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测量技术总结
目 录
一、概述 1
二、作业依据 2
三、平面控制测量 2
四、高程控制测量 4
五、1:500地形测图 4
六、成果检查 4
七、方量计算 5
八、提交成果 5
附录
1、GPS控制点网图 6
2、控制点成果表 7
3、测区面积统计表 8
4、方量测算成果表 9
5、GPS平差报告 13
6、仪器检定证书 24
7、单位资质 31
山西深蓝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XX省XX市XX区测量技术总结
一、概述
1、任务目的及工作区概况
受XX的委托,我公司于 年 月承担并于 月完成了XX的地形图测绘任务。测区位于XX省东北部,XX市西南部,地处燕山主峰雾灵山东,地理坐标为东经X°X′X″至X°X′X″,北纬X°X′X″至X°X′X″之间。XX区为XX县所环抱,这里北距XX100公里,西南距XX176公里,南距天津220公里,东南距唐山200公里,处于XX都市圈内。经XX铁路可直达XX、XX。测区内地势起伏较大,平均海拔在570米以上,高差达220多米,地形复杂,给测绘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2、完成工作量:
(1)、GPS E级点 X个;
(2)、1:500地形图测绘 ,共计XXkm2;
3、测区已有资料及利用
经实地踏勘,选取水塔山和徐南两个GPS D级点作为起算点。大地点成果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3°带,中央子午线为X°,高程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二、作业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3、《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4、《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1-2005)。
三、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作业,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3°带,中央子午线为X°,高程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1、控制网的布设
利用已有的水塔山(STS)徐南(XN)两个GPS D级点为起算数据,分区布设E级GPS网。全网由6个点组成,编号为XSB1、NHLB、K1、K2、STS、XN,详见控制点分布图。
2、选点、埋石
3个E级点NHLB、K1、K2 均选在测区方便作业范围内,且通视条件好,点的标石采用底部30cm×30cm、顶部15cm×15cm、高40cm的水泥桩,中心以锯有十字的钢筋为标志,均埋至地面以下。XSB1在不能开挖的岩石地区,采用了道钉嵌入法标记该点。
3、观测
E级GPS网使用六台南方灵锐S82GPS接收机,仪器静态平面精度5mm+1ppm,静态高程精度10mm+1ppm。 作业时以水塔山和徐南两个GPS点作为起算点。
作业中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级别
项目
E级
卫星截止高度角(°)
15
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总数
≥4
有效观测卫星总数
≥4
观测时段数
≥1.6
时段长度(min)
≥40min
数据采样间隔(s)
5~15
仪器安置要求:
(1)仪器对中精度≤3mm;
(2)天线的圆水准气泡始终居中。
4、基线向量解算和检验
基线向量解算采用南方测绘GPS 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其基线向量均采用双差固定解,并对同步时段中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进行检核。共测得同步环10个,环全长相对闭合差最大值为0.4ppm;异步环10个,全长相对闭合差最大值为0.4ppm。
5、 E级网平差计算
GPS网平差采用南方测绘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各项质量检验符合要求后,以所有独立基线组成闭合图形,进行GPS网的WGS—84系三维无约束平差,然后以STS和XN点进行约束平差,计算1954年北京坐标。
E级网精度统计
检验项目
较差或闭合差(mm)
限差(±mm)
限差计算公式
重复基线长度
-
14.14
2σ
同步环
1.72
1.732
σ
异步环
-
25.98
3σ
三维无约束平差
11.95
15
3σ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
1/20000
σ=±5mm
σ= ( δ为标准差,mm;a为固定误差,mm;b为比例误差系数,10-6;d为相邻点间距,km),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和已知控制网数据可知σ≈±5mm。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网各项闭合差(或较差)均在其限差以内,成果可靠、精度优良,完全满足规范要求。
四、高程控制测量
测区GPS E级点高程以水塔山和徐南两点为起算点,采用 GPS高程拟合。
五、1:500地形测图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数据采集,使用南方灵锐S82-2008RTK和南方NTS662R全站仪,RTK采用南方灵锐S82 RTK动态测绘模式,在已有的2个控制点上校正、求得4参数后(RTK平面精度为 1cm+1ppm,高程精度为2cm+1ppm)测绘。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数据采集,并现场绘制草图。具体作业方法为:在控制点上架设仪器,以另一控制点做后视,直接定向方位角,开始数据采集前先采集第三个控制点坐标与已知坐标进行比较,坐标较差在2cm以内才进行测量,否则重新设站并定向。
测图中测站对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05mm,移动站采点密度适当,地形草图绘制正确,作业方法、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仪器安置要求:
(1)仪器对中精度≤3mm;
(2)仪器的圆水准气泡始终居中。
内业成图使用南方公司CASS7.0成图软件。数字化制图时采用全屏编辑,地形符号绘制符合规范要求,地物、地貌、数据属性与国家标准统一,基本等高距为0.5米。
六、成果检查
1、GPS控制点检查
全区平面控制测量共施测E级GPS平面控制点4个。GPS控制点布设后,技术负责对点位布设、埋设情况进行了100%检查,确保布设合理。GPS控制测量检查采用不同网形的变换,对比解算的结果,重复检查观测K1、K2两个GPS点,占总工作量的50%,检查结果为11.32<14.14即ds≦2σ符合规范要求。
2、地形图测点检查
测图结束后,专门组织测量检查小组,由项目负责全程参与,针对测区的具体情况,进行重复设站检查,抽取一定比例的特征点进行等精度检查观测。抽取比例占总测点的10%,测点点位中误差6.8 cm小于7cm,高程中误差2.9 cm小于3 cm。由此可见,测点精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七、方量计算
方量计算采用CASS7.0的方量计算功能,在现有数据、划定的范围和给定的标高的基础上,采用DTM土方计算法算出矸石山、采坑及塌陷坑的填挖方量。
八、提交成果
1、1:500地形图6份;
2、数字化光盘1张(测量设计书、测量技术总结、原始数据、地形图);
3、矿区地形图测量技术总结6份;
4、现场草图。
XXXXX公司 - 11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