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2026学年平煤高级中学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zh****1 文档编号:11998226 上传时间:2025-08-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8.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2026学年平煤高级中学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5-2026学年平煤高级中学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2026学年平煤高级中学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其作用机理为:生长素通过细胞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通过进一步信号传递促进质子泵基因的表达,质子泵是细胞膜上转运H+的载体,可将H+从膜内运到膜外,使细胞壁酸化,酸化后的细胞壁变得松弛从而有利于伸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据题意分析,生长素通过细胞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B.生长素和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C.质子泵的合成和运输与内质网有关 D.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历史源远流长。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制作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野生型酵母菌 B.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酵母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C.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醋酸菌能大量生长繁殖 D.在酸性条件下,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3.下图所示的家系中,5、8号均患有甲病。7号怀孕期间进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9号患有Turner综合征(染色体组成为45,X)。在不发生其他突变及不考虑其他基因的情况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第Ⅱ代6、7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5/9 B.第Ⅲ代9号患甲病的概率为1/6 C.9号患Turner综合征与祖父母、外祖父母均无关 D.进行羊水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遗传病的发生 4.如图为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以下说法正确的( ) A.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d中 B.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a-b-d C.甲摄入的能量为e+a+c D.一般a约占甲同化量的10%~20% 5.人体内有些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的调控,常见的有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1:下丘脑→垂体→腺体激素 途径2:下丘脑→腺体激素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经由途径1分泌的激素都可使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经由途径2分泌的激素都不存在反馈调节 C.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方式不同于途径1、2 D.途径1分泌的激素与途径2分泌的激素只存在拮抗关系 6.假如你在研究中发现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并决定该生物属于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则以下哪种特性与你的决定无关?( ) ①核膜的有无 ②核糖体的有无 ③细胞壁的有无 ④膜上磷脂的有无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如图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当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小体时,Ca2+由膜外进入膜内,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释放某种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重新吸收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③都需要消耗ATP,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B.图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Ca2+跨膜运输受阻时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 D.①③过程说明兴奋可在两个神经元间双向传递 8.(10分)下列关于水稻植株相关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期水稻植株中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只受相应基因的调控 B.水稻植株的同一细胞膜上可能含有多种植物激素的受体 C.水稻植株产生的乙烯对其它植物的果实没有催熟作用 D.水稻植株患恶苗病的原因是其体内产生了过多的赤霉素 二、非选择题 9.(10分)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下吸收O2、释放CO2的现象,称为光呼吸。研究发现,光呼吸是光照条件下O2/CO2的值异常时发生的一种生理过程,光呼吸和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注:RuBP为1,5-二磷酸核酮糖,是卡尔文循环里起重要作用的一种五碳糖;PGA为三磷酸甘油酸,是一种三碳化合物;PG为二碳化合物;Rubisco为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 (1)植物的卡尔文循环中,RuBP结合CO2的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_____(填场所)中,图中卡尔文循环和光呼吸均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结合上图,请从O2和CO2含量的角度分析,光照条件下光呼吸进行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2)光呼吸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_____,这个过程是_______________(填“产生”或“消耗”)能量的过程。 (3)根据图中光呼吸与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关系推测,抑制光呼吸对农作物生产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4分)在我国“天下粮仓”的创建之路上,做出杰出贡献的近代科学家“南有袁隆平,北有程相文”。玉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曾说: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他一生只做好了一件事——玉米育种”。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栽种玉米不仅需要辛勤的劳动付出,《齐民要术》中还要求“正其行,通其风”。“正其行,通其风”增产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玉米育种工作中,成功的关键之一是筛选出“雄性不育系”作________,为与其他品种杂交培育新品种降低了工作量。 (3)在玉米种群中发现了“大果穗”这一显性突变性状(第一代)后,至少要连续培育到第_______________代才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纯合突变类型。 (4)紧凑型玉米(叶片夹角小、上冲)克服了平展型玉米株间互相遮挡阳光的缺点,在新品种增 产方面起了很大作用。若玉米“紧凑型”(A)与“平展型”(a)是一对相对性状,“大果穗”(B)与 “小果穗”(b)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紧凑型小果穗与平展型大果穗两个纯种,要快速培育“性状表现符合要求”的纯种,培育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1.(14分)果蝇的红眼基因(R)、白眼基因(r)、直刚毛基因(S)、焦刚毛基因(s)均位于X染色体上。甲同学用一只红眼焦刚毛的雌果蝇与一只红眼直刚毛的雄果蝇杂交,得到162只子代,其中红眼果蝇92只,白眼果蝇29只,无眼果蝇41只。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认为无眼果蝇的出现不可能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对实验结果的假设是“有眼/无眼受到一对基因的控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测交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上述假设成立,无眼基因用D或d表示,则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出现有眼/无眼、直刚毛/焦刚毛这两对性状的表现型和比例为_________。 12.图一为适宜情况下某植物幼苗叶绿体中某两种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光合作用中ATP的生成场所是_____________,有氧呼吸中[H]的生成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中,若T1时突然增加CO2浓度,则短时间内物质A、B相对含量均增加,A、B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ADP、C3或C5);若T1时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则短时间内物质A、B相对含量也会增加,此时A、B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ADP、C3或C5)。 (3)某研究小组同学绘制的该植物在停止供水和恢复供水条件下,气孔开度(气孔开放程度)与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如图二所示,停止供水时,气孔开度下降直接导致光合作用中_____________反应受阻,使得光合速率迅速下降;停止供水一段时间后,叶片发黄,原因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C 【解析】 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生长素中最重要的化学物质为3-吲哚乙酸。生长素有调节茎的生长速率、抑制侧芽、促进生根等作用,在农业上用以促进插枝生根,效果显著。