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暨理财公司年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目 录CONTENTS第一章 总体发展情况一、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概述.1二、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与存续情况.1三、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资产情况.6四、银行理财人才体系建设情况.7五、银行理财转型及支持实体经济.9第二章 相关监管政策一、银行理财相关监管政策.12二、主要影响.18第三章 业务治理情况一、理财公司设立及业务开展情况.19二、商业银行资管业务开展情况.37三、银行资管能力建设.40四、行业自律.58目 录暨理财公司年鉴 2023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第四章 同业合作情况一、银行理财与金融同业的合作模式.61二、同业合作情况展望.66第五章
2、业务转型与创新一、理财产品转型.68二、金融科技的应用.75第六章 履行社会责任一、需求端: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80二、供给端:服务实体经济.84三、支持国家战略实施.86四、落实绿色金融服务.87第七章 问题与改进一、银行理财面临的相关问题.90二、下一阶段主要工作措施.93三、理财市场展望.98第八章 董事长寄语一、工银理财.103二、农银理财.103三、中银理财.104四、交银理财.105五、中邮理财.105六、光大理财.105七、招银理财.106八、兴银理财.107九、信银理财.107十、平安理财.109十一、华夏理财.109十二、广银理财.111十三、浦银理财.111十四、民生理财
3、.112十五、杭银理财.113十六、徽银理财.113十七、南银理财.114十八、苏银理财.115十九、北银理财.115目 录暨理财公司年鉴 2023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第九章 公司概览一、工银理财.116二、农银理财.117三、中银理财.118四、建信理财.119五、交银理财.119六、中邮理财.120七、光大理财.121八、招银理财.121九、兴银理财.122十、信银理财.123十一、平安理财.124十二、华夏理财.125十三、广银理财.125十四、浦银理财.126十五、民生理财.127十六、杭银理财.128十七、徽银理财.129十八、南银理财.129十九、苏银理财.130二十、北银理
4、财.130第十章 公司概览.一、工银理财.132二、农银理财.133三、中银理财.135四、交银理财.136五、中邮理财.138六、招银理财.140七、兴银理财.142八、信银理财.142九、平安理财.143十、华夏理财.145十一、广银理财.148十二、浦银理财.151十三、民生理财.153十四、杭银理财.154十五、徽银理财.155十六、南银理财.157十七、苏银理财.160十八、北银理财.160目 录暨理财公司年鉴 2023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第十一章 公司概览一、工银理财.163二、农银理财.163三、中银理财.164四、建信理财.164五、交银理财.165六、中邮理财.168七
5、、光大理财.170八、招银理财.171九、兴银理财.173十、信银理财.173十一、平安理财.173十二、华夏理财.175十三、广银理财.175十四、浦银理财.175十五、民生理财.176十六、杭银理财.176十七、徽银理财.177十八、南银理财.178十九、苏银理财.179二十、北银理财.179第十二章 行业大事记一、工银理财.181二、农银理财.182三、中银理财.182四、交银理财.183五、中邮理财.184六、光大理财.185七、招银理财.186八、兴银理财.187九、信银理财.188十、平安理财.190十一、华夏理财.192十二、北银理财.194十三、广银理财.195十四、浦银理财.
