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一、我国财政支出的项目分类和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一、一般公共服务。1.9%,二、外交。0.5%,三、国防。10.1%,四、公共安全。2.8%,五、教育。5.9%,六、科学技术。3.6%,七、文化体育与传媒。0.8%,八、社会保障和就业。9.0%,九、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十、医疗卫生。3.2%,十一、环境保护。2.8%,十二、城乡社区事务。0.1%,十三、农林水事务。8.6%,十四、交通运输。5.6%,十五、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1.4%,十六、商业服务业等事务。0.7%,十七、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0.7%,十八、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指出。,十九、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0.7%,二十、住房保障支出。3.3%,二十一、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1.5%,二十二、国债事物支出。3.3%,二十三、其他支出。0.9%,二十四、转移性支出、23.7%,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维持政府职能的财政基础,也是市场经济下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内容的总体概括。它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我国财政支出进行研究的意义重大,一、财政支出规模分析,(一)财政支出规模含义及衡量指标,1.含义,财政支出规模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集中、占有和使用财政资源的数量状态。财政支出规模通常表现为财政支出的总量,表现财政支出总量可以是支出数额的绝对量,也可以是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相对量。,3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指标,财政支出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2000-2011年我国财政支出情况(单位:亿元),年份,GDP,全国,中央,地方,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全国,中央,地方,2000,99214.6,15886.5,5519.85,10366.65,16.01,5.56,10.45,2001,109655.2,18902.58,5768.02,13134.56,17.24,5.26,11.98,2002,120332.7,22053.15,6771.7,15281.45,18.33,5.63,12.7,2003,135822.8,24649.95,7420.1,17229.85,18.15,5.46,12.69,2004,159878.3,28486.89,7894.08,20592.81,17.82,4.94,12.88,2005,184937.4,33930.28,8775.97,25154.31,18.35,4.75,13.6,2006,216314.4,40422.73,9991.4,30431.33,18.69,4.62,14.07,2007,265810.3,49781.35,11442.06,38339.29,18.73,4.3,14.42,2008,314045.4,62592.66,13344.17,49248.49,19.93,4.25,15.68,2009,340902.8,76299.93,15255.79,61044.14,22.38,4.48,17.91,2010,401202,89874.16,15989.73,73884.43,22.4,3.99,18.42,2011,441761.1,108930,16514.11,92415.89,24.66,3.74,20.92,2000-2011年我国财政支出情况折线图,二、财政支出结构分析,(一)财政支出结构的含义,财政支出结构指站在不同的角度,或者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财政支出各个部门之间的相对关系。也就是说,各类公共支出占总公共支出的比重,它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总供需结构、产业结构、社会事业各个方面构成等,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1.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情况,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也逐步从过去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与此相适应,财政支出的重点逐步由偏重经济建设转向公共事业和服务方向。,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单位:亿元,),年份,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2000,36.19,27.6,7.6,17.42,11.19,2001,34.22,27.6,7.6,18.6,12,2002,30.26,26.87,7.74,18.6,16.53,2003,28.04,26.24,7.74,19.03,18.94,2004,27.85,26.29,7.72,19.38,18.75,2005,27.46,26.39,7.29,19.19,19.67,2006,26.56,26.83,7.37,18.73,20.51,2007,29.78,27.05,7.14,25.51,10.52,2008,31.47,27.01,6.68,24.67,10.17,2009,33.39,26.42,6.49,20.05,13.65,2010,34.21,28.48,5.93,21.3,10.08,汇总以上支出,2011年全国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38539亿元,增长31.7%;用在农业水利、公共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方面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支出合计35737亿元。其他公共财政支出约34972亿元,主要用于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国防、外交以及资源勘探电力信息、国债付息、金融监管等支出,这些方面的支出是公共财政必须予以保障的,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要的。比如,国债付息支出用于发行国债所需支付的利息,而发行国债所筹集的资金也主要用于民生支出;公共安全支出促进了社会稳定,为保障改善民生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国防支出保障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力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三)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特点,1.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2.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过快,与体制改革的方向背道而驰,3.民生类比重依然过低,(四)调整和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对策,1.有效发挥政府投资示范效应,调节社会投资总量,2.提高科技支出投入,促进自主创新和经济增长,3.增加公共服务领域投入,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4.合理界定财政保障范围,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财政支出有两方面重要的内容:财政支出规模和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规模是否适当,不仅影响政府职能的实现,并且直接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程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存在最优限度,政府支出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而财政支出包括很多项目,不同的支出项目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不同,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是推动经济发展是重要保证。适当的财政支出规模和合理的财政结构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二、我国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与问题,刘肖嫚,1).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用于维护社会秩序的)。,2).按费用要素区分,行政管理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大类。人员经费中主要包括工资、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及其他。公用经费中包括公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和业务费。,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费用增长速度,大部分年份超过了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是财政支出中增长最快的一个项目,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上升,虽然中间有所下降,但总趋势还是上升趋势。,单位:亿元,与外国的比较,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3.9万亿,占GDP的19.5%,虽然只比美国联邦财政收入占GDP的16%高出3个百分点,但美国政府财政开支的73%用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产品,行政开支只占10%,而中国政府开支只有25.5%用于公共产品提供,行政开支却占38%。,我们不妨比较一下下列国家行政管理费(或曰公务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德国(1998年)2.7%埃及(1997年)3.1%英国(1999年)4.2%韩国(1997年)5.1%泰国(2000年)5.2%印度(2000年)6.3%加拿大(2000年)7.1%俄罗斯(2000年)7.6%美国(2000年)9.9%中华人民共和国(2000年)25.7%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26.5%而且还在逐年攀升,2007年高达38%,问题,a)我国公用经费缺乏明确的界定,预算约束软弱,人员、车辆、会议、电话等开支的增幅过快,而且参杂着变相的消费,诸如公费旅游、公款招待、大吃大喝等不正之风屡禁不止。行政机构和人员队伍庞大,政企不分,经费增长过快,滋长官僚主义,助长了铺张浪费,也是贪污腐败的温床。