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標題樣式,按一下以編輯母片,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標題樣式,按一下以編輯母片,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本资料起源,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1页,QC,七大手法,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2页,纲领,自主管理活动介绍,QC,七大手法,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3页,一、品管圈活动起源,一九六二年四月,日本财务法人“日本科学技术联盟”发行专供现场人员阅读品管书籍,现场与,QC,。,石川馨博士在该书创刊词中提出,:,“,以现场领班为中心,组成一个圈,共同学习品管手法,成为品质管制关键,”,一九六二年五月,日本电信电话企业组成第一个品管圈,开创品管理圈活动先河。,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4页,二、什么是自主管理活动,Creative Development Activities(,简称,CDA),中钢定义:,由工作性质相同或相关第一线工作人员所组成活动圈,经过团体智慧与力量,灵活利用各种改进手法,自主、连续进行工作场所管理改进活动。,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5页,日本科学技术联盟,在第一线工作场所工作人员连续进行产品、服务、工作等品质管理改进,小团体,自主地进行营运,活用,QC,想法、手法等,发挥创造力,自我启发、相互启发,提升品管圈圈员能力、自我实现,创造明朗、充满活力、有生活价值工作场所,对提升用户满意及社会提供贡献,定义,运作方式,目,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6页,首要原因,团体精神,活动范围,工作场所各,种问题改进,活动手法,QC,手法、,IE,手法及其它,管理技巧及手法,活动价值,在于“连续,性”,不停追求改,善与维贯,重视,活动推行成,败主要原因,自主性,各级主管支持、,关心及参加程度,加强对员工,培训,提升其,改进能力,三、意义,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7页,四、基本理念,使人能力充分发挥,并取得个人成长,尊重人性,创造明朗、有活力工作场所。,改进企业体质、促进企业繁荣发展。,工作,场所人,满足人性需求,建立团体情谊,充分发挥知识经验,相互尊重,组织内意见沟通,创造明朗,工作场所,人都有,上进心,希望工作,做得更加好,经过,学习,利用科学,思索方法,充实改进,技能,处理问题,创造力发挥及,个人成长,问题改进,利用科学,技巧,问题处理,企业,效率化,企业体质,改进与发展,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8页,自 主 管 理 活 动,期望工作,更改进,希望人际,关系更加好,QC,想法,QC,手法研习,活用所学,技能,有条理看法,有科学方法及,问题处理能力,工作相同或,想关第一,线工作人,员组成,实务知识与经验,同事间相互了解,人际关系成长,同事间配合默契,工作团体,相互启发,明朗有活力,工作场所,工作中,各种问题,选定,主题,问题明,确化,现实状况把,握与解,析,对策拟,定与实,施,问题,处理,企业体质,改进、发展,能力提升,自我实现,成就感,自 主 管 理 活 动 机 制,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9页,五、目标,提升品质意识,促进全方面品质。,激励员工思索,发展潜能。,创建尊重人性企业环境。,提升全 企业处理问题能力。,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10页,自我,实现需求,尊敬需求,社会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处理问题,薪资、福利,安全、卫生,自我启发,团体意识,基 本要 求,CDA,激励目标,马 斯 洛 需 求 层 次 理 论,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11页,七大手法介绍,层别法,散布图,直方图,查检表,柏拉图,特征,要因图,管制图,/,图表,QC,手法,A.,鱼骨图,:,鱼骨追原因,.(,寻找因果关系,),B.,柏拉图,:,柏拉抓重点,.(,找出“主要少数”,),C.,层别法,:,层别作解析,.(,按层分类,分别统计分析,),D.查检表:查检集数据.(调查统计数据用以分析),E.散布图:散布看相关.(找出二者关系),F.直方图:直方显分布.(了解数据分布与制程能力),G.管制图:管制找异常.