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克逊县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doc

上传人:zj****8 文档编号:11998230 上传时间:2025-08-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7.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克逊县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克逊县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克逊县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关蛋白质结构、功能和检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必将导致生物活性的丧失 B.足够多的3种氨基酸最多可以合成27种链状三肽 C.加热变性后的蛋白质会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D.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2.哺乳动物受精卵的前几次分裂异常可能导致子细胞出现多核现象。经研究发现,受精卵分裂时,首先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纺锤体,之后二者夹角逐渐减小,形成一个统一的纺锤体。科研人员用药物N处理部分小鼠(2n=40)受精卵,观察受精卵第一次分裂,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有关实验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 A.两个纺锤体可能分别牵引来自双亲的两组染色体,最终合二为一 B.细胞A最终可能将分裂成为1个双核细胞,1个单核细胞 C.细胞B最终形成的子细胞中每个核的染色体条数为40 D.药物N能抑制两个纺锤体的相互作用,可能是秋水仙素 3.研究人员用蒸馏水配制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赤霉1.00素(GA3)分别对野牛草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待种子萌发后对幼苗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生长情况进行测定结果如图。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应以蒸馏水浸种处理作为对照组 B.IAA和GA:均不直接参与野牛草细胞的代谢活动 C.IAA对野牛草幼苗生长的生理作用表现为两重性 D.GA;对野牛草茎的影响比根显著 4.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简称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研究人员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的培养液培养活的小肠黏膜层,一段时间后洗去游离的3H-TDR,换用不含放射性TDR的培养液继续培养。连续培养48 h,检测小肠绒毛的被标记部位,结果如图所示(黑点表示放射性部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只有①处的细胞可以进行DNA的复制和细胞分裂 B.若再继续培养一段时间,①②③处都将不再具有放射性 C.若换用3H标记的尿苷培养液,则①②③处均能检测到放射性 D.24h和48h时②③处分别出现放射性,说明H-TDR在小肠黏膜内的运输速度较慢 5.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B.细胞都能进行分裂和分化 C.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D.细胞分解葡萄糖都能产生CO2 6.避蚊胺是良好的驱蚊剂,能有效地使昆虫失去对人类或动物发出特殊气味的感觉。科学家利用人体散发的气味分子、气味分子+避蚊胺、避蚊胺分别刺激蚊子,三组实验均在触角上检测到了神经元电响应,且发现蚊子对避蚊胺的敏感性高于对气味分子的敏感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避蚊胺破坏了蚊子触角上的气味分子感受器细胞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 C.蚊子对气味分子和避蚊胺的敏感性差异可能与受体不同有关 D.避蚊胺可能通过破坏蚊子嗅觉受体来发挥驱蚊效果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夏季晴朗无云的某天,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若在最适条件时,突然降低CO2浓度,短时间内NADPH/NADP+的比值将_______________“降低”、“升高”或“不变”)。 (2)据图分析,该植物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刻是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在12点左右出现光合作用强度“低谷”,此时直接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温度”、“光照强度”或“CO2浓度”) (3)研究表明: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某研究小组以该种植物的ABA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ABA)植株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ABA缺失突变体植株在正常条件下测定气孔开度,经干旱处理后,再测定气孔开度,预期结果是______________。 ②将上述植株分成两组,一组用______________进行处理,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的气孔开度,预期结果是______________。 8.(10分)我国一科研团队将小麦液泡膜Na+/K+逆向转运蛋白基因(TaNHX2基因)转移到水稻细胞内,获得了转基因耐盐水稻新品种。图1是获取的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断,Sau3AI、EcoRI、BamHI为三种限制酶,图中箭头所指为三种限制酶的切点;图2是土壤农杆菌中用于携带目的基因的Ti质粒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l)据图分析可知,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用________限制酶对DNA片段和质粒进行切割,再用____连接。 (2)为了获得更多的目的基因用于实验研究,可以用小麦叶肉细胞的基因组为模板,利用TaNHX,基因的特异引物,通过________方法进行扩增,该方法用到的酶是____。 (3)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将耐盐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先将耐盐基因插入Ti质粒的_________中,然后导入农杆菌中,再通过农杆菌侵染水稻细胞,将耐盐基因插入水稻细胞的_________上,最后通过植物细胞工程中的____技术获得转基因植株,从而使其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 (4)为了检测实验成果,科研工作者在个体水平的检测方法是____。 9.(10分)在玻璃温室中,研究小组分别用三种单色光对某种绿叶蔬菜进行补充光源(补光)试验,结果如图所示。