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是否有助于出口贸易.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237205 上传时间:2024-04-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是否有助于出口贸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是否有助于出口贸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是否有助于出口贸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外资 2023 年 8 月(上)第 15 期94当前,受逆全球化浪潮冲击,中国对外贸易面临较大冲击,出口增长乏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是走出贸易困境的有效武器。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是国内大循环的空间经济基础,适度的城市差距将有利于国内经济呈阶梯式流动,促进经济要素由大城市向周边中小城市流动且有利于周边中小城市更有能力去承接来自中心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国际贸易具有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中国企业通过贸易能够加强与东道国先进科学知识与技术的交流,以跨国公司的内部关联形成的贸易促进了知识与技术的跨国传播,有利于跨国企业学习东道国先进的清洁技术与绿色生产工艺,提升清洁生产效率和绿

2、色生产能力,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根 据 UNCOMTRAD 数 据 库,2022 年中国出口额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产品出口需要企业具备强大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先进技术和充裕资本的支撑。中国的经济要素存在向区域核心城市不断聚集的趋势,企业和人口的空间聚集将伴随着知识技术与资本的流动,经济聚集与空间溢出效应将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生产率,最终影响企业出口行为。从近些年的聚集形势来看,人口、资本等经济要素的集聚不再指向单一的超大型城市,而是朝着数量较多的新一线城市集聚,使得中国经济要素呈现出向多中心城市聚集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尽管中国出口贸易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 2016 年以来,在全球经济放缓的

3、背景下,中国出口贸易流量连续三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直到 2020年才开始恢复增长。中国出口额受外部经济形势的影响而出现波动,其中内生动力不足是出口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2020 年暴发的新冠疫情和逆全球化浪潮对我国出口产生消极的影响,为了激发中国出口的新动力,许多学者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维度展开深入分析。部分学者研究了东道国市场需求、经济复杂性、技术性贸易壁垒、文化距离、经济自由度差异、制度差异等外部形式对于我国出口的影响;还有部分学者探讨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劳动力流转、政府补助、数字化转型等内部因素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综上来看,现有文献已从多个角度研究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但鲜有文

4、献从经济地理的角度出发去探究经济要素的多中心空间聚集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实际上,企业所处环境的经济聚集度与企业技术效率、要素可得性、融资约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并最终对企业出口行为产生影响。因此,以经济集聚为视角,研究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如何影响出口贸易能够在理论上对现有研究做有益补充。现状描述如图 1 所示,我国近十年来整体出口额逐年稳步增长,体现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由东南沿海至内陆地区逐步推进的过程,整体提升了我国出口水平的同时,却造成了出口在局部地区分布不均,不同地域开放程度差异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外部市场的

5、距离更近,并且对国外市场信息反应更加迅速灵敏,成为企业进行出口的首选之地。东部沿海地区出口的先行者优势会产生因果积累效应,推动更多的企业开展出口。如图 1 所示,华东地区与华南地区的出口年流量和增长速度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2021 年两地区对外出口额之和占中国七大区域总研 究ESEARCH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是否有助于出口贸易?出口贸易是企业开展全球化经营开拓国际市场的有力手段,宏观上出口贸易还能助推中国高质量发展。研究发现,多空间发展模式有利于出口贸易增长,并且主要通过要素流动影响出口贸易。文/陈晓钰95Aug.2023 Foreign lnvestment in ChinaFOREIGN l

6、NVESTMENT IN CHINAAug.8 2023 中国外资和的 76.6%,其中,广东占 24.2%,江苏占 15.2%。由此得出,中国各大区域出口流量分布极不均衡,并且出口的绝对差距与相对差距都在扩大,违背了各区域均衡发展的政策初衷,亟需相应的政策工具优化出口的地理空间布局。理论基础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内涵是经济要素在更广阔的空间寻求多中心的均衡集聚,是要素以合理配置为导向跨城市、跨区域流动所形成的多中心城市模式。城市结构和要素布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将影响企业生产和出口的行为决策,因此,可以基于集聚经济理论来阐述多中心空间发展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要素流动可能是多中心

