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2024860 上传时间:2025-08-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内容简介: 进入21世纪,技术进步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是生产技术落后。因此,要想迅速摆脱贫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促进技术进步。本章对技术的概念、分类、基本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引进等问题作了简要介绍。   学习目标: 了解技术进步的定义,掌握不同角度的分类;了解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掌握技术引进的方法和种类,并分析技术引进对于我国的适用性以及我国的技术引进政策。   重点难点: 1.技术进步的含义(重点) 2.技术进步的类型(难点) 3.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重点) 4.技术选择与技术引进(重点、难点) 5.技术引进与中国经济发展(重点) 知识点: 1.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2.技术引进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8.1.1技术进步的含义(掌握) (一)技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中运用科学知识所形成的物质改造能力、劳动经验、知识和操作的技巧; 广义的技术是指科学知识和生产相结合的物化形态以及知识形态的总称。     (二)技术进步(Technical Change)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技术进步一般是指在生产、流通、信息交流等方面所使用工具和程序水平的提高,也就是在“硬技术”应用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 广义的技术进步是指产出增长中扣除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加的作用之后, 所有其它因素作用的总和,除了“硬技术”上的进步以外,它还包括了包括管理水平的提高、改善新的组织与管理方法、采用新的决策方法、改善资源配置方式等“软技术”方面的进步。     当技术进步是渐进式的时候,我们把它称之为技术革新;当技术革新进展到一定程度,技术或技术体系发生质的飞跃性变革时,这就是技术革命。 8.1.2技术进步的类型(掌握) (一)希克斯对技术进步的分类      在图中,纵坐标Y/L代表每个劳动力的平均产出量,横坐标K/L代表每单位劳动平均使用的资本量。OP为没有发生技术进步时的生产函数曲线,OP´代表发生技术进步后的生产函数曲线。在这里,OP和OP´为假定生产函数的曲线,都具有资本边际生产力递减的特性,即随着每单位劳动配备资本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的资本所增加的产量是递减的,因此OP、OP´都是呈递减趋势的曲线。 (二)哈罗德的中性技术进步      哈罗德所谓的中性技术进步,是指发生技术进步后,使利润率保持不变的增大的资本——劳动比率K/L,其相应的资本——产出比率K/Y也保持不变。换言之,新旧两种生产函数中利润率相等的点,各与之相应的资本——产出比率K/Y也相同,这种技术进步是中性型的。如果包含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中有着较高的资本——产出比率K/Y,这是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相反,如果包含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有着较低的资本-产出比率K/Y,就是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8.1.3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掌握) 8.1.4技术进步的途径(掌握) 1.通过本国的研究和开发。这是一国取得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来源。 2.通过技术引进。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中,创新是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 3.通过“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 4.通过人力资本投资。这是知识和技术进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来源。 第二节 技术引进 8.2.1 技术引进的必要性(理解)     技术引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以下三方面更加具有意义:     首先,技术引进能够大量节约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成本。     其次,技术引进能够避免漫长的探索过程。     第三,技术引进有利于培养本国的人才。在学习和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也培养了自己的人才,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形成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 8.2.2技术选择(掌握) “中间技术”理论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最适用于发展的技术是中间技术,即介于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之间的技术。舒马赫形象地称之为介于镰刀与拖拉机之间的技术。他认为中间技术既继承了传统技术的简单易学,又吸收一些先进技术的长处,比较适应发展中国家的具体状况,这种技术容易掌握,便于管理。      “适用技术论”在确定技术选择标志时,不仅考虑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而且将技术选择与社会物质文化全面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联系起来,主张一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因时因地选择和开发适宜技术。 农民接受适用技术的培训 8.2.3 技术引进(掌握)      技术引进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向国外购买新设备、新产品并加以复制。新设备就是新技术的体现,进口新设备就相当于引进了新技术;新产品不只是作为消费品进口,而是对其进行仿制,把它引入国内生产,这也相当于引进了新技术;     (2)从国外购买专利权或生产许可证,在国内进行生产;     (3)接受外国政府和企业进行的技术援助。这主要是通过进行国际交流来实现的,如通过派遣本国人员去国外进行学习、培训、考察,邀请外国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4)通过引进外国公司投资。外商在国内投资除了带来资金外,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在外资企业进行工作接受培训能够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 8.2.4技术引进与中国经济发展(理解)         我国的技术引进策略:      第一,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国际技术转移的趋势,结合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目标,制定有关引进工作的目标、方针、政策和措施。在引进技术的选择上,要尖端技术、先进技术和中间技术相结合,既强调高起点、高水平,也要注意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的具体国情。在引进时既要考虑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要照顾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安排就业。      第二,引进与创新并重,引进更重要的是为了推动创新。从长期看,中国的经济发展最终还是要依靠自己的科技发展和创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一国不可能把最先进或最具有商业价值的技术转让给别国,现代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竞争。引进技术是加快本国技术进步的手段,科技的发展最终必须靠自主开发和创新。      第三,不仅要引进先进的科研成果和生产技术,而且要注意“软”技术,如现代管理技术、教育和培训技术等等的引进。加强人员的交流,通过管理现代化,发展教育和培训,改善人员素质,提高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和消化能力,从而能在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形成开发和创新能力,打破由于忽视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总是随着国外技术升级换代反复引进的作法。      