补光的光强度为150μmol·m-2·s一1,补光时间为上午7:00—10:00,温度适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只要对温室中植物进行补光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结论,该结论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若680 nm补光后植株的光合色素增加,则光饱和点将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450 nm补光组在9:00时突然停止补光瞬间,C3化合物的含量会_______(填“减少”“不变”或“增加”)。680 nm补光组在10:00时若要增加光合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10.(10分)某动物的毛色有白色。棕色和黄色三种,现用黄色个体和白色个体杂交,子代F1为棕色个体和黄色个体。现欲研究该动物毛色的遗传规律,不同实验小组提出了不同观点: 观点一:该动物毛色由一组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E1、E2、E3分别控制黄色、棕色、白色; 观点二:该动物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黄色,无显性基因时表现为白色,其余情况表现为棕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观点一正确,则亲本黄色个体和F1棕色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且让F1中的棕色个体与F1中的黄色个体进行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动物毛色的遗传规律符合观点二,能否确定A/a、B/b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能确定,请说明理由,并从F1中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进行辅证;若不能确定,请说明理由,并从F1中选择材料设计实验探究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和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5分)研究人员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测得某高等绿色植物一天内光合作用强度曲线,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b对应的数值分别用m、n表示,请用m、n和呼吸作用速率r列出三者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00—10:00曲线a上升,影响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3)10:00—12:00曲线a继续上升,但曲线b却下降。曲线b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所示时间中,_______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大,从控制温度的角度出发,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提高该植物的有机物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A 【解析】 1.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条数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2.高温、过酸或者过碱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变性后的蛋白质仍然具有肽键,肽键遇到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 【详解】 A、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未必导致生物活性的丧失,如酶在催化过程中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A错误; B、足够多的 3 种氨基酸最多可以合成3×3×3=27 种链状三肽,B正确; C、变性后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但是肽键没有断裂,会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C正确; D、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D正确。 故选A。 2、B 【解析】 分析题图:正常情况下,受精卵第一次分裂过程,开始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纺锤体,最后形成“双纺锤体”,这样形成的子细胞为单核细胞,而每个细胞核中含有40条染色体。而细胞A中纺锤体一端形成双纺锤体,一端没有形成双纺锤体,这样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一个为单核,另一个为双核,单核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0条,双核子细胞的每个核内染色体数为20条。 【详解】 A、两个纺锤体共同牵引来自双亲的两组染色体,最终合二为一,A错误; B、细胞A的两个纺锤体一极靠近,形成的子细胞会出现含40条染色体的单核,另一极分开,形成的子细胞会出现各含20条染色体的双核,B正确; C、细胞B的两个纺锤体完全分开,形成的子细胞都会出现各含20条染色体的双核,C错误; D、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药物N抑制两个纺锤体的相互作用,这一过程与秋水仙素作用无关,D错误。 故选B。 3、C 【解析】 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因变量是茎长和根长。 【详解】 A、实验过程中,应以蒸馏水浸种处理作为对照组,来判断不同激素及激素浓度对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的影响,A正确; B、IAA和GA为植物激素,均不直接参与野牛草细胞的代谢活动,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B正确; C、由图可知,图中不同浓度的IAA对野牛草幼苗生长均为促进作用,未体现其两重性,C错误; D、由图可知,GA对野牛草茎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对根的促进作用,D正确。 故选C。 4、D 【解析】 由于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所以只有进行细胞分裂地方才能利用3H-TDR进行DNA复制,从而使得细胞具有放射性。小肠黏膜层细胞通过不断的细胞分裂,更新衰老、死亡和脱落的细胞,因而通过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不断向细胞死亡、脱落处推移。3H-尿苷转化是RNA合成的原料,只要是活细胞就要进行转录并指导合成蛋白质,所以活细胞因利用3H-尿苷而具有放射性。 【详解】 A、处理后开始的几小时,发现只有①处能够检测到放射性,证明小肠黏膜层只有①处的细胞能进行DNA复制和细胞分裂,A正确; B、小肠黏膜细胞上的放射性将会因为细胞的衰老、死亡、脱落而消失。若再继续培养一段时间,①②③处都将不再具有放射性,B正确; C、若换用3H标记的尿苷培养液,则①②③处细胞进行基因转录时均利用了3H-尿苷,能检测到放射性,C正确; D、24h和48h时②③处分别出现放射性,说明②③处的衰老、死亡细胞被①处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所取代,不能说明 H-TDR的运输速度较慢,D错误。 故选D。 本题综合考查DNA分子复制和转录的原料、细胞分裂及细胞更新等知识,解题关键是判断只有进行细胞分裂的位置才会发生DNA复制,能利用3H-TDR。 5、C 【解析】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 3、只要是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就是DNA。 