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Access 2010数据库应用技术,第,1,章,数据库基础知识,1.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1.2,数据模型,1.3,关系数据库,1.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1,数据,数据是指存储在某一种媒体上的能够识别的物理符号,用来记录事物的情况,用类型和值来表征。,数据不仅包括了数字、文字和其他特殊字符组成的文本形式的数据,而且还包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媒体数据。,2,信息,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有用的数据。数据只有经过提炼和抽象变成有用的数据才能成为信息。信息仍以数据的形式表现。,数据、信息、数据处理,3,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指将数据加工转换成信息的过程。数据处理也叫信息处理。通过处理数据可以获得信息,通过分析和筛选信息可以产生决策。在计算机中,使用计算机外存储器存储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来管理数据;通过应用程序来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提取使用。,数据处理的核心是数据管理。计算机对数据的管理是指对各种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提供操作手段。,数据管理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数据库概述,手工管理阶段,特点:,(1),数据不保存,-,不能实现数据共享。,(2),数据与程序不可分割。,(3),各程序的数据彼此独立,-,数据冗余。,适应场合,:,数据量较小。,数据库概述,文件系统阶段,(1),程序和数据分开,有一定的独立性。,(2),数据以文件形式保存,由操作系统按名存取。,(3),实现一定程度的数据共享。,(4),数据文件之间缺乏联系。,数据库概述,数据库阶段,(1),数据和程序之间彼此独立,实现共享,(2),数据以数据库形式保存,最大限度减少冗余。,(3),专门的数据库管理软件,-DBMS,。,应用程序,1,DBMS,应用程序,2,数据库,应用程序,n,8,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员的概念,1,数据库,数据库(,Data Base,简称,DB,)是指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各种信息的集合,并可被各个应用程序所共享。,2,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是用户用来在计算机上建立、使用、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它主要具有以下功能:,(,1,)定义数据库,(,2,)操作数据库,(,3,)管理和维护数据库,9,3,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是指带有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它包括相应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其中,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下图所示。,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硬件,数据库,管理员,用户,数据库系统层次示意图,10,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1,)数据结构化且统一管理,(,2,)数据共享,冗余度小,(,3,)数据独立性较高,(,4,)数据控制功能较强,11,4,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DataBase Application System,简称,DBAS,)是指用户为了解决某一类信息处理的实际问题而利用数据库系统开发的软件系统。如,用,Access,开发的教学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等。,5,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Data Base Administrator,简称,DBA,)是对数据库全面负责,具有高超技术水平的系统工作人员。,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三级模式,(1),模式,(,逻辑模式或概念模式,),是对数据库中的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不涉及数据的物理存储。