,b)1978年时是50个人供养一个财政供养人口,1997年则是30个人供养一个财政供养人口,财政供养人口增加,直接增大了财政压力,也增大了纳税人的负担。,全国一年公款吃喝花3000亿 倒掉两亿人口粮,三、我国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规模与问题。,刘肖嫚,我国GDP中组成的最大部分是房地产高速公路等建设项目。有学者指出高达60%70%,出口也占了很大一部分,而教育支出仅仅不到百分之四。,a 教育支出在GDP中比例过低,西方国家平均水平已超过百分之五,而我国仍未达到百分之四。,b 2012年我国两会召开以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草案中指出:我国教育支出在GDP中比例首次突破4%,说明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据统计,在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上,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9左右,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也达到41。中国早在1993年就提出要在2000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但时间已推至2010年。事实上,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始终没有达到GDP4%的水平。,从国际比较来看,发达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高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比重也越大。1995年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为5.2%,发达国家为5.5%,发展中国家为4.6%,最不发达国家达到3.6%,而我国仅为2.41%,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平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还低于最不发达国家的。,表1: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相关数据(20012010年),从教育投入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和规模来看,我国的教育投入也很不平衡。东部地区教育支出要比中西部地区高得多,东部、中部、西部教育投资呈递减的阶梯分布,且阶次差距日益增大。,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在高等、中等和初等三级教育上平均投入相差过大,对基础教育的重视不够,对其投入相对不足,而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比重又过大,使教育投资内部结构不甚合理,使各级各类的教育发展不协调,阻碍了各种初等和中等教育人才的培养。,表2:三级教育在校学生年生均经费支出比例,表2:三级教育在校学生年生均经费支出比例,纵观前文可以大致的了解到我国科教文卫支出中得教育支出的现况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对完善我国教育类财政支出有一些建议:,一、财政应继续增加教育支出,提高教育占财政支出乃至GDP的比重。尽管近年来教育支出总额比较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和支出的增长速度也比较快,但是,目前的投入金额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言,依然不够。所以,我国的教育支出还是很不足,这需要我们在资金总额的筹措上多下功夫,以增加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二、促进教育投入渠道多元化。一国教育的发展不可能全部依赖单一的政府投入,还需要社会各方的合作努力,因此在加大财政教育性投入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如果说政府的财力有限,并且将多数经费投放于义务教育,那么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投资办学应该是个可行的办法。如实行股份制学校,由政府牵头,以股份制的融资方式有效的聚集民间资金,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三、明确中央和省两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上的投入责任。虽然义务教育新保障机制缓解了农村学校经费短缺,但这只是初步、低标准的。尤其是全国的农村学校从学校的房舍、教育设备到教师质量等方面还相当落后。为此,明确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上的投入责任,是保障教育经费持续增长的首要前提。,四、建立基于基本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国家服务标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国家协调东西部关系、稳定社会的长期政策。对教育而言,均等化是指由基本教育服务最低公平原则与等价性原则配合的政策体系。其中,基本教育服务最低公平原则要求建立对教育方式、设施和设备、教师质量的国家服务标准。这是一种最低限度,即使最偏远的地区也应达到,所需经费由中央和省级财政保证。而等价性原则是指中央允许并鼓励地方政府提高义务教育配置标准,但经费由地方承担。二者配合,即可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服务,又可促进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五、建立对省级政府的全省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的考核机制。考核本身就是针对政府的职能及责任承诺的。,六、合理安排教育支出结构,并且首先要合理调整三级支出结构。提高基础教育的投入,为中、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切实提高我国一般劳动者的劳动技能,适度降低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提高三级教育的办学效率。,四、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与改革。,刘肖嫚,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1)覆盖范围小,保障水平低。,2)管理体制不顺,水平低。,3)基金资金不足,监管弱。,4)法制落后,立法不足。,5)责任模糊,机制缺位。,现行社会保障制度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够宽;,(二)社会保障基金筹措困难;,(三)多头管理、体制分散;,(四)失业保险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五)人口老龄化对整个社会保障体系都产生影响;,(六)社会保障法制性不强,急待出台社会保障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一)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三)继续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落实工作,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四)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五)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六)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社会保障制度一定要与本国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因地制宜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应。,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已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大局。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健全,这方面的法制是否完备,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改革,A增收减支,提高效率。,1.延长退休年龄,削减一些社会保障项目的开支。,2.加强管理,提高运作的效率和基金的使用效率,B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激励作用。,将工人工资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挂钩等措施,激励社会保障对象多劳多得,多劳者多享,C促进就业,支持培训。,将就业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职能,将失业保险及救济待遇与是否愿意就业挂钩;另外,通过支持培训来促进就业,D充分调动民间力量。,民间力量可以弥补政府能以保障的领域,可以为社保事业做出贡献。,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三)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公平的平衡器,社会保障主要包括:,1,.社会保险制度方面,1)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2)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3)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4)发挥商业保险补充性作用。,5)通过划拨国有资产、扩大彩票发行等渠道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积极稳妥推进养老基金投资运营。,6)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健全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2,.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方面,1)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管理,分类施保,实现应保尽保。,2)完善临时救助制度,保障低保边缘群体的基本生活。,3)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合理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4)城乡低保与最低工资、失业保险和扶贫开发等政策的衔接增强。,5)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改善。,3,.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1)慈善事业方面加快发展。,2)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扩大。,3)家庭、社区和福利机构相结合,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化。,4)残疾人、孤儿的福利服务以及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