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4-2025学年东丰县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一、谨慎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近似数3.6和3.60的大小相同,精确度却不同(____)
2.等边三角形,按角分,它是锐角三角形。(_____)
3.大于0.7小于0.9的一位小数只有1个. (____)
4.小数的最小计数单位是。 (____)
5.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为6cm和5cm,第三边的长度一
定小于11cm. (_________)
二、仔细选一选。(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6.100粒花生大约重200克,一亿粒花生大约重( )吨。
A.2 B.20 C.200
7.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3厘米和7厘米,它的第三条边长可能是( )。
A.3厘米 B.4厘米 C.5厘米
8.小明参加歌唱比赛,3次得分分别是90分,88分,92分,他的平均成绩是( )
A.91分 B.90分 C.92分
9.下列算式中,运用了加法结合律的是( )。
A.23+67=67+23
B.48+21+57=48+(21+57)
C.40×18×24=40×(18×24)
10.下面各重量,最重的是( )。
A.7.5吨 B.7吨50千克 C.5500千克
三、认真填一填。(每题2分,共20 分)
11.250×40是(______________)位数,最高位上的计数单位是(______________)。
12.把6.12扩大到原数的(________)倍得61.2;把0.2的小数点向左移动(________)位得0.002,也就是缩小到原数的(________)。
13.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996≈(______) 945604≈(______)
14.60平方分米=(______)平方米 1.09米=(______)厘米
8吨70千克=(______)吨 4元8分=(______)元
15.2020年5月19日,市慈善总会举办了“慈善一日捐”活动,共收到各界人士爱心捐款174560030元,这个数读作(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个亿、(________)个万和(________)个一组成的。
16.用小正方体搭一个几何体,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要搭成这样的几何体,最少需要(__________)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__________)个小正方体。
17.中国国土面积约是9600000平方千米,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______)万平方千米;中国人口约1400050000人,读作(______),大约是(______)亿。
1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______) ____ (______)____
19.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整厘米数。其中两条边长分别是6厘米和8厘米,第三条边最长是_____厘米,最短是_____厘米。
20.0.608读作(________),三十二点零八写作(________)。
四、细心算一算。(每题6分,共18分)
21.口算。
1.06+9.4= 2×0.2= 9.93+0.1= 10-2.3=
5.2×10= 0.24×5= 4.04-4= 2.6÷100=
22.列竖式计算。
32×218= 16×405= 70×360=
23.请你给下列各题的得数点上小数点,使计算正确.
1.04×23=2392 5.6×4.1=2296 0.4×6.49=2596
五、动手操作。(每题 6 分, 共 12 分)
24.连一连。(将结果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
32+87+68 89+(206+194)
(206+89)+194 300-(26+54)
300-26-54 40×(60+40)
40×60+40×40 125÷(5×5)
125÷5÷5 87+(32+68)
25.他们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请你连一连.
六、想一想,解一解。(每题 6 分, 共 30 分)
26.在下边平行四边形中画一条线段, 把它分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
27.画出下面各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28.同学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你能运用这个知识求出下面图形的内角和吗?(画一画,并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29.购物。
①王老师买了15盒钢笔和108盒圆珠笔,一共花了多少元钱?
②买圆珠笔比钢笔多花多少元?
30.一种窗帘布每米38.5元,妈妈买了2.5米,付给收银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参考答案
一、谨慎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
【详解】略
2、√
【分析】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均为60°。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详解】180°3=60°,60°90°,所以三个内角是锐角。
故答案为:正确。
3、√
【解析】略
4、×
【解析】略
5、√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
解:根据三角形的特性可得:6﹣5<第三边<6+5,
所以:1<第三边<11,即第三边的长度在1厘米~11厘米之间(不包括1厘米和11厘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二、仔细选一选。(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6、C
【分析】100粒花生大约重200克,1粒花生大约重200÷100=2克,则一亿粒花生大约重100000000×2克,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是1000,将克换算成吨即可。
【详解】200÷100=2(克)
100000000×2=200000000(克)
200000000克=200000千克=200吨
所以一亿粒花生大约重200吨。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质量单位的换算。把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7、C
【详解】考察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8、B
【解析】略
9、B
【分析】加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乘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详解】A.23+67=67+23,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B.48+21+57=48+(21+57),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C.40×18×24=40×(18×24),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B。
【点睛】
熟练掌握加法结合律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0、A
【分析】先换算成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把7吨50千克换算为吨,将50千克化成吨,用50除以进率1000然后加上7;再把5500千克化成吨,用5500除以1000得到以吨为单位的数据。
【详解】7吨50千克=7+0.05=7.05吨
5500千克=5.5吨
7.5吨>7.05吨>5.5吨
所以7.5吨>7吨50千克>5500千克
故答案为:A
【点睛】
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三、认真填一填。(每题2分,共20 分)
11、五 万
【分析】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以此类推,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250×40=10000
10000是五位数,第五位是万位,所以最高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万。
故答案为:五,万。
【点睛】
本题是考查了学生基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整数的认识.解答时要仔细认真计算,正确计算出结果,同时要记住数位顺序表。
12、10 两
【分析】从6.12变成61.2,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即把6.12扩大到原数的10倍。从0.2变成0.002,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两位,即把0.2缩小到原数的。
【详解】把6.12扩大到原数的10倍得61.2;把0.2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0.002,也就是缩小到原数的。
【点睛】
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缩小到原数的、、……
13、1000 900000
【分析】根据近似数中“四舍五入”原则,进行填空即可。
【详解】因为9>5,所以996≈1000;
因为4<5,所以945604≈900000
故答案为:1000;900000
【点睛】
掌握“四舍五入”原则是解题关键。
14、0.6 109 8.07 4.08
【分析】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米=100厘米,1吨=100千克,1元=100分。
【详解】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本题乘除进率利用小数点的移动更为简便。60平方分米=60÷100平方米=0.6平方米;1.09米=1.09×100厘米=109厘米;8吨70千克化为吨整数部分为8,将70千克=70÷1000吨=0.07吨,即8吨70千克=8.07吨;8分=8÷100元=0.08元,即4元8分=4.08元。