,(2),外模式,(,用户模式或子模式,),该模式面向用户,是数据库用户看到的局部数据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3),内模式,(,存储模式,),描述数据的物理结构、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法和存取策略。,二级映射,用于三级模式之间的转换。,(,1,)外模式,/,模式映射,定义外模式和概念模式之间的对应性,这一映射使得概念模式的改变不影响外模式和应用程序,从而达到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2,)模式,/,内模式映射,定义概念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对应性,当存储结构改变即修改内模式时,只要相应改变模式,/,内模式映象,而模式尽量保存不变,从而达到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应用,1,应用,1,应用,1,外模式,A,外模式,B,模式,内模式,数据库,OS,DBMS,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15,1.2,数据模型,1.2.1,组成要素,数据模型是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约束条件,三部分组成。,1,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所研究对象的集合,这些对象包括数据库的组成,如表、表中的字段、名称等。数据结构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数据类型内容等相关的对象,另一类是数据之间关系的对象。,16,2,数据操作,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各个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执行的操作集合,包括操作及其有关的操作规则。数据库的操作主要包括,查询和更新,两大类,数据模型必须定义操作的确切含义、操作符号、操作规则和实施操作的语言。,3,数据的约束条件操作,数据模型中的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的规则是一组,完整性规则,,这些规则的集合构成数据约束条件,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概念模型,概念世界(实体、实体属性),数据化,数据世界(记录、数据项),现实世界(事物、事物性质),抽象化,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数据世界的关系,数据模型,概念模型,2,实体联系模型(,E-R,图),实体联系模型也叫,E-R,模型或,E-R,图,它是描述概念世界、建立概念模型的实用工具。,E-R,图包括,3,个要素:,(,1,),实体,用,矩形框,表示,框内标注实体名称。,(,2,),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并用连线与实体联接起来。,(,3,)实体之间的,联系,用,菱形框,表示,框内标注联系名称,用连线将菱形框分别与有关实体相连,并在连线上注明联系类型。如下图所示。,学生,-,课程之间的,E-R,图,两个实体(设,A,,,B,)间的联系有以下三种类型,一对一联系(,1:1,),一对多联系(,1:N,),多对多的联系(,M:N,),20,数据模型,层次模型,层次模型是采用树型结构来表示实体及其实体间的联系的模型。其特点是:只有一个根结点(也叫父结点。结点代表实体型),其他结点(子结点)有且仅有一个父结点,结点之间是树根与树枝(父与子)的关系,即一对多关系。它的优点是简单、直观、处理方便,适合于表现具有比较规范的层次关系的结构,缺点是不能直接表现含有多对多联系的复杂结构。如下图所示。,学校,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外语学院,法学学院,管理学院,历史专业,旅游专业,旅游专业,旅游专业,网状模型,网状模型是采用网状结构来表示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其特点是:每一个结点允许有多于一个的父结点,也可以有一个以上的结点无父结点。网状模型可以方便地表示实体间多对多的联系,但结构比较复杂,数据处理比较困难。如下图所示。,教师,学生,选课,系科,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用二维表结构来表示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如下图所示的学生表和选课表都是二维表,它们之间通过,“,学号,”,属性建立联系。,23,关系术语,1,关系,一个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如上图所示学生表选课表关系模型。