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常见神经外科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颅内压增高的三大主征是
A. 头痛、视力下降、恶心
B. 头痛、偏瘫、抽搐
C. 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D. 头痛、呕吐、血压升高
E. 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答案:C
解析:颅内压增高的三大主征为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呕吐多呈喷射性,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
2. 诊断颅底骨折最可靠的依据是
A. 头部外伤史
B. 脑脊液鼻漏
C. 头颅 X 线摄片
D. 临床表现
E. 头部 CT 扫描
答案:B
解析:颅底骨折时,因骨折线累及硬脑膜及蛛网膜,使脑脊液经骨折缝流入鼻腔或外耳道,形成脑脊液鼻漏或耳漏,这是诊断颅底骨折最可靠的依据。
3. 头皮裂伤时,在未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清创缝合时间不得超过
A. 8 小时
B. 12 小时
C. 16 小时
D. 20 小时
E. 24 小时
答案:E
解析:头皮裂伤时,如无明显感染,在未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清创缝合时间不得超过 24 小时。
4. 小脑幕切迹疝最有意义的临床定位体征是
A. 患侧肢体活动减少或消失
B. 对侧腹壁反射消失
C. 患侧瞳孔散大
D. 对侧肢体腱反射亢进
E. 患侧下肢病理反射阳性
答案:C
解析:小脑幕切迹疝时,患侧动眼神经受压,出现患侧瞳孔逐渐散大,这是最有意义的临床定位体征。
5. 开放性颅脑损伤最主要的处理原则是
A. 认真清创
B. 抗生素治疗
C. 止痛
D. 止血
E. 应用 TAT
答案:A
解析:开放性颅脑损伤因有伤口与外界相通,易发生感染,所以最主要的处理原则是认真清创,将开放性损伤变为闭合性损伤。
6. 颅内肿瘤最好发的部位是
A. 大脑半球
B. 鞍区
C. 小脑
D. 脑干
E. 小脑脑桥角
答案:A
解析:颅内肿瘤以大脑半球肿瘤最为常见,约占颅内肿瘤的半数左右。
7. 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目前最有价值的无损伤性检查方法是
A. 脑电图
B. 颅脑超声波
C. 头颅 X 线摄片
D. 头颅 CT
E. 脑血管造影
答案:D
解析:头颅 CT 对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等,是目前最常用的无损伤性检查方法。
8. 治疗颅内肿瘤的首选方法是
A. 手术治疗
B. 化学治疗
C. 放射治疗
D. 免疫治疗
E. 脱水治疗
答案:A
解析:手术治疗是治疗颅内肿瘤的首选方法,能直接切除肿瘤组织,达到治疗目的。
9. 急性硬膜外血肿最典型的意识障碍表现为
A. 持续昏迷
B. 昏迷-清醒-再昏迷
C. 昏迷进行性加重
D. 中间清醒期
E. 清醒-昏迷-再清醒
答案:B
解析:急性硬膜外血肿典型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昏迷-清醒-再昏迷,即原发性脑损伤所致的昏迷清醒后,因血肿形成使颅内压增高,再次出现昏迷。
10. 诊断脑震荡的主要依据是
A. 头皮擦伤痕
B. 颅骨骨折
C. 头痛、头晕
D. 短暂昏迷和逆行性遗忘
E. 生命体征变化
答案:D
解析:脑震荡的主要诊断依据是伤后短暂昏迷和逆行性遗忘,一般无器质性病变。
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是____、____、____。
答案: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解析:这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
2. 头皮分为____、____、____三层。
答案: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枕额肌
解析:头皮的分层结构是常见考点。
3. 脑疝分为____、____、____等类型。
答案:小脑幕切迹疝、枕骨大孔疝、大脑镰下疝
解析:脑疝的类型是重要知识点。
4. 颅内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等。
答案: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
解析:这些是颅内肿瘤常见的治疗手段。
5.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_、____。
答案:及时清创、预防感染、闭合创口
解析: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处理关键。
6. 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出血来源是____。
答案:脑皮质血管破裂
解析:明确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出血原因。
7. 脑震荡的临床表现为伤后立即出现____,一般不超过____分钟,清醒后大多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称为____。
答案:短暂的意识障碍、30、逆行性遗忘
解析:脑震荡的典型临床表现。
8. 颅内压增高的后果有____、____、____等。
答案:脑血流量降低、脑疝形成、脑水肿
解析:了解颅内压增高的危害。
9. 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____。
答案:头颅 CT
解析:CT 在颅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重要性。
10. 小脑幕切迹疝时,患侧瞳孔____,对光反射____。
答案:逐渐散大、迟钝或消失
