一)提问及其作用:,(二)有效提问的技巧:,(问题难度、认知水平、面向全体、时间、反馈、鼓励),三、组织讨论,(一)讨论法及其适用条件,(二)有效地组织讨论的技巧,四、布置课堂练习及家庭作业,(一)课堂练习,(二)家庭作业,第二节 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一、发现学习,(一)发现学习及其理论背景,1、概念:提供材料,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2、首创者:布鲁纳,(二)发现学习的作用与制约条件,1、作用:,2、条件:学生的先备知识、智力水平、学习材料、教师指导,(三)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及其教学实例,(四)启发式教学与发现学习,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为什么启而不发?,第二节 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二、掌握学习,(一)掌握学习的概念,1、布鲁姆提出,适应学习者个体差异,2、三个基本假设:,(二)掌握学习的组成部分(P217),(三)掌握学习的效果和适用范围,1、掌握学习的效果,2、掌握学习的适用范围,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学习能力较低以及有各种特殊需求的学生,第二节 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三、程序教学,(一)程序教学及其理论背景,斯金纳创立,个别化教学,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原理,(二)程序教学的编程原理,五条基本原理:小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强化、自定步调、低错误率,(三)程序教学的类型,直线式:,分支式:,(四)程序教学的效果,计算机辅助教学比传统教学显示出优越性,(五)自学辅导教学与计算机教学,第二节 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四、合作学习,(一)合作学习及其模式,1、学生小组成绩分组,2、小组辅助教学,3、合作性综合阅读与作文,(二)有效的合作学习特征,典型特征(P224),(三)合作学习的效果,第九章 实施教学评价,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一、什么是教学评价,(一)含义:根据目标,对学习者的变化做出价值判断,(二)分析:评价与测量的关系,二、教学评价的作用,对教师、学生、家长,三、教学评价的类型,(一)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学前教学中教学结束,(二)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常模:团体测验为参照点(选拔、编班、编组),标准:教学目标所确定的作业标准,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三)标准化学绩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1、标准化学绩测验,学科专家和测验编制专家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编制,2、教师自编测验,(四)量化的教学评价和质化的教学评价,1、量化的教学评价,2、质化的教学评价,第二节 量化的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一,、课堂测验的问题类型与编制技术,(一)论文式问题:,1、概念、优缺点,2、编制要求:用语、分值时间、答案要点评分标准、评分等,(二)多重选择:,1、概念、优缺点,2、编制要求:(P242专栏92),项目分析:项目难度(0.8或以上)、项目区分度(0.4或以上)、干扰分析,(三)匹配题,1、概念、优缺点 2、注意事项,(四)是非题:概念、优缺点,(五)填空题:,1、概念 2、注意事项,第二节 量化的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二、测验的准备与实施,(一)确定测验目的,(二)测验题的选择和准备,(三)测验的实施,(四)考卷的评分,(五)结果的反馈,(六)测题的修正,三、对测验分数的解释和报告,(一)相对评分和绝对评分,(二)学习结果的报告,第三节 质化的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一,、观察评价,行为观察单 轶事记录,二、档案评价,(一)档案评价的含义及其特点(档案袋),综合的质的评价方式与传统评价方式的比较,(二)档案评价的实施过程,组织计划、资料收集、成果展示,(三)档案评价的实施策略,第十章 教师心理与良好教师行为,第一节 教师的角色,角色理论:,角色”一词本是戏剧舞台中常用的一个概念,它的原意是指演员根据剧本扮演某一特定人物,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团体中所处的社会地位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教师角色:职业角色,角色期待:每一种社会角色都代表着一套行为及行为期望。,它规定了个体在扮演某一特定社会角色时所应有的行为,一、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形象,日本研究:75条标准四个方面,情感性态度与有趣的指导、解说时事问题,进行体育指导、和学生一起玩,我国学者:排在前十条的P260,中国、日本、美国共同摆在前四位的是:,理解学生、待人公平、和蔼可亲、乐于言谈,二,、教师的主要角色(职业角色),(一)学习的指导者,1、任务: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2、如何指导:两全,3、形成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1)摹仿一学习一惜鉴阶段,2)独立创造反思再创造阶段。,3)教学风格形成阶段,(,二)班集体的领导者 权威,群体集体良好班集体,1、权威式领导,也称作专制型领导,2民主式领导 情感,3放任式领导,(三)行为规范的示范者,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四)心理保健者,1、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1)教师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压力职业困惑,)教师常见心理问题,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冲突各种神经症,)自我调适,、做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工作,(五)教育教研人员,第二节 教师的威信,一,、教师威信的概念,说服还是压服?,、含义,2、种类:权力威信 信服威信,3、作用:,二、教师威信的形成,1、内在条件:,良好的心理品质、崇高的思想、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外在条件:社会、家长、学生,三、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一)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二)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三)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四)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五)作学生的朋友与知己,第三节 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与效能感,一,、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一)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的概念,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监控对象,(二)专家型教师与教学监控能力(,专家型教师的特点:教学监控能力是专家型教师不可缺少的能力,(三)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结构与特征,自我指向型:一般型,对象 作用范围,任务指向型:特殊型,(四),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与提高,1、从他空到自控,2、从不自觉到自觉再到自动化,3、敏感性逐步增强,4、迁移性逐步提高,二、教学效能感,(一)教学校能感的概念(主观判断),班杜拉: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二)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作用,努力程度、经验总结和进一步提高、工作中的情绪,(三)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外部环境,自身方面,第四节 师生互动过程中良好的教师行为,一、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一)理解学生的含义,学生观:学生是什么?评价性和移情性,(二)教师对学生的偏见及其克服,第一印象 晕轮效应 刻板印象,(三)正确理解学生的途径,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二、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一)教师期待的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283页),(二)教师期待效应产生的过程与影响,期待的内容:学习潜力推测和品德发展推测,(三)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三、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一)教师的领导方式,研究勒温:见表102 不同类型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表现,(二)教师在学生指导上的两种功能,达到目标功能和维持集体功能,(三)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提高认识 和不断自省,祝各位顺利过关,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