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

上传人:cg****1 文档编号:11998237 上传时间:2025-08-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5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某植物的花色由A、a和B、b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当含有A基因时表现为白花,在不含A基因的前提下,BB或Bb为红花,bb为紫花。现有一株白花植株和一株紫花植株杂交,F1中仅有白花植株和红花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B.F1中白花植株和红花植株的比例为3∶1 C.F1中红花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全为红花植株 D.F1中两种花色的植株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紫花植株占1/8 2.在晴朗的夏季,将一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放入密闭的透明玻璃罩内,室外继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0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02浓度,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水平虚线:实验开始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据图得出的正确判断是 A.FG段表明气孔关闭,不进行光合作用 B.E点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比A点时多 C.D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H点光合作用消失 D.该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在一昼夜内有所增加 3.科研人员采用错时添加或除去DNA合成抑制剂的方法,制备了均处于G1/S临界处的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群,现将上述细胞群转移至正常培养液中继续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转移至正常培养液后,细胞首先进行的是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 B.由于间期长于分裂期,适当时间后制片观察,可发现间期细胞占绝大多数 C.在中期,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该细胞的染色体组型图 D.在末期,分离的两套染色体的距离相比后期进一步加大 4.酿脓链球菌侵入人体后,通过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可以引起心肌细胞损伤,进而诱发风湿性心脏病。在这一过程中( ) A.发生了强烈的过敏反应 B.细胞免疫发挥主要作用 C.心肌细胞诱导产生抗体 D.需要多种免疫细胞参与 5.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 A.细胞骨架与细胞分裂、分化及信息传递密切相关 B.信号分子在完成信息传递后数量和性质不发生改变 C.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具有传递信息、运输物质和催化反应等作用 D.肾上腺素既是一种激素,由肾上腺细胞分泌;也是一种神经递质 6.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没有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 B.当氧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会不同 C.当氧浓度为c时,2/5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 D.a、b、c、d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产生[H]和ATP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固定的能量。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8.(10分)近几年冬季甲型、乙型流感频发,临床发现某药物疗效显著。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感染流感后,体内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激素)分泌量增加,导致体温升高。其中前者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作为神经递质起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可以通过____________调节机制使体温恢复正常水平。 (2)研究显示在口服该药物后,其活性代谢产物在肺、气管、支气管、肺泡、中耳等部位出现积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该药物被吸收后通过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而由尿液排出体外。此过程中,肾小管腔中的渗透压__________, 尿量增加。 (4)该药物能预防甲型、乙型流感,但不能取代流感疫苗的预防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 9.(10分)1910年摩尔根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于是摩尔根用这只白眼雄果蝇与群体中的红眼雌果蝇交配,结果 F1全为红眼。然后他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且 F2中红眼果蝇数量约占3/4。回答下列问题: (1)摩尔根所用的这只白眼雄果蝇的出现最可能是__________的结果。  (2)摩尔根等人根据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设(假设1),且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并设计了测交方案对上述假设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结合当时实际情况,摩尔根设计的测交方案应该是让_________与_________交配。 (3)根据果蝇X、Y染色体结构特点和摩尔根的实验现象,有人提出控制果蝇该眼色遗传的基因还可以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假设2)。在上述测交实验的基础上,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检验两种假设是否成立(可从上述的所有果蝇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杂交方案: 选用___________为亲本进行杂交。   预测结果与结论: 如果子一代_______________,则假设1成立; 如果子一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2成立。 10.(10分)孟德尔曾利用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发现当只考虑一对相对性状时,F2总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于是其提出假说,作出了4点解释,最终总结出了相关的遗传定律。请以高茎(D)和矮茎(d)这一对相对性状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1909年,约翰逊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后来人们又把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___________。该对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分开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不考虑交叉互换)。 (2)如果遗传因子不是独立遗传而是融合遗传的,则F2将不会出现严格的_____________的性状分离比现象。 (3)如果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不是成对存在的,而是纯合个体的体细胞中每种遗传因子有4个(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1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茎,F2中高茎∶矮茎=____________。 (4)如果雌雄配子不是随机结合的,而是相同种类的配子才能结合(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2中高茎∶矮茎=_____________。如果雌雄配子存活率不同,含d的花粉有1/2不育(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2中高茎∶矮茎=_____________。 11.(15分)蜘蛛丝是自然界中机械性能最好的天然蛋白纤维,其强度高于制作防弹衣的凯夫拉纤维,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如何大量获取蜘蛛丝纤维的问题一直未解决。近期,中国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的在家蚕丝腺细胞中大量表达蜘蛛丝蛋白。 (1)在转基因过程中,若利用图所示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用_____________酶来切割目的基因,该切割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 (2)为获取大量的蜘蛛丝基因,常采用_______________技术对该基因进行扩增。扩增蜘蛛丝基因前,需根据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__________种引物。进行扩增时需先加热至90~95℃,加入引物后冷却至55~60℃,以上调控温度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载体中的启动子是____________酶的识别结合位点,以便于驱动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而载体本身的扩增,需借助于载体上的_________________;载体上的标记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发现若将蛛丝蛋白31号位的色氨酸替换为酪氨酸,蛛丝韧性可提高50%,这项成果用到的生物工程技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D 【解析】 一株白花植株和一株紫花植株杂交,F1中仅有白花和红花植株,由此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F1白花基因型为AaBb,红花基因型为aaBb。 【详解】 A、由分析可知,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错误; B、F1中白花植株和红花植株的比例为1∶1,B错误; C、F1中红花植株(aaBb)自交产生的后代会出现红花和紫花两种植株,C错误; D、F1中的两种植株(AaBb×aaBb)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紫花植株(aabb)所占比例为1/2×1/4=1/8,D正确。 故选D。 2、D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放入了密闭的透明玻璃罩内,因此玻璃罩内CO2浓度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只进行呼吸作用;当玻璃罩内CO2浓度下降时,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图中D点和H点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详解】 A、FG段原因是光照强,气温高,导致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多,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光合作用略有下降,但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E点时,透明玻璃罩内的CO2浓度与A点时相等,所以E点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与A点时一样多,B错误; C、D点和H点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错误; D、K点与A点相比,璃罩内CO2浓度有所降低,说明有一定的有机物积累,因此该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在一昼夜内有所增加,D正确. 故选D. 3、D 【解析】 DNA复制发生在S期,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多次处理后,获得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群将都处于G1/S临界处,若将该细胞群转移至正常培养液中继续分裂,则其将直接进入S其进行DNA的复制。 【详解】 A、转移至正常培养液后,细胞首先进入S期进行DNA的复制,而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S期前面的G1期,A错误; B、由于这一细胞群是同步的,因此接下来任意时间去观察它们,都处于同一阶段,不会出现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少数细胞处于裂期的情况,B错误; C、在中期,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该细胞的染色体,但是不是染色体组型图,C错误; D、在末期,分离的两套染色体的距离相比后期进一步加大,D正确。 故选D。 4、D 【解析】 抗体引起自身正常的心肌细胞损伤,是自身免疫病,A错误;抗体是在体液免疫过程产生,B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C错误;体液免疫过程需要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等参与,D正确。故选:D。 5、B 【解析】 细胞骨架主要位于细胞质基质,主要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种类众多,包含有载体蛋白、通道蛋白、受体蛋白和附着其上的酶等。 【详解】 A、细胞骨架在细胞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A正确; B、激素和神经递质这类信号分子在发挥作用完以后会被灭火,B错误; C、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种类众多,包含有载体蛋白、通道蛋白、受体蛋白和附着其上的酶,会具有传递信息、运输物质和催化反应等作用,C正确; D、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细胞分泌的,同时在神经元中可以充当神经递质,D正确; 故选B。 6、C 【解析】 酵母菌有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摩尔数之比为1∶3,据此分析。 【详解】 A、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氧气浓度为a时,产生的酒精量等于释放的CO2量,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 B、氧气浓度为b时,产生CO2的量多于产生的酒精量,此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为d时,不产生酒精只产生CO2,说明该点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 C、当氧浓度为c时,产生酒精的量为6mol,则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6/2=3mol,同时产生6molCO2,则有氧呼吸产生CO2为15-6=9mol,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9/6=1.5mol,用于酒精发酵的葡萄糖所占比例为3/(3+1.5)=2/3,C错误;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均可以产生[H]和ATP,D正确。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生产者 出生率 死亡率 随机取样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详解】 (1)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故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2)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受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故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 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在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 (4)在群里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布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里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在垂直方向上,大多生物群落具有分层现象,在水平方向上,如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同一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 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空间结构,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及生态系统的结构等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8、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 负反馈(或神经—体液) 其活性代谢产物在体内通过体液途径运输 升高 该药物对流感的预防作用仅在用药时才具有;而接种流感疫苗能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达到长期预防流感的效果 【解析】 1、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2、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体温的调节: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3、为了预防疾病,我们常常注射疫苗,疫苗相当于免疫反应中的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预防疾病。 