(了解制程变异),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12页,QC,七大手法所表达精神,:,1.,用事实与数听说话,.,2.,全方面预防,.,3.,全原因、全过程控制,.,4.,依据,PDCA,循环突破现实状况给予改进,.,5.,层层分解、重点管理,.,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13页,一,.,特征要因图,:,定义,:,一个问题结果,(,特征,),受到一些原因,(,要因,),影响时,我们将这些原因,(,要因,),加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而且有条理图形,这个图形称为特征要因图,.,因为形状像鱼骨头,所以又叫做鱼骨图,.,它为,1952,年日本品管权威学者石川馨博士所创造,又称“石川图”,.,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14页,1.,以,4M1E,法找出大原因,:,(Man,Machine,Material,Method,Environment),2.,以,5W1H,思维模式找出中小原因:,(What,Where,When,Who,Why,How),3.,创造性思索法,:,希望点例举法、缺点列举法、特征列案法,.,4.脑力激荡法:“Brain Storming”禁止批评、自由奔放.,人,特征,机,材料,方法,环境,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15页,特征要因图使用,1.,问题整理,2.,追查真正原因,3.,寻找对策,4.,教育训练 绘制特征要因图应该注意事项,:1.,绘制特征要因图要把握脑力激荡法标准,让全部组员表示心声,2.,列出要因应给予层别化,3.,绘制特征要因图时,重点应放在为何会有这么原因,而且依照,5W1H,方法,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16页,特征要因图画法,一、决定问题特征,二、画一粗箭头,表示制程,为何饭菜不好吃,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17页,特征要因图,画法,三、原因分类成几个大类,-,中骨,四、加上箭头大分枝,约,60,插到母线,-,子枝,材料,方法,锅子,人,为何饭菜不好吃,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18页,特征要因图之画法五、寻求中、小原因,并圈出重点,时间,材料,人,方法,锅子,为何饭不好吃,不熟练,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19页,为,何,交,货,延,迟,制造,人,金额,物品,交货,没有生产计划配合,没有式样生产条件不好,订货情报掌握不确实,没有交货意识,利润低,运输成本高,库存安全量低,方法不明确,存放位置不足,单方面决定,交货期短,数量少,没有交货计划,找 原 因,特征要因图,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20页,模具定位不稳定,模具设计不合理,模具设备老化,模具改进不及时,设备维修不力,模具保养不妥,品管人员检验不落实,责任心不强,模修人员技能不够,教育训练不够,产线未做好自主检验,质量意识不够,教育训练不够,规格不完善,钢材不良,新机种承接不力,治具不完善,自主检验未落实,品管管理方法不妥,作业方法不妥,项目改进不力,现场管理不严,模具、设备,人员,其它,方法,废品率居高不下,两类特征要因图,:,(1).,追求原因型,:,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21页,(2).,追求对策型,:,提案,8,件,改进系统,文件,规格执行度,94%,全部产品导入,SPC,两个产品导入,CCD,应用,QA Network,干部学习,FMEA,开始研究冲件,CSI,改进质量统计稽核,100%,执证上岗,他山之石检讨,观摩弟兄单位,5,次,教育训练,140hr/,人,/,年,IPQC,与,FQC,交叉担纲,每日点检,推进模具稽核,每日,IPQC,作业点检,点检结果反馈,随时问题反馈,模具问题反馈,规格问题反馈,来料问题反馈,每七天质量情况汇整,QIT,活动,10,次以上,帮助生产质量教育训练,质量检讨会,推进成立,QCC 18,圈以上,他山之石汇整,完善相关质量系统,开发导入品管新技术,提升品管人员素质,加强生产作业稽核,品质情报及时反馈,推进质量活动,达成年度工作目标,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22页,二,.,柏拉图,:,1897,年,意大利学者柏拉撬分析社会经济结构,发觉绝大多数财富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称为“柏拉法则”,.,美国质量教授朱兰博士将其应用到品管上,创出了“Vital Few,Trivial Many”(主要少数,琐细多数)名词,称为“柏拉图原理”.,定义,:,依据所搜集之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情况、不良发,生位置等不一样区分标准,以寻求占最大比率之原因,情况或位置一个图形,.,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23页,注意事项,:,1.,横轴按项目别,依大小次序由高而低排列下来,“,其它”项,排末位.,2.,次数少项目太多时,可归纳成“其它”项,.,3.,前,2,3,项累计影响度应在,70%,以上,.,4.,A,B,C,D,E,不良率,100%,累 计 影 响 