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山东省滨州市五校联考2025年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zh****1 文档编号:11998229 上传时间:2025-08-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9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市五校联考2025年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滨州市五校联考2025年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五校联考2025年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TATA框是多数真核生物基因启动子中的一段DNA序列,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其碱基序列为TATAATAAT。在转录mRNA前,先由转录因子TFII-D蛋白和TATA框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然后由RNA聚合酶依据模板链进行转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ATA框的DNA片段中共含有2种脱氧核苷酸和8个氢键 B.TATA框经RNA聚合酶催化转录形成的片段中含有起始密码子 C.转录开始时,TFII-D蛋白首先与TATA框结合打开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D.RNA聚合酶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将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依次连接成mRNA 2.下图为二倍体百合(2n=24)某种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图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细胞分裂图像按进行时序排序为①→⑤→③→④→② B.若用秋水仙素处理,能抑制图①细胞骨架微丝的聚合,并抑制纺锤丝的形成 C.图⑤所示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图③所示细胞中,非等位基因发生了重组 D.图②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图⑤所示细胞中,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一般相同 3.生物膜上常附着某物质或结构以适应其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质网和核膜的外膜上附着核糖体,有利于对多肽链的加工 B.颤藻类囊体薄膜上附着光合色素,有利于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 C.叶绿体基粒上含少量DNA,有利于携带遗传信息 D.蛙的成熟红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有利于[H]的氧化 4.下列有关遗传、变异、进化、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倍体香蕉某一性状发生了变异,其变异可能来自基因重组 B.生物的各种变异均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若体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D.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新个体即为纯合子 5.下列不属于次生演替实例的是( ) A.原始森林演变为次生林 B.废弃的农田杂草丛生形成草地 C.过度放牧的草原演变为荒漠 D.温带草原面貌从夏季到冬季发生改变 6.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B.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 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D.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7.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3的甲、乙致病基因分别来自于Ⅰ-2和Ⅰ-1 C.Ⅱ-2有1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4种可能 D.若Ⅲ-4与Ⅲ-5结婚,生一个患两病的男孩概率是5/12 8.(10分)科学家对烟草细胞分别施加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处理后 48h 内的实验结果如图。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素处理后 12-24h 期间淀粉增加量最多 B.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对烟草细胞淀粉积累的调控具有协同作用 C.缺少生长素会导致烟草细胞在实验时间内都不能积累淀粉 D.若进一步探究这两种激素对烟草细胞淀粉积累的复合影响,可增设“同时添加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实验组 二、非选择题 9.(10分)等位基因I/i位于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控制人类的ABO血型。基因IA 、IB能控制红细胞膜表面相应特异性抗原的合成,i基因不能。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特异性抗原A和B的分布把血液分为A、B、AB、O四种血型。孟买血型是一种“伪O型”,这种血型的人在我国所占的比率仅为十几万分之一,原因是第19号染色体上的另一对等位基因H/h影响了等位基因I/i的表现型,其机理如下图所示。 (1)若只考虑等位基因V/i,人类的ABO血型共有_________种基因型,若同时考虑等位基因V/i和H/h,人类的ABO血型共有种_________基因型。 (2)一对AB型血夫妇生出一O型血儿子,O型血儿子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这对夫妇再生一个O型血儿子的概率为_________。 (3)若上述O型血儿子和一个A型血女性婚配,生出一AB型血的女儿,那么AB型血女儿获得了父亲的_________基因,获得了母亲的_________基因。 10.(14分)池塘养鱼历史悠久,鱼的种类丰富,食性多样:有素食性的鱼类,如草鱼、鲢鱼、鳙鱼,有肉食性的鱼类,如青鱼、鲶鱼等。回答下列问题: (1)养殖品种上最好选择___________(填食性)鱼类,以期获得最大产量。 (2)如果给池塘补充投放饲料,池塘的环境容纳量(K值)将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从生产者到素食性鱼类的能量传递效率将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要确保持续高产,应在种群数量___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K/2时捕捞。 (4)在池塘水体中的某一水深处取水样,将水样分成三等份,一份直接测定O2含量(A);另两份分别装入不透光(甲)和透光(乙)的两个玻璃瓶中,密闭后放回取样处,经过24小时后测定甲瓶中的O2含量为B,乙瓶中的O2含量为C。假设甲、乙瓶中生物呼吸作用相同,完善有关问题: ①写出能间接表示该水层太阳能输入总量的表达式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②据此分析,池塘水层过深不利于养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11.(14分)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会导致人患严重的肺炎。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一致抗疫。2020年2月15日,官方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取得了新进展,已完成了基因序列合成,正在进行重组质粒构建和工程菌筛选工作。请联系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工程的四个基本操作步骤是获取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其表面的S一蛋白与宿主表面ACE2蛋白结合完成感染,在研制疫苗时需要获取病毒的目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利用___________技术扩增。 (3)腺病毒是一种DNA病毒,编码数十个腺病毒的结构和功能蛋白,其中E1区蛋白与腺病毒的复制有关而且对宿主细胞的毒性很强。研究中将E1基因缺失的腺病毒作为运载目的基因的载体,改造后的腺病毒应该具备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目的基因与腺病毒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必须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等。 (4)重组腺病毒载体侵染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翻译出____________________,引发机体免疫反应,产生可用于治疗的抗体。在转录过程中,识别其启动子的酶是___________。 A.病毒的DNA聚合酶 B.宿主的DNA聚合酶 C.病毒的RNA聚合酶 D.宿主的RNA聚合酶 12.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2)图甲是生态系统成分示意图,图中D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乙的食物链中,③属于________(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3)图乙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部分和分解者分解利用之外,其他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在图乙的食物链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些信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图乙所示生态系统在引入鹰之后,兔的数量短期内发生变化后并最终达到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_________能力。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________(填“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更高。 (5)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含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A 2.58×2022 2.00×209 2.20×2020 3.50×2020 B 2.50×206 5.00×205 5.00×205 2.30×206 C 6.50×208 2.50×206 5.00×205 6.25×208 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D 【解析】 转录,是指遗传信息从基因(DNA)转移到RNA,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形成一条与DNA碱基序列互补的mRNA的过程。 【详解】 A、根据题意信息可知TATA框的DNA片段中共含有2种脱氧核苷酸和18个氢键,A错误; B、TATA框属于基因启动子的一部分,属于真核生物的非编码区,起始密码位于对应的基因的编码区转录形成的mRNA片段中,因此TATA框经RNA聚合酶催化转录形成的片段中不含有起始密码子,B错误; C、转录开始时,TFII-D蛋白首先与TATA框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C错误; D、RNA聚合酶催化基因的转录过程,转录产物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因此RNA聚合酶能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将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依次连接成mRNA,D正确。 故选D。 2、C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二倍体生物的一个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可判断①细胞处于分裂间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 A、上述细胞分裂图象按进行时序排序为①→③→⑤→②→④,A错误; B、秋水仙素可抑制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图①为细胞分裂间期,不形成纺锤体,B错误; C、图⑤所示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图③所示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可导致非等位基因发生重组,C正确; D、图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使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增加一倍,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图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由于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能为等位基因,所以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可能不相同,D错误。 故选C。 3、D 【解析】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 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多肽链的加工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进行,A错误; B、颤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光合色素分布于光合作用片层上,B错误; C、叶绿体基质中含少量DNA,有利于携带遗传信息,C错误; D、需氧呼吸中[H]的彻底氧化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需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的酶,D正确。 故选D。 4、C 【解析】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 A、三倍体香蕉是不可育的,因此其变异不可能来自基因重组,A错误; B、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 C、由于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进行减数分裂,若体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C正确; D、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新个体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D错误。 故选C。 5、D 【解析】 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详解】 A、原始森林演变为次生林是从有生物的群落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不符合题意; B、废弃的农田中保留有原有土壤条件、含有生物的种子等,故废弃的农田中杂草丛生形成草地属于次生演替,B不符合题意; C、过度放牧的草原演变为荒漠也属于是从有生物的群落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不符合题意; D、温带草原面貌从夏季到冬季发生改变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不属于次生演替,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演替的类型及实例,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6、D 【解析】 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证明两大遗传定律,B错误 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 D、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烟草花叶病毒、HIV等,D正确。 故选D。 7、D 【解析】 分析系谱图,依据“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无病为常显”,可得出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合题干中“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和“无中生有为隐性”,以及乙病有女患者,可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 B. Ⅱ-3的致病基因中,甲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2,而乙病的致病基因则来自Ⅰ-1,B正确; C.假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Ⅱ-2只有一种基因型,为aaXBXb;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分别为AAXBXB、AAXBXb、AaXBXB、AaXBXb,C正确; D. Ⅲ-4基因型为AaXBXb,Ⅲ-5基因型有AAXbY和AaXbY,比例1:2,他们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男孩的概率是(1-2/3×1/4)×1/2×1/2=5/24,D错误。 故选D。 8、D 【解析】 分析题图:加入生长素后,淀粉的积累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生长素与淀粉积累无关;与未加激素相比较,加入细胞分裂素会促进淀粉的积累。 