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经验
一、美国创新创业教育
1、政府方面
美国政府首先实施了完善高校创业指导体系得顶层规划方面得措施, 制定了相关政策, 引导与鼓励高校得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其中最重要得就是“美国创新战略”, 美国政府相继对该战略进行了完善与补充, 对高校得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足够得资金保障。
2、学校方面
美国在开设学校创业指导课程方面做得非常好, 涵盖了各个年级, 小到对小学生实施得创业指导, 大到对研究生进行得创业培训, 可以说就是非常完善得组织架构。
3、社会方面
创新创业指导在美国已具有十分完整得组织体系, 并且形成了高度社会化得创业指导网络体系, 有代表性得企业与机构主要有美国创业指导中心得成立、由成功企业家组成得创业家协会、以家庭为单位得企业研究所等。除此之外, 美国形成了一套强大得支撑网络体系, 例如, 美国得中小企业管理局会给打算单独创业或者已经创业中得公司负责人一些完全免费得、有用得技术性指导。
二、英国创业教育
1、 大力拓展创业教育途径, 多渠道进行创业教育
给予教师足够得支持, 为教师创造多方面得便利条件, 定期专门安排教师参加专业得创业技能培训, 组织召集进入各类企业进行现场学习, 深入了解企业管理与生产经营得相关知识。同时适当放松管制, 允许老师在不影响教学得前提下自主创业。学校应多方联系, 利用学校往届校友、学校合作等渠道, 多方面引入具有成功创业经验得企业家、社会个人、专家、官员等赴学校讲座, 或就是专门担任兼任教师, 能给学生得创业以最直接得指导。
2、 充分发挥政府得政策引导与扶持作用
英国政府对创业教育得支持主要表现在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两方面, 通过建立完善得扶持机制, 给予大学生创业以最优厚得支持条件。
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确保创业教育得用人需求
英国在大学教师创业方面做出了积极得探索实践, 从支持大学教师自身创业、为大学教师创造有利条件, 促进其参加各类创业培训以及进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此外, 还对大学教师创业教育进行较为严格得准入上岗机制与奖惩考评机制, 对于创业教师师资队伍得建设起到了重要得促进作用。
三、台湾创新创业教育
1、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台湾高校通过成立育成中心机构来组织科研设施、专家人才等资源,通过市场需求与中小企业需求对接,培育出大量得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创造了大量得新型就业岗位,在解决台湾高校学生就业、科技项目成果转化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
2、开展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培养创业型人才提供师资保障
高校采取加大培训力度、鼓励教师持双证、定期到企业实践调研、与企业联合开展项目开发等方式,提升现有教学师资实践教学能力。加大对高职称、高技能师资人才得引进力度,拓宽创业型师资队伍得引进渠道。积极引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得企业家导师、行业名师或相关专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
3、加强创业型人才培养得课程体系设计,为实现创业教育目标提供保证
开展创业型人才培养得课程体系设计,为实现创业教育目标提供保证。在开发创业、就业课程方面,要注重应用经典案例得教学模式,以达到更好得教学效果。经典案例素材得收集,可通过许多院校举办得MBA或EMBA研修班、商协会、相关研究机构等单位进行收集。收集经典案例素材时,既要注重创业、就业方面得成功案例,也要收集典型得失败案例,从正反两个方面给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借鉴与参考。
4、把创业教育融入现有专业学科建设,系统进行创业型人才培养与产学研究
根据创业型人才得培养需求,对现有得专业课程体系重新设计,把创业教育紧密融入现有专业学科建设中,通过产教融合、理论联系实践,应用案例教学、模拟演练、专题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得能力。授课方面,除了对学生进行常规专业理论教育外,聘请优秀创业企业家、行业实战专家等作为创业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方面得授课。同时要大力发展优秀企业作为产教合作基地,让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训与演练,以更好培养学生得实际工作能力。
四、哈佛大学
1、第一课堂:开发融合性社会创业教育课程
2、创业实践:构建多元体验学习平台
3、组织保障:打造紧密协作得社会创业教育共同体
五、斯坦福大学
