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临床医学法律法规题知识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的权利不包括
A. 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B. 获得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C. 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D. 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答案:C
解析: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医师的义务,而非权利。
2. 医疗机构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依法采取的措施是
A. 立即抢救
B. 及时转诊
C. 继续观察
D. 提请上级医院派人会诊
答案:B
解析:医疗机构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及时转诊,以确保患者得到合适的治疗。
3. 医疗事故的责任主体是依法取得执业许可证的
A. 医疗卫生机构
B. 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
C. 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D. 医疗卫生机构的法人
答案:C
解析:医疗事故的责任主体是依法取得执业许可证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4. 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多长时间内进行尸检
A. 12小时
B. 24小时
C. 48小时
D. 72小时
答案:C
解析: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
5. 医师注册后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
A. 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B. 中止医师执业活动
C. 申请执业医师注册
D. 不予医师执业注册
答案:B
解析:医师注册后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应中止医师执业活动。
6. 医疗机构施行特殊治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
A. 病房负责人同意后实施
B. 科室负责人同意后实施
C. 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批准后实施
D. 医疗机构质监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答案:C
解析:这种情况下需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批准后实施特殊治疗。
7.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工作,必须佩戴
A. 载有本人姓名、性别和年龄的标牌
B. 载有本人姓名、年龄和专业的标牌
C. 载有本人姓名、专业和职务的标牌
D. 载有本人姓名、职务或者职称的标牌
答案:D
解析: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工作,必须佩戴载有本人姓名、职务或者职称的标牌。
8.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关于病历资料和现场实物的处理,做法不正确的是
A. 疑似输液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
B. 封存的病历资料必须是原件
C. 封存的病历资料和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
D. 封存的现场实物需要检验的,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答案:B
解析: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
9.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执业医师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A. 未经批准开办医疗机构行医的
B. 未经患者或家属同意,对患者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的
C. 在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造成事故的
D. 不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的
答案:B
解析:未经患者或家属同意,对患者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的,给予相应处罚。
10. 下列属于医疗事故的是
A. 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B. 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C. 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D. 因医师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答案:D
解析:因医师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属于医疗事故,其他选项属于免责情形。
11. 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
A. 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
B. 注册资金开展诊疗活动
C. 医务人员数量开展诊疗活动
D. 业务范围开展诊疗活动
答案:A
解析: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
12. 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的,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的
A. 允许申请注册
B. 重新注册登记
C. 试用半年
D. 允许继续执业
答案:D
解析:考核合格的允许继续执业。
13. 医疗事故分为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答案:D
解析: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14. 对急危患者,医师
A. 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
B. 可以酌情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
C. 可以拒绝急救处置
D. 应当在取得患者家属同意后进行急救处置
答案:A
解析: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
15.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除了
A. 对患者、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B. 对疑似患者,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C. 对医疗机构内的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 对患者、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期限根据患者的要求确定
答案:D
解析: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而非患者要求。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履行的义务包括
A. 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B. 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C. 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D. 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答案:ABCD
解析:这些都是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履行的义务。
2.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应当包括下列哪些主要内容
A. 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要求
B. 对鉴定过程的说明
C. 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D. 医疗事故等级
答案:ABCD
解析: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包含这些主要内容。
3. 下列哪些情形属于医疗事故
A. 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B. 因医务人员违反诊疗护理规范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
C. 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D. 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答案:B(部分选项不属于医疗事故,A、C、D选项属于免责情形)
解析:因医务人员违反诊疗护理规范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属于医疗事故,其他选项有相应免责规定。
4. 医疗机构应当对以下哪些人员进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
A. 管理人员
B. 医护人员
C. 药学技术人员
D. 其他人员
答案:ABCD
解析:医疗机构应对各类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
5. 医师资格考试类别包括
A. 临床
B. 中医
C. 口腔
D. 公共卫生
答案:ABCD
解析:医师资格考试类别有这几种。
6. 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的工作为
A. 医疗后勤服务
B. 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C. 医院安全保卫工作
D. 医院财务工作
答案:B
解析: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7. 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下列因素,确定具体赔偿数额
A. 医疗事故等级
B. 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C. 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
D. 患者家庭的经济状况
答案:ABC
解析:确定医疗事故赔偿数额考虑这些因素,而非患者家庭经济状况。
8.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A. 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
B. 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
C. 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或者有关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的
D. 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
答案:ABCD
解析: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相应处罚。
9.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包括
A. 门诊病历
B. 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
C. 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病理资料
D. 护理记录
答案:ABCD
解析:这些都属于医疗机构应妥善保管的病历资料。
10. 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
A. 一年
B. 二年
C. 三年
D. 五年
答案:D
解析: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相关机构执业满五年。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医师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同意。( )
答案:正确
解析:医师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需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同意,以保障患者权益。
2. 医疗机构歇业,可以不办理注销登记。( )
答案:错误
解析:医疗机构歇业,必须办理注销登记。
3. 医疗事故争议经人民法院调解或者判决解决的,医疗机构不需要将处理结果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
答案:错误
解析:医疗事故争议经人民法院调解或者判决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将处理结果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4. 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
答案:正确
解析: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可取得相应资格。
5. 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配制制剂。( )
答案:错误
解析:医疗机构配制制剂,须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发给《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6. 医师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
答案:正确
解析:医师注册后按规定在注册地点从事相应业务。
7. 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这里所说的医务人员是指依法取得执业资格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如医师、护士等。( )
答案:正确
解析:医疗事故主体中的医务人员指依法取得执业资格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8.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12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
答案:错误
解析: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9.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答案:正确
解析:对违反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医师有相应处罚措施。
10. 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等患者的特殊诊治和处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
答案:正确
解析:医疗机构对特殊患者诊治处理应按相关法律法规办理。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简述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
答案:
(1)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医疗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医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医务人员是指依法取得执业资格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如医师、护士等。
(2)行为具有违法性。即医疗行为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3)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包括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医疗事故和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的医疗意外等情况,导致患者人身受到损害。
(4)过失行为和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患者人身损害的后果是由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直接造成的。
解析:医疗事故构成要件是判断是否属于医疗事故的关键依据,明确主体、行为违法性、过失及因果关系等方面,有助于准确认定医疗事故。
2.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哪些权利?
答案:
(1)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
(2)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获得与本人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
(3)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4)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
(5)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6)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7)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
解析:医师权利保障其能够正常开展执业活动,维护自身权益,促进医学事业发展,这些权利涵盖执业范围、设备条件、学术交流、培训教育、人身安全、报酬待遇及民主管理等方面。
五、案例分析题(共10分)
患者李某,因感冒到某医院就诊,医生张某开具了青霉素注射剂进行治疗。在注射青霉素前,护士未按规定进行皮试,直接给李某注射了青霉素。注射后不久,李某出现过敏反应,经抢救无效死亡。请分析此案例中涉及的医疗事故相关问题。
答案:
此案例中,护士未按规定进行皮试就给患者注射青霉素,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存在明显的过失行为。该过失行为直接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并最终死亡,造成了患者人身损害的严重后果,且过失行为与患者死亡后果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主体方面,护士作为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符合医疗事故主体要求。因此,此案例构成医疗事故。
解析:通过分析案例中护士行为违反规范、造成损害后果及存在因果关系等方面,依据医疗事故构成要件可判断构成医疗事故,明确了案例中涉及的医疗事故相关问题,强调了严格遵守诊疗规范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