度,项目,作法,:,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24页,柏拉图用途,:,1.,作为降低不良依据,.,2.,决定改进攻击目标,.,3.,确认改进效果,.,4.,用于发掘现场主要问题点,.,5.,用于整理汇报或统计,.,6.,可作不一样条件评价,.,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25页,柏拉图应用范围,:,1.,时间管理,.,2.,安全,.,3.,士气,.,4.,不良率,.,5.,成本,.,6.,营业额,.,7.,医疗,.,ABC,法应用,:,A.,时间管理,.,B.,仓务管理,.,C.,其它,.,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26页,1.,决定分类项目,2.,决定数据搜集期间,而且按照分类项目搜集数据,.3.,记入图表纸而且依数据大小排列画出柱形,.,4.,点上累计值并用线连结,.,5.,记入柏拉图主题及相关数据,柏拉图制作方法,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27页,某制品检验中所发觉不良数,期间是一个月,检验台数为,500,台,分类项目,件数,伤痕,涂装,镀层,变形,脏污,其它,13,18,7,2,31,3,累计,74,实例,步骤,1,数据搜集,步骤,2,将数据依据原因及内容进行分类,步骤,3,依据分类项目来整理数据,并作成计算表,(,分类项目按从大到小次序排列,),分类项目,件数,累积件数,累积比率,脏污,涂装,伤痕,镀层,变形,其它,31,18,13,7,2,3,31,49,62,69,71,74,41.9,66.2,83.8,93.3,96,累计,74,100,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28页,步骤,4,图表中纵轴和横轴作成,。,步骤,5,柱状图作成。,步骤,6,累积比率作成。,步骤,7,记入必要事项,实例,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29页,决定采取对应对策次序,在排列图上,通常将曲线累积百分数分为三级,则对应也就将原因分为三类:,A,类原因:频率由,0-80%,,这一区间影响产品质量原因,是主要影响原因;,B,类原因:频率由,80-90%,,这一区间影响产品质量原因,是次要影响原因;,C,类原因:频率由,90-100%,,这一区间原因,是影响产品质量普通原因。,经过图表确认汇报、统计改进效果,获取信息,调查不良故障原因;,怎样利用柏拉图进行分析,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30页,三,.,层别法,:,定义,:,针对部门别,人别,工作方法别,设备,地点等所搜集数据,按照它们共同特征加以分类,统计一个分析方法,.,即为了区分各种不一样原因对结果影响,而以个别原因为主,分别统计分析一个方法,.,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31页,分类,:,1.,时间层别,.,2.,作业员层别,.,3.,机械、设备层别,.,4.,作业条件层别,.,5.,原材料层别,.,6.,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32页,1,:明确层别目标,2,:决定特征值,3,:决定层别项目,4,:取数据,5,:将数据层别,6,:追究错误原因,7,:采取对策,层别次序,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33页,四、层别实例,例:为查明不良原因,某汽车部件在生产过程中因折、弯曲所造成不良多,将所出现半成品不良按部品进行层别,将半成品不良中占不良比率再按不良情况现象进行层别,然后将其中大两项问题进行层别,如此重复试验就可查,明不良原因,项 目,折断,变形,组装工程,32,11,搬运工程,0,4,图三 按发生场所再次层别,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34页,四,.,查檢表,:,定义,:,为了便于搜集数据,使用简单统计填记并予统计整理,以作深入分析或作为查对,检验之用而设计一个表格或图表,.,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35页,1.,明确目标,.,2.,决定查检项目,.,3.,决定检验方式,(,抽检、全检,).,4.,决定查验基准、数量、时间、对象等,.,5.设计表格实施查验.,作法,:,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36页,1.,统计用查检表,:,主要功用在于依据搜集之数据以调查不良项目、不良主因、工程分布、缺点位置等情形,.,必要时,对搜集数据要给予层别,.,查检表种类,:,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37页,A,B,No.1,No.2,No.1,No.2,合 計,作業者,機,械,不良種類,日期,尺寸,疵點,材料,其它,尺寸,尺寸,尺寸,疵點,疵點,疵點,材料,材料,材料,其它,其它,其它,月 日,月 日,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38页,2.,点检用查检表,:,主要功用是为要确认作业实施、机械设备实施情形,或为预防发生不良或事故,确保安全时使用,.,这种点检表能够预防遗漏或疏忽造成缺失产生,.,把非作不可、非检验不可工作或项目,按点检次序列出,逐一点检并统计之,.,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39页,搜集数据应注意事项,:,1.,搜集数据必须真实,不可作假或修正,.,2.