,2,属性,表的每一列为一个属性(也称为字段),如学生表中的学号、姓名、性别等共计,8,个字段。,3,元组,表的每一行为一个元组(也称为记录),它是一组字段的信息的集合。如学生表中学号为,“,00150226,”,、,“,00150236,”,等每一行的信息。,4,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域。如学生表的性别属性的取值范围是,“,男,”,或,“,女,”,。,1.3,关系数据库,24,5,关系模式,关系名及关系中的属性集合构成关系模式,一个关系模式对应一个关系的结构。,关系模式的格式为:,关系名(属性名,1,,属性名,2,,属性名,3,,,,属性名,n,),如学生表的关系模式为:学生(学号,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籍贯,系号,照片)。,选课表的关系模式为:选课(学号,课程号,成绩)。,25,6,主关键字,主关键字也叫主键,是惟一标识表中记录的字段或字段的组合。如学生表中的学号可作为主关键字,它能惟一标识表中的每一条记录,即表中不能有两个相同的学号出现。,7,候选码,如果某个字段的值能惟一标识表中一个记录,这个字段就被称为候选码。一个关系中可能有多个候选码,如学生表中的,“,学号,”,和,“,系号,”,都是候选码。,8,外部关键字,外部关键字也叫外键,用来与另一个关系进行联接的字段,且是另一个关系中的主关键字。,26,关系数据库由至少一个或多个数据表组成,各数据表之间可建立相互联系而又相互独立。如下图所示。,1.3.2,关系代数运算,1,传统的集合运算,(,1,)并,设有两个相同的结构关系,R,和,S,,,R,和,S,的并是由,R,和,S,这两个关系的元组组成的集合,表示为,RS,。,R,S,A,B,C,3,6,7,2,5,7,7,2,3,4,4,3,R,A,B,C,3,4,5,7,2,3,S,A,B,C,3,6,7,2,5,7,7,2,3,4,4,3,3,4,5,RS,2.,差(,Difference,),关系,R,与关系,S,的差由属于,R,而不属于,S,的所有元组组成。其结果关系仍为,n,目关系。记作:,R,S=t|tRt,S,R,S,A,B,C,3,6,7,2,5,7,7,2,3,4,4,3,R,A,B,C,3,4,5,7,2,3,S,A,B,C,3,6,7,2,5,7,4,4,3,R,S,A,B,C,3,4,5,S,R,交(,Intersection Referential integrity,),关系,R,与关系,S,的交由既属于,R,又属于,S,的元组组成。其结果关系仍为,n,目关系。记作:,RS=t|tRtS,R,S,交运算可以通过差运算来重写:,RS=R-(R-S),A,B,C,3,6,7,2,5,7,7,2,3,4,4,3,R,A,B,C,3,4,5,7,2,3,S,A,B,C,7,2,3,RS,笛卡尔积(,Extended cartesian product,),两个分别为,n,目和,m,目的关系,R,和,S,的笛卡尔积是一个,(n+m),列的元组的集合。元组的前,n,列是关系,R,的一个元组,后,m,列是关系,S,的一个元组。若,R,有,k1,个元组,,S,有,k2,个元组,则关系,R,和关系,S,的广义笛卡尔积有,k1k2,个元组。记作:,R,S,=,t|t=,t,r,,,t,s,t,r,R,t,s,S,A,B,1,2,R,C,D,10,10,20,10,E,a,a,b,b,S,A,B,1,1,1,1,2,2,2,2,C,D,10,19,20,10,10,10,20,10,E,a,a,b,b,a,a,b,b,R,x,S,1.,选择(,Selection,),选择是在关系,R,中选择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组成一个新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F,(R)=t|tR F(t)=,真,其中,F,表示选择条件,它是一个逻辑表达式,取逻辑值真或假。,选择运算实际上是从关系,R,中选取使逻辑表达式,F,为真的元组。,选择是从行的角度进行的运算。,A,B,C,3,6,7,2,5,7,7,2,3,4,4,3,R,A5,(R),A,B,C,3,6,7,2,5,7,4,4,3,A5,C=7,(R),A,B,C,3,6,7,2,5,7,2.,投影(,Projection,),关系,R,上的投影是从,R,中选择出若干属性列组成新的关系。记作:,A,(R)=tA|tR,其中,A,为,R,中的属性列。,投影操作是,从列的角度进行的运算。,注意:投影结果中要去掉相同的行,c,b,c,f,e,d,c,b,a,C,B,A,B,C,b,c,e,f,R,B,C,(R),3.,连接(,Join,),连接也称为,连接。它是从两个关系的笛卡尔积中选取属性间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组。记作:,其中,A,和,B,分别为,R,和,S,上度数相等且可比的属性组。,是比较运算符。,连接运算从,R,和,S,的笛卡尔积,RS,中选取(,R,关系)在,A,属性组上的值与(,S,关系)在,B,属性组上值满足比较关系,的元组。