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病理学炎症诊断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 炎症的本质主要是
A. 以损伤为主的反应
B. 局部组织发生变质、渗出、增生
C. 局部组织的血管反应
D. 以防御为主的病理过程
E. 以上均正确
答案:D
解析: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炎症的本质是防御性反应,而非单纯的损伤。
2. 炎症介质组胺在炎症灶内最主要的作用是
A. 导致发热
B. 修复
C. 白细胞趋化
D. 使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高
E. 引起疼痛
答案:D
解析:组胺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其主要作用是使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高,引起局部充血和水肿。
3. 下列哪种炎症介质不具有阳性趋化作用
A. 白细胞三烯
B. C5a
C. TNF
D. IL-8
E. 缓激肽
答案:E
解析:缓激肽主要作用是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引起疼痛等,不具有阳性趋化作用。而白细胞三烯、C5a、TNF、IL-8 等具有阳性趋化作用,可吸引白细胞到炎症部位。
4. 下列哪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
A. 浆液性炎
B. 纤维素性炎
C. 化脓性炎
D. 肉芽肿性炎
E. 出血性炎
答案:D
解析:渗出性炎症可分为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等。肉芽肿性炎是以炎症局部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即肉芽肿)为特征,不属于渗出性炎症。
5. 假膜性炎的主要渗出物是
A. 浆液
B. 纤维素
C. 中性粒细胞
D. 淋巴细胞
E. 单核细胞
答案:B
解析:假膜性炎是发生于黏膜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物中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可形成一层灰白色膜状物,与黏膜紧密黏连,不易脱落。
6. 蜂窝织炎是指
A. 发生于皮下组织及阑尾的炎症
B. 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C. 以淋巴细胞渗出为主的炎症
D. 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E. 没有明显坏死的渗出性炎症
答案:B
解析:蜂窝织炎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链球菌能分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使炎症病变扩展和弥漫。
7. 下列哪种疾病属于化脓性炎
A. 大叶性肺炎
B. 小叶性肺炎
C. 间质性肺炎
D. 病毒性肺炎
E. 支原体肺炎
答案:B
解析:小叶性肺炎主要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病变常以细支气管为中心,属于化脓性炎。大叶性肺炎主要是纤维素性炎;间质性肺炎主要是间质性炎症;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多为间质性肺炎改变。
8. 关于脓肿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为弥漫性化脓性炎
B. 为局限性化脓性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C. 多发生于疏松结缔组织
D. 脓肿壁由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构成
E. 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
答案:B
解析:脓肿是局限性化脓性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多发生于皮肤和内脏。脓肿壁主要由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构成。中性粒细胞局限性浸润。
9.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是
A. 变性、坏死、增生
B. 变质、渗出、增生
C. 炎症介质的释放
D. 血管变化及渗出物形成
E. 局部物质代谢紊乱
答案:B
解析: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包括变质、渗出、增生。变质是指局部组织、细胞的变性和坏死;渗出是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增生是指在致炎因子的作用下,炎症局部的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可发生增生。
10. 炎症时,经被动过程从血管内到血管外组织的细胞是
A. 淋巴细胞
B. 红细胞
C. 单核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
E. 嗜碱性粒细胞
答案:B
解析:炎症时,红细胞是经被动过程从血管内到血管外组织的,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多是通过主动游出血管壁进入组织。
11. 下列哪种炎症细胞属慢性炎症细胞
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淋巴细胞
D. 肥大细胞
E. 以上均不是
答案:C
解析: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多参与急性炎症。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属于慢性炎症细胞,在慢性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
12. 下列哪种疾病属于肉芽肿性炎
A. 大叶性肺炎
B. 小叶性肺炎
C. 伤寒
D. 白喉
E. 细菌性痢疾
答案:C
解析: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变特点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增生,形成具有诊断意义的伤寒肉芽肿,属于肉芽肿性炎。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是渗出性炎症;白喉是假膜性炎;细菌性痢疾是纤维素性炎。
13. 下列哪项不符合炎性息肉的特点
A. 是由局部黏膜上皮、腺体及肉芽组织增生形成
B. 好发于呼吸道和宫颈
C. 肉眼呈突出于黏膜表面的肉芽肿块
D. 有恶变倾向
E. 常有蒂与黏膜相连
答案:D
