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录,空气和废气监测技术规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3,水和废水监测技术规范,1,2,土壤监测技术规范,4,采样布点:,在采样(水)断面同一垂线上,水深,5-10m,时,设,2,个采样点,,采样点在水面河底上,0.5m,、下,0.5m,处;若水深,5m,时,,即,水面下,0.5m,处;水系的背景断面须能反应水系未受污染时的背景值,原则上应设在水系源头处或者未受污染的上游河段;,湖,(,库,),区若无明显功能区别,可用,网格,法均匀设置监测垂线。,沉积物采样点位通常为水质采样垂线的,正下方,,沉积物采样点应避开,河床冲刷,、沉积物沉积不稳定及水草茂盛、,表层沉积物易受扰动,之处。,水,和,废水,采样技术规范,污染源,的分布和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是扩散形式布设污染控制监测井的首要考虑因素。,采样断面,指在河流采样时,实施水样采集的整个剖面。分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等。,水,和,废水,采样技术规范,水,和,废水,采样技术规范,背景断面:,指为评价某一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未受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影响,能够提供水环境背景值的断面。,对照断面:,指具体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时,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能够提供这一区域水环境本底值的断面。,控制断面:,指为了解水环境受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情况的断面。,消减断面:,指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在水体内流经一定距离而达到最大程度混合,污染物受到稀释、降解,其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明显降低的断面。,水和废水采样技术规范,水质采样时,通常分析有机物的样品使用简易,玻璃,(,材质,),采样瓶,分析无机物的样品使用,聚乙烯塑料,(,材质,),采样瓶,(,桶,),。自动采样容器应满足相应的污水采样器技术要求。,水质监测中,,,采样现场测定项目一般包括,水温、,pH、,电导率、浊度、溶解氧,,,即常说的五参数。,水和废水采样技术规范,测,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采样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引起水样水质变化的原因有,生物,作用、,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的采样点设置必须能够满足,污水流量测试,的要求,当污水排放量大于,1000t/d,时,还应满足,自动监测,的要求。,水,和,废水,采样技术规范,(,1,),大气降水,采样的要求与布点:主要是通过需要监测的区域面积来规划监测点,由监测方案的确定来分布具体的采样点位,采样点应尽可能的远离局部污染源,四周无遮挡雨、雪的高大树木或建筑物。,(,2,)采样方法:样品采集用降水自动采样器或聚乙烯小桶,采样位置应相对高度应在,1.2m,以上,采样开始时应记录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前不应打开采样介质的瓶盖,以防干沉降的影响。,水,和,废水,采样技术规范,(,3,)样品采样介质与保存:采集的样品根据不同检测项目的要求应用,聚乙烯瓶或硬质玻璃瓶,进行密封,低温保存,,并加入项目要求的,固定剂,使样品得到更好的保存。,(,4,)在样品瓶上贴上标签,,样品唯一性标识中应包括,样品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时间和采样人和监测项目,,并根据现场所已知的条件写一份完整的采样记录。,工业废水,(,1,)污染源污水监测点位的布设,a,)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位一律设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或专门处理此类污染物设施的排口(第一类污染物: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a,)芘,总铍,总银,总,放射性,总,放射性),b,)第二类污染物采样点位一律设在排污单位的外排口,(,第二类污染物:,PH,、色度、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挥发酚、总氰化物、硫化物、氨氮)。,水,和,废水,采样技术规范,(2),采样方法及要求,a,),污水的监测项目按照行业类型有不同,要在分时间单元采集样品时,测定,pH、COD、BOD5、DO、硫化物、油类、有机物、余氯、粪大肠菌群,、悬浮物、放射性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混合,只能单独采样,。,b,)用样品容器直接采样时,必须用水样冲洗三次后再行采样。但当水面有浮油时,采油的容器不能冲洗。,c,)采样时应注意除去水面的杂物、垃圾等漂浮物。,d,)用于测定悬浮物,BOD 5,、硫化物、油类、余氯的水样,必须单独定容采样,全部用于测定。,水,和,废水,采样技术规范,(,3),样品采样介质与保存:,对不同的监测项目应选用的容器材质、,加入的保存剂及其用量与保存期、应采集的水样体积和容器的洗涤方法,,如下表,水,和,废水,采样技术规范,注:,(1)*表示应尽量作现场测定;*低温(04)避光保存。,(2)G为硬质玻璃瓶;P为聚乙烯瓶(桶)。,(3):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三次,蒸馏水一次;:铬酸洗液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洗一次。如果采集污水样品可省去用蒸馏水、去离子水清洗的步骤。,水,和,废水,采样技术规范,(,4,)在样品瓶上贴上标签、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时间和采样人并根据现场所已知的条件写一份完整的采样记录,(,5),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污染物沿河渠排放或渗漏以带状污染扩散时,地下水污染控制监测点,(,井,),采用,网格,布点法布设垂直于河渠的监测线。