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北保定市定兴县2024-2025学年三下数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一、用心思考,我会选。
1.电影18:00开始,小刚从家到电影院要走30分钟,他最晚要( )从家出发才不会晚.
A.17:30 B.18:00 C.18:30
2.20乘15的积与30乘10积的相比,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20×15大
B.一样大
C.30×10大
3.下面( )代表2.3。
A.点 B.点 C.点 D.点
4.5□3÷5,要使商的中间有零,□里最大填( )。
A.4 B.5 C.6
5.在248÷8的竖式中(如图),箭头所指的这一步表示的是( )。
A.24个1 B.31个8的和
C.3个8的和 D.30个8的和
二、认真辨析,我会判。
6.面积相等的长方形与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定相等。(______)
7.18个56相加,可以用56×18来计算。(________)
8.0不能作被除数。(______)
9.从上午8时到下午3时共经过7小时. (____)
10.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围成两个长宽不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_____)
三、仔细观察,我会填。
11.在括号里填“>”“<”或“=”。
3950米(______)4千米 1.2(______)0.9 (______)
12×5×8(______)12×40 129-51-49(______)129-(51+49)
12.在长16厘米,宽11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13.3000克=(______)千克 8吨=(______)千克
5平方米=(______)平方分米 6000cm2=(______)dm2
14.一张长方形纸片,它的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如果把它剪成边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剪(______)个。
15.美丽的校园。
(1)办公楼在校园的(______)角,警务室在校园的(______)角。
(2)科技楼在综合楼的(______)方向,警务室在办公楼的(______)方向。
16.十点三零写作(________),7.02读作(________)。
17.算式5□□÷8(□表示一个数字)的商是(______)位数。
18.公园管理处计划在一个正方形喷水池四周,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水泥砖铺一圈走道(如图),铺成的这条走道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中间喷水池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
四、认真细致,我会算。
19.直接写出得数。
23×40= 120÷6= 12×50= 510÷5=
+= 1-= -= +=
20.笔算。
7.5+2.8= 10.6-2.7= 735÷7= 42×25=
21.计算下面各题。
1000-824÷4 36×12+88 26×(917-837)
五、动手操作,我能行。
22.连一连。
19:00 21:35 4:10 14:30
23.连一连.
24.下面的几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连一连
六、生活问题,我会解。
25.妈妈问东东一支钢笔的价钱,东东想看发票,但发票上的单价被涂抹了,你能帮东东算出钢笔的单价吗?
物品名称
单价
数量
总价
书包
28元
1个
113元
钢笔
5支
26.小刚从家到学校要走1.4千米。他走了0.3千米后又回家取了一本书,这样他去上学一共要走多少千米?
27.某小学“科技周活动”,带领同学们参加科技馆。
(1)上午,分批乘车到达科技馆,平均每辆车乘坐35人,有12辆大巴,分两批送达。上午有多少学生参加科技馆?
(2)中午有424名学生提前回校。剩余学生乘坐8辆大巴车于下午返校。下午返校时,平均每辆大巴车乘坐多少学生?
28.下图表示的是第一小学一至六年级近视学生的人数情况。(×代表1人)
(1)( )年级近视人数最少,是( )人;( )年级近视人数最多,是( )人。
(2)这所小学近视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
(3)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近视学生的人数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关于保护视力,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29.一块长方形水稻试验田,长48米,宽22米。
(1)这块水稻试验田的周长是多少米?