6、196十五、民生理财.199十六、杭银理财.200十七、徽银理财.201十八、南银理财.201十九、苏银理财.202目 录1 第一章 总体发展情况第一章 总体发展情况一、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概述2022 年,银行理财行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充分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严格遵循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理财新规”)等一系列监管政策导向,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持续深化理财业务转型,高效推进理财产品净值化,着力提升业务合规性、管理专业性,在服务实体经济、为老百姓管理财富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7、,总体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显示,截至 2022 年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 27.65 万亿元,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 2.94 万只,全年累计募集资金89.62 万亿元,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为 9671 万个,较年初增长 18.96%。其中,个人理财投资者数量为 9575.32 万人,占比 99.01%。2022 年,理财行业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 8800 亿元。其中,银行机构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 3602 亿元;理财公司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 5198 亿元,同比增长 1.45倍。2022 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 2.09%。2022 年
8、,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累计代销金额 53.59 万亿元。其中,25 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除通过母行代销外,还打通了其他银行的代销渠道,母行代销金额占比整体呈现下降态势。二、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与存续情况(一)理财市场整体规模2022 年,全市场共有 260 家银行机构和 29 家理财公司累计新发理财产品 2.942 暨理财公司年鉴 2023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万只,累计募集资金189.62 万亿元。截至 2022 年底,全市场共有 278 家银行机构和29 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 3.47 万只,.较年初下降 4.41%;存续规模 27.65 万亿元,较年初下降 4.66%
9、。图 1 理财产品存续情况数据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截至 2022 年底,理财公司存续产品 1.39 万只,存续规模 22.24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29.36%,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 80.44%,已成为存续产品数量最多和存续规模最大的机构类型。其次,城商行存续规模 2.45 万亿元,占全市场的比例为 8.85%。表 1 2022 年底各类机构理财产品存续情况机构类型机构数量(家)存续产品只数(只)存续规模(亿元)存续规模同比全市场总量30734675276520.35-4.66%大型银行66689242.86-49.26%股份制银行1112088798.80-82.99%城商行1099
10、06424463.39-32.34%农村金融机构140780810880.27-2.63%1 含开放式理财产品在 2022 年开放周期内的累计申购金额。3 第一章 总体发展情况机构类型机构数量(家)存续产品只数(只)存续规模(亿元)存续规模同比理财公司2913947222421.5329.36%其他机构121980713.50-13.42%数据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二)理财产品类型结构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成效显著。截至 2022 年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6.40 万亿元,占比为 95.47%,较去年同期增加 2.52 个百分点。图 2 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及占比变化情况数据来源:银行
11、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新发及存续封闭式产品平均期限均呈现增加态势。2022 年,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期限较长,加权平均期限在 339 至 581 天之间,为市场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其中,2022 年 12 月份全市场新发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为 498 天,较年初增加3.53%。截至 2022 年底,1 年期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存续规模占全部封闭式产品的比例为 72.60%,较去年同期增加 9.64 个百分点。4 暨理财公司年鉴 2023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图 3 全市场新发封闭式产品期限情况(单位:天)数据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公募理财产品市场占比持续稳定处于高位。截至 2022 年
12、底,公募理财产品存续规模 26.38 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 95.41%,较去年同期减少 0.59 个百分点;私募理财产品存续规模 1.27 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 4.59%。其中,银行机构公募理财产品占比略高于理财公司,约高出 3 个百分点。表 2 不同募集方式理财产品存续情况(单位:万亿元)产品类型银行机构理财公司合计公募5.2821.126.38(97.60%)(94.87%)(95.41%)私募0.131.141.27(2.40%)(5.13%)(4.59%)合计5.4122.2427.65数据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占据理财市场绝对主力,
13、市场占比进一步提升。截至2022 年底,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 26.13 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94.50%,较去年同期增加 2.16 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 1.41 万亿元,占比为 5.10%,较去年同期减少 2.28 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5 第一章 总体发展情况存续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 0.09 万亿元和 0.02 万亿元。表 3 不同投资性质理财产品存续情况(单位:万亿元)产品投资性质银行机构理财公司合计固定收益类4.8721.2626.13(90.02%)(95.59%)(94.50%)混合类0.490.921.41(9.06%)(4.
