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营山县2025届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
一、用心思考,认真填写。
1.哪道题的得数大?在括号里画“√”。
(1)(1+2)×(3+4)×(5+6)×(7+8)×(9+10)。( )
(2)1×2×3×4×5×6×7×8×9×10。( )
2.在括号里填合适的数。
13厘米=(______)毫米 4千米=(______)米
2米=(______)毫米 5平方米=(______)平方分米
4000平方厘米=(______)平方分米 54厘米=(______)米
3元9分=(______)元 2米7分米=(______)米
3.□2×35,当□里填(_________)时,这个算式的积是三位数。
4.小刚的身高是1米47厘米,写成小数是________米。
5.计算9▢5÷3时,商的中间是0,▢里可以填_____.
6.单位换算:
3千克=(________)克 8000克=(________)千克
(________)吨=2000千克 2平方米=(________)平方分米
20角=(________)元 6分=(________)秒
7.在○里填上“>”“<”或“=”。
7.6○6.7 米○0.8米 28×32○900 1.6+2.3○3
8.在估算92×71时,92≈(______),71≈(______),所以92×71≈(______)。
9.在方框中填入合适的小数。
10.一幢大楼有21层,每层有24户,一共有(______)户。
11.从一个7米,宽5米的长方形纸板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纸板,余下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平方米。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
12.85÷5的商是一位数. (_______)
13.晚上9:00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9:00。 (____)
14.25×80积的末尾有1个0。(________)
15.明明的生日是1900年2月29日。(________)
16.已知A×B=0,可以确定A、B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0。(______)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7.小明今年10岁了,只过了2个生日,他的生日一定是( )。
A.1月1日 B.2月29日
C.12月31日 D.2月28日
18.由两个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组成下图,涂色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12 B.16 C.18 D.20
19.周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
A.25厘米 B.25平方厘米 C.20平方厘米
20.下面物体的运动方式属于平移现象的是( )
A.电梯的运动 B.开教室的门 C.开车时车轮的运动 D.螺旋桨
21.50和60之间有( )数.
A.9个 B.有10个 C.有无数个
四、细心计算,认真检查。
22.口算。
2505= 6030= 3.2+2.3= 7.7-6.5=
54009= 5.4-2.1= 9080= 6.2+2.4=
108 539 281 123
23.脱式计算。
(1)11×40÷2 (2)720÷(2×3) (3)636÷(54-48)
24.玩具熊的价格是3.6元,玩具车的价格是4.9元.小明购买一个玩具熊和一辆玩具车一共要付多少元?
五、操作题
25.上面的轴对称图形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请你连一连.
26.连一连.
六、解决问题
27.3月12日植树节这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植树,他们一共分成了4个小组,每个小组9人,师生共植树360棵,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28.工地上有一堆煤重5.8吨,第一次运走2.1吨,第二次运走2.5吨。还剩下多少吨煤没有运走?
29.一块正方形菜地,一边靠墙,其余三边围上总长度为24米的竹篱笆。这块正方形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0.有一本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把257张照片插到这本相册里,可以插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
31.一本童话书有480页,小华每天看8页,多少天能把这本童话书看完?
参考答案
一、用心思考,认真填写。
1、(2)(√)
【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指如果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也就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大,积也变大。根据乘法交换律和乘法分配律,将第二个算式进行变形。再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解答即可。
【详解】(1)(1+2)×(3+4)×(5+6)×(7+8)×(9+10)。
=3×7×11×15×19
(2)1×2×3×4×5×6×7×8×9×10
=3×7×(2×6)×(4×5)×(8×9×10)
=3×7×12×20×720
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 3×7×12×20×720>3×7×11×15×19
则算式1×2×3×4×5×6×7×8×9×10的得数大。
故答案为:(2)(√)
【点睛】
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130 4000 2000 500 40 0.54 3.09 2.7
【分析】(1)厘米换算为毫米,乘以进率10;
(2)千米换算为米,乘以进率1000;
(3)米换算为毫米,乘以进率1000;
(4)平方米换算为平方分米,乘以进率100;
(5)厘米换算为米,除以进率100;
(6)平方厘米换算为平方分米,除以进率100;
(7)先将9分换算为元,再和3元合起来即可;
(8)先将分米换算为米,再和2米合起来即可。
【详解】13厘米=130毫米 4千米=4000米
2米=2000毫米 5平方米=500平方分米
4000平方厘米=40平方分米 54厘米=0.54米
3元9分=3.09元 2米7分米=2.7米
【点睛】
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3、1或2
【解析】略
4、1.47
【分析】由复名数化单名数,把47厘米换算成米,除以进率100化成0.47米,再与1米相加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1米47厘米=1.47米;
故答案为1.47
【点睛】
本题是考查长度的单位换算。注意,单位换算首先要弄清是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还是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其次记住单位间的进率。
5、0,1,2
【解析】要使9□5÷3的商中间有0,则□<3,即□里可以填0,1,2;
6、3000 8 2 200 2 360
【分析】把千克化成克要乘它们单位间的进率1000;把克化成千克要除以它们单位间的进率1000;把千克化成吨要除以它们单位间的进率1000;把平方米化成平方分米要乘它们单位间的进率100;把角化成元要除以它们单位间的进率10;把分化成秒要乘它们单位间的进率60。
