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麻醉重症进阶临床医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下列哪种药物不属于麻醉性镇痛药?( )
A. 吗啡 B. 芬太尼 C. 阿司匹林 D. 哌替啶
答案:C
解析:阿司匹林是解热镇痛药,不属于麻醉性镇痛药。吗啡、芬太尼、哌替啶均为常见的麻醉性镇痛药。
2. 麻醉中最常见的呼吸道梗阻原因是( )
A. 舌后坠 B. 喉痉挛 C. 支气管痉挛 D. 分泌物阻塞
答案:A
解析:舌后坠是麻醉中最常见的呼吸道梗阻原因,多因病人意识不清、下颌松弛所致。
3. 中心静脉压的正常范围是( )
A. 2 - 5cmH₂O B. 5 - 12cmH₂O C. 12 - 15cmH₂O D. 15 - 20cmH₂O
答案:B
解析:中心静脉压正常范围为 5 - 12cmH₂O,它反映右心房压力及血容量。
4. 下列哪项不是重症患者常见的代谢紊乱?( )
A. 高血糖 B. 低血糖 C. 低蛋白血症 D. 高钾血症
答案:B
解析:重症患者应激状态下常出现高血糖、低蛋白血症、高钾血症等,低血糖相对少见。
5. 麻醉期间监测心电图的主要目的是( )
A. 了解心率 B. 了解心肌供血 C. 监测心律失常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麻醉期间监测心电图可了解心率、心肌供血情况及监测心律失常等。
6. 关于机械通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能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 B. 可改善氧合 C. 一定会导致呼吸肌萎缩 D. 可纠正呼吸衰竭
答案:C
解析:合理使用机械通气一般不会导致呼吸肌萎缩,且能维持有效气体交换、改善氧合、纠正呼吸衰竭。
7. 下列哪种情况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
A.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 B. 血乳酸水平低 C.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高 D. 体温正常
答案:C
解析: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高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表示意识状态较好;血乳酸水平低、体温正常一般不是预后不良的直接指标。
8. 麻醉诱导时最常用的药物是( )
A. 丙泊酚 B. 氯胺酮 C. 硫喷妥钠 D. 依托咪酯
答案:A
解析:丙泊酚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是麻醉诱导时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9. 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原则不包括( )
A. 早期开始 B. 全胃肠外营养为主 C. 适量补充蛋白质 D. 能量供给充足
答案:B
解析: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应早期开始,适量补充蛋白质,能量供给充足,目前提倡肠内营养为主,必要时联合肠外营养。
10. 下列哪种监测可反映脑组织氧供需平衡?( )
A. 脑电图 B. 颅内压监测 C. 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 D. 血压监测
答案:C
解析: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可反映脑组织氧供需平衡,当该指标异常时提示脑组织氧合或灌注可能存在问题。
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包括( )、( )、( )、( )。
答案:镇静、催眠、镇痛、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
解析:麻醉前用药可使患者情绪稳定,减少恐惧,缓解术前疼痛,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2. 心肺复苏的基本生命支持包括( )、( )、( )、( )。
答案: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除颤
解析:胸外按压建立人工循环,开放气道保证气体进入,人工呼吸提供氧气,除颤纠正致命性心律失常。
3. 常见的麻醉并发症有( )、( )、( )、( )。
答案:反流与误吸、呼吸道梗阻、低血压、高血压
解析:反流与误吸可导致肺部感染等严重后果;呼吸道梗阻影响通气;低血压和高血压可影响重要脏器功能。
4. 重症患者的肾功能监测指标有( )、( )、( )等。
答案: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
解析:血肌酐和尿素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更能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5. 麻醉深度监测的方法有( )、( )、( )等。
答案: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熵指数监测、听觉诱发电位监测
解析:这些监测方法可帮助麻醉医生更精准地调控麻醉深度。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 简述麻醉期间低血压的原因及处理原则。
答案:
原因:
- 麻醉过深:抑制心血管中枢,使交感神经张力降低,血管扩张。
- 血容量不足:术前禁食、禁水,术中失血、失液未及时补充。
- 体位改变:如头高位导致回心血量减少。
- 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本身存在心脏病等。
- 过敏反应:引起血管扩张和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处理原则:
- 针对原因处理:如调整麻醉深度,补充血容量,调整体位等。
-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等提升血压。
- 维持呼吸功能:保证氧供,维持有效通气。
- 密切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心电图、尿量等,评估病情变化。
解析:首先明确低血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后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监测病情以确保处理得当。
2. 简述重症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标及常用方法。
答案:
目标:
- 一般控制目标为血糖 7.8 - 10.0mmol/L。
- 在 ICU 病情稳定的患者可控制在 6.1 - 7.8mmol/L。
- 对于低血糖风险高或存在严重合并症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
常用方法:
- 胰岛素治疗: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可采用持续静脉输注或皮下注射。
- 口服降糖药:在患者胃肠道功能允许时可选用,但重症患者使用相对较少。
