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9/12/18,#,/101,第三章 社会角色,我们应该如何预测他人行为?,1,/101,引言,什么是社会角色,?,简言之:社会角色是一套社会行为模式。,每个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都有一套特定的行为模式,即角色。,一旦有超越角色的行为,就可能会引起麻烦。,例如,公务员受贿;,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2,/101,引言,什么是社会角色,?,以西游记为例: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师徒,4,人,在取经团队中分别有一套社会行为模式。,唐僧把握团体目标;,孙悟空解决重大困难;,猪八戒协调人际关系;,沙和尚负责具体的事务;,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3,/101,引言,人格与角色,人格,是在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与行为模式。,从定义看,人格的外延要大于角色。,角色与情境有关,人格往往是跨情境的。,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4,/101,引言,我们可以将社会角色视为人格的一种特殊状态。,于此,社会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联通起来。,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5,/101,引言,社会角色与自我都是社会化的结果。,那么,角色与自我的区别何在呢?,社会角色的可意识程度往往比较低,是一种自然过程,不需要自我注意的努力。,社会角色是社会化的客观结果。,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6,/101,引言,社会角色与自我都是社会化的结果。,那么,角色与自我的区别何在呢?,自我是指对身心状况总和的认知、情感和意向。,自我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可以视为人格的可意识部分。,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7,/101,1.,角色的词源,Role,的词源来自拉丁语:,Rotula,长期以来“角色”一直是舞台用语,指剧本中的特定人物。,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的含义,角色的分类,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8,/101,1.,角色的词源,20,世纪,20,年代,,G.Simmel,在,论表演哲学,中提到角色扮演问题。,20,世纪,30,年代,角色有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含义。,R.H.Mead,和,R.Linton,正式把“角色”引入到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来。,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的含义,角色的分类,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9,/101,2.,角色的不同定义,M.J.Levy,:角色等同于社会地位。,R.Linton,:角色即与社会地位相关的权利与义务。,T.M.Newcomb,:角色是个人作为一定地位占有者的行为。,B.J.Biddle,:角色即行为特点。,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的含义,角色的分类,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10,/101,2.,角色的不同定义,安德列耶娃:角色是占有一定地位的外显行为,包括,3,个要素:,个体占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社会对个体的期待系统;,个体对自身的期待系统;,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的含义,角色的分类,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11,/101,2.,角色的不同定义,奚从清等:角色包括五种要素:,社会地位,社会期望,社会关系体系,角色扮演者,行为模式,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的含义,角色的分类,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12,/101,2.,角色的不同定义,以上定义无所谓对错,分别强调了角色现象的不同侧面(,Biddle,);,本书定义:,角色,是由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社会行为模式。,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的含义,角色的分类,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13,/101,社会角色多种多样、千变万化;,每个人都有很多社会角色,甚至同时扮演多个角色。,社会越多元化,个体的社会角色越多。,因此,我们需要将各种角色加以分类来促进认识。,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的含义,角色的分类,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14,/101,1.,依据存在形态分类,期望角色,,是指社会或团体对某个社会角色所设定的、公认的行为规范和模式。,期望角色是完美的,是一种“应该如何做”的较高标准。