搜集数据应能取得层别情报.,3.,查检项目基准需一致,.,4.,样本数需有代表性,.,5.,明确测定、检验方法,.,6.,明确查验样本搜集方法、统计方式、符号代表意义,.,7.,慎用他人提供数据.,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40页,(1),明确目标,-,未来要能提出改进对策数据,所以必需把现实状况解析与使用目标相配合,(2),决定查检项目,(3),决定抽检方式,-,全检、抽检,(4),决定查检方式,-,查检基准、查检数量、查检时间与期间、查检对象决定、并决定搜集者、统计符号,(5),设计表格实施查检,查检表作法,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41页,数据搜集完成应马上使用,首先观察整体数据是否代表一些事实数据是否集中在一些项目或各项目之间有否差异是否因时间经过而产生改变另外也要尤其注意周期性改变特殊情况,.,查检表统计完成即可利用,QC,七大手法中柏拉图加工整理,方便掌握问题重心,.,查检表使用,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42页,五,.,散布图,:,何谓散布图,就是相互相关联对应数据,在方格纸上以纵轴表示结果,以横轴表示原因,;,然后用点表示出分布形态,依据分布形态来判断对应数据之间相互关系,.,这里讲数据是成双,普通来说成对数据有三种不一样对应关系,.1.,原因与结果数据关系,.2.,结果与结果数据关系,.3.,原因与原因数据关系,.,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43页,散布图判读,:,1.,正相关,:,X,增大,Y,也随之增大,称为强正相关,.,2.,非显著性正相关,散布图点分布较广不过有向上倾向,这个时候,X,增加,普通,Y,也会曾加,但非相对性,也就是就,X,除了受,Y,原因影响外,可能还有其它原因影响着,X,有必要进行其它要因再调查,这种形态叫做似有正相关称为弱正相关,X,Y,0,X,Y,0,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44页,3.,负相关,:,X,增大时,Y,反而减小,称为强负相关,.,4.,非显着性负相关,当,X,增加,Y,降低幅度不是很显著,这时,X,除了受,Y,影响外,还有其它原因影响,X,这种形态叫作非显着性负相关,散布图判读,:,Y,0,X,Y,0,X,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45页,5.,曲线相关,:,X,开始增大时,Y,也随之增大,但到达某一值后,当,X,增大时,Y,却减小,.,6.,无相关,:,X,与,Y,之间毫无任何关系,.,Y,0,X,Y,0,X,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46页,散布图判读注意事项,:,1.,注意有没有异常点,.,2.,看是否有层别必要,.,3.,是否为假相关,.,4.,勿依据技术、经验作直觉判断,.,5.,数据太少,易发生误判,.,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47页,散布图制作方法,搜集资料(最少,30,组以上),找出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准备坐标纸,画出纵轴、横轴刻度,计算组距。,通常,纵轴代表结果,横轴代表原因。,组距计算应以数据中最大值减最小值再除以所需社定组数求得。,将各组对应数标示在坐标上。,须填上资料搜集地点、时间、测定方法、制作者等项,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48页,六,.,直方图,:,定义,:,直方图是将所搜集测定值或数据之全距分为几个相等区间作为横轴,并将各区间内之测定值所出现次数累积而成面积,用柱子排起来图形,.,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49页,制作次数分配表,:,A.,由全体数据中找到最大值与最小值,.,如,:200,个数据,中之170和124.,B.求出全距(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全距=170-124=46,C.,决定组数,普通为,10,组左右,不宜太少或太多,.,参考下表进行分组,:,數據數,組數,80,100,6,10,100,250,7,12,250,以上,10,20,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50页,D.,决定组距,:,组距,=,全距,/,组数,E.决定各组之上下组界.,(1).,最小一组下组界,=,最小值,-,测定值之最小位数,/2,(2).,最小一组上组界,=,下组界,+,组距,=123.5+4=127.5,依这类推.,F.,作次数分配表,.,统计出位于各组界间之数据个数,G.,用,X,轴表示数值,Y,轴表示次数,绘出直方图,.,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51页,实例,1,某电缆厂有两台生产设备,最近,经常有不符合规格值,(135210g),异常产品发生,今就,A,B,两台设备分别测定,50,批产品,请解析并回答以下回题,:,1.,作全距数据直方图。