14、14%)(5.10%)权益类0.050.040.09(0.92%)(0.18%)(0.33%)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0.000.020.02(0.00%)(0.09%)(0.07%)合计5.4122.2427.65数据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开放式理财产品占据超过八成,现金管理类占比减少。截至 2022 年底,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 22.87 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 82.71%,较去年同期增加 0.71 个百分点;封闭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 4.78 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 17.29%。其中,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 8.76 万亿元,较年初下降5.75%,占全部
15、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为 38.30%。.表 4 不同运作模式理财产品存续情况(单位:万亿元)产品运作模式银行机构理财公司合计封闭式产品1.223.564.78(22.57%)(15.99%)(17.28%)开放式产品4.1918.6822.87(77.43%)(84.01%)(82.72%)其中:现金管理类产品0.688.088.76(16.23%)(43.25%)(38.30%)合计5.4122.2427.65数据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6 暨理财公司年鉴 2023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其中,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 24.54 万亿元,占比 88.7
16、3%,较去年同期增加 5.76 个百分点;风险等级为三级(中)及以下理财产品规模为 27.55 万亿元,合计占比 99.62%;风险等级为四级(中高)和五级(高)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 0.10 万亿元,合计占比仅为 0.38%。表 5 不同风险等级理财产品存续情况(单位:万亿元)产品风险等级银行机构理财公司合计一级(低)0.407.447.84(7.46%)(33.44%)(28.34%)二级(中低)4.3712.3216.70(80.82%)(55.40%)(60.39%)三级(中)0.592.423.01(10.95%)(10.88%)(10.89%)四级(中高)0.030.030.06(
17、0.59%)(0.13%)(0.22%)五级(高)0.010.030.04(0.18%)(0.15%)(0.16%)合计5.4122.2427.65数据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为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理财市场 2022 年累计发行 ESG 主题理财产品 110 只,合计募集资金超 700 亿元。截至 2022 年底,ESG 主题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 1304 亿元,较年初增长 35.55%。为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理财市场全年累计发行乡村振兴、公益慈善等社会责任主题理财产品 131 只,募集资金约 500 亿元。三、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资产情况截至 2022 年底,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
18、 29.96 万亿元,较年初下降 3.94%;负债合计 2.27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6.07%。理财产品杠杆率 108.20%,较去年同期增加 0.83 个百分点。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投向债券类、非标准化债权类22 债券类包含“债券”、“同业存单”资产;根据 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自2021年起,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统计口径相应调整。7 第一章 总体发展情况资产、权益类资产规模分别为 19.08 万亿元、1.94 万亿元、0.94 万亿元,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 63.68%、6.48%、3.14%。图 4 理财产品资产配置情况截至 2022 年底,理财产品持有信用债313.68 万
19、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 45.66%,占比较去年同期减少2.47个百分点;持有利率债41.42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4.74%。作为市场规模最大的资管产品类型,理财产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充分发挥资金优化配置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截至 2022 年底,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 22 万亿元。理财资金投向绿色债券规模超 2700 亿元,投向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扶贫等专项债券规模超 1200 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超 3.5 万亿元。四、银行理财人才体系建设情况2022 年是对银行理财乃至整个资管行业影响深远
20、的一年,随着资管新规的全面落地,在净值化转型收官的背景下,在从银行资管转向统一的标准化市场的过程中,如何充分理解中国资管市场的规律,巩固优势,补齐短板,构建起适应资管行业经营3 信用债包含商业性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证券、外国债券(不含 QDII 债券)。4 利率债包含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票据、政府机构债券和政策性金融债券。8 暨理财公司年鉴 2023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逻辑的运作机制,形成以知识和人才为内核的可持续竞争力,更加高效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满足居民财富增值需求,应是所有理财公司都需要思考的课题。(一)依托自身禀赋构建人才体系传统银行理
