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政史地近代中国的民主革.ppt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010988 上传时间:2025-08-27 格式:PPTX 页数:89 大小:1.17MB 下载积分:1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史地近代中国的民主革.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政史地近代中国的民主革.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本章节重要事件及时间,1851,年,-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1856,年至,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911,年,10,月,10,日 武 昌 起 义,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2,月 清帝退位 清王朝结束,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912,年,3,月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1919,年,5,月,4,日,6,月底 五四运动,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1922,年 中国共产党提出第一个彻底的反 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1,月 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1926,年,7,月 国民政府出师北伐,1927,年 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 一五”政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1927,年,10,月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1931,年,9.18,九一八事变,1934,年,10,月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1936,年,10,月 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会师,长征结束。,1937,年,-1945,年 抗日战争,1946,年,6,月 内战开始,1947,年,6,月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1948,年,9,月,1949,年,1,月 辽沈 平津 淮海三大战役,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1949,年,10,月,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考点整合,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区别与联,类别,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背景,1853,年定都天京后处于强盛时期,1856,年天京变乱后的衰败时期,经济主张,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地上天国,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类别,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目的,建立理想的天国,振兴太平天国,结果,未能实行,未能实行,实质,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向西方学习,带有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类别,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群众基础,拥有,缺乏,作用,直接推动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未能付诸实施,特点,标志着农民战争达到最高峰,同时缺乏先进阶级的理论指导,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类别,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群众基础,拥有,缺乏,作用,直接推动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未能付诸实施,特点,标志着农民战争达到最高峰,同时缺乏先进阶级的理论指导,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类别,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联系,(1),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2),资政新篇,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改造社会方案上落后与空想的不足,(3),两者在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是相反的、矛盾的,(,原创新题,),以下是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共同点的是,(,),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与愿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具有资本主义的色彩,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A,B,C,D,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是前者具备的,,都不具备,,是后者具备的,,是两者都具备的。故选,D,项。,解答组合式选择题的一般方法,“,筛选法”及案例,(,大连调研,),1866,年,曾参加太平军的英国人呤在其著作中预言:太平军虽遭打倒而未被消灭,,“,将会像,不死之鸟,一样从他们以前的光荣的灰烬中复活起来。,”“,以前的光荣,”,包括,(,),西征,夺取清朝半壁江山,天朝田亩制度,废除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定都天京,众志成城,保持队,伍持久团结,资政新篇,首先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设想,A,B,C,D,解析:,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发生了天京变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答案:,C,筛选法,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筛选法、辨异法。最常用的是筛选法,又称排除法,以题干条件为“筛子”将备选项逐一过筛,排除那些与题干无关显然错误的选项,逐步缩小包围圈,最后留下正确答案。组合式选择常出现提法错误,那么凡含该内容的选项均错,称为“定一排三”法。,2,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大声疾呼:“中国必须认清世界大势,学俄罗斯、日本的榜样,因时制宜,取法西方各国的纲常大典。”洪仁玕的这一观点,(,),是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借 鉴资本主义文明的产物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A,B,C,D,解析:,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资政新篇,主张发展私有制,而,天朝田亩制度,主张消灭私有制,由此可排除。,答案:,C,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促进作用,(1),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从而减少了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障碍。,(2),太平天国的直接导因是吸收西方文化即基督教教义,因而潜蓄着近代化的趋向。,(3),太平天国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全方位近代化的纲领,资政新篇,,对中国近代化事业具有深远影响。,(4),太平天国主张对外实行开放政策,也反映了近代化的倾向。,(5),太平天国重视发展商业,积极开展对外贸易,顺应了中国近代化的潮流,。,1862年马克思说:“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马克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A刚刚兴起不为世界所了解,B没有提出无产阶级革命,C遭到清政府的污蔑,D具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D,。1862年太平天国运动进入后期,其历史的局限性已充分暴露。,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用排除法: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统治,,A,项不正确;太平天国控制的是富庶的江浙地区,,C,项不正确;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把民族主义放在首位,,D,项不正确;口中是个“王”字,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封建帝王思想,口中是个“民”字,体现主权在民的思想,,B,项正确。,视角,3,新情境新材料,辛亥革命的功绩与局限,材料,1,:,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胡绳中国共产党,70,年,材料,2,: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材料,3,: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江泽民在,“,十五大,”,的报告,【思维点击】,为什么说,“,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辛亥革命的,“,巨大革命意义,”,有哪些方面?,有哪些事件可以证明辛亥革命,“,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信息提取】,材料,1,反映出辛亥革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材料,2,、,3,反映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三则材料说明辛亥革命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的地方,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辛亥革命。