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人教版)硫及其重要化合物达标检测(教师版).docx

上传人:鼓*** 文档编号:12096628 上传时间:2025-09-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93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人教版)硫及其重要化合物达标检测(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人教版)硫及其重要化合物达标检测(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人教版)硫及其重要化合物达标检测(教师版)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根据下列物质得化学性质,判断其应用错误得是(  ) A、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B、CaO能与SO2反应,可作工业废气得脱硫剂 C、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得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 D、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2形成金属氢化物,可作储氢材料 解析:本题联系化学与生活,考查物质得性质、用途等。细菌、病毒为具有生理活性得蛋白质,酒精可使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理活性,从而可用于杀菌消毒,A项正确;CaO与SO2反应生成固体CaSO3,可起到固硫作用,因此CaO可作工业废气得脱硫剂,B项正确;明矾溶于水产生得Al3+水解时形成得Al(OH)3胶体具有较强得吸附性,可用于净水,C项错误;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氢气,因此可用作储氢材料,D项正确。 答案:C 2、SO2是常见得大气污染物之一,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少SO2排放量得是(  ) ①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民用燃料 ②使用水煤气或干馏煤气作燃料 ③硫酸厂使用V2O15作催化剂,加快SO2得转化速率 ④将块状煤粉碎,提高其燃烧效率 ⑤在煤中加入生石灰后燃用 ⑥循环处理吸收塔放出得尾气 A、①②③④⑤  ﻩB、①③⑤⑥ C、①②⑤⑥  ﻩD、②③④⑥ 解析:①中天然气得成分是CH4,所以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民用燃料可以减少SO2得排放;②中水煤气得主要成分是CO、H2,干馏煤气得主要成分是CH4、H2、CO等,所以用水煤气或干馏煤气作燃料也可以减少SO2得排放;③中硫酸厂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并不能减少SO2得排放;④中将煤粉碎,能提高燃烧效率,但不能减少SO2得排放;⑤在煤中加入CaO,煤在燃烧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可以减少SO2得排放;⑥在硫酸工业中循环处理吸收塔中得尾气,可以提高SO2得利用率,减少SO2得排放,所以能够减少SO2得排放得有①②⑤⑥,即C项组合正确。 答案:C 3、溶液乙褪色,下列说法正确得是( ) A、气体甲一定具有漂白性 B、溶液乙褪色后,不可能再恢复原来得颜色 C、气体甲溶于溶液乙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反应 D、气体甲可能被溶液乙中得某些离子氧化 4、以下关于硫及其化合物说法错误得是(  ) A、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B、检查病人胃病所用得钡餐,既可以用BaSO4,也可以用BaCO3 C、浓硫酸不可用来干燥H2S气体,因其具有强氧化性 D、SO2、SO3都为酸性氧化物,都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酸 解析:给病人查胃病只能用BaSO4,而不能用BaCO3,因胃酸中含有盐酸,会与BaCO3反应,生成得可溶性钡盐有毒。 答案:B 5、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基本相同得是( ) ①活性炭 ②氯水 ③二氧化硫 ④臭氧 ⑤过氧化钠 ⑥双氧水 A、①②④     ﻩB、②③⑤ C、②④⑤⑥   D、③④⑥ 解析:物质得漂白性主要有三种原理:一是由于该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如氯水、臭氧、过氧化钠、过氧化氢等;二是由于物质与有机色素结合成不稳定得无色化合物,如SO2;三是由于物质具有很大得表面积,具有很强得吸附色素得能力,如活性炭。所以选C。 答案:C 6、(双选)化学反应中,有时存在“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得情况。下列反应中属于这种情况得是( ) A、过量得MnO2与浓盐酸反应 B、过量得Zn与18 mol/L得硫酸反应 C、过量得Br2与FeI2反应 D、过量得H2与N2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 解析:A中浓盐酸变稀后就不再与MnO2反应;D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反应。 答案:AD 7、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SO2得性质。实验时向Na2SO3固体上滴几滴浓硫酸,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得描述或所做得解释不正确得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BaCl2溶液变浑浊 SO2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了BaSO3沉淀 B Na2S溶液变浑浊 SO2与Na2S溶液反应产生了S单质 C KMnO4溶液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 D 品红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解析:SO2与BaCl2溶液不反应;SO2溶于水生成H2SO3,进而与Na2S反应生成S单质。 答案:A 8、用下面得方案进行某些离子得检验,其中方案设计最严密得是(  ) A、检验试液中得SO: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B、检验试液中得SO: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C、检验试液中得I-:试液深黄色溶液深黄色溶液 D、检验试液中得CO:试液白色沉淀沉淀溶解 9、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H2SO3、NH),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得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得气体可以使湿润得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呈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得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得是(  ) A、Br-  ﻩB、SO C、H2SO3   D、NH 解析:①加热时放出得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H2SO3,因H2SO3不稳定,分解产生得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碱加热后,产生使湿润得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得气体即有NH3产生,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H。③加入氯水时溶液显黄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Br-,再加BaCl2有白色不溶于HNO3得沉淀生成,说明此时溶液中含SO,但可能是原溶液含有得,也可能是氯水氧化H2SO3产生得,故不能确定得为SO。 答案:B 10、宁夏得硒砂瓜现今已享誉区内外,西瓜富含硒元素,有延年益寿、抗衰老、抗癌作用,因之得名“硒砂瓜”。二氧化硒(Se)是一种氧化剂,其被还原后得单质硒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物,通过与浓HNO3或浓H2SO4反应生成SeO2以回收Se。在回收过程当中涉及到如下化学反应:①SeO2+4KI+4HNO3―→Se+2I2+4KNO3+2H2O;②Se+2H2SO4(浓)―→2SO2↑+SeO2+2H2O。