,期望角色可以是明文规定的;也可以是约定俗成的;,例如:旧社会各行各业都有“祖师爷”;当前各行业都有“模范”;,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的含义,角色的分类,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15,/101,1.,依据存在形态分类,领悟角色,,是指个体对其角色的理解。,通常,理想角色是领悟角色的范本。,实际上,我们对自身角色的领悟,实质上是指向理想角色的。,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的含义,角色的分类,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16,/101,1.,依据存在形态分类,理想角色是领悟角色的范本。,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会对同一角色有不同理解:,如对领导的理解:协调还是示范?,例如:孔、孟对“君子”有不同理解:,孔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孟子: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的含义,角色的分类,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17,/101,1.,依据存在形态分类,实践角色,,是指个体在执行其领悟角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实际行为。,领悟角色是实践角色的前提;,即使对角色有相同的理解,但是,由于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不尽相同,所以在落实到行为上,也未必会有相同结果。,例如:三只小猪盖房子,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的含义,角色的分类,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18,/101,2.,依据角色获得方式分类,先赋角色,:是指个人与生俱来的、或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获得的角色。,先赋角色通常建立在血缘、遗传、或生物学因素的基础之上。,例如:父子关系中的角色;性别角色;,例如:英国皇室中的王子;,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的含义,角色的分类,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19,/101,2.,依据角色获得方式分类,自致角色,:是指通过自己的努力或活动而获得的角色。,自致角色常需要独特的素质、才能、技巧和训练;,自致角色体现了个人的自主选择性。,当代社会的多数角色都是自致角色。例如:“职业角色”。,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的含义,角色的分类,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20,/101,3.,根据角色规范的明确程度,规定性角色,(,正式角色,),:是指角色扮演者的行为方式与规范都有明确规定,不能按照自己理解自行其事。,规定性角色往往针对专业身份。,例如:政府外交官、医生、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的含义,角色的分类,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21,/101,3.,根据角色规范的明确程度,开放性角色,(,非正式角色,),:是指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实践的角色。,开放性角色往往与日常生活有关。,例如:丈夫角色、父亲角色等。,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的含义,角色的分类,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22,/101,4.,依据角色的权力分类,支配性角色,是指具有支配他人权力的角色。,受支配角色,是指被他人所支配的角色。,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的含义,角色的分类,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23,/101,4.,依据角色的权力分类,R.Dahrendorf,提出的“辩证冲突理论”:,权力是不顾他人反对、而实现自身意志的能力。,权威是合法化的权力。,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的含义,角色的分类,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24,/101,4.,依据角色的权力分类,R.Dahrendorf,提出的“辩证冲突理论”:,在社会中,基于权力与权威人们分化为两个群体:,居于统治地位的群体,处于服从地位的群体。,这种统治地位与服从地位的结合,称之为社会权威结构。,社会权威结构是社会冲突的根源。,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的含义,角色的分类,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25,/101,4.,依据角色的权力分类,支配角色极力维护其既得权力;,受支配角色必将设法改善受人约束和限制的现状,以获得自己的权力。,两种角色的人结成两个针锋相对的阵营,各有不同的方针、计划和目标。,两种角色始终处于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例如:整个社会中的资本所有者联谊会与工会为代表的受支配角色。,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的含义,角色的分类,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26,/101,5.,角色扮演者的最终意图,功利性角色,,是指该角色行为是计算成本、讲究报酬、注重实际效益的行为模式。,这类角色的价值体现在利益的获得和行为的经济效果上。,例如:商人、工人等与生产和商业有关的角色。