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2 时代论坛 泛娱乐主义思潮与娱乐生态净化微博热搜霸榜的明星八卦轶事、社会公共事件的网络热议、网红选秀等文娱业的过度受热,文娱产业在数字智能时代迎来发展新高潮。各种网络梗的日常化,网络用语的社会普及,生活日常的“抖音化”等社会文娱快速发展在提供娱乐休闲的同时呈现出“娱乐狂欢”下的过度娱乐趋向。“一切公共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1娱乐过热的社会现象背后是泛娱乐主义思潮的快速蔓延,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剖析泛娱乐主义思潮的
2、表现及其生成机理,并探索解构的现实路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泛娱乐主义思潮的表现及其本质泛娱乐主义思潮是以“娱乐至上”为指向,以娱乐价值为核心价值标准,用戏谑、反讽、搞笑等娱乐化的方式解释社会生活,追求“消遣娱乐”并向社会公共事件、政治、教育等严肃领域蔓延的一种思想观念。“娱乐是人以娱悦心身为主要或唯一目的的生命活动,简单地说是一种乐生活动。”2娱乐是通过某种活动满足人的快乐需求,使其达到一种愉悦的身心状态。但,泛娱乐主义的关键在于“泛”,即娱乐被“泛化”。“泛化”是双重概念,首先是娱乐范围领域泛化,即娱乐边界被模糊,娱乐从思想文化领域越界到政治、经济、教育等其他领域,本不应娱乐的事物被娱乐。更
3、深层次的是娱乐价值取向的泛化,即娱乐价值取向越界掩盖甚至消解其他价值成为首要甚至是唯一的价值标准。在“娱乐至上”的价值观下人异化为仅追求娱乐的“娱乐人”。泛娱乐主义在当今社会最直观的表现在个体思维方式的娱乐化重构,冲击传统话语体系,形成以表情包、网蒋书娴(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632)摘要:泛娱乐主义思潮是一种以娱乐包装、衡量一切并对大众文化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思想观念或倾向,表征为娱乐性话语体系、审美庸俗化和价值虚无主义。泛娱乐主义思潮是一种历史性存在,有其复杂的生成机理,其本质是娱乐市场资本逻辑侵蚀下娱乐生态恶化甚至退化,娱乐作为人的乐生活动被异化为人的终极价值和目标。以净化娱
4、乐生态切入,从资本引导和合理规约、娱乐内容供给、大众娱乐素质提升探索消解泛娱乐主义思潮的可能性。关键词:泛娱乐主义思潮;娱乐生态;净化络流行语主导的娱乐性话语体系。随着网络社交的发展,以网络语言为代表的新的大众语言生成,并在娱乐性追求中出现以“yyds”“绝绝子”等网络流行语和各类鬼畜表情滥用为代表的娱乐性话语体系,进一步解构传统严肃话语 体系。“yyds”作为电竞圈用语经由互联网社交成为网络热门词汇,出现“一切皆可yyds”的趋势。其后更是出现在官方媒体平台,成为公共话语体系的一种补充。“yyds”作为在某种特定语境下的亚文化表达有存在合理性,但当人们以娱乐的心态滥用“yyds”,其出现语义
5、贬值,甚至成为一种标签化的语言符号陷入语言的无意义。“绝绝子”“蓝瘦香菇”和各种无厘头表情包同“yyds”一同重构以浮夸化、标签化、浅薄化为主要特征的娱乐话语体系。其次,娱乐性话语体系背后是向直觉、欲望性娱乐“服从”过程中的审美庸俗化。娱乐拥有浓重的道德色彩,娱乐活动的选择、开展体现并塑造着人的精神世界。理性的娱乐作为个体生命发展的有益补充,在愉悦个体的同时丰富审美。泛娱乐主义语境下的娱乐面临伦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缺位,娱乐转变为一种近乎于进食、喝水的生理欲望甚至成为欲望本身。“偶像”行业的兴起满足大众对于容貌美的追求。在文化资本所造就的“颜值狂欢”中大众被“颜值在场”“颜值即正义”的审美裹挟,
6、冲击公众人物内外皆修的立体审美,转向“颜值至上”的平面审美,在视觉审美愉悦感中滑向单一的审美。在日渐麻痹的生理性娱乐消遣中重塑大众的审美标准,模糊美丑、雅俗的边界认识,审美取向渐趋庸俗化。最后,泛娱乐主义思潮更深层次表现为价值虚无主义。娱乐性话语体系在带来短暂的愉悦的同时消解语言的丰富内涵。滥用标签化的某些语言导致语意贬值,甚至成为无意义的语言符号。同时,泛娱乐主义强调直观的娱 263时代论坛乐体验,缺乏对个体精神世界的探索,娱乐活动所内含的历史底蕴、人文关怀被抽空,进而消解个体通过娱乐活动推动生命成长的可能性,个体进入一种迷茫、空洞的人生状态。当这种个体状态流行、聚集,会冲击主流价值的社会地
7、位,改写社会价值结构。网红、主播、偶像产业的火热推动职业的“偶像热”“主播热”,在影响职业结构的同时也在边缘化倾向社会价值的职业理想。娱乐价值挤占、消解原有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价值混乱状态,为“娱乐至上”价值观的传播和蔓延提供温床。泛娱乐主义思潮的生成机理泛娱乐主义思潮是对“消遣娱乐”的病态追求,表现为娱乐性话语体系、审美庸俗化和深层次的价值虚无主义,其是在经济、文化、心理、技术环境的多重变化下娱乐生态受到污染和破坏生成的思想趋向,究其根本是文化商品化进程下资本逻辑扩张所带来的娱乐生态恶化及其社会影响蔓延。首先,文化商品化进程中资本逻辑扩张改写社会文化生态,形成以经济效益为首的文化倾向。“大
8、众文化的消费者在整个社会中占据了数量和规模上的绝对主导地位,平民大众的通俗娱乐趣味决定了文化市场消费品趣味的走向”4市场化进程变革了我国文化生产、传播的格局,通俗娱乐文化借助其市场规模裹挟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进而倒逼文化生产娱乐化倾向,资本逻辑的扩张进一步恶化社会娱乐文化生态。在市场化进程中,资本扩张持续拓展娱乐产品的外延,一切能取悦大众获取经济收益的活动都是娱乐活动,从休闲娱乐活动到社会公共话题再到教育、政治等严肃领域,娱乐文化的边界被“利润”打通甚至抹杀。娱乐活动被抽象为“获取利润”拥有变现能力的娱乐产品,其人文价值和历史底蕴被边缘化,在等价交换的价值规律作用下娱乐活动被压缩为获取经济价值