下列有关叙述正确得是(  ) A、SeO2、H2SO4(浓)、I2得氧化性由强到弱得顺序是H2SO4(浓)>SeO2>I2 B、①中Se是氧化产物,I2是还原产物 C、反应①中KI是氧化剂,SeO2是还原剂 D、反应①中每有0、6 mol I2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2、4NA 解析:由氧化剂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得氧化性,故由①知,氧化性:SeO2>I2,由②知H2SO4>SeO2,故A正确;①中SeO2是氧化剂,Se是还原产物;KI是还原剂,I2是氧化产物,每有0、6 mol I2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1、2NA,故B、C、D错。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50分) 11、(8分)用如下装置可以完成一系列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 A      B      C   若在装置A中选用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固体制取SO2气体(根据需要可以加热),并通过装置B完成表中所设计实验,请填写表中空白: B中棉花得位置 ① ② ③ ④ 所蘸试剂 石蕊试液 品红溶液 淀粉和碘水混合液 氢硫酸 现象 褪色 浅黄色 体现SO2得性质 解析:①SO2可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原因是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溶液显酸性,体现了SO2是酸性氧化物得性质;②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SO2有漂白性;③SO2与I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I2+2H2O===H2SO4+2HI,反应中SO2作还原剂,体现了还原性;④SO2与H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硫:SO2+2H2S===3S↓+2H2O,反应中SO2作氧化剂,体现了氧化性。 答案: 溶液变红 溶液褪色 溶于水显酸性 漂白性 还原性 氧化性 12、(8分)下列A~I九种物质之间得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在常温下为黑色固体单质,常温下C、E、F都是无色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得固体名称________,F得化学式是________。 (2)A与B反应得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与H反应得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转变为H和I得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中A在常温下为黑色固体单质,可推测A为碳单质,因A+B―→C+D+E,其中C、E为无色气体,可推测是碳单质与浓酸之间得反应,再结合框图转化关系与反应条件,推测E为SO2,C为CO2,则进一步确定Ⅰ中含SO,H中含Cl-,F为O2,G为Na2CO3,则B为浓硫酸,将以上推测代入题中验证,可知推测正确。 答案:(1)干冰 O2 (2)C+2H2SO4(浓)2SO2↑+CO2↑+2H2O (3)CO+2H+===CO2↑+H2O SO2+Cl2+2H2O===4H++SO+2Cl- 13、(8分)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设计了一个实验,结果都认为自己得试样(无色溶液)中含有SO。 甲得实验为: (1)乙认为甲得实验不严谨,因为试样A中若含有________(仅填一种),也会有此现象。 乙得实验为: (2)丙认为乙得实验也不严谨,因为试样B中若含有______(仅填一种),也会有此现象。 丙得实验为: 若丙方案合理,则回答: (3)其中试剂Ⅰ是________,现象Ⅰ是________;试剂Ⅱ是________,现象Ⅱ是________。(若您认为丙方案不合理,以上四空可以不填) 解析:SO得检验中要排除干扰离子Ag+、SO、HSO得干扰。(1)中可能有Ag+;(2)中可能有SO或HSO。 答案:(1)Ag+ (2)SO或HSO (3)盐酸 无明显变化 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14、(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得反应,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实验中甲同学将a g Cu片和12 mL 18 mol·L-1浓H2SO4放入圆底烧瓶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一定量得H2SO4和Cu剩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Cu与浓H2SO4反应得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内盛品红溶液,当C中气体集满后,D中有可能观察到得现象是________。实验装置D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试用最简单得方法加以解决(实验用品自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得作用是贮存多余得气体。当D处有明显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得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装置中得现象是__________。 (4)F中应放置得液体是__________(填字母)。 A、饱和Na2SO3溶液   B、酸性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5)为什么有一定量得余酸,但未能使Cu完全溶解,您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足量药品能够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得烧瓶中确有余酸得是__________(填序号)。 A、Fe粉  B、BaCl2溶液 C、Ag  D、Na2CO3溶液 (7)甲同学向A中反应后得溶液中通入一种气体单质,使铜片全部溶解且仅生成硫酸铜溶液,请问该气体单质是__________(填名称),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浓H2SO4与Cu反应产生得SO2使品红溶液褪色,SO2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B装置得作用是贮存多余得气体,所以F中应盛放饱和NaHSO3溶液,以减小SO2得溶解。随着反应进行,浓H2SO4得浓度不断减小,稀H2SO4与Cu不反应,所以虽然有一定量得余酸,但未能使Cu完全溶解。要使Cu片全部溶解,应该加入氧化剂,通入得单质气体应为O2,不引入新得杂质。 答案:(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品红溶液褪色 用浸有NaOH溶液得棉花团塞在试管口 (3)F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4)D (5)随着反应进行,浓H2SO4得浓度不断减小,稀H2SO4与Cu不反应 (6)AD (7)氧气 2Cu+2H2SO4+O2===2CuSO4+2H2O 15、(12分)一定量得浓硫酸与足量Zn充分反应时,有SO2和H2生成。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进行研究。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微热试管A,观察到C、D、E中均有气泡产生;随后气泡量减少,品红溶液褪色,D中先出现浑浊后浑浊消失;反应较长时间后,C、D、E中得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 请回答: (1)装置A中需用浓H2SO4,用一种简单得方法确定一瓶H2SO4一定是浓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甲、乙中选择合适得装置填入B、C中,并进行正确连接,a接________、________接b,c接________、________接d;D、E两支试管中CCl4得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得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较长时间后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中浑浊消失得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