,R S=,t,r,t,s,|t,r,R,t,s,S,t,r,A,t,s,B,AB,R S,=,rA,SB,(,R,S),A,B,连接运算中有两种最为重要也最为常用的连接:,一种是,等值连接,;,另一种是,自然连接,为“”的连接运算称为,等值连接,。它是从关系,R,与,S,的笛卡尔积中选取,A,、,B,属性值相等的那些元组。,即等值连接为:,R S=,t,r,t,s,|t,r,R,t,s,S,t,r,A,=,t,s,B,A=B,9,8,7,6,5,4,3,2,1,C,B,A,D,E,3,1,6,2,A,B,C,D,E,1,2,3,3,1,1,2,3,6,2,4,5,6,6,2,R,S,B D,R S,自然连接(,Natural join,),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它要求两个关系中进行比较的分量必须是相同的属性组,并且要在结果中把重复的属性去掉。,即若,R,和,S,具有相同的属性组,B,,则自然连接可记作:,一般的连接操作是从行的角度进行运算。但自然连接还需要取消了重复列,所以是同时从行和列的角度进行运算。,当,R,与,S,无相同属性时,,R S,RS,R S=,t,r,t,s,|t,r,R,t,s,S,t,r,B,=,t,s,B,A,B,1,2,4,1,2,C,D,a,a,b,a,b,r,B,1,3,1,2,3,D,a,a,a,b,b,E,s,1,1,1,1,2,a,a,a,a,b,A,B,C,D,E,r s,9,8,7,6,5,4,3,2,1,C,B,A,C,D,3,1,6,2,A,B,C,D,1,2,3,1,4,5,6,2,R,S,R S,4.,除(,Division,),笛卡尔乘积的逆运算,给定关系,R(X,Y),和,S(Y,Z),,其中,X,Y,Z,为属性组。,R,中的,Y,与,S,中的,Y,可以有不同的属性名,但必须出自相同的域集。,R,与,S,的除运算得到一个新的关系,P(X),,,P,是,R,中满足下列条件的元组在,X,属性列上的投影:元组在,X,上分量值,x,的象集,Yx,包含,S,在,Y,上投影的集合。记作,:,其中,,Y,x,为,x,在,R,中的象集,,x=,t,r,X,除操作是同时从行和列的角度进行运算。,RS=t,r,X|t,r,R,Y,(S),Y,x,R,S=,X,(R),X,(,X,(R),Y,(S),R),A,B,C,D,a,b,c,d,a,b,e,f,a,b,d,e,b,c,e,f,e,d,c,d,e,d,e,f,C,D,c,d,e,f,A,B,a,b,e,d,A,B,a,b,b,c,e,d,A,B,C,D,a,b,c,d,a,b,e,f,b,c,c,d,b,c,e,f,e,d,c,d,e,d,e,f,AB,(R),AB,(R),CD,(S),AB,(R),CD,(S)-R,A,B,C,D,b,c,c,d,R,S=,A,B,a,b,b,c,e,d,A,B,b,c,-,=,R,S,课程,数学,物理,姓名,课程,张军,物理,王红,数学,张军,数学,王红,物理,姓名,张军,王红,选修了全部课程的学生,关系的完整性,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是对关系的一种约束条件。,1,实体完整性,实体完整性规则:关系中主键不能取空值和重复的值。空值就是,“,不知道,”,或,“,不确定,”,值。如在学生表中,学号不能取空值,否则就无法说明一个学生的信息。如选课(学号、课程号、成绩)表中,学号、课程号都为主键,则学号、课程号都不能取空值。,2,参照完整性,参照完整性规则是定义外键与主键之间的引用规则。如学生表中的,“,系号,”,字段是该表的外键,在系科表中是主键,在学生表中该字段的值只能取,“,空,”,或系科表中系号的其中值之一。,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适合于任何关系数据库。用户定义的完整性是针对某一具体数据库的约束条件,由应用环境决定。,不同的关系数据库系统根据其应用环境的不同,还需要一些特殊的约束条件,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就是针对某一具体关系数据库的约束条件。如选课表中的成绩的取值只能在,0,100,之间。,关系规范化,规范化的基本思想是消除关系模式中的数据冗余,避免数据插入、更新、删除时发生异常现象。,关系规范化就是对数据库中的关系模式进行分解,将不同的概念分散到不同的关系中,使得每个关系的任务单纯而明确,达到概念的单一化。因此就要求关系数据库设计出来的关系模式要满足规范的模式,即“范式”。范式其实就是约束条件。,1.,第一范式(,1NF,):若关系模式中,每一个属性都是不可再分,的基本数据项,则称这个关系属于第一范式。,在任何一个关系数据库中,第一范式(,1NF,)是对关系模式的基本要求,不满足第一范式(,1NF,)的数据库就不是关系数据库。,2.,第二范式(,2NF,):如果关系模式属于第一范式,并且,每个非主属性都完全依赖于任意一个候选关键字,,则称这个关系属于第二范式。第二范式(,2NF,)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记录或行必须可以被唯一地区分。,1.3.5,数据库的设计方法,数据库设计的步骤,设计数据库可以分为以下,4,个阶段:,1,需求分析阶段,设计数据库首先必须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的需求,包括,数据需求与处理需求,。