故答案为:0.6;109;8.07;4.08
【点睛】
本题首先要掌握大小单位的互化法则,其次要掌握小数点对数大小的影响,只有两者都掌握,方可轻松解决。
15、一亿七千四百五十六万零三十 1 7456 30
【分析】根据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余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即可读出此数;由多少个亿组成,只看亿位上的数字,由多少个万组成,看万位到千万位上的数字,由多少个一组成,看个位到千位的数字,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
174560030读作一亿七千四百五十六万零三十,它是由1个亿、7456个万和30个一组成的。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读法,以及整数的组成,要看清楚题目要求,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16、5 7
【分析】根据题意,从左面看,是三个正方体,从上面看是4个正方体,那么搭成的几何体,上面最少是1个,下面最少是4个,一共是5个;同样,上面最多是3个,下面最多是4个,一共7个。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视图的理解与应用,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点睛】
本题的关键是考虑到上层的正方体个数是不一定的。
17、960 十四亿零五万 14
【分析】把一个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时,只需去掉末尾的4个0,再加上一个“万”字即可;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余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据此读出;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就是四舍五入到亿位,就是看亿位后的千万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亿”字,据此写出。
【详解】中国国土面积约是9600000平方千米,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960万平方千米;中国人口约1400050000人,读作十四亿零五万,大约是14亿。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读法、改写和求近似数,注意改写和求近似数时要带计数单位。
18、÷ 100 × 1000
【分析】根据小数点的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可知:4.35到0.435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也就是将4.35缩小10倍,对应除以10;0.729到72.9,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是扩大100倍,对应着乘以100;0.0625到62.5,小数点向右边移动三位,也就是扩大1000倍,对应着乘以1000.据此填写即可。
【详解】4.35÷10=0.435 0.729×100=72.9 0.0625×1000=62.5
故答案为:÷;100;×;1000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小数点的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关键是掌握变化规律。
19、13 3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征: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8﹣6<第三边<8+6,
所以:2<第三边<14,
即第三边的取值在2~14厘米(不包括2厘米和14厘米),
因为三根小棒都是整厘米数,所以第三根小棒最长为:14﹣1=13(厘米),最短为:2+1=3(厘米);
【点睛】
此题解答关键是根据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征解决问题。
20、零点六零八 32.08
【分析】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做“零”,整数部分不是“0”的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做“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的数字。
小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读,如果是“零”就写0;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要写成圆点,不能写成“,”或“、”;小数部分按顺序写,把每位都写出来。
【详解】0.608读作零点六零八,三十二点零八写作32.08。
故答案为:零点六零八;32.08。
【点睛】
本题考查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注意读小数时,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的数字。
四、细心算一算。(每题6分,共18分)
21、10.46;0.4;10.03;7.7
52;1.2;0.04;0.026
【分析】根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1.06+9.4=10.46 2×0.2=0.4 9.93+0.1=10.03 10-2.3=7.7
5.2×10=52 0.24×5=1.2 4.04-4=0.04 2.6÷100=0.026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锻炼,计算时要细心,看清数字。
22、6976;6480;25200
【分析】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据此求出答案即可。
【详解】(1)32×218=6976
(2)16×405=6480
(3)70×360=25200
故答案为:6976;6480;25200。
【点睛】
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是关键,计算过程要认真仔细。
23、23.92;22.96;2.596
【详解】略
五、动手操作。(每题 6 分, 共 12 分)
24、
【分析】先观察运算符号,再观察数据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判断哪两个式子相等,连起来。
【详解】观察左边32+87+68与右边87+(32+68)利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结果不变,所以相等;观察左边(206+89)+194与右边89+(206+194)利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结果不变,所以相等;观察左边300-26-54与右边300-(26+54)利用减法的性质,所以相等;观察左边40×60+40×40与右边40×(60+40)利用乘法分配律,所以相等;观察左边125÷5÷5与右边125÷(5×5)利用除法的性质,所以相等。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判断时注意根据运算符号和数据特点进行判断。
25、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和观察到的平面图,进行判断是分别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解:
【点评】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六、想一想,解一解。(每题 6 分, 共 30 分)
26、
【解析】试题分析: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作高即可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
解:如图所示:
,红色线段即为所求.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直角三角形和直角梯形的特点来对图形进行分割的能力.
27、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的方法即可做出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解:如图所示,即为所作的三角形的高:
.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高的作法.
28、360°
【分析】在四边形中画一条线段,将这个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也就是将求四边形的内角和转换成求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解答即可。
【详解】因为我们已经学过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所以要求四边形的内角和,可在四边形中画一条线段,将这个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从而转换成求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在四边形中画一条线段,如下图所示:
观察图形可知,这个四边形的内角和就等于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而1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80°+180°=360°。
答:这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点睛】
本题考查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问题。将求四边形的内角和转换成求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9、①3195元
②45元
【分析】单价×数量=总价,分别算出买钢笔和圆珠笔花的钱,再算总和,就是一共花的钱;买圆珠笔的钱减去买钢笔花的钱就是问题所求。
【详解】①钢笔:105×15=1575(元)
圆珠笔:108×15=1620(元)
共:1575+1620=3195(元)
答:一共花了3195元钱。
②1620-1575=45(元)
答:买圆珠笔比钢笔多花45元。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三位数乘两位数,此题根据单价×数量=总价来计算。
30、3.75元
【解析】100-38.5×2.5=3.75(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