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麻醉科全身麻醉操作步骤专项临床医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 全身麻醉诱导最常用的药物是( )
A. 硫喷妥钠 B. 氯胺酮 C. 丙泊酚 D. 依托咪酯
答案:C
解析:丙泊酚具有起效快、诱导平稳、苏醒迅速等优点,是目前全身麻醉诱导最常用的药物。硫喷妥钠因不良反应较多已较少使用;氯胺酮多用于小儿麻醉诱导;依托咪酯也可用于诱导,但使用频率不如丙泊酚。
2. 气管插管时,成人经口明视插管一般插入深度为( )
A. 20 - 22cm B. 22 - 24cm C. 24 - 26cm D. 26 - 28cm
答案:B
解析:成人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插入深度一般为 22 - 24cm,可根据患者身高、体型等适当调整。
3. 全身麻醉维持中,吸入麻醉药的浓度一般根据( )来调整
A. 血压 B. 心率 C. 呼气末麻醉药浓度 D. 意识状态
答案:C
解析:呼气末麻醉药浓度能较好地反映体内麻醉药的水平,一般根据呼气末麻醉药浓度来调整吸入麻醉药的浓度以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
4. 以下哪种药物不属于肌肉松弛药( )
A. 琥珀胆碱 B. 阿曲库铵 C. 丙泊酚 D. 维库溴铵
答案:C
解析:丙泊酚是静脉麻醉药,不是肌肉松弛药。琥珀胆碱、阿曲库铵、维库溴铵均为常用的肌肉松弛药。
5. 麻醉期间最常见的呼吸道梗阻原因是( )
A. 舌后坠 B. 呼吸道分泌物 C. 支气管痉挛 D. 喉痉挛
答案:A
解析:舌后坠是麻醉期间最常见的呼吸道梗阻原因,多因患者意识不清、下颌松弛导致。
6. 全身麻醉时,患者出现低血压,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快速输液 B.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C. 调整麻醉深度 D. 头低位
答案:C
解析:全身麻醉时出现低血压,首先应调整麻醉深度,排除麻醉过深导致的血管扩张等因素引起的低血压。若仍不改善,再考虑其他措施。
7. 关于全身麻醉苏醒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患者应在麻醉后恢复室待完全清醒 B. 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C. 可常规使用催醒药物 D.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答案:C
解析:催醒药物应根据患者情况谨慎使用,不能常规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其他选项均是全身麻醉苏醒期的正确处理措施。
8. 全身麻醉诱导时,为预防反流误吸,应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 术前禁食禁水 B. 放置胃管 C. 诱导前使用抗酸药 D. 快速诱导
答案:D
解析:快速诱导可能增加反流误吸的风险,应避免。术前禁食禁水、放置胃管、诱导前使用抗酸药等可预防反流误吸。
9. 以下哪种吸入麻醉药对循环系统抑制作用较强( )
A. 异氟烷 B. 七氟烷 C. 地氟烷 D. 恩氟烷
答案:D
解析:恩氟烷对循环系统抑制作用较强,而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对循环系统抑制作用相对较弱。
10. 全身麻醉时,监测心电图的主要目的是( )
A. 了解心率 B. 观察心律失常 C. 监测心肌缺血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全身麻醉时监测心电图可了解心率、观察心律失常、监测心肌缺血等情况,对评估患者心血管功能有重要意义。
11. 麻醉期间体温升高的常见原因不包括( )
A. 手术室温度过高 B. 麻醉药的作用 C. 感染 D. 患者精神紧张
答案:D
解析:患者精神紧张一般不会导致麻醉期间体温明显升高。手术室温度过高、麻醉药的作用、感染等均可能引起体温升高。
12. 全身麻醉时,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主要依靠( )
A. 吸入麻醉药 B. 静脉麻醉药 C. 肌肉松弛药 D. 复合用药
答案:D
解析:全身麻醉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多依靠复合用药,联合使用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肌肉松弛药等,以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
13. 气管插管后,确认导管位置最可靠的方法是( )
A. 听诊双肺呼吸音 B. 观察胸廓起伏 C. 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D. X 线检查
答案:C
解析: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是确认气管导管位置最可靠的方法,持续出现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可证明导管在气管内。
14. 全身麻醉时,出现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不包括( )
A. 麻醉过浅 B. 二氧化碳蓄积 C. 疼痛刺激 D. 药物过敏
答案:D
解析:药物过敏一般不会直接导致高血压,麻醉过浅、二氧化碳蓄积、疼痛刺激等可引起高血压。
15. 关于全身麻醉的优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患者舒适 B. 可避免手术中的不良反射 C. 麻醉深度易于控制 D. 对机体生理功能影响小
答案:D
解析:全身麻醉对机体生理功能有一定影响,如呼吸、循环等,并非对机体生理功能影响小。其他选项均是全身麻醉的优点。
二、多选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全身麻醉诱导前应准备的物品包括( )
A. 麻醉机 B. 气管导管 C. 喉镜 D. 吸引装置
答案:ABCD
解析:全身麻醉诱导前需准备好麻醉机、气管导管、喉镜、吸引装置等,以确保诱导过程顺利及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2. 以下哪些属于全身麻醉维持的方法( )
A. 吸入麻醉维持 B. 静脉麻醉维持 C. 静吸复合麻醉维持 D. 肌肉松弛药维持
答案:ABC
解析:全身麻醉维持方法包括吸入麻醉维持、静脉麻醉维持、静吸复合麻醉维持,肌肉松弛药是配合麻醉维持使用,不属于独立的维持方法。
3. 麻醉期间预防恶心呕吐的措施有( )
A. 避免使用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的药物 B. 保持呼吸道通畅 C. 适当胃肠减压 D. 应用抗呕吐药物
答案:ABCD
解析:避免使用相关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胃肠减压、应用抗呕吐药物等均可预防麻醉期间恶心呕吐。