7、空间结构影响区域内企业出口活动的主要途径。区域城市集群的多中心发展能够促进各城市有序分工、密切合作,形成良性的城市网络,有利于各城市之间人才、资本与技术信息流动的便利化。要素在城市间的流动,除需要较好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之外,合理的层级分布也是必要的。在单中心城市结构下,大量的高技能劳动力和优质生产要素向中心城市汇聚,虽然为中心城市的企业创造了优质的发展环境,但要素过度聚集将导致资源使用效率低下。与此同时,过度聚集产生的虹吸效应将使得边缘城市的企业难以获取高质量生产要素,缺乏资金的支撑无力进行技术创新,抑制企业的生产率提高,打压其出口的积极性。在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存在大量的次级中心城市,这些次中

8、心城市成为沟通与承接中小城市和超大城市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可以更好地发挥核心城市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促进知识技术跨地区传播。要素的自由流动有助于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不同地区间传播交流,提高了分工水平,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扭曲,优化了资源配置,提升了企业生产率。出口要面临巨额的前期成本,只有当企业的生产率足够高可以利用规模优势覆盖掉前期固定成本时企业才可能开展出口贸易。因此,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能够促进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的技术与生产率水平,最终促进企业出口贸易。除此以外,市场分割是扭曲要素资源配置的重要原因。户籍限制是市场分割的重要特征,户籍限制的存在阻碍了人才要素的自由流动并使得

9、劳动力市场变形和扭曲,严重打压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所以,建立统一大市场、打破各区域之间的市场分割是提升我国出口竞争力有力手段。而在多中心空间城市网络中,不同层次的城市在人力资本和市场资源方面的积极交流显著加速了区域内市场整合的进程,提高了要素配置和边际产出的效率,并使企业能够通过规模经济和技术扩散实现更大规模的出口扩张。研究设计1.估计模型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区域(省份)的出口贸易行为。本文研究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区域出口的影响,具体回归模型如下模型如(1)式所示。,=0+1,1+21+2,1+,+(1)其中,(1)式是回归方程,用于检验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区域出口的影响。其中,=表示区域出口对数值,由于出

10、口是连续性变量,所以对出口取对数得到,=。CV 代指区域层面的控制变量。+表示随机误差项。2.核心变量多中心空间结构。结合本文的数据特征,本文将从“形态”的维度,对省域多中心指数进行测度,参照陈旭、邱斌(2021)的做法,重点运用城市规模分布的帕累托指数,来测度省域内部的多中心程度,具体测度公式如下式所示:ln,=,(2)式(3)中,表示某城市人口数量的全省排名,population 指的是该城市年末人口数量。按照省份对数据进行分组,将分组后的数据分别代入stata 进行回归,p 为估计系数,即该省份的多中心空间指数。某省份 p 值越大,该省份城市空间布局越趋向于图 1 分地区对外出口贸易额数

11、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外资 2023 年 8 月(上)第 15 期96多中心结构。被解释变量。本文选取各省份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划分的出口总额,并取对数值放入模型中。其他变量。本文同时选取若干可能会影响地区出口的控制变量,如行政土地面积、地区生产总值和“一带一路”倡议虚拟变量,若观测年份在 2014 年之前取值为 0,观测年份在 2014 年以后取值为 1。为了减小异方差问题,对以上连续变量均进行取对数处理。3.数据来源城市人口规模的数据以及行政土地面积、地区生产总值等控制变量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各地区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实证分析本文首先利用上述计量模型对多空间发展模式于出口贸

12、易进行全样本回归,表 1 的每一列回归都控制了区域固定效应和年份固定效应,通过逐步加入控制变量方式展示回归结果。从第 1 列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多中心空间指数能够显著提升地区出口额,并且在逐步加入了控制变量后结果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这说明区域间的要素均衡分布能够扩大地区出口,且结果是稳健的。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得知沿海省份地区出口流量较大,这是由于沿海省份的企业具有区位优势,出口的倾向更高,因此,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企业出口的影响也必然会存在区位差异。由于沿海城市企业相对于内陆企业更加了解国外市场行情,获得的国外需求信息更加丰富,与国外企业贸易交流频繁,使得多空间发展模式产生的生产率促进效应对东部沿海