,梁启超称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解析:,选,A,。材料中,“,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的是民族意识;,“,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的是民主观念,因此,A,项表述正确。,尝试命题,3,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甲、乙、丙三同学研究了下列图片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丙: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在当时,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根据你对图片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甲、乙二人的说法,你是如何理解的?,(2),对于丙的说法,你是怎样理解的?,解析:,本题借助图片考查对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评价。图片展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出现的两种不同的现象,即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却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题中甲、乙、丙三人从不同侧面对辛亥革命进行了评价,各有道理,回答时要抓住理由所在。,答案:,(1),甲: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乙: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复辟帝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化为泡影。,(2),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失败是必然的。,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政治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的民主观念有了某些增强民众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A,B,C,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留辫子和剪辫子,说明了中国人自身观念的变化,不是盲目模仿西方的结果,故排除。,答案:,A,进入,20,世纪初,革命取代维新成为中国社会思潮主流的原因,(1)1898,年戊戌变法的失败,使许多人认识到,维新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有识之士认识到要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必须先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长起来,成为革命兴起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解析: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故选,C,。其他选项与材料无关。,答案:,C,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A,共和,B,社会保障,C,人权,D,君主立宪,解析:,关键是通过比较找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和黑人民权运动三个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问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突出体现了民主和共和、反法西斯主义突出体现了民主和反对侵略的主旨,黑人民权运动主要是反对种族歧视和维护黑人的民主权利。,答案:,C,【名师点拨】,“,五四精神,”,(1),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2),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的精神。,(3),体现了追求真理、敢于创新勇于解放的精神。,(4),其内涵归结起来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维拓展】,“,长征精神,”,红军长征创造了一种全人类都为之景仰和钦佩的精神,被我们誉为,“,长征精神,”,。那就是:不畏艰险,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敢于创新,开拓进取;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解析:,选,C,。把握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段的特征,就能得出答案:日出东方,建党,星火燎原,“,工农武装割据,”,,力挽狂澜,遵义会议,灯塔指引,党中央在延安指挥抗战,进京赶考,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向城市。,对点训练,3,新华社迎接中共十七大特稿在历史的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86,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C,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革命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这是诸多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胡绳,答案:,(1),一战及十月革命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同时也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一战期间,中国民族经济迅速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革命基础。,新文化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起了启蒙作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斗争性加强,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性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近代历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1),国共两党关系所呈现的历史特点,制约两党关系的原因和影响,特点:两党从对抗到合作,再到对抗;两党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始终存在。,原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影响,第一次国共对峙,导致十年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造成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在反侵略战争中不断失败的局面。,第二次国共对抗,经过三年多的内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解析:注意时间是,1925,年,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属于以“时间”作为基点的选择题类型。再根据基本史实可知,D,符合题意。,答案:,D,)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解析:青岛问题即山东问题,力争青岛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性质,曹汝霖和章宗祥是北洋军阀的代表,反对他们两人体现了反封建。而,A,、,B,、,D,三项信息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答案:,C,答案,D,1.(2011,浙江杭州高中第二次月考,)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发生了两场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是,(,),A,领导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B,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C,两者都建立了革命政党,创办了刊物,D,革命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解析:,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为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答案:,D,2,(2011,北京宣武高三期中质检,)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本文旨在倡导,(,),A,自由的观念,B,平等的观念,C,博爱的观念,D,互助的观念,解析:,民国时期关于官制称呼的变革,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和思想。,答案:,B,史料应用,1.,中国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由于,(,),A,维新变法的兴起,B,辛亥革命的进行,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D,五四运动的爆发,解析:,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等革命派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故出现了上述现象。