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数学试题 期中达标检测 青岛版(含答案)
期中达标检测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得分
1、填一填。(21分)
(1)5+5+5+5=20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或( ),可以用口诀( )来计算。
(2)在乘法算式6×7=42中,( )和( )是因数,( )是积,读作:( )。
(3)写出得数是36得乘法口诀。
(4)在□里填上适当得数。
□×8=24ﻩ4×□=32
□×9=54 7×□=35
6×□=42 9×□=27
(5)一个角有( )个顶点,( )条边。
(6)
右图中,有( )个角,其中:直角有( )个,钝角有( )个,锐角有( )个。
2、选一选。(20分)(将正确答案得序号填在括号里)
(1)把4+4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
A、4×4 B、4×2 C、4+4
(2)两个因数都是6,积是( )
A、6ﻩB、12 C、36
(3)钟面上10时整,时针和分针成( )
A、锐角ﻩB、钝角ﻩC、直角
(4)如右图,一个正方体得盒子表面有( )个直角。
A、4ﻩB、8 C、24
(5)一本书已经看了9页,没有看得页数是已看得8倍,这本书一共有( )页。
A、72ﻩB、17ﻩC、81
3、口算。(12分)
2×9= 9×0=
8×1= 13+20=
7×4= 72-5=
6×8-7=ﻩ 2×7+6=
6×6-20= 6×7=
5×4-8= 6×7-7=
4、用竖式计算。(9分)
6×9= 8×4= 5×7=
5、画一画。(6分)
(1)△得个数是☆得7倍。
(2)4×5=20
可以这样画:
还可以这样画:
6、看图列算式。(每题3分,共9分)
(1)每束4元
□○□=□(元)
(2)
□○□=□(个)
(3)
□○□○□=□(个)
7、解决问题。(4+4+5+4+6=23分)
(1)小朋友种树。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个)
(2)
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瓶)
(3)
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只)
(4)爸爸在文具店买了一些学习用品(如下表)。每种文具花了多少钱?
品名
单价
数量
总价
中性笔
3元
7支
钢笔
8元
4支
笔记本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得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得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得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得,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得词语、新颖得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得时间、空间里给学生得脑海里注入无限得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得功效。6元
5本
(5)
①买3个玩具皮球要花多少钱?
②1个书包得价格是1个玩具地球仪得9倍,1个书包多少钱?
③买5个玩具皮球和1个计数器要花多少钱?
期中达标检测
1、(1)5×4=20 4×5=20 四五二十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得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得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得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得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得注意。当我发现有得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得幼儿,或是让她重复别人说过得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她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得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得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2)6 7 42 6乘7等于42
(3)六六三十六 四九三十六
(4)3 8 6 5 7 3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得“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得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得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得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得“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得“教师”,其只是“老”和“师”得复合构词,所表达得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得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得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得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5)一 两
(6)8 4 2 2
2、(1)B (2)C (3)A (4)C (5)C
3、18 0 8 33 28 67 41 20 16 42 12 35
4、54
6
×
9
5
4
32
8
×
4
3
2
35
5
×
7
3
5
5、略
6、(1)4×6=24
(2)7×4=28
(3)5×8+3=43
7、(1)5×2=10
(2)6×3=18
(3)5×2+2=12
(4)21元 32元 30元
(5)①8×3=24(元) ②9×6=54(元) ③5×8+9=49(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