,功利性角色在家庭中则退居次要位置。,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的含义,角色的分类,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27,/101,5.,角色扮演者的最终意图,表现性角色,,是指角色行为不计报酬,或者虽然有报酬,但不是从获得报酬出发而采取的行为模式。,其价值体现在“自我实现”的愿望上。,例如:社工、义工、志愿者、支边教师等;,例如:洋雷锋丁大卫;,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的含义,角色的分类,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28,/101,6.,角色的参与程度,根据角色的参与程度,可以将之分为,7,类:,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的含义,角色的分类,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不同参与程度的角色类型,角色实例,0,度参与角色,行人,漫不经心参与角色,浏览商品顾客,传统仪式性参与角色,参与仪式众人,生物性参与角色,母亲对子女,神经质型深度参与角色,职业赌徒,情迷意乱的参与角色,深恋的情侣,精神与外物合一的参与,神灵附体道士,29,/101,角色理论,,是指试图从社会角色来解释社会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发展、变化的社会心理学取向。,目前角色理论并没完整的体系,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种:,结构角色理论,过程角色理论,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30,/101,结构角色理论的代表是,R.Linton,。,角色是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理论的基石。,社会组织最终是由不同地位和期望的角色网络组成的。,简言之,地位与相应的一系列期望组成了潜在的社会结构。,社会结构反过来支配着角色行为。,有关地位的期望是由角色承担者的理解和扮演来传递的。如“雷锋班”,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结构角色理论,过程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31,/101,过程角色理论的代表是,J.Turner,。,基本论点:,互动过程支配着角色行为,。,J.Turner,对结构角色理论的批评,结构理论把社会和世界理解为泛化的结构,集中于失范研究,忽视了常态互动研究;,结构角色理论,缺乏内部的明显的逻辑结构,由彼此没有联系的命题和经验构成。,没有把米德的“角色领会”为作核心概念,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结构角色理论,过程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32,/101,米德论角色:,角色,,是可预见的行为模式。,角色领会,,是一种视他人的态度和意向而行动的能力。互动论者仍然视之为互动发生的基本机制。,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结构角色理论,过程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33,/101,J.Turner,用“角色领会”来描述社会行动的本质。,角色领会,就是角色建构:,行动者建构角色,并在与他人互动中告知对方自己在扮演何种角色。,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结构角色理论,过程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34,/101,人们在三种意义上建构角色:,人们必须建构一个角色,来应对松散的文化结构;,人们假定他人也在进行角色扮演,于是努力建构隐藏在其行为背后的角色。,在所有社会情境中,人们都试图为自己建构角色,主要通过向他人发出暗示,确认某一角色来实现。,互动就成了角色领会与角色扮演过程的连接点,使其彼此受益。,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结构角色理论,过程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35,/101,角色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个体占据一定位置的过程。,角色的行为模式,可以相应分解为:,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36,/101,一、角色学习,角色学习,包括形成角色观念、学习角色技能两个方面。,角色观念,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态度和情感的总和。,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37,/101,一、角色学习,形成角色观念包括四个方面:,角色地位观念;,角色义务观念;,角色行为观念;,角色形象观念;,对所扮演角色所应具有的思想、品格和风格等方面的认识,即在人际互动中,以怎样的形象出现。,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38,/101,学习角色技能,,即学习顺利完成角色扮演任务、履行角色义务和权利、塑造良好角色形成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39,/101,我们应当正确地把握角色学习:,角色学习不是零碎学习,而是综合性学习。角色是与地位相适应的各种行为方式的总和,角色学习主要是在社会互动中实现。,人的角色不断发生变化,需要不断地进行角色学习,以适应新角色的要求。,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40,/101,1.,米德论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指人们按照其特定地位和处境要求而表现出来的行为。