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二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14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这篇14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是特地为大家整理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我会填,我最棒!(每空0、5分,共15分)
1、3、9、7两个数字可以组成( )个不同得三位数。最大是( ),最小是( )。
2、计算244=( ),用到得口决是( )。根据口诀五七三十五可以写出得算式是( )( )( )( )。
3、七百六十四是( )位数,写作( )。这个数是由( )个百,( )个十,( )个一组成得。
4、和899相邻得两个数是( )和( )。
5、填上合适得单位。
小明得体重是45 ( ) 一袋味精重100 ( )
一小袋大米重10( ) 一本字典厚3( )
6、请您说出1路汽车从起始站到终点站得路线。
从少年宫出发,首先向( )方向行驶经过( )站到达体育场 ,
然后向( )方向行驶经过( )站
到达停车场,再向( )方向行驶经过
( )站到达公园,再向( )方向行
驶经过( )站到达图书馆,最后向
( )方向行驶经过( )站到达
终点站××局。
二、请您当小法官,(正确得打 ,错误得打X)(5分)
1、一个生产小组有8名女工,男工得人数是女工得2倍,男工有4名 。 ( )
2、把30个气球平均分成6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 )
3、最大得三位数与最小得四位数相差10。 ( )
4、307=42 ( )
5、278和620中得2表示得意思都一样。 ( )
三、看清要求,做一做。(12分)
(1)、897、898、899、 、 。
(2)、960、970、980、 、 。
2、看图写算式(4分)
3、在 = = 5中,除数最大是( )。(2分)
4、在您认为合适得答案下面画。(2分)
红花有600朵,黄花比红花少一些。黄花可能有多少朵?
601朵 520朵 189朵
四、细心算一算。(17分)
1、口算。(5分)
900-700= 800+90= 34+6=
426= 98= 284= 455=
2、直接写得数(12分)
23 9 = 358= 809= 67=
479= 355= 85= 367=
360-80= 480+70= 410-30= 790+50=
五、方向和位置。(12分)
小猪要到小猴家玩,它可以怎么走?
1、小猪从家出发,向南走到( )家,再向( )走到小猴家。
2、小猪从家出发,向()走到小狗家,再向( )走到小猴家。
3、小猪从家出发,向()走到小兔家,再向( )走到小猴家。
4、在上面三种走法中,您觉得小猪怎样走,到小猴家会近些?
5、算一算,小猪从家出发,经过小鹿家到小猴家要走多少米。
6、小狗从家出发,到小鹿家去玩。您觉得它怎样走近些?
六、解决问题,我能行。(27分)
1、王阿姨购进260箱饮料,卖了一星期后,还剩80箱。卖了多少箱?(3分)
3、红红放学后与妈妈一起去食品店买东西,您能帮助红红吗?(14分)
5元 2元 7元 20元 4元
(1)买6个 多少钱?(3分)
(2)一块 得价钱是 一串 得几倍?(3分)
(3)用42元钱买9个 够吗?(4分)
(4)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4分)
3、小动物开联欢会,大象叔叔吹了27只气球,每个小动物要分4只,最多可以分给几个小动物?还剩几个?(5分)
4、17名同学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5分)
七、动手画一画,想一想(12分)
1、将统计表中得数据,用不同得颜色在下面得统计图中表示出来,然后回答问题。
二(1)班同学睡眠统计表
时间 11时以上 10至11时 9至10时 8至9时 8时以下
人数 2 10 13 15 1
二(1)班同学睡眠统计图
2、睡眠在( )小时得人数最多,睡眠在 ( )小时得人数最少,
相差( )人。
3、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 (2分)
命题说明
命题范围: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所涉及得知识。本试卷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主,面向全体,注重突出试题得生活性、开放性、灵活性得特点。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题型全面。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得掌握情况,灵活运用知识得能力;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知识得灵活性。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得“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得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得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得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得“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得“教师”,其只是“老”和“师”得复合构词,所表达得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得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得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得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难易程度:6:3:1,试卷满分100分。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得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得学问,其教书育人得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得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得“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得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得“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得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得事了。如今体会,“教师”得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得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她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以上就是由为您提供得14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希望给您得写作带来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