解析:炎性息肉是在致炎因子的长期刺激下,局部黏膜上皮、腺体及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的突出于黏膜表面的肉芽肿块,常有蒂与黏膜相连,好发于呼吸道和宫颈,一般无恶变倾向。
14. 关于炎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炎症反应均对机体有利
B. 任何机体均可发生炎症
C. 炎症是一种防御反应
D. 损伤必然导致炎症
E. 炎症是活体组织的损伤反应
答案:C
解析: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并非所有炎症反应都对机体有利,严重的炎症可导致机体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只有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才会发生炎症;损伤不一定必然导致炎症;炎症是防御反应,而非单纯的损伤反应。
15. 炎症介质的主要作用是
A. 实质细胞变性、坏死
B. 血管扩张、通透性升高
C. 细胞酶活性障碍
D. 阳离子浓度降低
E. 组织分解代谢增强
答案:B
解析:炎症介质主要作用是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升高,引起局部充血、水肿等一系列炎症表现,还可引起发热、疼痛、趋化作用等。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
A. 变质
B. 渗出
C. 增生
D. 化生
E. 机化
答案:ABC
解析: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变质、渗出、增生。化生是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机化是指坏死组织、血栓、脓液或异物等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取代的过程,它们不属于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2. 下列哪些属于炎症介质
A. 组胺
B. 5 - 羟色胺
C. 前列腺素
D. 白细胞三烯
E. 缓激肽
答案:ACDE
解析:炎症介质种类繁多,组胺、前列腺素、白细胞三烯、缓激肽等均属于炎症介质。5 - 羟色胺并非常见的炎症介质。
3. 下列哪种疾病属于渗出性炎症
A. 风湿性关节炎
B. 肾盂肾炎
C. 大叶性肺炎
D. 小叶性肺炎
E. 病毒性肝炎
答案:ABCD
解析:风湿性关节炎可出现浆液性或纤维素性渗出;肾盂肾炎多为化脓性炎,有渗出;大叶性肺炎是纤维素性炎,有渗出;小叶性肺炎是化脓性炎,有渗出。病毒性肝炎主要是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不属于渗出性炎症。
4. 下列关于肉芽肿性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肉芽肿性炎是一种特殊性增生性炎
B. 以肉芽肿形成为其特点
C. 肉芽肿中央可出现坏死
D. 结核结节是一种肉芽肿
E. 异物肉芽肿可见于手术缝线等异物刺激
答案:ABCDE
解析:肉芽肿性炎是一种特殊性增生性炎,以肉芽肿形成为特点,肉芽肿中央可出现坏死。结核结节是典型的肉芽肿。异物肉芽肿是由异物引起的肉芽肿,可见于手术缝线等异物刺激。
5. 炎症时,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因素有
A. 内皮细胞收缩
B. 内皮细胞损伤
C. 新生毛细血管增多
D. 基底膜受损
E. 血小板释放血管活性胺
答案:ABCDE
解析:炎症时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因素包括:内皮细胞收缩、内皮细胞损伤、新生毛细血管增多、基底膜受损、血小板释放血管活性胺等。
三、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
1. 炎症的局部表现包括( )、( )、( )、( )。
答案: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解析:炎症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红是由于炎症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所致;肿主要是局部充血、渗出物积聚引起;热是因为局部动脉性充血、血流加快、代谢增强;痛是由于渗出物压迫以及炎症介质的作用;功能障碍是由于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及局部肿胀等导致。
2. 渗出液的特点有( )、( )、( )、( )。
答案:蛋白含量高、细胞成分多、比重高于 1.018、外观浑浊
解析:渗出液蛋白含量高,可达 30g/L 以上;细胞成分多;比重高于 1.018;外观浑浊,易自凝。而漏出液蛋白含量低,细胞成分少,比重低于 1.018,外观清亮,不易自凝。
3. 急性炎症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改变一般按如下顺序发生:( )、( )、( )。
答案: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流速度减慢
解析:急性炎症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改变首先是细动脉短暂收缩,持续仅几秒钟;然后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这是由于炎症介质作用于血管所致;最后血流速度减慢,是因为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浓缩,血流阻力增大。
4. 炎症依据其病变特点可分为( )、( )、( )、( )。
答案: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特异性炎
解析:炎症依据病变特点分为变质性炎,以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渗出性炎,以渗出为主要病变;增生性炎,以细胞增生为主;特异性炎,如结核、梅毒等由特定病原体引起的具有独特病变特点的炎症。
5. 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常以( )为主,浸润的炎细胞主要为( )。
答案:增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解析: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常以增生为主,包括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增生。浸润的炎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此外还有浆细胞等。
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 简述炎症介质的种类及主要作用。
答案:炎症介质种类繁多,主要包括:
- 组胺:使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高,引起局部充血和水肿。