数据需求是指用户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得信息的内容与性质,由此可以明确数据库中需要存储什么样的数据。处理需求是指用户需要完成什么处理功能。,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概念结构设计阶段主要是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和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即对数据进行抽象,确定实体、实体的属性、标识实体的关键字以及实体之间的联系,并用,ER,图,表示出来。,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逻辑结构设计阶段主要是考虑实现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的类型。目前广泛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基于关系数据模型的,所以逻辑结构设计阶段的任务就是把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所得到的,ER,图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1,)实体的转换 把每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关键字就是关系的关键字。,(,2,)联系的转换 一对一联系和一对多联系可以不产生新的关系模式,而是将一方实体的关键字加入到多方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中,联系的属性也一并加入。多对多联系要变成两个一对多的联系,即产生一个新的关系模式,该关系模式由联系所涉及的实体的关键字加上联系的属性组成。,4,物理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就是设计,数据库,存储结构和物理实现方法。,2.,用,Access,设计数据库的步骤,确定数据库中需要的表,建立表的结构,确定表之间的关系,优化设计,输入数据并创建其他数据库对象,需求分析,确定数据库的设计目的和设计方法,了解用户的数据和功能需求,确定数据库需要存储的数据及建立的对象。,原则:,每个表只包含一个实体的信息。,每个表中不能包含重复的记录。,表中每个字段的所有值是相同的数据类型。,每一个表中不能有相同的字段,不同字段的数据类型可以相同。,确定在数据库中的每一个表需要的字段、字段类型和主关键字(主键)。,注意要点:,每个字段直接与实体相关。,不包含推导或计算的数据(表达式计算结果。,字段值为不可分的数据值。,确定表之间的关系。表之间的关系类型:,一对一(,1,:,1,),一对多 (,1,:,n,),多对多 (,m,:,n,),检查以上设计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和改正设计中存在的错误。,第二章,Access2010,概述,1,启动与退出,Access,2 Access,对象介绍,3,创建数据库,4,数据库的打开与使用,启动与退出,Access,1,启动,Access,方法一,:单击,“,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Access,”,命令,方法二,:双击桌面上,“,Microsoft Access,”,快捷方式图标,方法三,:单击快速启动栏中的,“,Microsoft Access,”,按钮,2,退出,Access,方法一:,单击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方法二:,选择,“,文件退出,”,命令。,方法三:,单击标题栏左边的系统控制菜单图标,打开其下拉菜单,单击,“,关闭,”,命令。,方法四:,双击标题栏左边的系统控制菜单图标。,方法五:,按,Alt+F4,组合键。,Access,对象介绍,包含,“,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模块,”,7,个类型的对象。,创建数据库,1,设计示例,教学管理数据库,2,建立空数据库,3,利用向导建立数据库,4,打开已有的数据库,5,存储并关闭数据库,设计示例,教学管理数据库,以学校为例,创建一个对学生、系科、选课、课程、教师进行管理的教学管理数据库,按数据库设计的方法进行设计:,1,首先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数据库的目的,在这个数据库中进行以下各方面的管理与维护:学校有哪些学生及其基本情况;学生选了哪些课程及其考试成绩;学校有哪些系科及其联系电话、系主任等;学校有哪些教师及其基本情况;学校开设哪些课、开课的时间、学分、学时、属选修课还是必修课等。,2,确定库中需要的数据表,一个数据表包含一个主题信息。在一个数据表中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全部包括,如果要在一个数据表中记录多组信息,那就会出现大量的重复字段,造成存储空间的浪费。