(2)如果每平方米施肥3千克,这块水稻试验田一共施肥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一、用心思考,我会选。
1、A
【详解】略
2、B
【解析】先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任何在积的后面添上与两个因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即可。由此先计算积再比较大小。
【详解】20×15=300,30×10=300,积一样大。
故答案为:B。
3、D
【分析】代表2.3的点一定是在整数2和3之间。点和点代表的数没有超过1,点代表的数没有超过2,点超过2三个小格,正好表示2.3。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点D代表2.3。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一大格表示1,一小格表示0.1。
4、A
【分析】根据题意,5□3÷5,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5除以5=1,正好没有余数,那么被除数中间的数只要比5小,那么商的中间就会有0,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详解】5□3÷5,要使商的中间有0,□<5;那么,□里可以填0,1,2,3,4;最大的是4。
故答案选:A。
【点睛】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是除数的倍数,中间的数比除数小,商的中间就会有0。
5、D
【解析】略
二、认真辨析,我会判。
6、×
【解析】略
7、√
【分析】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18个56相加,可以用56×18来计算,所以判断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乘法意义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8、×
【分析】0表示没有,根据除法的意义可知,0可以作被除数,零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等于0;但0不能做除数,0做除数没有意义;由此即可判断。
【详解】根据除法的意义可知,0可以作被除数,零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等于0,所以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有关0的运算的掌握,注意0不能作除数。
9、√
【解析】略
10、×
【解析】略
三、仔细观察,我会填。
11、< > < = =
【分析】(1)将千米换算为米,再进行比较;
(2)(3)根据小数和分数的比较方法进行比较即可;
(4)(5)先计算出结果再进行比较。
【详解】4千米=4000米,3950米<4千米 1.2>0.9 <
12×5×8=480,12×40=480,所以12×5×8=12×40
129-51-49=29
129-(51+49)
=129-100
=29
所以129-51-49=129-(51+49)
【点睛】
本题考查数的比较大小,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算式的比较,先计算出结果再进行比较。
12、121
【分析】根据题义可知,剪下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1厘米,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11×11=121(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12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求出正方形的边长是解答关键。
13、3 8000 500 60
【分析】(1)1千克=1000克,克换算成千克,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1000;
(2)1吨=1000千克,吨换算成千克,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1000;
(3)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分米,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100;
(4)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100。
【详解】(1)3000÷1000=3,3000克=3千克;
(2)8×1000=8000,8吨=8000千克;
(3)5×100=500,5平方米=500平方分米;
(4)6000÷100=60,6000平方厘米=60平方分米。
故答案为:3;8000;500;60。
【点睛】
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14、12
【分析】先求出长方形的长里面包含多少个2厘米,宽里面包含多少个2厘米,然后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详解】9÷2=4(个)……1(厘米)
6÷2=3(个)
4×3=12(个)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因为长无法分完,不能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正方形的面积。
15、西北 东南 东北 东南
【解析】略
16、10.30 七点零二
【分析】(1)根据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的数字;
(2)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详解】十点三零写作写作:10.30
7.02读作:七点零二。
故答案为:10.30;七点零二。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写法和读法,注意小数部分的读写方法。
17、两
【分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百位上的数字和除数进行比较,如果比除数大或相等,商就是一个三位数;如果百位上的数字比除数小,商就是一个两位数,由此进行求解。
【详解】算式5□□÷8中,5小于8,所以商是一个两位数。
故答案为:两。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8、20 16