- 5 - 羟色胺:作用与组胺相似。
- 前列腺素:可引起发热、疼痛,增强血管通透性等。
- 白细胞三烯: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吸引白细胞等。
- 缓激肽: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引起疼痛等。
- 补体:参与炎症反应,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
- 细胞因子:如 TNF、IL - 1 等,可引起发热、趋化作用等。
解析: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多种途径引起炎症局部的一系列变化。组胺等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影响血管的舒缩和通透性;前列腺素等可引起全身和局部的反应;补体和细胞因子等参与免疫调节和炎症细胞的募集等过程。
2. 比较渗出性炎的几种类型的特点。
答案:渗出性炎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浆液性炎:以浆液渗出为主,常发生于疏松结缔组织、黏膜和浆膜等。浆液性渗出物主要含血清,富含白蛋白,呈淡黄色半透明状。一般对组织损伤较轻,易于消退。例如,皮肤Ⅱ度烧伤时渗出的大量清亮液体即为浆液性渗出。
- 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素。病变常发生于黏膜、浆膜和肺组织。黏膜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和坏死黏膜组织共同形成一层灰白色膜状物,称为假膜,故又称假膜性炎,如白喉。浆膜的纤维素性炎可引起体腔纤维素性粘连,如心包腔纤维素性粘连。肺组织的纤维素性炎,例如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有大量纤维素渗出。
- 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可分为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脓肿等类型。表面化脓和积脓是指发生在黏膜和浆膜表面的化脓性炎,如化脓性尿道炎、化脓性胸膜炎等。蜂窝织炎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多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脓肿是局限性化脓性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多发生于皮肤和内脏。
- 出血性炎:炎症灶内血管损伤严重,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常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和鼠疫等。
解析:不同类型的渗出性炎在渗出物的成分、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等方面存在差异。浆液性炎渗出物稀薄,对组织损伤小;纤维素性炎渗出物为纤维素,可形成假膜等;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渗出形成脓液为特点;出血性炎则突出表现为大量红细胞渗出。通过比较这些特点,有助于准确判断炎症的类型和病情。
五、病例分析题(20 分)
患者,男,25 岁。因发热、咳嗽、咳痰 3 天入院。体温 39.5℃,脉搏 100 次/分,呼吸 25 次/分。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 15×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 85%。胸部 X 线片显示右下肺大片致密阴影。诊断为大叶性肺炎。
1. 请分析该患者炎症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答案:该患者为大叶性肺炎,属于纤维素性炎。病理变化如下:
- 充血水肿期:发病的第 1 - 2 天,病变肺叶肿大,暗红色。镜下见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性渗出物,其中混有少量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 红色肝样变期:发病后的第 3 - 4 天,病变肺叶进一步肿大,质地变实,切面灰红色,似肝脏外观,故称红色肝样变期。镜下见肺泡壁毛细血管仍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充满纤维素和大量红细胞,其间夹杂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纤维素可穿过肺泡间孔与相邻肺泡中的纤维素网相连,有利于肺泡巨噬细胞吞噬细菌,防止细菌进一步扩散。
- 灰色肝样变期:发病后的第 5 - 6 天,病变肺叶依然肿大,但充血现象逐渐消退,颜色由红色转变为灰白色,质实如肝,故称灰色肝样变期。镜下见肺泡腔内纤维素渗出物增多,纤维素网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而红细胞明显减少。
解析:大叶性肺炎典型的病理变化分为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和灰色肝样变期。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相对应。充血水肿期主要表现为肺部的充血和浆液性渗出;红色肝样变期因大量红细胞渗出使肺组织呈红色肝样;灰色肝样变期随着纤维素渗出增多和红细胞减少,肺组织变为灰白色肝样。这些病理变化与患者发热、咳嗽、咳痰以及胸部 X 线表现相符合。
2. 请解释该患者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的原因。
答案:该患者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是由于炎症反应引起。大叶性肺炎时,细菌感染导致炎症发生,炎症刺激可使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释放更多的白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是急性炎症时最主要的炎细胞,在炎症局部发挥吞噬和杀灭细菌等作用。当机体受到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会趋化到炎症部位,吞噬细菌并将其杀灭,同时炎症介质等可促使骨髓释放更多中性粒细胞,所以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升高。
解析:炎症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白细胞作为免疫细胞会增多以应对病原体入侵。细菌感染引发的大叶性肺炎,会刺激机体的防御机制,促使白细胞生成增加并向炎症部位聚集,中性粒细胞在吞噬细菌等方面起关键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