总之,技术引进要遵循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这一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通过技术引进,实现技术发展中的后发优势,用比较短的时间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 一、名词解释:          技术进步 希克斯中性 技术引进 哈罗德中性 中间技术 二、问答         1.说明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2.技术进步分为几种类型?这种区分有什么意义?         3.简单介绍一下技术引进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4.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名词 1.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Technical Change)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进步一般是指在生产、流通、信息交流等方面所使用工具和程序水平的提高,也就是在“硬技术”应用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如采用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劳动者技能。广义的技术进步是指产出增长中扣除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加的作用之后, 所有其他因素作用的总和,除了“硬技术”上的进步以外,它还包括了包括管理水平的提高、改善新的组织与管理方法、采用新的决策方法、改善资源配置方式等“软技术”方面的进步。 2.希克斯中性 :希克斯的中性型技术进步,是指在资本-劳动比率K/L一定时,使资本边际生产力对劳动边际生产力比率保持不变的技术进步,或者说技术进步并没有改变资本的边际产量对劳动的边际产量之间的比率。 3.技术引进 :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从别的国家引进技术的行为称为技术引进。 4.哈罗德中性 :哈罗德所谓的中性技术进步,是指发生技术进步后,使利润率保持不变的增大的资本——劳动比率K/L,其相应的资本——产出比率K/Y也保持不变。换言之,新旧两种生产函数中利润率相等的点,各与之相应的资本——产出比率K/Y也相同,这种技术进步是中性型的。 5.中间技术 :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进行技术选择,舒马赫(Schumacher,E.F.)提出了“中间技术”理论。他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最适用于发展的技术是中间技术,即介于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之间的技术。他形象地称之为介于镰刀与拖拉机之间的技术。 二、问答 1.说明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经济增长可以由劳动力投入的增加、资本投入的增加而实现,也可以由这些投人要素产出效率的提高而实现。前者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后者是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投入要素是很重要的,但由于资源总是稀缺的,因而通过提高投入要素的产出效率来支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是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目标。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途径。     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在经济活动中总要按一定比例,以某种具体形式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而各种生产要素结合的比例及具体形式,从根本上讲是由技术决定的。技术进步能节约一种或者几种要素或者改变要素结合的方式,从而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2.技术进步分为几种类型?这种区分有什么意义? 哈罗德关于中性技术进步的定义与希克斯是有区别的,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他们都认为中性技术进步不会引起工资与利润在国民收入中份额的变化。哈罗德的中性技术进步实际上意味着,技术进步能够抵消利润率下降的趋势,从而,即使资本-产出比率不断提高,资本不断深化,资本收入在总收入中的份额仍然保持不变。这种技术进步并不影响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只是使每单位劳动由于配备更多的资本而增加了它的效率。 3.简单介绍一下技术引进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必要性: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通过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落后国家能够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跳跃式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就是依靠技术引进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发展。美国在18世纪从英国引进了蒸汽机、炼铁等技术,从而比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更早的完成了产业革命,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强国。日本也是利用外国先进技术从一个落后国变为经济强国的典型,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通过大量引进欧洲先进技术,从一个封建国家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化强国。和工业化国家的早期发展阶段相比,今天发展中国家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就是可以借鉴和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为了早日实现经济现代化,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技术引进工作。任何一个国家由于经济、资源、人才等种种原因,通过本国的研发不可能在任何一方面都领先与其他国家,即使是技术最发达的美国,也要引进其他国家的技术。因此各个国家之间应该相互学习,相互补充,这样才能共同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引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很大,据估计二者间的科技差距约为60~80年。另一方面,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科研资金不足、人才缺乏、制度不完善,这些困难都影响了发展中国家进行研发。据统计,全世界用于发展研究的资金中,发达国家占97%,发展中国家仅占3%。发展中国家如果想只依靠本国的研发来获取技术进步,那么它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途径:技术引进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向国外购买新设备、新产品并加以复制。新设备就是新技术的体现,进口新设备就相当于引进了新技术;新产品不只是作为消费品进口,而是对其进行仿制,把它引入国内生产,这也相当于引进了新技术;(2)从国外购买专利权或生产许可证,在国内进行生产;(3)接受外国政府和企业进行的技术援助。这主要是通过进行国际交流来实现的,如通过派遣本国人员去国外进行学习、培训、考察,邀请外国专家进行技术指导;(4)通过引进外国公司投资。外商在国内投资除了带来资金外,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在外资企业进行工作接受培训能够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 4.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要注意哪些问题? 长期依赖技术引进反而会使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始终处于不利地位。这是因为发达国家所转让的技术并不都是本国最先进的技术,例如美国政府就规定对外转让的技术要有一定的时间差,甚至发展中国家引进的一些技术是发达国家已经淘汰的技术,这样,发展中国家就必须不断购买更新的技术,在技术上逐渐成为发达国家附庸,无法超越发达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引进技术的时候要加强鉴别,引进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引进缩小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最终实现技术上的独立开发和创新。 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