另外,数据库不仅是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还要具有扩充的能力,能够添加、删除记录,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动态的。因此,,确定库中需要以下几个数据表:学生表、教师表、课程表、专业表、选修表、教学表。,3,确定每个表中需要的字段,在这个数据库中,根据表的设计原则,确定每个表所需的字段用关系模式表示如下:,学生(学号,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专业编号,地址,团员否,照片),专业表(专业编号,专业名称),课程(课程号,课程名,总学分,总学时,课程性质,考核方式),教师(教师号,教师姓名,职称,学历,工资),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教学(课程号,教师号),4,确定表间的关系,要建立两个表之间的关系,可以使其中一个表的主关键字成为另一个表的一个字段,两个表都有该字段,就可以通过共同的字段建立联系。,如右图所示,每个表的粗体字段就是该表的主关键字,主关键字可以是一个字段,也可以是多个字段的组合。表和表之间用曲线联接起来,就表示它们之间按关键字建立了关联。,表之间的关系,5,优化设计,重新检查设计方案,查看各个表以及表之间的关系,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一般的做法是创建表,向表中输入一些实际数据记录,并创建所需的查询、报表、窗体等其他数据库对象以进行实际的检验,看能否从表中得到想要的结果,如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则还需进一步修改。只有经过反复的修改,才能设计出一个完善的数据库,进而开发出较好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建立空数据库,方法一,:直接创建一个空数据库,方法二,:根据模板新建空数据库,数据库的打开与使用,方法:用菜单法或用任务窗格。,【,例,】,打开,“,教学管理,”,数据库文件,1.5.5,存储并关闭数据库,方法一:,单击数据库窗口的关闭按钮。,方法二:,选择主窗口的,“,文件,”,菜单下的,“,关闭,”,命令。,方法三:,按,Ctrl+W,或,Ctrl+F4,组合键。,方法四:,双击数据库窗口左边的控制菜单图标,也可单击控制菜单图标,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关闭,”,命令。,本章小结,Access,是一个功能强大、操作简便的桌面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本章对其进行了初步的介绍,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Access,系统功能、界面、启动与退出,掌握了,Access,中最基本的操作,对进一步学习和使用,Access,打下了基础。,典型考题分析,【,例,1-1】,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_,。(,2006,年,9,月),A,)存储问题,B,)共享问题,C,)安全问题,D,)保护问题,答案,B,【,例,1-2】,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_,。(,2006,年,4,月),A,),DB,包含,DBS,和,DBMS,B,),DBMS,包含,DB,和,DBS,C,),DBS,包含,DB,和,DBMS,D,)没有任何关系,答案,C,【,例,1-3】,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_,。(,2005,年,9,月),A,)数据模型,B,)数据库管理系统,C,)数据库,D,)数据库管理员,答案,B,【,例,1-4】DBA,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有很多职责。以下选项不属于,DBA,职责的是,_,。,A,)定义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B,)定义数据库的结构,C,)定期对数据库进行重组和重构,D,)设计和编写应用系统的程序模块,答案,D,【,例,1-5】,数据管理技术发展过程经过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其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阶段是,_,。(,2005,年,9,月),答案 数据库系统,【,例,1-6】,数据独立性是数据库技术的重要特点之一。所谓数据独立性是指,_,。(,2005,年,4,月),A,)数据与程序独立存放,B,)不同的数据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C,)不同的数据只能被对应的应用程序所使用,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答案,D,【,例,1-7】,数据独立性分为逻辑独立性与物理独立性,当数据的存储结构改变时,其逻辑结构可以不变,因此,基于逻辑结构的应用程序不必修改,称为,_,。