4、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详解】 A、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A错误; B、已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再分裂,如精细胞,B错误; C、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正确; D、乳酸菌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时不产生CO2,D错误。 故选C。 6、A 【解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详解】 A、避蚊胺能有效地使昆虫失去对人类或动物发出特殊气味的感觉,从三组实验均在触角上检测到了神经元电响应来看,感受器细胞能产生兴奋,说明不是破坏了蚊子触角上的气味分子感受器细胞,A错误; B、神经递质通过扩散作用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气味分子和避蚊胺可能与不同的受体结合,从而导致蚊子对两者的敏感性差异,C正确; D、避蚊胺可能通过破坏蚊子嗅觉受体来发挥驱蚊的效果,D正确。 故选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叶绿体基质 升高 E CO2浓度 干旱处理前后气孔开度不变 ABA ABA处理组气孔开度减小,对照组气孔开度不变 【解析】 本图为典型的夏季晴朗一天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图,图中BC段由于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导致植物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减少,从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图中纵轴表示二氧化碳的净吸收量,即为净光合速率,因此图中A、E两点时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详解】 (1)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若在最适条件时,突然降低CO2浓度,则CO2与C5固定形成的C3减少,C3还原消耗的NADPH减少,短时间内NADPH的生成速率不变,所以短时间内NADPH/NADP+的比值将升高。 (2)据图分析,AE时间段内净光合速率大于0,植物一直在积累有机物,而E时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所以该植物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刻是E。BC段由于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导致植物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减少,从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所以在12点左右出现光合作用强度“低谷”,此时直接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CO2浓度。 (3)①若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则ABA缺失突变体植株经干旱处理前后气孔开度应不变。 ②为了进一步证明气孔开度是由于ABA引起的,需将上述植株分成两组,一组用ABA进行处理,另一组用等量的清水处理作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的气孔开度,预期结果是ABA处理组气孔开度减小,对照组气孔开度不变。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过程及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验变量分析能力。 8、EcoRI DNA连接酶 PCR Taq酶(或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T-DNA 染色体DNA 植物组织培养 将转基因水稻种植在盐碱地上或用一定浓度的盐水浇灌观察结果 【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 (1)如图所示,用EcoRI酶切可获得目的基因,同时质粒上也具有EcoRI酶切位点,因此可用EcoRI限制酶对DNA片段和质粒进行切割,再用DNA连接酶将两个片段连接起来。 (2)在体外可用PCR扩增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PCR用的酶是耐热的Taq酶。 (3)在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水稻细胞(植物细胞)时,应该将耐盐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上,经过转化作用进入水稻细胞,并将其插入水稻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最后通过植物细胞工程中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转基因植株,从而使其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 (4)耐盐目的基因在个体水平上的检测方法是:将转基因水稻种植在盐碱地上或用一定浓度的盐水浇灌观察结果。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步骤等,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9、不正确 给植株补充580nm光源与白光对照组相比,该植株的CO2吸收速率降低 上升 因为光合色素增加,植物吸收、传递转换光能增多,所以可以利用更大的光照强度 增加 提高CO2浓度(开棚通风等提高CO2浓度的措施都可以) 【解析】 据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给植株补充580nm光源时植株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降低,说明此光源对该植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给植株补充450nm和680nm光源时植株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升高,说明此光源对该植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考查图表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该实验为补光实验,上午7:00−10:00自然光照逐渐增强,植物利用的光为自然光和所补的光。 【详解】 (1)据图分析可知,给植株补充580mm光源与白光对照组相比,该植株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降低,所以对温室中植物进行补光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结论是错误的。 (2)若680nm补光后植株的光合色素增加,则植物吸收、传递、转换光能增多,所以可以利用更大的光照强度,所以光饱和点会上升。 (3)450nm补光组在9:00时突然停止补光瞬间,光反应减弱,[H]和ATP 的生成减少,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慢,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来路不变,最终导致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增加。680nm补光组在10:00时,提高二氧化碳浓度,CO2吸收速率最大,可以提高光合速率。 