【详解】根据分析:
3千克=3×1000=3000克;8000克=8000÷1000=8千克;
2吨×1000=2000千克;2平方米=2×100=200平方分米;
20角=20÷10=2元;6分=6×60=360秒;
故答案为:3000;8;2;200;2;360。
【点睛】
单位换算首先要弄清是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还是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其次记住单位间的进率;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7、> = < >
【解析】略
8、90 70 6300
【解析】略
9、
【分析】根据图中的数轴可知,数轴中从“0”向右每一大格代表的数值单位是1,每一大格被平均分成10份,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每小格是一大格的,用小数0.1表示,据此表示出即可。
【详解】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小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解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一小格代表多少,要熟练掌握
10、504
【分析】用大楼的层数乘上每层的户数。列式计算出大楼的总户数。
【详解】21×24=504(户)
一共有504户。
故答案为:504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运用,计算过程要认真仔细。
11、10
【解析】略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
12、×
【解析】略
13、×
【解析】略
14、×
【解析】略
15、×
【分析】
先判断出1900年是闰年还是平年,平年二月份只有28天,闰年二月有29天,由此判断。
【详解】
1900÷400=4…300,有余数,所以1900年是平年,二月只有28天,所以题目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年份除以4(整百的年份除以400),如果有余数就是平年,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16、√
【分析】根据题意,由0乘任何数都得0进一步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题意,由0乘乘任何数都得0可得:
A×B=0,A、B两个数至少有一个是0,它们的乘积才是0。
故判断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0的乘法,根据0乘任何数都得0进一步解答即可。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7、B
【分析】小明10岁,只过了2个生日,他的生日一定是很特殊的日子,要每隔几年才能出现1次,很明显他出生的日子一定是闰年的2月29日。
【详解】A.1月1日,每年都有1月1日,不符合;
B.2月29日,闰年的2月29日四年一次,平年2月只到2月28日;
C.12月31日,每年都有12月31日,不符合;
D.2月28日,每年都有2月28日,不符合;
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年月日的知识,掌握4年一闰年才有2月29日是解题的关键。
18、B
【分析】观察图中可知,涂色部分左、右两边完全相同,长是6-2=4(厘米),宽是2厘米,则涂色部分的面积是两个长方形面积和,据此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2,代入数据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6-2=4(厘米)
4×2×2
=8×2
=16(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19、B
【分析】根据正方形周长公式求出边长,边长=周长÷4,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2,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20÷4=5(厘米)
5×5=25(平方厘米);
答: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
故选: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牢记: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边长×4。
20、A
【详解】略
21、C
【解析】略
四、细心计算,认真检查。
22、50;1800;5.5;1.2;
600;3.3;7200;8.6
20;90;70;20
【分析】根据整数乘除法的估算和口算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口算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2505=50 6030=1800 3.2+2.3=5.5 7.7-6.5=1.2
54009=600 5.4-2.1=3.3 9080=7200 6.2+2.4=8.6
10820 53990 28170 12320
故答案为:50;1800;5.5;1.2;600;3.3;7200;8.6;20;90;70;20
【点睛】
本题考查整数乘除法的口算和估算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口算,小数计算时注意小数点对齐再进行计算。
23、(1)220;(2)120;(3)106
【分析】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详解】(1)11×40÷2
=440÷2
=220
(2)720÷(2×3)
=720÷6
=120
(3)636÷(54-48)
=636÷6
=106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
24、3.6+4.9=8.5(元)
【详解】略
五、操作题
25、
【解析】略
26、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判断即可.
解:
【点评】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找出对称轴,看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能否完全重合.此题考查了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六、解决问题
27、10棵
【分析】4个小组植树360棵,则平均每个小组植树360÷4棵。每个小组有9人,则平均每人植树360÷4÷9棵。
【详解】360÷4÷9
=90÷9
=10(棵)
答:平均每人植树10棵。
【点睛】
本题也可以先求出植树的总人数,再用植树总棵数除以植树总人数,求得的商即为平均每人植树棵数。
28、5.8-2.1-2.5=1.2(吨)
答:还剩下1.2吨煤没有运走。
【解析】略
29、64平方米
【解析】24÷3=8 8×8=64(平方米)
30、42页 5张
【解析】用总张数除以每页可以插的张数,求出商和余数,商就是可以插满的页数,余数就是还剩的张数。
【详解】257÷6=42(页)……5(张)
答:可以插满42页,还剩5张。
31、60天
【分析】已知书总共的页数和每天看的页数,求多少天看完,直接用总数除以每天看的页数,就是看的天数。
【详解】480÷8=60(天)
答:60天能把这本童话书看完。
【点睛】
总数÷每天看页数=天数,直接计算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