(,2006,年,4,月),答案 物理独立性,【,例,1-8】,在数据库系统中,用户所见的数据模式为,_,。(,2006,年,9,月),A,)概念模式,B,)外模式,C,)内模式,D,)物理模式,答案,B,【,例,1-9】,数据库中对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作为数据库的,_,。,A,)内模式,B,)外模式,C,)概念模式,D,)子模式,答案,C,【,例,1-10】,数据库的,3,级模式之间存在映射关系正确的是,_,。,A,)外模式,/,内模式,B,)外模式,/,概念模式,C,)外模式,/,外模式,D,)概念模式,/,概念模式,答案:,B,【,例,1-11】,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划分,有利于保持数据库的,_,。,答案 数据独立性,【,例,1-12】,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是,_,。(,2005,年,4,月),A,)关系模型,B,)网状模型,C,)层次模型,D,)以上三个都是,答案,C,【,例,1-13】“,商品”与“顾客”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一般是,_,。(,2006,年,4,月),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一,D,)多对多,答案,D,【,例,1-14】,在,E-R,图中,用来表示实体的图形是,_,。(,2006,年,4,月),A,)矩形,B,)椭圆形,C,)菱形,D,)三角形,答案,A,【,例,1-15】,在下面列出的数据模型中,,_,是概念数据模型。,A,)关系模型,B,)层次模型,C,)网状模型,D,)实体,-,联系模型,答案,D,【,例,1-16】,在关系模型中,把数据看成是二维表,每一个二维表称为一个,_,。(,2006,年,4,月、,2005,年,4,月),答案 关系,【,例,1-17】,一个关系表的行称为,_,。(,2006,年,9,月),答案 元组,【,例,1-18】,如果在一个关系中,存在多个属性(或属性组)都能用来惟一标识该关系的元组,且其任何子集都不具有这一特性。这些属性(或属性组)都被称为该关系的,_,。,A,)连接码,B,)主码,C,)外码,D,)候选码,答案,D,【,例,1-19】,设属性,A,是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NULL,)。这是,_,。,A,)实体完整性规则,B,)参照完整性规则,C,)用户定义完整性规则,D,)域完整性规则,答案,A,【,例,1-20】,设有如下三个关系表,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_,。(,2006,年,9,月),A,),T=RSB,),T=RS,C,),T=RSD,),T=R/S,答案,C,【,例,1-21】,设有如下关系表,:,则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_,。(,2005,年,9,月),A,),T,RSB,),T,RS,C,),T,RSD,),T,R/S,答案,B,【,例,1-22】,设关系,R,是,4,元关系,关系,S,是一个,5,元关系,关系,T,是,R,与,S,的笛卡尔积,即,T=RS,,则关系,T,是,_,元关系。,A,),9B,),11,C,),20D,),40,答案,A,【,例,1-23】,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的专门关系运算包括,_,。,A,)排序、索引、统计,B,)选择、投影、连接,C,)关联、更新、排序,D,)显示、打印、制表,答案,B,【,例,1-24】,下列关系运算中,,_,不要求关系,R,和,S,具有相同的属性个数。,A,),RSB,),RS,C,),R,SD,),RS,答案,D,【,例,1-25】,数据库设计的四个阶段是: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_,。(,2006,年,9,月),A,)编码设计,B,)测试阶段,C,)运行阶段,D,)物理设计,答案,D,【,例,1-26】,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过程属于,_,。,A,)需求分析阶段,B,)逻辑设计阶段,C,)概念设计阶段,D,)物理设计阶段,答案,B,【,例,1-27】,数据字典是数据设计需求分析阶段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其最基本功能是,_,。,A,)数据库定义,B,)数据通信,C,)数据定义,D,)数据维护,答案,C,【,例,1-28】,将,E-R,图转换到关系模式时,实体与联系都可以表示成,_,。,A,)属性,B,)关系,C,)键,D,)域,答案,B,【,例,1-29】,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设计视图(,View,)是,_,阶段的工作。