,米德认为:角色扮演是社会互动的基础。,要进行社会互动,必须能够理解他人所使用符号的意义,并预知对方的反应。,这种基本能力被称之为: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也就是一种能够洞悉他人态度和行为意向的能力。,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41,/101,1.,米德论角色扮演,米德将这种“角色扮演能力”称之为心灵。包括:,理解常规姿态的能力;,运用这一姿态去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想象、演习各种行为方案的能力。,如果个体具备了这些能力,就具备了与他人进行互动的基本条件。,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42,/101,1.,米德论角色扮演,人在心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我,是能否成功进行角色扮演的关键条件。,因为自我能够传递对角色期望的认识及角色扮演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角色扮演的技术取决于人们在互动中的自我形象。,而这种在互动中形成、又影响着互动进行的自我形象,就是所谓的角色意识。,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43,/101,1.,米德论角色扮演,米德强调:正如人们可以用符号来理解环境中的他人一样,他们也能用符号表示自己。,个体与他人互动过程,产生的是一种暂的自我形象,这自我形象不断发展,最后进入将自己确定为某一类客体的“自我观念”阶段。这时意味着“自我”的真正形成。,而正是这种自我左右着个体的角色扮演。,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44,/101,1.,米德论角色扮演,在米德看来,不仅心灵和自我是人们互动的产物,社会结构本身也是人们互动和角色扮演的产物。,因此,社会依赖于人们的心灵和自我的发展。,如果没有由心灵和自我支配的角色扮演能力,人们就无法协调他们的行动,社会也就无法有序地存在和发展。,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45,/101,1.,米德论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直接效果,反映在个体对于他自己反应的控制之中,只要个体能够扮演他人的角色,那么,他就能自动控制他们自己在合作过程中的行动,正是这种通过扮演他人角色而实现的对个人行为的反应的控制,才使得这种沟通对群体中的行为组织具有了价值。”,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46,/101,2.,戈夫曼论角色扮演,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一书中提出了戏剧理论。,他把现实生活完全比作戏剧表演。,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47,/101,2.,戈夫曼论角色扮演,戈夫曼借用一些舞台术语来描述角色扮演的社会情境。,其中与角色扮演关系密切的是前台,即角色与观众直接发生互动的地方。,对于角色扮演者来说,前台要求他严格按照角色行动。,而后台则没有这样的要求。,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48,/101,3.,斯坦福监狱实验,角色扮演的惊人力量,Philip Zimbardo,于,1971,年选取了,16,名志愿者参与监狱实验,来研究处境的作用。,利用抽签决定被试所扮演的角色,,8,名看守,,8,名囚犯。,为了获得较好的实验效果,主试要求被试接受挑战,模拟真实的监狱场景。,实验在斯坦福大学一幢建筑的地下室进行。,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49,/101,3.,斯坦福监狱实验,实验计划进行,14,天。,第,1,天,囚犯们被逮捕,然后他们被采集指纹、蒙上眼、关进监狱。接着被剥光衣服、搜身、去虱子、理发、拿到囚服、得到一个号码,并在一只脚上拴上链子。,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50,/101,3.,斯坦福监狱实验,实验计划进行,14,天。,第,2,天,“囚犯”们对于被监禁做出了反抗。狱警们迅速而残忍地采取了报复。他们把囚犯全身扒光,搬走了囚犯的床,把这次反抗的头目拉去关了禁闭,并且开始骚扰“囚犯”。,不久之后,“,囚犯,”,们开始无条件地服从狱警。,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51,/101,3.,斯坦福监狱实验,经过了仅仅几天逼真的角色扮演之后,扮演囚犯的被试报告说他们之前的身份似乎已经完全被抹去了。,他们明显地感觉到情绪抑郁、思维混乱。,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52,/101,3.,斯坦福监狱实验,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狱警”们的身上,他们辱骂并且虐待自己的“囚犯”。,要求囚犯无条件遵守规则,否则就剥夺其看书或交谈的权利;,后来,囚犯即使犯了小错也要关禁闭或用手清洁厕所;,“看守”总是构思新的方式让“罪犯”感到自己卑微无力。,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53,/101,3.,斯坦福监狱实验,实验者也被卷入了自己的实验:,首席研究人员,Philip Zimbardo,也承认自己沉浸在了“监狱主管”的角色中。他认为自己被转化为一个讲究制度的人物形象:更注重监狱的安全,而不是被试的福利。,实验组的其他成员也全神贯注于自己的新角色中。,Craig Haney,和,Zimbardo,一样,他解释说自己完全忙于对付管理“监狱”时每天所遇到的危机,而忘记了他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54,/101,3.,斯坦福监狱实验,实验原计划进行,14,天,在第,6,天时,主试的同事对实验加以干预,使之提前终止。