21、财业务长于固定收益投资、非标债权投资、信用风险管理、债券交易波段操作等领域,理财公司也继承了这些优势:从固定收益投资看,理财公司固定收益投资人才储备往往比较丰富,而且较为资深,在市场上也积累了很长时间的业务经验,形成了人才梯队。加之在固定收益投资领域银行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固定收益人才完全不弱于、甚至强于其他类型的资管机构。从非标债权投资看,银行理财公司从买方角度看几乎拥有资管行业中最具经验的人才,业务涉及的类型和品种全面,人才储备超越其他机构。从信用风险管理看,银行的传统业务核心即为评价信用风险,在客户覆盖、财务状况把握、信用风险评价、投后管理等方面有着深厚经验,相关人才队伍也较有实力。
22、从债券交易波段操作看,银行是日常经营中最贴近实体经济的金融机构,对客户和市场的变化具有天然的信息优势和敏感度,同时银行又是宏观经济政策变化最敏感的响应者和货币政策传导的执行者。因此银行理财的债券交易人才,在把握宏观经济走势、把握货币政策变化方向、了解市场、预判市场方面也具有非常强的优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理财公司脱胎于原母行资产管理部或相应业务部门,在理财公司筹备成立之初,追求平稳过渡成为此阶段的第一诉求,主要高管和团队人员大多来自母行资管部门,同时辅以市场化招聘手段引进专业人才,在保障主要业务核心团队的稳定性和专业性的同时,又承袭了母行相应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二)市场化引进打造差异化
23、团队近年来,理财公司逐步开始探索具有自身业务特性的管理模式,越来越多机构通过完善内部管理体系以提升运行效率,以市场化的手段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提供更适合发展的环境。9 第一章 总体发展情况权益业务方面,部分理财公司从公募基金、保险资管、券商资管等机构引入资深权益投资人才,这些人才和理财公司的文化契合程度如何,以及能否继续发挥出良好的投资业绩,值得进一步观察,找到人和机构的契合点,是一项比较具有挑战但必须做好的工作。多资产投资方面,部分理财公司在商业银行阶段就开展了相关业务,并建立起了人才梯队。也有理财公司引进了券商资管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另类投资领域人才,着重从买方角度挑选合适标的方向。风险
24、管理方面,在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绝大多数资产都使用市值法估值,无论是债券还是股票,大宗商品还是衍生品,亦或是外汇,都面临着市场风险,理财公司相关市场风险管理人才多来源于券商、外资银行、保险资管等机构。总体来看,接下来,银行理财机构应充分发挥自身禀赋,构建差异化优势,同时尊重和把握资管行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规律和周期,通过建立市场化的运作和运营机制,全方位提升行业竞争力和实体经济服务水平。五、银行理财转型及支持实体经济近年来,得益于国内经济金融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和金融对内对外开放效果的不断释放,我国稳定全球经济的中流砥柱作用日益凸显、资本市场规模不断上升、资产管理行业逐渐发展壮大。但与此同时
25、,资管市场上也出现了直接融资间接化、投资业务融资化、私募产品公募化、市场主体行政化等现象,衍生出了诸如监管套利、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强、风险积聚等问题,行业发展中深层次的结构性、体制性制约依然存在,资管行业转型发展的任务仍然没有结束。另外,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过程中,随着金融供给侧改革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不断深入,对资管行业乃至银行理财的转型升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资管新规以及相关配套细则落地以来,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逻辑和脉络是比较清晰的,即围绕“市场化运作能力弱、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弱、风险缓释能力弱”的“三个弱化”问题采取措施、深化改革、加以解决,通过对资管市场10 暨理财
26、公司年鉴 2023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基础性、机制性制度的改革和调整,建设符合资管市场发展规律和周期的行业生态和体系,同时,以资管行业的转型升级为契机,为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提供突破口和战略支点。目前,中国资管市场各类机构发展阶段不同,业务侧重各异,发展路径多样,在净值化转型的背景下,在统一的标准化资管市场形成的过程中,如何充分理解中国资管市场的规律,把握行业转型升级的逻辑,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助力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金融供给侧改革,高效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各家理财公司需要思考的课题,也是应该具备的担当。2022 年以来,理财公司主要从以下几
27、方面把握行业转型升级的脉络,高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是明确自身定位。理财公司积极参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资管生态圈和价值链,支持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理财公司的出现,较大提升了整个资管行业产业链分工的上限,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理财公司与券商、公募基金等机构的合作,将更多地从产业链资源配置和整合的角度进行探索和切入。具体而言,理财公司依托母行,在业务体量、客群规模、销售渠道等方面的禀赋较强,在净值化转型的背景下,具备成为资管行业各类资源配置者的潜力和动力,公募基金、券商资管等机构凭借在投研体系、大类资产配置能力、金融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可以作为投研能力的提供商,双方通过委外业务、投资顾问等形式
28、实现精准对接,形成产业链上的闭环运作和良性循环,共同构建开放、稳定、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的资管生态圈,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打造资本市场高质量的机构投资者集群。二是以“真资管”转型为主线打造核心竞争力。资产管理行业作为一个整体,有其自身的发展周期和规律,理财公司作为新生力量,充分认识和把握资管行业知识密集型的行业特征,构建适应资管行业经营逻辑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打造以知识和人才为内核的发展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深度融入到此轮中国资管行业转型升级的周期中来。在资产端,充分发挥在固收、非标类资产投放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权益类资产、衍生品等资产配置路径,提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更加高效地支持实体经济发