,(,1,),生活饮用水,采样点的布设:在饮用水出水口直接采样,其主要来源是客户送样检测。,(,2,)注意事项:,a,)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沉积物,采集测定油类水样时,应在水面至水下,300mm,采集柱状水样,全部用于测定不能用于采集的水样冲洗采样器。,b,)采集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物污染物的水样时应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采用水封,完成现场测定的水样,不能带回实验室供其他指标测定使用。,生活饮用水,采样技术规范,(,3),样品采样介质与保存:,对不同的监测项目应选用的容器材质、,加入的保存剂及其用量与保存期、应采集的水样体积和容器的洗涤方法,生活饮用水,采样技术规范,地下水监测,地下水监测井应设明显标识牌,井,(,孔,),口应高出地面,0.5,1.0m,,井,(,孔,),口安装,盖,(,或保护帽,),,孔口地面应采取,防渗,措施,井周围应有防护栏。,地下水采样前,除,五日生化需氧量,、,有机物,和,细菌类,监测项目外,应先用被采样水荡洗采样器和水样容器,2,3,次后再采集水样。,参考文献,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2,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3,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4,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GB,T14581,1993),5,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T12997,1991),6,水质采样技术指导,(GB,T12998,1991),7,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T12999,1991),水,和,废水,采样技术规范,环境空气,和,废气,的采样技术规范,1,、环境空气,(HJ/T 194-2005),(,1,)采样点位的布设:以监测城市建成区的空气质量整体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目的而设置的监测点,参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以监测区域范围空气质量状况和污染物区域传输及影响范围为目的而设置的监测点,参与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评价。,(,2,)布设采样点的要求,a,)对于手工采样,其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在,1.5,15,米范围内;,b,)对于自动监测,其采样口或监测光束离地面的高度应在,3,20,米范围内;,c,)对于路边交通点,其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在,2,5,米范围内。,d,)在建筑物上安装监测仪器时,监测仪器的采样口离建筑物墙壁、屋顶等支撑物表面的距离应大于,1,米,e,)在保证监测点具有空间代表性的前提下,若所选监测点位周围半径,300,500,米范围内建筑物平均高度在,25,米以上,无法按满足(,1,)(,2,)条的高度要求设置时,其采样口高度可以在,20,30,米范围内选取。,(,3,)采样仪器与采样介质:具有恒温恒流的大气采样仪,(例如崂应,2051,、崂应,2030,),采样介质则根据监测项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进行相对应的选择(例如:滤膜、吸收液、吸附管等)。,(,气态污染物的直接采样法包括注射器采样、采气袋采样和固定容器法采样。,气态污染物的有动力采样法包括:溶液吸收法、填充柱采样法和低温冷凝浓缩法。,),(,4,)采样时间与流量:样品的采集时间与采集流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进行采样。,(,环境空气连续采样时,采样流量应设定在,0.20,0.02L,min,之间,流量计及临界限流孔的精度应不低于,2.5,级,),环境空气,和,废气,的采样技术规范,环境空气,和,废气,的采样技术规范,(,5,)样品的保存与记录的填写:样品采集完成时应立刻进行现场密封保存,在运输的过程中避免阳光照射,在采集样品上贴上标签、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时间并根据现场所已知的条件写一份完整的采样记录,(,6,)注意事项:在采集样品前应对采样介质进行保护避免受到外围因素影响而导致样品结果不符合要求,采样应在无雷电、雨雪天气下进行样品的采集。,(,在环境空气采样期间,应记录采样,流量、时间,、气样温度和压力等参数。,),2,、有组织排放废气,(GB/T16157-1996),1、,采样位置与采样点要求:,(,1,)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道,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2,)对于气态污染物,混匀比较均匀,其采样位置可不受上述规定限制,单应必考涡流区。,(,3,)采样位置应避开测试人员操作有危险的场所。,(,4),根据烟道不同直径输入自动烟尘测试仪来自动确定采样点数目。,环境空气,和,废气,的采样技术规范,2、,采样介质与采样时间:由检测项目不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要求选择 采样介质和采样时间。(例如玻璃纤维滤筒、吸收液、活性炭管、,Tenax-TA,采样管、硅胶管、注射器、气体采样袋等)。,用塑料袋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须,进行气密性检查,:,充足气后,密封进气口,将其置于水中,不应冒气泡。,3、,采样方法,(,1,)烟(粉)尘,移动采样:即用一个滤筒在已确定的采样点上移动采样,各点采样时间相同,求出断面的平均浓度。,(注:,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采样方法主要有:,滤料,法和,自然沉降,法。,定点采样:即每个测点上采一个样,求出采样断面的平均浓度,并可了解烟道断面上颗粒物浓度的变化情况,间断采样:即对有周期性变化的排放源,根据工况变化及延续时间,分段采样,然后求出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2,)气态污染物,化学法采样:即利用采样器将排期排入装有特定吸收液的吸收瓶,或装有固体吸附剂的吸附管或气态中,然后经化学分析或仪器分析得出污染物含量。