13、地区企业的出口释放程度更大。多中心空间结构引致的要素流动效应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生产率的提高到提升出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沿海企业优越的区位条件促使出口对生产率变动更加敏感。因此,相对于内陆企业,多空间发展模式提升沿海企业出口的效果更强。除了体现在宏观地区层面,多空间发展模式影响出口还会在行业层面上有所差别。因为多中心空间结构提升企业出口的机制是要素充分流动产生的知识技术的空间溢出,对于知识要素密集度较高的行业生产率的主要约束条件是知识技术,而其他如劳动密集型行业对知识技术的依赖度较低。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知识技术等信息交流更加方便,与之相反劳动力资源跨区流动时会考虑到个人社会及家

14、庭因素,对于市场信息的反应速度比较迟缓。因此相较于其他行业,多空间发展模式对知识密集型行业下属企业的出口促进程度更大。结论及建议本文利用 2009-2019 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实证检验了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对区域出口行为的影响及作用。结果发现,多空间发展模式有利于区域出口的增长,并且主要通过要素流动影响出口。一是多中心空间模式有助于提升区域出口。即由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方便了多中心城市的上市企业获取优质生产资源,实现了更加合理的要素配置,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了出口。二是多空间发展模式对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出口均有促进作用,但由于沿海企业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使得多空间发

15、展模式的出口促进效应更强。三是多空间发展模式对知识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企业出口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由于企业生产率的主要提升渠道是要素充分流动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多空间发展模式更能促进知识密集型企业生产率提高,使得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出口增幅更大。本研究结论为我国区域发展与城市研 究ESEARCH(1)(2)(3)(4)出口出口出口出口多中心空间指数1.893*1.901*2.121*2.232*(0.135)(0.250)(0.169)(0.171)行政土地面积0.342*0.374*0.369*(0.173)(0.188)(0.186)地区生产总值0.848*0.866*(0.132)(0

16、.156)一带一路0.856*(0.564)_cons-8.627*-6.453*-8.463*-6.956*(1.196)(2.235)(1.174)(2.715)N264264264264r20.0520.0680.0550.069地区yesyesyesyesyearyesyesyesyes表 1 基准回归结果97Aug.2023 Foreign lnvestment in ChinaFOREIGN lNVESTMENT IN CHINAAug.8 2023 中国外资规划提供了一些经验启示:一是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打造多个中心城市,实现城市发展从“一超”向“多强”转变,适度缩小次中心城市与超大

17、城市的经济规模差距,适度均匀分配生产要素,促使要素向多中心合理聚集。全国范围内持续不断地推进多中心城市结构的形成,适度合理地打造城市规模分布阶梯,保持省核心城市具备强大的经济辐射和区域带动能力,建立相互依赖、合作分工、主次清晰的多空间城市结构,防止城市经济规模过度均衡化抑制企业开展出口。二是加快推进市场化进程,打破市场分割,建立统一的大市场。地方政府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各城市之间政府部门的交流沟通与合作,统筹协调力度,降低要素流动的阻碍,促进要素在城市间、城市内自由流动。加强互联网建设促进信息交流,完善交通设施促进人才劳动力的跨城市流动。大力推进城市数字经济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助推企业完成数

18、字化转型升级,以此深化各城市之间经济互动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数字经济平台,减少城市间因信息交流而产生的成本,提升企业获取国外市场信息的便捷性。最后,充分考虑各城市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共建产业园和经济走廊打破市场分割并促进各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三是在实施多中心空间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不要一味地增加中心城市的数量,更要确定各中心城市之间的主次关系,打造分工明确、主次地位清晰的多中心空间结构。同时要充分发挥交通的先行先导作用,实现次中心与主中心的联通,引导次中心发展向主中心靠拢,建设以交通紧密连接主中心和周边次中心的空间发展格局,形成以点带动面的整体格局。对尚未形成次中心的中小城市进行适度发掘与培育,不断提高主中心集聚能力,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实现主中心与中小城市之间的资源互联互通,以避免中小城市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出现“空城”等负面现象。FIC(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