【详解】 (1)人体内的肾上腺素(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这在两种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会使体温升高;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各项指标是保持相对的稳定,例如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使其分泌的TRH和TSH的含量降低,进而降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同时在人体内有相应的神经-体液进行调节。 (2)口服该药物,药物进入消化道被消化器官(小肠)吸收,其代谢的产物在体内通过体液途径运输至肺、气管、支气管、肺泡、中耳等部位,所以在这些部位出现聚集。 (3)由于尿液中含有活性代谢产物,所以肾小管腔中的渗透压升高。 (4)由于该药物对流感的预防作用仅在用药时才具有;而接种流感疫苗能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达到长期预防流感的效果,所以该药物不能取代疫苗。 本题需要考生掌握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疫苗的作用机理等基础知识,难点解答(2)时可以将该物质和激素作用的特点进行类比,解答(4)需要结合药物和疫苗的作用机理。 9、基因突变 F1中的红眼雌果蝇 F2中的白眼雄果蝇 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 雌均为红眼,雄均为白眼 雌雄均为红眼 【解析】 依题文可知,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的眼色基因在X染色体上,以此相关知识解答。 【详解】 (1)摩尔根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所以亲代白眼雄蝇的出现最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2)根据实验结果,摩尔根等人提出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验证该假说,结合当时实际,测交方案应该让F1中的红眼雌性果蝇与F2中的白眼雄果蝇交配。 (3)本题的关键是判断Y染色体上是否含有控制眼色的基因,所以可选用测交所得的白眼雌果蝇与群体中的红眼雄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 预测结果与结论: 可以逆推法。如果假设1成立,即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设为a)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测交所得的白眼雌果蝇(XaXa)与群体中的红眼雄果蝇(XAY)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雌果蝇全是红眼,雄果蝇全是白眼;如果假设2成立,即控制果蝇该眼色遗传的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测交所得的白眼雌果蝇(XaXa)与群体中的红眼雄果蝇(XAYA)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雌雄果蝇全是红眼。 本题文重点掌握测交实验的做法及作用。 10、等位基因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高茎∶矮茎=3∶1 高 35∶1 (4)1∶1 5∶1 【解析】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纯种高茎×纯种矮茎F1均为高茎,F2中有高茎,也有矮茎,且高茎和矮茎之比约为3∶1,同时孟德尔还进行了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的结果一致。 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学三大定律之一 (1)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 (1)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如果遗传因子不是独立遗传而是融合遗传的,则DD与Dd的表现型不同,所以F2将不会出现严格的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为1∶2∶1而不是3∶1。 (3)如果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不是成对存在的,而是纯合个体的体细胞中每种遗传因子有4个,则F1的基因型为DDdd,表现型是高茎。F1产生的为D∶Dd∶d=1∶4∶1,F2中矮茎植株的比例为1/6×1/6=1/36,高茎植株比例为1-1/36=35/36,所以高茎∶矮茎=35∶1。 (4)如果雌雄配子不是随机结合的,而是相同种类的配子才能结合(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2中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1∶1,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矮茎=1∶1;若雌雄配子存活率不同,含d的花粉1/2不育(其他假说内容不变),F1产生的卵细胞有D∶d=1∶1,花粉有D∶d=2∶1,则F2中矮茎的比例为1/2×1/3=1/6,所以高茎∶矮茎=5∶1。 本题考查孟德尔单因子和双因子杂交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具体过程及实验现象,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1、Xba I和Sac I 防止目的基因自身环化、防止目的基因反向连接 PCR 2 使DNA解链,然后使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上 RNA聚合酶 复制原点 重组DNA的鉴别与选择 蛋白质工程 【解析】 1、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①过程:一般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②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并表达和发挥作用。③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在基因的首段,它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能控制着转录的开始; (2)终止子在基因的尾端,它控制着转录的结束; (3)标记基因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 2、PCR扩增技术: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1)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 (2)模板DNA与引 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 (3)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 【详解】 (1)识图分析可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目的基因需要插入到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图中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存在Xba I和Sac I的酶切位点,因此需要用Xba I和Sac I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以产生与质粒相同的末端,相比用同一种酶进行酶切,用两种酶切割可以防止目的基因自身环化或防止目的基因反向连接。 (2)为获取大量的蜘蛛丝基因,常采用PCR扩增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利用PCR技术扩增蜘蛛丝基因前,需根据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2种引物分别与2条模板链结合;进行PCR时需加热至90~95℃然后冷却至55~60℃,此操作的目的是使DNA解链,然后使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上。 (3)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能够与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才能驱动转录过程,而载体本身的扩增,需借助于载体上的复制原点进行,载体上的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别与筛选含有重组DNA的受体细胞。 (4)研究人员发现若将蛛丝蛋白31号位的色氨酸替换为酪氨酸,蛛丝韧性可提高50%,这是对现有蛋白质进行的改造,因此利用的是蛋白质工程技术。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特别是把握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及其构建过程,识记启动子和复制原点的作用,理解限制酶的选择原则并结合图示正确判断需要的限制酶的种类,掌握PCR扩增技术的原理和过程,理解基因工程和蛋白质过程的区别,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