,(注:,氮氧化物是指空气中主要以,NO,和,NO2,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的总称。,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日平均浓度要求每日至少有,18h,的采样时间。,),仪器直接测试法采样:即采样管通过抽气泵将排气送入分析仪器中,直接读出被测气态污染物的含量。,4、,样品的 保存与记录的填写:样品采集完成时应立刻进行现场密封保存,在运输的过程中避免阳光照射,在采集样品上贴上标签、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时间并根据现场所已知的条件写一份完整的采样记录。,5、,注意事项:采样过程中注意安全,高空攀爬采样要佩戴安全帽,安全带。,采样质量保证,1),每次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的气密性进行认真检查,确认无漏气现象后,方可进行采样,2),应使用经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的采样器。使用前必须经过流量校准,流量误差应不大于,5%,;,采样时流量应稳定。,3),使用气袋或真空瓶采样时,使用前气袋和真空瓶应用气样重新洗涤三次;采样后,旋塞应拧紧,以防漏气。,4),在颗粒物采样时,采样前应确认采样滤膜无,针孔和破损,,滤膜的毛面应向上,,采样后应检查确定滤膜无,破裂,,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清晰,否则该样品膜作废,需要重新采样。,采样质量保证,5),滤膜采样后,如不能立即称重,应在,4,条件下冷藏保存;对分析有机成分的滤膜采集后应立即放入,-20,冷冻箱内保存至样品前处理,未防止有机物的分解,不宜进行称重。,6),使用吸附采样管采样时,采样前应做气样中污染物穿透试验,以保证吸收效率或避免样品损失。,3,、无组织排放废气,(HJ/T 55-2000),1、,监控点的位置和数目,(,1,)采样时应在排放源上、下风向分别设置参照点和监控点。,(,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25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相对应的,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250m,范围内,其余物质监控点设在单位周杰,10m,范围内,的最高浓度点。,按规定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参照点只设,1,个,。,2、,采样频次的要求:采样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时,实行,连续,1h,的采样,或者实行在,1h,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为捕捉到监控点最高浓度的时段,采样时间可超过,1h,。,环境空气,和,废气,的采样技术规范,环境空气,和,废气,的采样技术规范,3、,采样仪器与采样介质:大气采样仪,(例如崂应,2051,、崂应,2030、QC-2B,),采样介质则根据监测项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进行相对应的选择(例如:滤膜、吸收液、,Tenax-TA,采样管等),4、,样品的 保存与记录的填写:样品采集完成时应立刻进行现场密封保存,在运输的过程中避免阳光照射,在采集样品上贴上标签、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时间和采样人员并根据现场所已知的条件写一份完整的采样记录,5、,监测前准备:被测单位基本情况调查、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基本情况调查、排放源所在区域气象资料的调查。,思考题,1,我国规定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kPa,时的状态。,(),2,监测环境空中气态污染物时,要获得,1h,的平均浓度,样品的采样时间应不少于,30min,。,(),正确答案为;样品的采样时间应不少于,45min,。,3,环境空气采样中,使用气袋采样时可不用现场气样来洗涤气袋,直接采样即可。,(),正确答案,:,使用气袋采样时,使用前气袋应用现场气样重复洗涤三次。,4,进行,24h,环境空气采样时,进气口不要紧靠采气管管口,以免吸入部分从监测亭排出的气体,否则会使监测结果偏低。,(,),思考题,5、,例题,:,空气采样时,现场气温为,18,,大气压力为,85.3kPa,,实际采样体积为,450ml,。问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是多少,?(,在此不考虑采样器的阻力,),环境空气,和,废气,的采样技术规范,参考文献,1,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05),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4,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l4-1996,5,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16157-1996),1,、环境噪声相关概念,噪声敏感建筑物: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背景噪声:被测量噪声源以外的声源发出的环境噪声的总和。,等效连续声级:简称为等效声级,指在规定测量时间内声级的能量平均值,用,LAeq,,,T,表示(简写为,Leq,),单位,dB,(,A,)。,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2,、声环境功能区分类,(,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2,)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3,)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5,),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 类和 类两种类型。