,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55,/101,3.,斯坦福监狱实验,那些原本文明被试们在扮演看完的过程中,侮辱并且在身体上攻击“囚犯”,甚至有报道说个别人很享受这个过程。,囚犯”们很快显示出典型的情绪崩溃的征兆。,其中五名囚犯甚至在实验提前结束之前,就已经不得不离开“监狱”。,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56,/101,4.,角色扮演技术,角色扮演技术,是指将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上,并按照这一位置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一种社会心理学技术。,该技术是由,J.L.Moreno,针对心理治疗的目标开发的。,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57,/101,4.,角色扮演技术,经过推广,角色扮演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心理学领域中公认的应用最广、实施最为容易、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角色扮演技术在发展人们的社会理解能力、改善人际关系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58,/101,4.,角色扮演技术,研究发现:,较长时间的角色扮演,可以改变人的心理结构:,角色扮演中的情感、所扮演角色的某些特征,最终可以被固定在人们的心理结构之中,使其个性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59,/101,角色失调,,是指个体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产生障碍、矛盾、甚至遭遇失效的现象。,常见的角色失调主要有,5,种:,角色紧张,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60,/101,1.,角色紧张,现代社会中,个体的角色与其地位、处境和关系等方面都有关系。而且还和与之互动的人的地位、处境、关系有关,造成了角色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因此,个体要同时扮演多种角色。,众多角色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称之为,角色丛,。,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61,/101,1.,角色紧张,个体的角色丛,取决于其社会地位、交往范围和个人能力等多种因素。,角色丛过于简单,不利于适应社会生活;,角色从过于庞大,必定会造成角色紧张。,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62,/101,1.,角色紧张,在角色丛中,每个角色都有一套自己的行为规范,要求扮演者去履行,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让角色扮演者感到紧张现象,称之为,角色紧张,。,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63,/101,1.,角色紧张,一般情况下,角色紧张不会发生:,多种角色的不同要求,可以用时间分隔开;,角色技巧的训练,有些于应对角色紧张;,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64,/101,2.,角色冲突,角色冲突有两种:,角色间冲突,角色内冲突,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65,/101,2.,角色冲突,角色间冲突,往往是由角色紧张造成的:,角色从中的几个角色同时提出要求;,当两个角色同时对扮演者提出相反的要求时,就会发生角色间冲突。,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66,/101,2.,角色冲突,角色内冲突,,是指互动各方对同一角色持有矛盾的期待而引起的冲突。,矛盾的期待有可能来自于不同的互动方;,矛盾的期待还有可能来于同一互动角色;,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67,/101,2.,角色冲突,解决角色冲突的方法:,角色规范化,角色合并法,角色层次法,角色地位变化法,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68,/101,2.,角色冲突,解决角色冲突的方法:,角色规范化,对角色的权利、义务与期待进行较为明确的规定。,角色合并法,角色层次法,角色地位变化法,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69,/101,2.,角色冲突,解决角色冲突的方法:,角色规范化,角色合并法,把某些存在矛盾要求的角色加以合并,例如:某人信仰两个宗教。,角色层次法,角色地位变化法,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70,/101,2.,角色冲突,解决角色冲突的方法:,角色规范化,角色合并法,角色层次法,将相互冲突的角色按照重要性和价值划分层次,以发生冲突时首先选择重要的角色。,角色地位变化法,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71,/101,2.,角色冲突,解决角色冲突的方法:,角色规范化,角色合并法,角色层次法,角色变化法,扮演者对角色不满意,而且不能接受本身的角色观念时,可以采取更改角色的方法。,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72,/101,3.,角色不清,角色扮演者对角色认识不清楚。,在面对新角色时,还未形成对这一新角色的准确认识,会造成角色不清。,个体在角色不清时,往往会有应激反应,出现焦虑和不满足感。,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73,/101,4.,角色中断,角色中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间断的现象。