【详解】 A、加细胞分裂素组在 36-48h 内曲线的斜率最大,说明这段时间淀粉的增加量最多,A错误; B、总体来看,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对烟草细胞淀粉积累的作用效果相反,B 错误; C、加入生长素才会导致不能积累淀粉,C 错误; D、探究两种激素对烟草细胞淀粉积累的复合影响时,需同时添加 2 种激素到同一实验组中,D 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9、6 18 IAIAhh、IAIBhh、IBIBhh 1/8 IB和h IA和H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图示,表明在有H基因存在的条件下,控制血型的基因能够正常表达,而在hh基因存在的条件下全部为O型血。 【详解】 (1)控制ABO血型的基因I/i是三个复等位基因,可组成三种纯合子(IAIA、IBIB、ii),三种杂合子(IAi、IBi、IAIB),因此人类共有6种基因型;而等位基因H/h可组成三种基因型,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同时考虑等位基因I/i和H/h,人类的ABO血型共有种3×6=18种基因型。 (2)一对AB型血夫妇(IAIB)生出一O型血儿子,说明儿子遗传了父母的IA或IB基因,却没有表现,因此一定是孟买血型,一定有hh基因,其父母的基因型应均为IAIBHh,O型血儿子可能的基因型IAIAhh、IAIBhh、IBIBhh,这对夫妇再生一个O型血的概率为1/4,儿子的概率为1/2,因此,生一个O型血儿子的概率为1/4×1/2=1/8。 (3)若上述O型血儿子(IAIAhh、IAIBhh、IBIBhh)和一个A型血女性(IA_H_)婚配,生出AB型血的女儿,IB只能来自父亲,而H基因只能来自母亲,女儿一定从父亲那里获得了基因IB和h,从母亲那里获得了基因IA和H。 本题需要考生根据图示分析出各种血型的基因型,然后结合各题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0、素食性 增大 不变 大于 C-B 下层水体光照不足,生产者一天的有机物积累量过低,难以养活鱼类;氧含量过低,不利于鱼类生存 【解析】 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传递,其特点是:1.单向流动;2.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各部分所固定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一般情况下,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目愈少,这样便形成一种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为10%~20%。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详解】 (1)根据能量流动递减规律,为最大程度利用能量,提高产量,最好选择素食性鱼类饲养; (2)如果投放饲料,池塘的环境容纳量(K值)将增大,但能量传递效率不变; (3)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点可以保证持续高产,所以应在大于时捕捞; (4)①甲瓶溶解氧量(B)=原有溶解氧量−呼吸量,乙瓶溶解氧量(C)=净光合量+原有溶氧量,那么乙瓶溶解氧量−甲瓶溶解氧量=(净光合量+原有溶氧量)−(原有溶解氧量−呼吸量)=净光合量+呼吸量=实际光合量=C−B;②池塘水层过深导致下层水体光照不足,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过少,难以养活鱼类;同时氧含量过低,不利于鱼类生存。 本题考查种群K值、能量流动、光合作用总量计算等知识,学生需分析24h后所测得的溶氧量的变化,甲瓶是由呼吸作用引起的变化,乙瓶是由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共同引起的变化。 11、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指导S—蛋白合成的基因 以病毒的RNA为模板,通过逆转录合成相应的基因(或化学合成法) PCR 能够侵染宿主细胞,具有多个限制酶切位点,不能复制,不易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 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病毒的蛋白(或“S一蛋白”或“病毒的S—蛋白”) D 【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 (1)基因工程的四个基本操作步骤是获取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2)疫苗是通过主动免疫的方式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是通过其表面的S一蛋白与宿主表面ACE2蛋白结合完成感染,因此S一蛋白是病毒的特异性结构,在研制基因工程疫苗时应该要获取的目的基因是指导S一蛋白合成的基因。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是RNA病毒,RNA结构不稳定,需要合成DNA,因此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以病毒的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相应的基因,或者根据病毒的基因测序化学合成相应的DNA。体外扩增DNA的技术是PCR技术。 (3)根据题干信息中对于腺病毒的分析,E1基因缺失的腺病毒是不能复制的,同时对宿主细胞的毒性较弱,不易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同时又要具备运载体的特点,所以需要有能够插入目的基因的限制性酶切位点,以及侵染宿主细胞的特性。重组腺病毒载体应该要满足的特点是要保证目的基因要能够表达,因此至少受包括新型冠状病毒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 (4)重组腺病毒载体侵染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翻译出病毒的S-蛋白,引发机体免疫反应,产生可用于治疗的抗体。在转录过程中,识别其启动子的酶是用于转录的酶,所以是RNA聚合酶,这个酶是由宿主细胞提供的。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及各操作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草 自身的呼吸作用 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自我调节 恢复力 2.58×2022J/(hm2·a) 3.2% 【解析】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根据图2中碳循环的关系可以确定,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3、图2中,箭头上标的能量值一般为生物的同化量,如图2中①为兔的同化量,②为狼的同化量,②/①表示由兔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兔以粪便形式排出的③是草被兔摄入但未被兔同化的能量,属于草的同化量的一部分;未被狼利用的兔的遗体残骸属于兔的同化量的一部分;信息传递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种群数量的变化是通过反馈(负反馈)调节实现的。 5、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的去向有:自身的呼吸作用、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利用、部分未被利用。 【详解】 (2)如图2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表示的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在如图2的食物链中,③属于草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3)如图2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分解者分解利用之外,其他的流向是自身的呼吸作用和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 (5)如图2的食物链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如图2生态系统在引入鹰之后,兔的数量短期内发生变化后并最终达到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此图所在的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物种数目少,恢复力稳定性更高。 (5)根据表格中的同化量来看:A是第一营养级,C是第二营养级,B是第三营养级,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的同化量=2.58×2022J/hm2•a.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的同化量/C的同化量×200%=2.50×206/6.50×208×200%=3.2%。 本题考查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生需要准确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