,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3,、环境噪声限值,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时段,昼间,夜间,0,类,50,40,1,类,55,45,2,类,60,50,3,类,65,55,4,类,4a,类,70,55,4b,类,70,60,表,1,环境噪声限值 单位:,dB,(,A,),4,、环境噪声监测要求,(,1,)声级计校准:测量前后使用声校准器校准测量仪器的示值偏差不得大于,0.5dB,,否则测量无效。,(,2,)气象条件: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5m/s,以下时进行,测量时传感器应加防风罩。,(,3,)监测噪声超过噪声限值是,必须要监测背景噪声,进行修正。,注:,环境噪声监测不得使用型声级计。,噪声,监测技术规范,4,、噪声监测与布点方法,(,1,)环境噪声,(HJ 640-2012),)一般户外,距离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3.5m,外测量,距地面高度,1.2m,以上。必要时可置于高层建筑上,以扩大监测受声范围。使用监测车辆测量,传声器应固定在车顶部,1.2m,高度处。,)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外,距墙壁或窗户,1m,处,距地面高度,1.2,m,以上。,)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距离墙面和其他反射面至少,1m,,距窗约,1.5m,处,距地面,1.2,1.5m,高。,噪声,监测技术规范,(,2,)社会生活噪声,(GB 22337-2008),一般情况下,测点选在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边界外,1m,、高度,1.2m,以上、距任一反射面距离不小于,1m,的位置。测量,1min,的等效声级。,(,3,)厂界噪声,(GB12348-2008),一般情况下,测点选在工业企业厂界外,外,1m,、高度,1.2m,以上、距任一反射面距离不小于,1m,的位置。测量,1min,的等效声级。,(,4,),建筑施工场界噪声,(GB 12524-2011),一般情况测点设在建筑施工场地外,1m,,高度,1.2m,以上位置,施工期间,测量连续,20min,的等效声级,夜间同时测量最大声级。,噪声,监测技术规范,(,5,)铁路边界噪声,(,GB/T 12525-1990,),测量原则选在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处,高于地面,1.2m,,距反射物不小于,1m,处。测量,1h,的等效声级。,(,6,)道路交通噪声,(,HJ 640-2012,),测点选在路段两路口之间,距一路口的距离大于,50m,,路段不足,100m,的选选路段中点,测点位于人行道上距路面,20cm,处,监测点位高度距地面,1.2,6.0m,。测量,20min,等效声级。,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参考文献,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1993),2,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T12348-1990),3,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T12524-1990),4,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T12525,1990),5,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声学要求和测量方法,(GBl4227-2006),6,环境噪声,(HJ 640-2012),7,社会生活噪声,(GB 22337-2008),土壤,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1,)土壤采样工具: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木勺、,GPS,、样品袋。,(,2,)采样与布点方法:采样方法有随机深度采样、分层随机深度采样、规定深度采样,布点:简单随机、分块随机、系统随机。,(,3,)土壤类型:区域土壤环境背景监测、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和土壤污染事故监测。,(,4,)样品数量与样品保存:每个采样点的样品量不低于,1Kg,,运输过程中严防样品的损失、混淆和沾污、对光敏感的样品应有避光外包装。,土壤样品的采集,一、土壤的不均一性,样品采集量很少!,参与化学分析的数量更少!,采集的一个土壤一般,1kg,左右,而分析时只从其中取几克到几百毫克。,一个土样足以代表一定面积的的土壤具有相当难度!,因此:,采样不合理引起的误差往往远高于样品分析的误差;,对一个没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分析毫无意义!,土壤样品的采集,二、,混合样品,采集的原则,采样的点和量最少,而样品的代表性又是最大,使有限的人力和物力得到最高的工作效率。,影响采样点多少的因素:,1.,采样点代表的土地面积,2.,土壤的差异程度,3.,试验研究所要求的精密度,4.,实验室分析工作的速度,土壤样品的采集,测定土壤微量元素的土样采集,特别注意采样工具的选择,要用不锈钢土钻、土铲、塑料布、塑料袋等,防治污染。,土壤样品的采集,混合土样的采集方法,1.,每个采样单元采样点数:,一般,5,10,点或,10,20,点,不宜少于,5,点。,2.,采集土样的深度:,一般采集耕层土壤,,0,15cm,或,0,20cm,。,特殊研究目的时采集深层土样。,3.,采样点应避开田边、路边、沟边、树边、特殊 地形部位、堆过肥料的地方。,土壤样品的采集,4.,土壤背景值,:,是指很少受人类活动影响和不受或未明显受现代工业污染与破坏时,土壤原来固有的化学组成的元素含量水平,。,注:,土壤监测误差可分为采样误差,(SE),、制样误差,(PE),和分析误差,(AE),三类,通常情况下,,SE,PE,AE。,土壤样品的采集,混合土样的采集方法,采集混合土样的要求,一个混合样品重量在,1kg,左右。,重量超出:把各点采集的土样放在塑料布上捏碎、混匀、摊平,用“,四分法,”取对角两份,弃去其余部分。如果仍然超重很多,继续用“四分法”弃去多余样品直至所留样品在,1kg,左右。,参考文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FFl66-2004),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