9、的娱乐商品,娱乐文化的价值被抽象为“利润”。娱乐生态的生存法重塑为“物竞价择”,推动了泛娱乐主义思潮的萌芽和发展。其次,文化转型的阵痛及后现代主义流行为泛娱乐主义思潮提供重要的文化环境。以城市化、市场化为代表的现代化进程推动中国社会从农业文化转向商业文化。传统中国农业社会精耕细作需要协同劳动,强调集体主义,看重血缘、地缘关系,是以差序格局构建起来的人情社会。而源于西方的商业社会强调个人主义,看重契约关系,是以信誉构建起来的契约社会。市场化进程推动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转型,中国传统人情社会受到西方个体化契约社会的冲击,群体联结和高度的个体化之间产生文化矛盾,个体如何安放自我成为深度的社会迷茫,这为
10、泛娱乐主义思潮的生成提供了“易感染”的文化环境。此外,后现代主义带着对传统现代文化的反思华丽登场。“大胆的标新立异、彻底的反传统、反权威精神”5是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的灵魂,其最大的特征是破坏性。泛娱乐主义思潮的兴起是后现代主义流行的一种表征,其对权威表达的反抗和调侃表现为娱乐化处理以解构原有的权威话语体系和运行规则。对传统理性娱乐的反叛最直观的体现为“消遣娱乐”的近乎报复性需求。再者,现代性危机下社会群体性精神困境是泛娱乐主义思潮兴起的心理背景。“对于娱乐的两种想当然的描述是 逃避 和 如愿以偿,它们指向娱乐的核心要旨,即,乌托邦主义。娱乐提供的形象是可以逃避进去的 更好之物 或者我们深切希望
11、而日常生活无法提供之物。”5文化转型带来的阵痛同时反映在大众的心理状态上,个体从传统差序结构的人情社会转向商业的个体化社会,文化和思想上的矛盾,易产生焦虑、恐慌、不安的社会心理。同时,资本逐利本性推动社会生产、生活的持续加速,个体被裹挟进社会“加速”进程。个体在高速运转的机器中被压缩为资本逐利的“工具人”,其生命体验被掩盖甚至抹杀,异化程度持续加深,使得个体深陷焦虑、恐慌、麻木的心理状态。逃避和排解负面情绪的需求推动社会形成渴望和追求娱乐乌托邦的社会心理,易滋生通过娱乐活动“报复性”放松以释放压力的倾向,为泛娱乐主义思潮的生成提供心理温床。最后,以数字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技
12、术支持。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个体“赋权”,便利个体的娱乐体验,提升娱乐选择的自主性和多样性,同时推动个体娱乐内容生产的普遍化。“技术赋权”在算法和精准投放的个性化娱乐服务中易使个体陷入“娱乐茧房”,陷入肤浅的、直接的、感官性的娱乐体验而难以自拔。同时,互联网时代,点击率、流量及关注度兑现成为网络空间的运行逻辑。海量信息冲击下“标题党”、通俗的网络段子、公共事件报道的娱乐趣味化等迎合用户娱乐性趣味的现象层出不穷,推动个体性娱乐向社会性娱乐的发展。高速互通和高效互联的数字网络空间为泛娱乐主义思潮的蔓延提供了绝佳的场所。总之,泛娱乐主义思潮作为社会群体对于“消遣娱乐”的病态追求的社会心理和集体情绪,是在
13、资本逻辑侵蚀、社会文化转型阵痛期的冲突、社会群体性焦虑的娱乐报复性心理、技术发展助推传播速度跃迁的结构性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娱乐生态恶化所滋生的社会文化现象。泛娱乐主义思潮的解构之道:娱乐生态净化泛娱乐主义思潮在引诱个体沉溺“消遣娱乐”同时冲击社会整体文化结构,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对社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泛娱乐主义思潮的生成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性过程,解构或规避其负面影响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娱乐生态切入,究其根本264 时代论坛 是要探索娱乐生态的净化,实现良性娱乐生态的复归。立足于资本的合理引导和规约,优化娱乐供给,扩大优质娱乐文化的基本盘,提升大众娱乐素养、主体意识自觉体
14、认泛娱乐主义思潮,最终指向娱乐活动作为人全面发展有益补充的本质复归。首先,资本无序扩张是泛娱乐主义思潮蔓延的底层逻辑,对资本的合理引导和规约是净化娱乐生态的关键所在。“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创造剩余价值,用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6资本主导的文化生产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以“获利”为首要目标。文娱市场的发展方兴未艾,早期资本借助市场红利推出海量的娱乐产品以获得受众,收割市场。海量不同质量的文娱产品涌入市场,大量短效但肤浅的娱乐产品借助市场优势开始野蛮生长,挤占优质休闲娱乐文化的生存空间,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资本在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和激发市场活力