,由于退出从前的角色,会发生角色中断。,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74,/101,5.,角色失败,角色失败,,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角色扮演者不得不放弃原有角色的现象。,角色失败意识着对角色扮演的否定评价,,例如:失婚与丧偶的区别。,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性别角色差异,75,/101,两性差异,性别差异原因,性别差异理论,性别歧视,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76,/101,性,(Sex),与性别,(Gender),性,(SEX),,是指男性和女性作为生物个体的生理特征。,性别,(Gender),,是指与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相关的社会与心理特征。,实际上,男女两性在很多方面的差异都是比较模糊的,而不想看起来那样泾渭分明。,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两性差异,性别差异原因,性别差异理论,性别歧视,77,/101,1.,心理差异,感觉,:男性的视觉感受性强于女性,女性的听觉、嗅觉、温度觉、痛觉、触觉感受性更强;,知觉,:女性的知觉速度明显优于男性;,注意,:男性更多注意物,女性更多注意人。,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两性差异,性别差异原因,性别差异理论,性别歧视,78,/101,1.,心理差异,记忆,:男性多为理解和抽象记忆;女性偏重机械和形象记忆。,想象,:女性的想象多形象、浪漫;男性的想象较有逻辑性和现实性。,思维,:男性偏向抽象逻辑思维,善于抽象与概括;女性偏向于形象思维。,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两性差异,性别差异原因,性别差异理论,性别歧视,79,/101,1.,心理差异,情感,:女性的情感更为丰富、细腻、脆弱;,动机,:男性的动机冲突少,决策较为果断;女性的心理冲突较多,顾虑较多。,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两性差异,性别差异原因,性别差异理论,性别歧视,80,/101,2.,智能差异,智力,:两性智力没有明显差异。,语言能力,:女性语言能力明显强于男性;,运动技能,:男性肌肉力量强、速度与协调性好;女性在手指灵敏度和精细动作方面占优。,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两性差异,性别差异原因,性别差异理论,性别歧视,81,/101,2.,智能差异,空间能力,:男性明显优于女性;,数学能力,:男性在数学推理上优于女性;,学习能力,:男性偏向逻辑思维,喜欢理科课程;女性偏向形象思维,喜欢文科课程。在科学领域中,男性占优;在文学艺术方面,女性占优。,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两性差异,性别差异原因,性别差异理论,性别歧视,82,/101,3.,成就差异,成就可以分为学业成就和职业成就。,学业成就,,是指接受学校教育时所取得的成绩。,职业成就,,是指社会成就的高低。,男女两性在学业成就上无显著差异;,男性的职业成就远远高于女性。,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两性差异,性别差异原因,性别差异理论,性别歧视,83,/101,4.,人格差异,兴趣,:男性兴趣广泛,容易发生变化;女性兴趣比男性窄,但持久度高。,爱好,:男性多喜好数理化机械等;女性多选择文学、外语、艺术等学科。,自信心,:一般认为女孩的自信低于男孩,与此相应,她们的自我评价也低于男性。,性格,:一般研究多发现,男性更为勇敢、沉着、果断、外倾;女性则多亲切、温柔、细致、内倾;,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两性差异,性别差异原因,性别差异理论,性别歧视,84,/101,5.,社会行为差异,侵犯行为,:男性的侵犯性强于女性。,支配行为,:男性比女性的支配性更强,支配性主要是指以获得他人的顺从为满足;,以及抗拒他人所施加的影响。,交际行为,:,女性的交际圈子小,感情色彩较浓;,男性的交际圈子大,感情色彩较淡;,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两性差异,性别差异原因,性别差异理论,性别歧视,85,/101,1.,生物基础,脑、染色体、性激素三个方面,构成了性别差异的生物基础。,男性下丘脑,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是连续不断的,没有周期;而女性的下丘脑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是周期性的。,男性的,雄性激素,是女性的,6,倍,,J.Money,认为:性激素暗示了两性的某些行为倾向,使他们对环境诱因的敏感度方面存在差异。,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两性差异,性别差异原因,性别差异理论,性别歧视,86,/101,2.,社会原因,(1),家庭,家庭中父母的性别角色期待,必然会渗透到他们培养后代子女的实践之中。,对于不同性别,父母使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对待。对于男孩鼓励其竞争性,对于女性则鼓励她温顺、讨人喜欢。,对男孩严格训练,要求他表现出男子气质。,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两性差异,性别差异原因,性别差异理论,性别歧视,87,/101,2.,社会原因,(2),学校,孩子早期所形成的性别角色在学校中得到扩展和深化。,学校根据不同的性别,来安排其课内和课外的活动。例如:男生踢球、女生体操;,教师的态度中,更加关心男生的成绩和他们升入大学的机会;却并不鼓励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两性差异,性别差异原因,性别差异理论,性别歧视,88,/101,2.,社会原因,(3),大众传媒,大众传媒通过自身强大的影响力,塑造了典型的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男性是事业取向的,而女性是家庭取向的。