【分析】由图可知:正方形喷水池的一边需要1平方米的方砖6块,如果每边按6块计算一圈走道的面积,则顶点处的水泥砖都被重复计算了,所以按6块计算一圈的面积后,要去掉多算的4块水泥砖的面积。求中间喷水池的面积时,每边需要去掉顶点2块,喷水池的边长是4块方砖的边长,即为4米,由此求得答案即可。
【详解】一圈走道的面积是:
6×4-4=20(平方米)
1平方米的方砖的边长是1米,
4×4=16(平方米)
故答案为:20;16。
【点睛】
此题考查组合图形的面积,关键是结合图形求得喷水池的边长。
四、认真细致,我会算。
19、920;20;600;102
;;;
【分析】乘数末尾的0在计算过程中可以先不考虑,最后有几个0在得数末尾添几个0。同分母相加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分子和分母相等时分数为1。
【详解】23×40=920 120÷6=20 12×50=600 510÷5=102
+= 1-= -= +=
故答案为:920;20;600;102
;;;
【点睛】
积末尾0的个数=两乘数末尾0的总个数+相乘后积末尾新增0的个数。
20、10.3;7.9;105;1050
【分析】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答。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详解】7.5+2.8=10.3 10.6-2.7=7.9 735÷7=105 42×25=1050
【点睛】
观察数据特点和运算符号,仔细解答即可。注意小数加减法计算时,要先对齐小数点,再进行计算。
21、794;520;2080
【分析】整数减法与除法混合运算,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整数乘法与加法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详解】1000-824÷4
=1000-206
=794
36×12+88
=432+88
=520
26×(917-837)
=26×80
=2080
【点睛】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1、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2、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3、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计算时要认真细心。
五、动手操作,我能行。
22、
19:00 21:35 4:10 14:30
【分析】第一个钟表的时针指向2和3之间,所以是2时多,分针指向6,是30分,所以时间是指2:30或14:30;
第二个钟表的时针指向7,所以是7时,分针指向12,所以是7:00或19:00;
第三个钟表的时针指向9和10之间,所以是9时多,分针指向7,是7×5=35分,所以时间是指9:35或21:35;
第四个钟表的时针指向4,所以是4时,分针指向2,是2×5=10分,所以时间是指4:10或16:10;据此即可连线。
【详解】根据题干分析连线如下:
19:00 21:35 4:10 14:30
【点睛】
此题考查钟表的特征,先确定这四个钟表中的时间,再与下面的时间相连即可解答问题。
23、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判断即可.
解:
【点评】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找出对称轴,看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能否完全重合.此题考查了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24、
【解析】略
六、生活问题,我会解。
25、17元
【解析】(113-28)÷5=85÷5=17元
26、2千米
【分析】因为小刚走了0.3千米后又回家取了一本书,所以比1.4千米多走了2个0.3千米。也就是小刚要走1.4+0.3+0.3千米。
【详解】1.4+0.3+0.3=2(千米)
答:这样他去上学一共要走2千米。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小刚比平时多走了0.3+0.3=0.6千米。
27、(1)840名;(2)52名
【分析】(1)12辆大巴,平均每辆车乘坐35人,则可乘坐12×35人。分两批送达,则上午有12×35×2名学生参加科技馆。
(2)用总人数减去提前回校的学生人数,求得的差即为剩余学生人数。用剩余学生人数除以大巴的数量解答即可。
【详解】(1)12×35×2
=420×2
=840(名)
答:上午有840名学生参加科技馆。
(2)(840-424)÷8
=416÷8
=52(名)
答:平均每辆大巴车乘坐52名学生。
【点睛】
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
28、(1)一,2,六,20
(2)64人
(3)关于保护视力,建议:少玩手机、少看电视,多到户外进行运动开阔视野,没事时可以做几次眼保健操,不要在强烈阳光下看书写字。
【分析】(1)通过第一小学一至六年级近视学生的人数统计图可知,一年级近视人数最少,是2人;六年级近视人数最多,是20人。
(2)把一至六年级近视学生人数相加即可求出这所小学近视的学生人数。
(3)关于保护视力,建议:少玩手机、少看电视,多到户外进行运动开阔视野,没事时可以做几次眼保健操,不要在强烈阳光下看书写字。
【详解】(1)一年级近视人数最少,是2人;六年级近视人数最多,是20人。
(2)2+4+8+12+18+20
=14+12+18+20
=26+18+20
=44+20
=64(人)
答:这所小学近视的学生一共有64人。
(3)答:关于保护视力,建议:少玩手机、少看电视,多到户外进行运动开阔视野,没事时可以做几次眼保健操,不要在强烈阳光下看书写字。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综合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29、(1)140米
(2)3168千克
【分析】(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据此即可解答。
(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试验田的面积,再乘以3即可解答。
【详解】(1)(48+22)×2
=70×2
=140(米)
答:这块水稻试验田的周长是140米。
(2)48×22×3
=1056×3
=3168(千克)
答:这块水稻试验田一共施肥3168千克。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掌握及灵活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