解析:小脑幕切迹疝的眼部表现。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 简述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原则。
答案:
(1)一般处理:卧床休息,床头抬高 15°-30°,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误吸。给予吸氧,适当限制液体入量,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等。
(2)病因治疗:针对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手术切除颅内肿瘤、清除颅内血肿等。
(3)降低颅内压治疗:
①脱水治疗:常用 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②利尿治疗:如呋塞米等,通过增加尿量,减少脑脊液生成,降低颅内压。
③激素治疗:地塞米松等可减轻脑水肿,稳定血脑屏障。
(4)对症治疗:如控制癫痫发作,防治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解析:颅内压增高的治疗需综合多方面措施,以缓解症状,挽救生命。
2. 简述头皮裂伤的处理方法。
答案:
(1)现场急救:立即压迫止血,用干净纱布或毛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
(2)清创缝合:尽早进行清创,一般在伤后 24 小时内,在良好麻醉下,彻底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失活组织等,然后进行缝合。若伤口污染较轻,清创时间可延长至 48 小时。对于较大的头皮裂伤,应注意有无颅骨骨折及脑损伤。
(3)术后处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解析:头皮裂伤及时正确处理可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3. 简述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表现。
答案:
(1)颅内压增高症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等。
(2)意识障碍:由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受累,病人可出现嗜睡、浅昏迷至深昏迷。
(3)瞳孔变化:患侧瞳孔逐渐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这是小脑幕切迹疝的重要体征。
(4)运动障碍:病变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麻痹,病理征阳性。
(5)生命体征紊乱:表现为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不规则等。
解析: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表现是重要考点,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四、病例分析题(1题,20分)
患者男性,35岁,因头部外伤后昏迷1小时入院。查体: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头皮有一约5cm长的裂伤,有活动性出血。头颅 CT 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给予清创缝合、止血等处理。术后患者意识逐渐清醒,但6小时后又出现昏迷,右侧瞳孔直径约5mm,左侧瞳孔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右侧迟钝,左侧灵敏。
1.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 分析其病情变化的原因。
3. 应采取哪些治疗措施?
答案:
1. 最可能的诊断是急性硬膜外血肿。
2. 病情变化原因:患者头部外伤后最初昏迷,CT 未见明显异常,考虑可能有短暂的原发性脑损伤。之后意识清醒,6小时后又出现昏迷且右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符合急性硬膜外血肿导致小脑幕切迹疝的表现。急性硬膜外血肿多因颅骨骨折致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窦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硬膜外间隙,形成血肿,随着血肿增大,压迫脑组织,导致颅内压增高,进而形成脑疝。
3. 治疗措施:
(1)立即复查头颅 CT,明确血肿部位和大小。
(2)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
(3)做好术前准备,尽快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解除脑受压。
(4)术中及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变化,防治并发症。
解析:通过对病例的分析,准确判断病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五、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10 分)
1. 颅内压增高
答案:颅内压持续超过 2. $0-2.6kPa(200-260mmH_{2}O)$时称为颅内压增高。
解析:明确颅内压增高的定义界限。
2. 脑疝
答案: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大于邻近分腔的压力,脑组织从高压力区向低压力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有时被挤入硬脑膜的间隙或孔道中,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
解析:阐述脑疝的形成机制及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