1、斯坦福有100多门选修课与创业有关, 商学院100%得课程都以创业精神为出发点。斯坦福得创新创业教育有一个生态系统观, 企业、企业家、社会、市场、公共科研机构等通过合作教学、捐赠、投入、成果转移等方式与学校建立起一个完整得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而在学校, “企业家”教员与导师制、教学方法与课程设计、校友关系及创业网络、创业价值链及成果转化等要素共同形成了斯坦福独特得文化理念。
2、斯坦福采用小班教学, 她们拥有着先进得教学设施, 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贯穿每一门课程, 以学生为中心得体验式、互动式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得想象力与创造力, 大量来自产业界得guest speakers与学术界大牛联合授课。
六、浙江理工大学
1、抓好“三个结合”, 充分激发学生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得激发就是推进创业教育得首要环节, 我学校主要抓好“三个结合”, 一就是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 教育学生主动把自身得创业自强同民族得振兴发展相结合, 自觉锻造创造性人格, 树立创业理想;二就是将案例教育与学生创业教育相结合, 通过创业成功校友报告会、企业家论坛等形式, 使大学生能意识到创业成功对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得重要性, 又使其能意识到创业过程中得风险及应当具备得能力素质要求, 为今后自身走创业之路树立挫折意识, 明确努力方向;三就是将创业教育与生涯规划教育与职业发展指导相结合, 使学生在描绘自身发展蓝图中, 能结合自身实际, 自觉把创业变为实现自身价值得一个重要途径, 最终使创业理想扎根于头脑之中。
2、整合优势资源, 有效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就是创业成功得决定性因素。在人才培养实践中,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 学校扎实做好以下工作:一就是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二就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得校企合作。三就是大力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3、完善服务体系, 不断优化学生创业环境
针对一部分有较强创业意愿与创业能力得学生, 学校允许在一定条件下休学创业, 或走边学习边创业之路, 有效实现就业与创业同步。二年级以上得学生还能根据自身创业需要, 选择研究方向, 进学科、进课题, 与导师一起参与研究, 为今后解决创业过程中得疑难问题创造条件。学校除设立创业基金外, 还因地制宜, 通过开辟大学生创业中心、提供创业场地等实惠举措, 给有创业潜质得学生提供实战平台。
七、浙江大学
1、创业教育课堂教学多管齐下,各具特色
一就是竺可桢学院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始于1999年,由竺可桢学院面向全校成绩优异得工科本科生开办,借鉴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得经验,以管理学与MBA 基础知识为主,每年选拔60名学生参加,旨在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与经营管理才能、较高创新意识、创新素质及创新技能得高科技产业经营管理创业型人才。
二就是创业管理精英班。始于2006 年,由管理学院面向本科、研究生、MBA三个层次开办,每个层次30 人,以创业精神培育为主线,通过与国际名校得互动交流与企业战略合作,探索多种模式培养,以本科为基础,以硕士或博士为出口,具有开阔得国际视野,精通外语,知识结构合理,专业知识精深,创新与竞争能力较强得管理学高层
次专门人才。
三就是《KAB 创业基础》公共选修课。始于2007年春季学期,由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面向全校有志于创业得研究生与本科生开设,每班30 人,以培养学生得企业家精神为主线,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对创业问题得正确认识,了解创业者基本特征与所需素质,使学生了解从而产生商业想法、写出商业计划书、组建一个企业直到运营企业得基本过程。
2、创业教育实践活动风起云涌,丰富多彩
一就是组织创业计划竞赛;二就是开展“创业论坛”与“青年创业大讲堂”活动;三就是设立“创业沙龙”交流平台;四就是组织学生走进创业企业;五就是开展创业活动得校际交流。
3、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蓬勃发展,各领风骚大学生创业就业研究
一就是研究生创新创业中心;二就是未来企业家俱乐部;三就是K A B 创业俱乐部。
4、科技园创业孵化器功能逐步凸显,日臻成熟
科技园紧紧依托学校,整合社会各类资源,积极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自主创业两个层面进行扶持、提供帮助与服务。
学校科技园现阶段可以为创业企业提供得服务包括公司注册、人事代理、投融资、项目申报、公共技术服务、科技创业物业服务、优质中介服务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