29、展。在11 第一章 总体发展情况产品端,不断丰富理财产品谱系,在投资者风险可承受的前提下,促进居民储蓄向财富管理的转化,提高居民财富的长期回报率,保障未来的消费能力,助力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三是建立投资导向机制,积极布局权益类资产提升企业融资效率。我国总经济杠杆率主要涉及居民债务、政府债务、非银行的工商企业债务三个部分,目前看来,居民负债占 GDP 的比重在 50%左右,且购房抵押贷款规模高度相关,在“房住不炒”的大框架下,此类债务规模快速增加的可能性不大;而政府债务方面主要是管理路径的选择问题,只要管控措施到位、透明度高,
30、不会发展为结构性困局;相对于以上两类杠杆,我国工商企业既缺少高负债的市场约束淘汰机制,又缺少资本金的市场化补充机制,高负债的风险应该说是实际存在的。理财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方,应当切实肩负起支持工商企业高质量融资的任务,构建投资导向机制,积极探索权益投资市场,为企业的股权融资提供活水,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重要立足点和支柱。四是服务国家战略,构建差异化经验曲线。理财公司的加速入场,不仅促进了资管行业更高质量发展,也推动着银行理财业务回归资产管理本源,有力支持实体经济。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催生了多元化融资需求。另一方面,私募股权
31、市场发展、A 股注册制落地、REITs 产品等为理财公司提供了多元化投资标的,为理财投资打开新的突破口,也为广大居民投资分享国家战略红利提供了差异化选择。在此背景下,理财公司在此轮资管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各自区位优势,聚焦构建差异化经验曲线,优化资产投资结构,丰富理财产品谱系,共同搭建产融研合作平台,为国家各项战略的深入推进提供金融动力。随着资管行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中国资管市场必然会朝着更加规范、开放、高效的方向稳步迈进,在此过程中,银行理财机构与其他资管机构一起,共同打造包容、稳定、友好的生态圈,构建资管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机制,为国家金融供给侧改革、去杠杆化、多层次资本市
32、场建设等重大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12 暨理财公司年鉴 2023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一、银行理财相关监管政策2021 年 12 月 31 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三年过渡期正式结束,银行理财行业全面步入净值化、规范化发展时代。纵观 2022 年银行理财监管政策,为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运作,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银保监会陆续出台了关于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的通知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监管文件。(一)关于扩大养老理财
33、产品试点范围的通知2022 年 2 月 27 日,银保监会发文关于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的通知,公告自 2022 年 3 月 1 日起,银行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由之前的“四城四机构”扩展为“十城十机构”。1.出台背景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启动以来,总体运行平稳,市场反应积极,取得良好开局,在丰富商业养老金融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推动完善试点,加大养老理财产品供给,经银保监会同意,决定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并发布关于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的通知。2.主要内容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地区及试点理财公司数量均有明显增加。银保监会 2021 年 9月 10 日发布的中
34、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中试点理第二章 相关监管政策13 第二章 相关监管政策财城市数量仅有武汉、成都、深圳、青岛四地,试点机构仅有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和光大理财四家机构。本次通知将试点机构扩大至包括北京、上海等十座城市,试点机构在原来 4 家的基础上增加了交银理财、中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六家理财机构,且试点理财公司可自主选择一个或多个试点地区销售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机构的养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规模上限有一定变化。此前已开展试点的 4家机构的养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规模上限由 100 亿元提升至 500 亿元,本次新增的试点机构的产品募集资金
35、总规模上限为 100 亿。3.相关影响试点范围扩大将加速养老理财产品在各地的推广,为老龄群体提供更多优质的养老理财产品,充分发挥养老理财产品对养老保障的支撑作用,为将来全面推行养老理财产品做出重要示范。(二)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2022年8月22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 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办法对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法规原则性要求进行细化和补充,与上述制度共同构成理财公司内控管理的根本遵循。1.出台背景2018 年 12 月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理财公司办法)发布以来,已有 30 余家理财公司获批筹
36、建。理财公司作为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资管机构,正处于“洁净起步”的关键时期,有必要尽快对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相关监管制度进行细化和补充,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内控标准,构筑全面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构建与自身业务规模、特点和风险状况相适应的内控合规管理体系。2.主要内容办法 共六章46条。第一章“总则”,明确立法依据、适用范围、定义、总体要求、监督管理等。第二章“内部控制职责”,规定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组织架构,董监高、14 暨理财公司年鉴 2023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内控职能部门、内审部门等职责分工和定位等。第三章“内部控制活动”,细化理财公司在内控制度、产品设计和存续期管理、账户和销售管理、