,2.,.,作,A,B,两台设备之层别图。,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52页,搜集数据以下,:,A,设备,B,设备,20,179,168,165,183,156,148,165,152,161,168,188,184,170,172,167,150,150,136,123,169,182,177,186,150,161,162,170,139,162,179,160,185,180,163,132,119,157,157,163,187,169,194,178,176,157,158,165,164,173,173,177,167,166,179,150,166,144,157,162,176,183,163,175,161,172,170,137,169,153,167,174,172,184,188,177,155,160,152,156,154,173,171,162,167,160,151,163,158,146,165,169,176,155,170,153,142,169,148,155,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53页,解,:1.,全体数据之最大值为,194,最小值为,119,依据经验值取组数为,10,组距,=(194-119)/10=7.5,取,8,最小一组下组界,=,最小值,-,测定值之最,小位数/2,=119-1/2=118.5,最小一组上组界,=,下组界,+,组距,=118.5+8=126.5,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54页,作次数分配表,序号,组界,组中点,全体,A,设备,B,设备,次数,次数,次数,1,118.5126.5,122.5,2,2,2,126.5134.5,130.5,1,1,3,134.5142.5,138.5,4,4,4,142.5150.5,146.5,8,1,7,5,150.5158.5,154.5,17,2,15,6,158.5166.5,162.5,21,8,13,7,166.5174.5,170.5,23,16,7,8,174.5182.5,178.5,14,13,1,9,182.5190.5,186.5,9,9,10,190.5198.5,194.5,1,1,累计,100,50,50,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55页,全体数据之直方图,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56页,2.,作,A,设备之层别直方图,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57页,3.B,设备之层别图,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58页,项目,全体,A,设备,B,设备,形状,稍偏左,正常,稍偏左,分布中心与规格中心值相比较,稍为偏左,若变动大,则有超出规格下限,全部在规格界限内,没有不良品出现,分布 中习与规格中心值相比较,稍为偏左,若变动大,则有超出规格下限可能,B设备可能发生超出规格下限可能,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使数据平均值右移到规格中心.,A设备若能使CP值再小,则将愈加好.,4.,结论,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59页,怎样依据图案分布状态判断,1.,如图中显示中间高,两边低,有集中趋势,表示规格,.,重量等计量值相关特征都处于安全状态之下,制品工程情况良好,.,以下列图所表示,:,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60页,2.,如图中显示缺齿形图案,图形柱形高低不一展现缺齿状态,这种情形普通就来大都是制作直方图方法或数据搜集,(,测量,),方法不正确所产生,.,以下列图所表示,:,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61页,3.,如图所表示为绝壁形,另外一边拖着尾巴,这种偏态型在理论上是规格值无法取得某一数值以下所产生之故,在质量特征上并没有问题,不过应检讨尾巴拖长在技术上是否可接收,;,例治工具松动或磨损也会出现拖尾巴情形,.,以下列图所表示,:,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62页,4.,双峰型,有两种分配相混合,比如两台机器或两种不一样原料间有差异时,会出现此种情形,因测定值受不一样原因影响,应予层别后再作直方图,.,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63页,5.,离散型,测定有错误,工程调整错,误,或使用不一样原材所引发,一定有异常原,因,存在,只要去除,即可制造出合规格制品,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64页,6.,高