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0、E1E2、E2E3 黄色∶棕色∶白色=2∶1∶1 不能 不论A/a、B/b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都可满足题干所述杂交情况 让F1中的黄色雌雄个体相互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或让F1中的黄色个体与F1中的棕色个体相互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若子代表现型为黄色∶棕色∶白色=9∶6∶1,则A/a、B/b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白色=3∶1,则A/a、B/b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或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棕色∶白色=3∶4∶1,则A/a、B/b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棕色∶白色=2∶1∶1,则A/a、B/b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 若观点一正确,E1、E2、E3分别控制黄色、棕色、白色,根据题目中的杂交信息,黄色个体和白色个体杂交,子代F1为棕色个体和黄色个体,子代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后,白色性状消失,说明控制白色性状的E3基因显性最弱;亲本和子代中均存在黄色性状且亲本无棕色性状而子代出现棕色性状,说明黄色性状相对于棕色性状为显性。综上所术,E1、E2、E3的显隐关系为E1>E2>E3。 若观点二正确,根据题目信息,A_B_为黄色,aaB_和A_bb为棕色,aabb为白色。 【详解】 (1)若观点一正确,E1、E2、E3分别控制黄色、棕色、白色,根据题目中的杂交信息,黄色个体和白色个体杂交,子代F1为棕色个体和黄色个体,在亲、子代中出现了三种表现型,说明亲本中存在E1、E2、E3三种基因,又因为黄色与白色杂交,子代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后,白色性状消失,说明控制白色性状的E3基因显性最弱;亲本和子代中均存在黄色性状且亲本无棕色性状而子代出现棕色性状,说明黄色性状相对于棕色性状为显性。综上所术,E1、E2、E3的显隐关系为E1>E2>E3,亲本的基因型为E1E2(黄色)E3 E3(白色),F1基因型为:E1 E3(黄色)E2E3(棕色);让F1中的棕色个体与F1中的黄色个体进行杂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E1E2∶E1E3∶E2E3∶E3 E3=1∶1∶1∶1,因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黄色∶棕色∶白色=2∶1∶1。 (2)若该动物毛色的遗传规律符合观点二,根据题设条件可推测出亲本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或AaBB×aabb。当A/a、B/b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或位于非同源染色体,都满足题干黄色和白色个体杂交,子代F1为棕色和黄色个体的要求,因此不能确定A/a、B/b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自由组合定律。若从F1中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可以选择让F1中的黄色(AaBb)个体相互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也可以让F1中的黄色(AaBb)个体与F1中的棕色(aaBb或Aabb)个体相互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但不能让F1中的棕色个体相互杂交,因为F1中的棕色个体相互杂交的结果无法用来判断A/a、B/b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自由组合定律。故实验结果及结论:让F1中的黄色雌雄个体相互杂交,若子代表现型为黄色∶棕色∶白色=9∶6∶1,则A/a、B/b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白色=3∶1,则A/a、B/b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如果让F1中的黄色个体与F1中的棕色个体相互杂交,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棕色∶白色=3∶4∶1,则A/a、B/b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棕色∶白色=2∶1∶1,则A/a、B/b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规律,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着重利用假说——演绎法,恰当地提出相应的假说,并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演绎推理,找出不同假说间的区别,最后加以论述。 11、n=m-r(或m=n+r或m-n=r) 光照强度(或光强或光照) 温度升高,呼吸速率和总光合速率均增大,而呼吸作用速率增大幅度大于总光合速率 增大幅度,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或:因为真光合速率(或a曲线)增大趋势变缓,而呼吸速率增大更加明显,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 18:00 夜间适当降低温度以减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或通过调控温度抑 制呼吸酶活性,以减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或白天适当控制温度使净光合速率最大以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 【解析】 分析图示:曲线a为CO2消耗量,表示总光合作用强度,曲线b为CO2吸收量,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在12:00左右时,净光合速率出现低谷,正常情况下这可能是由于气孔关闭导致的。 【详解】 (1)由分析可知,曲线a为CO2消耗量,表示总光合作用强度,曲线b为CO2吸收量,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即呼吸作用速率r=m-n(或m=n+r或m- r=n)。 (2)7:00—10:00,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总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曲线a上升。 (3)10:00—12:00,温度升高,呼吸速率和总光合速率均增大,由于与光合速率有关的酶对高温更敏感,故呼吸速率增大幅度大于总光合速率,即曲线a继续上升,但曲线b却下降。 (4)只要净光合速率大于0,有机物就会有积累,故18:00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大;从控制温度的角度出发,可以通过夜间适当降低温度以减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或通过调控温度抑制呼吸酶活性,以减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或白天适当控制温度使净光合速率最大以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的措施提高该植物的有机物量。 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时需结合图解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