37、投资和交易制度流程、重要岗位关键人员管理、风险准备金、关联交易管理、与母行风险隔离、投资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监管要求。第四章“内部控制保障”,明确理财公司在信息系统管理、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数据质量、会计和估值、内控考评、内控培训等方面应遵循的监管要求。第五章“内部控制监督”,明确理财公司内部审计和年度报告义务,监管部门持续监管责任等。第六章为“附则”。办法坚持问题导向、行业对标、风险底线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原则,要求理财公司建立全面、制衡、匹配和审慎的内控管理机制和组织架构,强化理财业务账户管理,完善投资决策分级授权机制,健全交易全流程管理制度,实行重要岗位关键人员全方位管理,加强关联交易管理
38、与风险隔离,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内控职能部门和内审部门的内部监督作用。针对理财公司受托管理职责方面,办法要求理财公司对各项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制定全面、系统、规范的内控制度体系,并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一是加强产品设计和存续期管理。要求理财产品发行前严格履行内部审批程序,持续跟踪每只产品风险监测指标变化情况,开展压力测试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二是强化理财业务账户管理。要求完整准确获取投资者身份信息,为投资者开立理财账户,理财资金归集、收付和划转等全部流程通过银行账户及银行清算结算渠道办理,理财产品销售信息和数据交换通过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中央数据交换平台等银保监会认可平台进行。每只理
39、财产品分别设置投资账户,更好追踪资金投向,落实“三单管理”。三是完善投资和交易制度流程。要求合理划分投资决策权限,建立投资决策授权持续评价和反馈机制。明确不同类型资产投资审核标准、决策流程、风控措施和投后管理要求。健全交易全流程管理制度,有效识别和控制相关风险。四是实行重要岗位关键人员全方位管理。实施岗位责任制度和不相容岗位分离措施,强调开展投资交易应当使用统一管理的通讯工具并进行监测留痕。五是强化与母行风险隔离。要求理财公司对每笔投资进行独立审批和投资决策。全面准确识别关联方,规范管理关联交易行为,合理15 第二章 相关监管政策审慎设定重大关联交易标准。针对同类业务规则一致性方面,办法充分对
40、标国内外资管行业良好监管实践,结合理财公司特点细化了相关要求。一是设立首席合规官。负责对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审查、监督和检查,并可以直接向董事会和监管部门报告,更好发挥其监督制衡作用。二是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建立人员信息登记和公示制度,明确投资人员、交易人员名单。在理财公司官方网站或者中国理财网等行业统一渠道公示投资人员任职信息、关联交易信息、托管机构信息等。三是加强交易监测、预警和反馈。实行公平交易、异常交易监测制度,前瞻性识别和防范风险。实行集中交易和交易记录制度,确保投资和交易相分离,以及交易信息可回溯、可检查。四是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建立信息隔离制度,强化信息隔离,防止敏感信息不当
41、传播和使用。依法处理投资者个人信息,保护投资者个人信息安全。针对理财公司内外部监督方面,办法坚持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管相结合,共同推动理财公司完善内部控制长效机制。一是要求理财公司内控职能部门至少每年组织内控考评,考评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二是要求理财公司内审部门至少每年开展内控审计评估,发挥监督制衡作用。三是监管部门加强持续监管,逐步建立理财公司评价体系,提升监管有效性。3.相关影响办法进一步充实了以“资管新规”为核心的资管行业监管制度体系,全面覆盖理财公司的业务与管理活动,有针对性地提出适用于本行业的内控要求,对于理财公司完善内控体系、促进理财业务规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42、三)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2022 年 11 月 18 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决策部署,促进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中国银保监会银保监会制定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并发布了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16 暨理财公司年鉴 2023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1.出台背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加快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不仅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一项具体举措,也有助于建成覆盖全民、权责清晰、保障适度的
43、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2022 年 4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27 号,以下简称意见)。为落实意见要求,银保监会制定了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助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康发展。2.主要内容暂行办法共六章六十二条,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了制定目的、个人养老金业务的相关定义、行业平台功能和监管主体。个人养老金产品是指符合金融监管机构要求,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金融产品。包括个人养老储蓄、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个人养老金公募基金产品等。二是明确了个人养老金业务范围等,