原型,不一样平均值分配混合在一起,应层别之后再作直方图,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65页,五,.,与规格值或标准值作比较,1.,符合规格,A.,理想型,:,制品良好,能力足够,.,制程能力在规格界限内,且平均值与规格中心一致,平均值加减,4,倍标准差为规格界限,制程稍有变大或变小都不会超出规格值是一个最理想直方图,.,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66页,B.,一则无余裕,:,制品偏向一边,而另一边有余裕很多,若制程再变大,(,或变小,),很可能会有不良发生,必须设法使制程中心值与规格中心值吻合才好,.,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67页,C.,两侧无余裕,:,制品最小值均在规格内,但都在规格上下两端内,且其中心值与规格中心值吻合,虽没有不良发生,但若制程稍有变动,说,明,会有不良品发生,危险,要设法提升制程精度才好,.,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68页,2.,不符合规格,A.,平均值偏左,(,或偏右,),假如平均值偏向规格下限并伸展至规格下限左边,或偏向规格上限伸展到规格上限右边,但制程呈常态分配,此即表示平均位置偏差,应对固定设备,机器,原因等方向去追查,.,上限,下限,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69页,B.,分散度过大,:,实际制程最大值与最小值均超出规格值,有不良品发生,(,斜线规格,),表示标准差太大,制程能力不足,应针对人员,方法等方向去追查,要设法使产品变异缩小,或是规格订太严,应放宽规格,.,下限,上限,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70页,C.,表示制程之生产完全没有依照规格去考虑,或规格订得不合理,根本无法到达规格,.,下限,上限,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71页,直方圖應用,:,1.,測知制程能力,作為制程改进依據,.,標準差,S,愈小愈好,平均值越靠近規格中限越好,.,兩邊無限延伸,當,3S=,時,其分布規格範圍占總數據分布範圍,99.7%.,規格下限,規格上限,2,T,N,X1+X2+.+Xn,X,=,平均值,代表集中趨勢,.,n-1,(X1-X)+(X2-X)+.+(Xn-X),2,2,2,標準差,S=,代表分散程度,.,正態分布,:,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72页,三個主要指標,:,A.,準確度,Ca(Capability of Accuracy).,0,12.5%,25%,50%,100%,A,級,B,級,C,級,D,級,規格中心,(u),規格上下限,實績中心值,-,規格中心值,規格容許差,X-U,T/2,Ca=,(%)=,(%),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73页,B.,精密度,Cp(Capability of precision),6,6,6,6,D,級,C,級,B,級,A,級,SL,U,SU,規格下限,規格中心,規格上限,Cp0.83,0.83Cp1.0,1.00CpCp1.33,Sl Su,合格,理想狀態,繼續維持,.,3,1.33Cp1.00,Sl Su,警告,使制程保持於管制狀態,否則產品隨時有發生不良品危險,需注意.,4,1.00Cp0.67,Sl Su,不足,產品有不良品產生,需作全數遷別,制程有妥善管理及改进之必要.,5,0.67Cp,Sl Su,非常不足,應採取緊急方法,改进品質並追究原因,必要時規格再作檢討.,s,s,s,s,s,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76页,6,-PPM,制程介紹,:,1.,何謂,6,制程,:(,零缺点質量管理,).,制程精密度,Cp=2.0,制程能力指數,CPK1.5,即,:,規格範圍為數據分布範圍,2,倍,.,2.,以,6,訂為品質缺點基準理由,:,在無制程變異情況下,(Cp=CPK=2.0),產生之缺點,n,率,為,0.002PPM(10,億分之,2).,在制程無法消除變異情況下,Cp=2.0,CPK=1.5,產生之,缺點,n,率為,3.4PPM(,百万分之,3.4).,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77页,附圖,(,正態分布圖,),:,數,中心不偏移時之缺点數,中心偏移1.5之缺点數,1,2,3,4,5,6,7,317,400 PPM,45,400,2,700,63,0.57,0.002,0.00003,697,700 PPM,308,733,66,803,6,200,233,3.4,0.019,-6,-5,-4,-3,-2,-1,+6,+1,+2,+3,+4,+5,68.26%,95.44%,99.73%,99.9937%,99.999943%,99.9999998%,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78页,七,.,管制图,:,定义,:,管制图,是一个以实际产品质量特征与依据过去经验所判明制程能力管制界限比较,而以时间次序用图形表示者,.,管制图,+3,-3,u,UCL,CL,LCL,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79页,质量有两大特征,:,11.,规律性,22.,波动性,:,正常波动,异常波动,管制图功效,:,aA.,及时掌握异常波动,克服影响原因,维持制程稳定,.,bB.,了解制程能力,.