,A,)需求分析,B,)物理设计,C,)逻辑设计,D,)概念设计,答案,C,【,例,4-30】,设计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属于数据库的,_,。,A,)需求分析,B,)概念设计,C,)逻辑设计,D,)物理设计,答案,D,Access 2010数据库应用技术,第,2,章,Access2010,概述,主,要,内,容,Access2010简介,Access2010数据库对象,Access2010新增加功能简介,Access2010界面,创建数据库,数据库的打开与使用,2,.1.1,Access2010,简介,Access,是基于,Windows,的小型桌面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模块等,7,种用来建立数据库系统的对象。,最新的,Access2010,通过新添加的,web,数据库,可以增强用户运用数据的能力,从而可以更轻松地跟踪、报告和与他人共享数据。,更轻松的访问适当的工具,更快更轻松的构建数据库,创建更具吸引力的窗体和报表,更直观的添加自动化和复杂表达式,更有效地协作,从任意位置访问用户的工作,2,.1.2,Access2010,功能及特点,2.2 Access2010,数据库对象,表:用于存储数据库的数据,一个数据库可以包含多张表。,查询:从表中检索特定数据,编辑数据表中的数据,窗体:数据库用户使用窗体来查看、输入和编辑表中的数据,报表:用来设置数据格式、汇总和显示数据,宏:一种简化的编程语言,用于向数据库中添加功能,页:用户可以通过,web,页方便的将所有的文件作为,web,发布程序存储到指定的文件夹,以便在网络上发布消息,模块:用于向数据库中添加功能的对象,2.3 Access2010,新增功能,新的宏生成器,专业的数据库模板,应用程序部件,改进的数据表视图,backstage,视图,新增的计算字段,合并和分割单元格,条件格式功能,增强的安全性,2.4 Access2010,界面,backstage,视图,2.4 Access2010,界面,开始功能区,创建,功能区,外部数据功能区,数据库工具功能区,2.5,创建数据库,使用模板创建数据库,创建空白数据库,2.6,数据库的打开与使用,打开数据库,根据模板使用数据库,添加表,向表,中添加数据,关闭数据库,Access 2010数据库应用技术,3.1.1,表的,结构,一个,Access,数据库中至少应包含一个以上的表。一个表在形式上就是一个二维,表。,在,Access,中,表的每一列称为一个,字段(属性),,除标题行外的每一行称为一条,记录,。每一列的标题叫该字段的,字段名称,,列标题下的数据叫,字段值,,同一列只能存放类型相同的数据。所有的字段名构成表的标题行(表头),标题行就叫,表的结构,。一个表就是由,表结构,和,记录,两部份组成,。,数据表的结构是指表的框架,主要由字段名称、数据类型与字段属性组成,。,1.,字段,名称,每个字段应具有唯一的名字,称为字段名称。在,Access,中,字段名称的命名规则如下。,字段名的长度为,164,个字符。,可以包含字母、汉字、数字、空格和其他字符,但不能以空格开头。,不能包含句号(。)、惊叹号(!)、方扩号(,)和左单引号()。,不能使用,ASCII,为,032,的,ASCII,字符。,2.,数据类型,字段类型,说,明,范,例,文本,可保存文本或数字,最大值为,255,个中文或英文字符,姓名、学号,备注,可保存较长的文本叙述,最长为,64,000,个字符,个人简历、说明,数字,存放用于计算的数值数据。具体又分字节、整型、长整型、单精度型、双精度型和同步,ID,。,成绩、总分,日期,/,时间,存放日期和时间数据,允许范围为,100/1/1,至,9999/12/31,出生日期、入学日期,货币,存放货币类型的数据,工资、津贴,自动编号,存放当做计数的主键数值,当新增一条记录时,其值自动加,1,编号,是,/,否,存放只有两个值的逻辑型数据,合格否、婚否,OLE,对象,存放图片、声音、文档等多种数据,照片,超链接,内容可以是文件路径、网页的名称等,单击后即可打开,电子邮件,查阅向导,创建为某个字段输入时提供的从该字段的列表中选择的值,学历、职称,附件,图片、图像、二进制文件、,Office,文件;这是用于存储数字图像和任意类型的二进制文件的首选数据类型,上传照片、文件,选择字段的数据类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字段可以使用什么类型的值。,(,2,)是否需要对数据进行计算以及需要进行何种计算。如文本型的数据不能进行统计运算,数字性的数据可以进行统计运算。,(,3,)是否需要索引字段。,类型为备注、超链接和,OLE,对象数据类型的字段不能进行索引,。,(,4,)是否需要对字段中的值进行排序,如文本型字段中存放的数字,将按字符串性质进行排序,而不是大小排序。,(,5,)是否需要在查询中或报表中对记录进行分组。,类型为备注、超链接和,OLE,对象的字段不能用于分组记录。,在设计表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每一个表只包含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