44、对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个人养老金产品提出具体要求。首次明确商业银行个人养老金业务范围包括资金账户业务、个人养老储蓄业务、个人养老金产品代销业务、个人养老金咨询业务以及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个人养老金业务。同时规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为特殊专用账户,参照个人人民币结算账户项下类户管理,并就与类户区别事项进行了例外规定。达到国家规定的领取条件前,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封闭运行。三是明确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从业务范围、产品类型、产品销售/托管等方面对理财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进行了规定。明确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是指符合金融监管机构相关监管规定,由符合条件的理财公司发行的,可供资金账户投资的公募理财产品。四
45、是明确信息报送主体和时效。对商业银行、理财公司向行业平台报送信息和向监管部门报告情况等提出要求,同时根据报送信息类别明确不同报送时效。五是明确个人养老金业务监督管理机制。暂行办法规定由银保监会公布可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名单。理财行业平台定期向社会公布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并由银保监会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商业17 第二章 相关监管政策银行和理财公司进行持续监管。通知确定,截至 2022 年三季度末,一级资本净额在 1000 亿元以上、具有跨区域服务能力、主要审慎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规定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具有较强跨区域服务能力的城市商业银行,以及截至 2022 年三季度末,已纳入
46、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的理财公司,可以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主要包括6家大型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5 家城市商业银行和 11 家理财公司。3.相关影响发展政策支持、商业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是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有利于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提升保障水平。暂行办法能促使商业银行、理财公司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供给,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助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康发展。(四)其他监管政策除以上监管政策外,针对目前银行理财机构的理财业务和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展示不规范等问题,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自律规范(以下简称自律规范)和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展示行为准则(以下简称行为准则
47、)。自律规范对开展理财业务或销售理财产品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了一系列自律要求,有助于维护行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好地应对各类风险;行为准则则从适用范围、展示定义、目标导向、展示要求、实施情况等方面,对产品业绩基准展示明确了底线式的规范。其次,银保监会发布的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流动性管理办法)已于 2022 年 5 月 10 日正式落地。各银行理财机构也根据办法要求积极调整布局,完善相关架构和制度设置。但在年末的“破净潮”冲击下,部分机构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仍显吃力,面临了较大挑战。因此各理财机构,尤其是中小银行还应积极按照流动性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投资策略评估和申赎管
48、理、严格执行压力测试、完善流动性风险的监测、跟踪和管控。另外,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18 暨理财公司年鉴 2023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现金管理通知)也于 2022 年 12 月 31 日结束过渡期。期间,各银行理财机构已按照监管要求积极整改、规模实现平稳有序压降。其中,各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大体已经整改到位,商业银行存续规模都已降低到 5000亿元以下。二、主要影响(一)填补政策空白,促进业务转型持续推进自 2018 年 4 月资管新规发布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根据资管新规精神,陆续出台各类资管产品的管理办法和
49、规则,进一步推动和落实资管新规要求。2022 年是资管新规正式施行的第一年,内控管理办法、自律规范、行为准则的发布,以及流动性管理办法和现金管理通知的正式落地实施,标志着理财公司进入高质量发展与精细化管理的新时期,有利于促进同类资管业务统一监管标准,增强理财公司法治观念和合规意识,促进理财公司构建与自身业务规模、特点和风险状况相适应的内控合规管理体系,推动理财行业形成良好发展生态。理财业务监管政策得以持续完善,理财公司获得较为稳健的发展,产品规模稳定增长,净值化转型基本完成。(二)扩大业务空间,助力养老理财健康发展目前广义上的个人养老包括商业养老年金产品、个税递延养老保险(试点)、养老目标基金
50、、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试点)、银行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等,其中银行养老理财产品对丰富个人养老产品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保障需求提升、以及政策对于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的支持下,预计个人养老整体的规模将逐渐提升。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个人养老金政策要求,深化养老金融战略实施,把握个人养老金账户试点政策机遇,构建全生命周期养老客群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另外,养老金第三支柱是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的关键场景与核心动能,以个人养老金账户为切入点,挖掘客户养老需求,将撬动更大规模的养老财富管理需求,推进养老规划、养老资产配置落地,推动大财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