但需要指出的是,辛亥革命反对的是满洲贵族的统治,并不是针对所有的满洲人。,答案:,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变化,2,2009,年,9,月,20,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而创排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举行首场公演获得巨大成功。,复兴之路,共分,5,个部分,你认为反映“解放战争”是在哪一个部分,(,),A,山河祭,B,热血赋,C,创业图,D,在希望的田野上,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和知识的迁移能力,需要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C,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D,是改革开放后,,A,是对近代历史的回顾。,答案:,B,解析:,这首诗描写的是长征。前半部分指出了红军反,“,围剿,”,失败以及长征初期失败的疑惑;后半部分表现了红军长征焕发的活力。长征期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是遵义会议。,答案:,D,7,(2009,高考海南卷,),下表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党员构成表,地区,党员人数,学生,工人,农民,绥远,3 200,8%,3%,80%,湖北,1 877,63.1%,2.3%,8.9%,广东,15 000,21.2%,20.1%,39.1%,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C,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解析:,表格中提供的信息是国民党党员的构成,其中有学生、工人、农民,说明国民党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答案:,C,3,2010,年是南昌起义,83,周年,假如你在假期里专程去江西南昌市参观了,“,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过程中,你听到了一些关于南昌起义的说法,请你找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A,起义中的部分队伍后来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队伍会师,B,这次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开始,C,它的伟大历史功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D,起义第一次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解析:,第一次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的是秋收起义。,答案:,D,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B,创办,青年杂志,C,发动学生运动,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由陈独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这场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向腐朽的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发起了猛烈的冲击,由此引发了一场伦理革命、教育革命、文学革命,使中国的思想界特别是青年学生解除了思想的禁锢,进行了一次思想的大解放。五四运动的发生,正是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重大成果。,答案:,A,创新命题,2,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曲折,不断向前发展。下图能够反映这一结论的是,(,),答案,B,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D,难度:,B(,中,),考查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解析:,涉及知识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图所示银圆曾一度面世。如果是真币,那它最有可能流行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A,国民党统治区,B,农村革命根据地,C,敌后抗日根据地,D,东北沦陷区,答案:,B,难度:,B(,中,),考查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解析:,涉及知识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A.,小农经济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D.,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2011,年,10,月莱芜一中测试,45,题),1935,年,2,月,在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娄山关,忆秦娥,。其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体现了他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首词的重要背景是(),A,红军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B,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C,遵义会议召开,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这幅对联出现于五四运动期间,以下信息与之不相符的是(),A.,是爱国民众讽刺个别商店没有参与反帝斗争,B.,说明五四运动中民众爱国意识逐渐觉醒,C.,是店主为扩大生意而作的宣传广告,D.,反映了工人罢工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答案:,C,难度:,B(,中,),考查点:,五四运动,解析:,五四运动中工商业者罢市,支持学生运动,从材料中“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可以看出商人是支持反帝斗争的,由此,可判断,A B D,是正确的。,涉及知识点:,五四运动,爱因斯坦在,20,世纪,20,年代初途经上海,后在日记中写道:“在上海,欧洲人是一个统治阶级,而中国人则是他们的奴仆”,“这种差别使得近年来的革命事件特别可以理解了”,材料中“革命事件”是指,.,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护国运动,.,五四运动,答案:,D,难度:,C(,难,),考查点:,五四运动,解析:,涉及知识点:,五四运动,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答案:,B,难度:,B(,中,),考查点:,中共一大,遵义会议,解析:,涉及知识点:,中共一大,遵义会议,右图是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党员人数发展变化的曲线图。导致,19341937,年党员人数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农村革命根据地数量的减少,B,日本侵略者大举进犯华北,C,党内“左”倾错误占主导地位,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1949,年夏某报刊要用下列诗句作为时事评论文章的标题,你觉得哪一个最好,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C,“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D,“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的观点,列举,1901,年到,1920,年间体现近代中国“沉沦”的重要历史事件。(,3,分)(,2,)简要分析,1901,年到,1920,年间近代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原因。(,8,分),1901,年到,1920,年间近代中国由“沉沦”到“上升”表现,(1),辛丑条约,的签订、袁世凯复辟帝制、巴黎和会外交努力失败等。,(3,分,)(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政治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壮大了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思想基础。,(8,分,),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A,辽沈战役,B,渡江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出现了工人运动的高潮,罢工斗争达,100,次以上,参加人数达,30,万人以上。促成这个高潮的直接原因是(),A,俄国十月革命波及中国,B,中国共产党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C,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D,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答案:,B,难度:,C(,难,),考查点:,中共一大,解析:,注意关键词:直接原因。,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工作重心,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故选,B,。,涉及知识点:,中共一大,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这主要是指,A.,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B.,中共及解放军赢得人民的拥戴,C.,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D.,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战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