,大众传媒所展示的两性差异,会影响到男女儿童对性别角色的模仿学习和认知发展。,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两性差异,性别差异原因,性别差异理论,性别歧视,89,/101,2.,社会原因,(4),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是指在一定文化中被广泛接受的、有关男女两性的生物属性、心理特质和角色行为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例如:男生是淘气的、聪明的;,女性则是乖巧的、太聪明的。,人们一旦接受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后,就会按照其行事,并作用于他人,因而性别刻板印象会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广泛的影响。,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两性差异,性别差异原因,性别差异理论,性别歧视,90,/101,1.,精神分析理论,性别分化源于性蕾器。,在性蕾期,男孩形成恋母情结,他通过认同父母的方式,解决自身情结,并逐渐获得了性别自认。,性蕾期的女孩,情况更加复杂一些,她们在形成恋父情结后,同时还有阉割焦虑。,弗洛伊德认为:女性的恋父情结不如男性的恋母情结解决得那样彻底。,因此,女性的人格具有被动性、受虐性、自恋性三个特征。,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两性差异,性别差异原因,性别差异理论,性别歧视,91,/101,2.,文化人类学理论,性别差异取决社会文化。,每个社会都选择一些奠定在生物性性别基础上的男女心理特点,并加以肯定和强化,并选择另外一些加以否定。,总之,男女两性的心理特点都是由于他们学习了由社会传统所继承下来的文化模式的结果。,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两性差异,性别差异原因,性别差异理论,性别歧视,92,/101,3.,社会学习理论,直接强化、模仿、观察学习,是性别角色定型的基础。,通过社会化,才能学习到性别角色。,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两性差异,性别差异原因,性别差异理论,性别歧视,93,/101,3.,社会学习理论,在社会化过程,父母按照自己对于性别规则,分别对男孩和女孩施加有区别的、直接或间接的压力。,儿童做出与性别相符的行为时,便给予奖励;,不符合时,便给予惩罚。,从而使儿童形成了性别角色行为。,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两性差异,性别差异原因,性别差异理论,性别歧视,94,/101,3.,社会学习理论,而且,儿童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得到性别角色行为。,父母亲最有可能成为儿童模仿的对象,,而且把这一认同趋势泛化到其它与自己同性别的人身上,以获得某些性别角色。,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两性差异,性别差异原因,性别差异理论,性别歧视,95,/101,4.,认知社会化,科尔伯格提出的一种认知理论:,儿童在,4,至,6,岁具备了性别恒常性和性别自认。这是获得性别角色的关键和基础。,随着认知发展,儿童逐渐形成了男性特征、女性特征的观念,并且当他理解自己的性别及其含义之后,就努力使其行为与性别角色观念相符。,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两性差异,性别差异原因,性别差异理论,性别歧视,96,/101,4.,认知社会化,儿童的性别角色观念是受其认知水平制约的,其对性别角色的观念随着认知的发展而改变,他采取的符合性别角色的行为也随之改变。,科尔伯格把性别角色的获得理解为内部的认知过程,理解为主要由自我推动的主导过程,由于智力的成熟与发展,个体选择与自己相适合的行为。,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两性差异,性别差异原因,性别差异理论,性别歧视,97,/101,1.,定义,男性和女性都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但是,这两种角色却受到了不平等的评价和对待。,这些不平等,反映了男性统治的基本假设,即“男性比女性应该拥有更多的权利和声望”。这种假设融入到人们的意识中,就成了,性别歧视,。,性别歧视常常以两性和生理条件不同作为理由,来说明男性统治女性是正当的。,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两性差异,性别差异原因,性别差异理论,性别歧视,98,/101,1.,消极影响,女性在性别角色认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性别歧视”的内容内化到自己的意识之中。,其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自卑心理,配角观念,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两性差异,性别差异原因,性别差异理论,性别歧视,99,/101,1.,消极影响,其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自卑心理,:表现为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配角观念,社会角色概述,角色理论,角色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差异,两性差异,性别差异原因,性别差异理论,性别歧视,100,/101,1.,消极影响,其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自卑心理,配角观念,,具体表现为:她们实实在在地认为,事事处处以男人为主,女人为辅是合理的,并自觉不自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