- 营养支持调整: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高糖营养液输注。
- 监测血糖:定时监测血糖,根据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解析:明确血糖控制目标因患者情况而异,常用方法包括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有条件时)、调整营养支持及密切监测血糖,以达到合理控制血糖的目的。
3. 简述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要点。
答案:
- 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理气道分泌物,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 监测呼吸参数:密切观察潮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力、氧饱和度等指标。
- 预防并发症:
- 气压伤:避免气道压力过高。
- 肺部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呼吸道管理。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加强口腔护理。
- 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焦虑、恐惧情绪,取得患者配合。
- 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营养摄入,增强机体抵抗力。
- 气道湿化:适当湿化气道,防止痰液干结。
- 脱机护理:评估患者脱机条件成熟时,逐步进行脱机试验,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解析:机械通气患者护理涉及多个方面,从气道管理到并发症预防,再到心理、营养及脱机护理等,全面细致的护理有助于患者康复。
四、病例分析题(共 15 分)
患者,男性,65 岁,因胆囊炎、胆石症拟行手术治疗。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10 年,血压波动在 160 - 180/90 - 100mmHg,口服降压药治疗。心电图提示左心室肥厚。
1. 该患者麻醉前评估重点应关注哪些方面?(5 分)
答案:
- 高血压病情:了解血压波动情况、目前降压治疗效果。
- 心脏功能:鉴于左心室肥厚,评估心脏功能,如有无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等。
- 麻醉耐受性:综合患者年龄、病情,评估对麻醉及手术的耐受性。
- 药物相互作用:了解所用降压药与麻醉药物之间有无相互作用。
解析: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前评估要重点关注高血压病情控制情况、心脏功能状态,因为左心室肥厚提示心脏结构改变,可能影响麻醉和手术耐受性,同时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对麻醉的影响。
2. 麻醉诱导过程中应注意什么?(5 分)
答案:
- 缓慢诱导: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可采用小剂量、分次给药的方式。
- 密切监测: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等,及时发现异常变化。
- 选择合适药物:选用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的麻醉药物,如丙泊酚、依托咪酯等。
- 维持循环稳定: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稳定,如麻黄碱预防低血压,硝酸甘油控制高血压。
解析:麻醉诱导时要考虑患者高血压及心脏情况,缓慢诱导防止血压波动过大,密切监测确保安全,选择合适药物并准备好维持循环稳定的措施。
3. 术后如何预防低血压的发生?(5 分)
答案:
- 补充血容量:根据术中失血、失液情况,及时合理补充液体。
- 维持适当体位: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导致低血压,如术后早期保持平卧位。
- 调整麻醉药物残留作用:评估麻醉药物残留影响,必要时给予相应处理。
- 监测与处理:密切监测血压,一旦出现低血压,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解析:术后预防低血压要从补充血容量、维持体位、处理麻醉残留及监测处理等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多因素以预防低血压发生。
五、论述题(共 20 分)
论述麻醉重症患者呼吸管理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
答案:
重要性:
- 维持气体交换:保证氧气进入机体,二氧化碳排出,维持正常的氧合和酸碱平衡。
- 防止并发症:良好的呼吸管理可预防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 保障循环稳定:呼吸功能正常有助于维持胸腔内压力稳定,进而保障循环系统稳定。
- 促进患者康复:有利于机体各器官获得充足氧供,促进新陈代谢,加速患者康复。
主要措施:
- 气道管理:
- 建立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确保气道通畅。
- 气道湿化:防止痰液干结,利于痰液排出。
- 气道吸引: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
- 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减少细菌滋生进入气道。
- 呼吸参数设置:
- 根据患者病情、体重、身高、年龄等因素合理设置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参数。
- 调整吸氧浓度:维持合适的氧饱和度,避免高氧或低氧损伤。
- 呼吸功能监测:
- 持续监测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
- 定期进行血气分析:了解患者氧合、通气及酸碱平衡情况。
- 预防呼吸并发症:
-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呼吸道感染。
- 适当活动与体位调整: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不张。
- 避免误吸:对于意识不清患者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反流误吸。
- 呼吸支持模式选择:
-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呼吸支持模式,如控制通气、辅助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等。
- 适时调整呼吸支持模式:随着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以满足呼吸需求。
解析:呼吸管理对麻醉重症患者至关重要,涉及多个方面,从气道建立到参数设置、监测及并发症预防等,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共同保障患者呼吸功能正常,促进康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