(,CPK,、,Ca,、,Cp),cC.,应客户要求,提供给客户作为质量控制依据,.,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80页,1.,计量值管制图,:,管制图所依据数据均属于由量具实际,量测而得,.,A.,平均值与全距管制图,(X-R Chart).,B.,平均值与标准差管制图,(X-Chart).,C.,中位值与全距管制图,(X-R Chart).,D.,个别值与移动全距管制图,(X-mR Chart).,管制图种类,:,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81页,2.,计数据管制图,:,管制图所依据数据均属于以,单位计数者,.(,如缺点数、不良数等,).,A.,不良率管制图,(P Chart).,B.,不良数管制图,(Pn Chart).,C.,缺点数管制图,(C Chart).,D.,单位缺点数管制图,(U Chart).,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82页,管制图依用途分,:,1.,解析用管制图,:,A.,决定方针用,.,B.,制程解析用,.,C.,制程能力研究用,.,D.,制程管制之准备用,.,2.,管制用管制图,:,用于控制制程之质量,如有点子跑,出界限时,马上采取以下办法,.,A.,追查不正常原因,.,B.,快速消除此原因,.,C.,研究采取预防此项原因重复发生办法,.,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83页,1.,解析用管制图,:,先有数据,后才有管制界限,.,(Set-up chart),2.,管制用管制图,:,先有管制界限,后有数据,.,(Process control chart),管制图依用途分,:,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84页,管制图判读,:,满足以下条件,即可认为制程是在管制状态,:,1.,多数之点子集中在中心线附近,.,2.,少数之点子落在管制界限附近,.,3.,点之分布呈随机状态,无任何规则可循,.,4.,没有点子超出管制界限之外,.,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85页,非管制状态,:,1.,点在管制界限线外,(,误判率为,0.27%),2.,点虽在管制界限内,但呈特殊排列,.,(,见附图,),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86页,3.,管制图上点虽未超出管制界限,但点出现有以下法时,就判断有异常原因发生,.,(a),点在中心线单侧连续出现,7,点以上时,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87页,七點連續上升或下降傾向時,(b),出現點連續,11,點中有,10,點,14,點中有,12,點,17點中14點,20點中16點出現在中心線單側時,1.,因为工具磨损或制程中一些成份劣化所造成。,2.,人原因造成,如工作者疲劳,.,3.,季节性原因造成,如气温改变,.,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88页,(e),出现点,有周期性变动时,(d),出现点,连续,3,点中有,2,点,7,点中有,3,点,10,点中有,4,点 出现在管制界限近旁,(2,线外,),时,1.,机器开动或关闭,造成温度或压力增减,.,2.,物料质量受季节或供货商影响,。,3.因为周期性预防保养,造成机器性能周期改变表现。.,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89页,(f)3,点中有,2,点在,A,区或,A,区以外者,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90页,(g)5,点中有,4,点在,B,区或,B,区以外者,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91页,(h),有,8,点在中心线之两侧,但,C,区并无点子者,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92页,(i),连续,14,点交互着一升一降者,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93页,(j),连续,15,点在中心在线下两侧之,C,区者,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94页,(k),有,1,点在,A,区以外者,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95页,七大手法口决,鱼骨追原因,查检集数据,柏拉抓重点,直方显分布,散布看相关,管制找异常,层别作解析,品管圈与QC七大手法,第96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