4. 全身麻醉时监测的基本项目包括( )
A. 心电图 B. 血压 C. 脉搏血氧饱和度 D. 呼吸频率
答案:ABCD
解析:全身麻醉时监测的基本项目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生命体征。
5.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包括( )
A. 牙齿损伤 B. 误入食管 C. 喉痉挛 D. 气管黏膜损伤
答案:ABCD
解析:气管插管可导致牙齿损伤、误入食管、喉痉挛、气管黏膜损伤等并发症。
三、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全身麻醉诱导方法包括( )诱导和( )诱导。
答案:快速、慢诱导
解析:全身麻醉诱导方法有快速诱导和慢诱导,快速诱导常用于一般情况良好的患者,慢诱导适用于病情较重或估计气道管理困难的患者。
2. 吸入麻醉药的吸收主要取决于其( )和肺通气量。
答案:浓度
解析:吸入麻醉药的吸收主要取决于其浓度和肺通气量,浓度越高、肺通气量越大,吸收越快。
3. 肌肉松弛药分为( )和( )两类。
答案:去极化型、非去极化型
解析:肌肉松弛药分为去极化型和非去极化型两类,作用机制不同。
4. 全身麻醉时,常用的监测项目中,反映通气功能的指标有( )和( )。
答案:潮气量、分钟通气量
解析: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是反映通气功能的常用指标,可了解患者的呼吸情况。
5. 麻醉期间出现低血压,收缩压低于基础值的( )%时应进行处理。
答案:20
解析:一般麻醉期间收缩压低于基础值的 20%时应进行处理,以维持患者循环稳定。
6. 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应采取( )卧位,头偏向一侧。
答案:去枕平卧
解析: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采取去枕平卧卧位,头偏向一侧可防止误吸。
7. 常用的静脉麻醉药有( )、( )等。
答案:丙泊酚、依托咪酯
解析:丙泊酚、依托咪酯是常用的静脉麻醉药,具有不同的特点。
8. 判断气管导管是否在气管内的方法除了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外,还可通过( )、( )等。
答案:听诊双肺呼吸音、观察胸廓起伏
解析:听诊双肺呼吸音和观察胸廓起伏也是判断气管导管是否在气管内的常用方法。
9. 全身麻醉时,为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应鼓励患者早期( )、( )。
答案:咳嗽、咳痰
解析:鼓励患者早期咳嗽咳痰可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
10. 吸入麻醉药的 MAC 是指( )。
答案: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解析:MAC 即最低肺泡有效浓度,是指在一个大气压下,能使 50%患者对手术刺激不发生体动反应时呼气末肺泡气中麻醉药的浓度。
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 简述全身麻醉诱导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答案: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一般如下: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路,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先给予预充氧,然后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诱导药物,如静脉注射丙泊酚、芬太尼等,待患者意识消失后,给予肌肉松弛药如琥珀胆碱等,进行气管插管。注意事项包括:诱导前应评估患者病情,做好困难气道处理准备;严格掌握药物剂量和注射速度,避免不良反应;诱导过程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气道安全,防止反流误吸等。
解析:全身麻醉诱导是麻醉过程的起始关键环节,正确的诱导过程及注意事项可保障患者安全并为后续麻醉维持奠定良好基础。
2. 如何维持全身麻醉的适当深度?
答案:维持全身麻醉适当深度可通过以下方法:根据手术刺激强度调整吸入麻醉药浓度,手术刺激强时适当增加浓度,刺激弱时降低浓度;合理使用静脉麻醉药进行辅助,如在麻醉维持期间根据需要间断静脉注射丙泊酚等;结合肌肉松弛药的使用,维持合适的肌肉松弛状态以满足手术需求;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神经反射等,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麻醉深度;注意麻醉药物之间的协同和拮抗作用,避免单一药物过量或不足。
解析: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
五、病例分析题(15 分)
患者,男性,45 岁,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入室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BP 130/80mmHg,HR 75 次/分,SpO₂ 98%。给予丙泊酚 2mg/kg、芬太尼 4μg/kg、琥珀胆碱 1mg/kg 进行全身麻醉诱导,顺利插入气管导管。麻醉维持采用异氟烷吸入,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手术过程中,患者血压突然降至 80/50mmHg,心率 55 次/分。
1. 请分析患者出现血压、心率下降的可能原因。
答案:可能原因有:麻醉过深,异氟烷吸入浓度过高或静脉麻醉药追加剂量过大,导致血管扩张、心肌抑制;手术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失血导致血容量不足等。
解析:麻醉过程中出现血压、心率下降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分析,从麻醉药物、手术操作、患者自身情况等寻找原因。
2. 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处理?
答案:首先调整麻醉深度,适当降低异氟烷吸入浓度,减少静脉麻醉药用量;若考虑迷走神经反射,可静脉注射阿托品等药物;快速评估患者失血情况,若存在失血,及时补充血容量,如输血、输液等;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根据情况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麻黄碱等提升血压。
解析: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血压、心率下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维持患者循环稳定,保障手术安全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