15、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放任资本自由发展会导致市场失序。文娱市场发展迅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存在一定的时间差,需要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政策方针,完善市场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为合理规约资本提供法规政策保障,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在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市场环境的作用。同时,文化市场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在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探索国家资本和市场的协调发展。由政府部门牵头成立的国家资本作为国家意志和社会需求在资本市场的代表,坚持文娱产品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立场,坚持对中国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为文娱市场中对理性娱乐追求的底线,引导资本向继承和发展优秀文化
16、,提供优质文娱产品的方向发展。其次,深化娱乐内容“供给侧”改革,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创新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优质文化并汲取优质娱乐文化因素汇聚优质娱乐文化主流,占据娱乐文化领域有利形势,推动娱乐文化生态向善发展。泛娱乐主义思潮表征为娱乐内容供给端重流量,轻质量;重经济收益,轻社会效益的结构性失衡。娱乐生态净化从供给端切入需要提升娱乐内容的供给质量,扭转娱乐场域中“劣币驱逐良币”的畸形格局。其一,在供给的价值导向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纠偏以经济效益为王的娱乐生态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是新时代反映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文化
17、标识。”7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坚持娱乐内容为人民群众的自由全面发展服务。其二,在娱乐供给的来源上,坚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重要的文化来源,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根本来源。泛娱乐主义思潮的蔓延同切实反映人民群众现实需要的娱乐文化的不断退守与消遣娱乐文化的攻城略地密不可分。积极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发展与人民群众的休闲娱乐的契合点,探索寓教于乐的时代新形式,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活化表达,打造优质娱乐文化基本盘。同时坚持娱乐内容反映现实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真实需要的原则,推动优质娱乐
18、文化发展壮大。最后,提升大众的娱乐素养,丰盈个体审美,增强其抵制消遣娱乐的能力。大众在海量消遣娱乐侵袭下,易受娱乐文化内容内涵的资本逻辑支配逐渐丧失独立的审美选择能力。在消遣娱乐的重复刺激下审美逐步降级被异化为“单向度的娱乐人”。大众作为娱乐生态中的市场受众,其审美提升能倒逼娱乐生态良性发展。美育能促进个体审美的提升,立足社会审美教育的下沉,推动审美生活化和生活审美化的协调同步,提升个体的娱乐素养,增强在肤浅、碎片的娱乐活动面前的鉴赏、判断能力,从而形成对泛娱乐主义思潮的自觉抵制。个体审美作为主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同主体意识是一体两面。在学校、社会、家庭的立体教育中鼓励个体完善自我主体意识
19、,推动“自在”转向“自为”,增强娱乐活动中独立的主体选择能力。总之,泛娱乐主义思潮有其复杂的生成机理,究其本质泛娱乐主义思潮是在资本逻辑侵蚀下娱乐生态的恶化甚至是退化。解构泛娱乐主义思潮需要复杂的结构性措施,从娱乐生态净化切入,着手于资本合理引导和规约、优化娱乐文化供给、提升受众娱乐素养,逐步恢复娱乐生态的自我治愈能力,推动娱乐文化良性发展的自我内循环,最终指向娱乐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乐生活动的本质复归。参考文献1(美)尼尔 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4.2吕浩,肖群忠.论娱乐的价值意蕴和伦理内涵J.伦理学研究,2016(06):111-114.3英迈克 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1.4张爱凤.“泛娱乐化”批判的多维背景 J.前沿,2009(03):169-173.5理查 戴尔.娱乐与乌托邦J.当代电影,1998(01):68-74.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97韩升,毕腾亚.大众文化发展的“泛娱乐化”倾向及其批判J.思想教育研究,2020(02):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