质子泵是细胞膜上转运H+的载体,属于膜蛋白,其合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有关,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 A、生长素通过细胞壁的方式不是跨膜运输,协助扩散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之一,A错误; B、生长素是由色氨酸合成的,本质为吲哚乙酸(小分子有机物),不是蛋白质,不能和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B错误; C、质子泵是细胞膜上转运H+的载体,其合成和运输与内质网有关,需要内质网的加工,C正确; D、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D错误。 故选C。 2、A 【解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 【详解】 A、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野生型酵母菌,起无氧呼吸可以产生酒精,A正确; B、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B错误; C、醋酸菌是需氧生物,C错误; D、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D错误。 故选A。 3、B 【解析】 分析题中家系谱图:由于1号正常,5号患甲病,所以可以推定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无不生有为隐性,父正女病非伴性”)。 【详解】 A、由于5、8号均患甲病而父母均不患病,说明甲病为隐性基因控制,又由于5号为女性,所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果用A/a基因来表示则第Ⅱ代6、7号基因型是AA或者Aa,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A正确; B、由于6、7号基因型都是AA、Aa,所以9号的基因型aa=,患甲病的概率为,B错误; C、由于Turner综合征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6、7号正常,因此9号染色体异常与1~4号无关,是其父母产生了异常配子所致,C正确; D、进行羊水检测时如发现胎儿有重大疾病,可终止妊娠,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遗传病的发生,D正确。 故选B。 4、D 【解析】 该图是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a表示乙的同化量,e、b分别表示甲、乙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d分别表示甲、乙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一般来说,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去路可以有三条:(1)自身呼吸消耗;(2)流入下一营养级;(3)被分解者分解。 【详解】 A、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乙的摄入量,是为乙没有消化、吸收的能量,因此不是乙的同化量而是甲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一部分,故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c中,A错误; B、乙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图中a为乙的同化量,b为乙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所以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a-b,B错误; C、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有三条去路:e自身呼吸消耗;a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分解,故甲摄入的能量大于e+a+c,C错误; D、a表示乙的同化量,一般a约占上一营养级甲同化量的10%~20%,D正确。 故选D。 5、C 【解析】 途径1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途径2为神经调节,在此种调节方式中,腺体本身就是反射弧效应器的一部分。 【详解】 A、途径1为分级调节,经由途径1分泌的激素常见的有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的衍生物,性激素属于脂质,二者都不能使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错误; B、血糖调节过程中激素的分泌符合途径2,而血糖调节过程存在反馈调节,故经由途径2分泌的激素可存在反馈调节,B错误;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故抗利尿激素分泌方式不同于途径1、2,C正确; D、途径1分泌的激素与途径2分泌的激素可能存在拮抗关系,也可能存在协同关系(如甲状腺激素和经过途径2产生的肾上腺素在促进产热方面属于协同作用),D错误。 故选C。 激素分泌调节的四种类型: 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分泌调节属于分级调节,如下图所示: ②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直接合成并分泌。 ③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调节存在下图所示的神经调节,在此种调节方式中,某些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效应器的一部分。 ④直接感受内环境中某种理化因素的变化而导致激素分泌。如:血糖浓度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浓度上升。 6、B 【解析】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比较项目 原 核 细 胞 真 核 细 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主要 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 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 和蛋白质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 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 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 分为多糖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 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详解】 ①核膜的有无是判断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重要依据,①正确; ②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有核糖体,与确定生物类型无关,②错误; ③除支原体外,原核生物都有细胞壁,而真核生物中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植物的细胞壁的成分与原核生物的细胞壁的成分不同,所以细胞壁可以作为判断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依据,③正确; ④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细胞膜上都有磷脂,不能作为判断依据,④错误。 故选B。 7、C 【解析】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中伴随着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题图分析:过程①中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称为胞吐,胞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过程②为Na+内流过程,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过程③表示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回收神经递质,需要载体和能量。 【详解】 A、根据以上分析知①③过程需要消耗ATP (能量),A错误; B、由图可知,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了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B错误; C、题意显示,Ca2+由膜外进入膜内,促进一定数量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从而加速释放神经递质,当Ca2+ 跨膜运输受阻,会导致释放的神经递质(兴奋性递质)减少,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C正确; D、①③过程分别表示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回收,但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D错误。 故选C。 8、B 【解析】 【分析】 激素名称 合成部位 生理作用 应用 赤霉素 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促进矮生性植物茎秆伸长;解除种子休眠,提早用来播种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藏时间 乙烯 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的组织中,成熟的果实中更多 促进果实成熟 促进香蕉、凤梨等果实成熟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 中含量多 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落叶或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 【详解】 A、植物激素的合成也受环境因子变化的影响,A错误; B、同一植物细胞上可能含有多种激素的受体,其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B正确; C、水稻植株产生的乙烯对其它植物的果实也有催熟作用,C错误; D、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水稻植株本身产生的赤霉素不会很多,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9、叶绿体基质 RuBP、PGA、NADPH、ATP等 高O2低CO2(或O2/CO2的值偏高) CO2 消耗 抑制光呼吸可以减少其对ATP和NADPH的消耗,有利于植物进行卡尔文循环合成糖类,从而使农作物增产 【解析】 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光合作用又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的物质变化有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的物质变化为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及光照强度。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光呼吸是细胞在Rubisco酶的催化下,消耗O2,生成CO2,借助叶绿体、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共同完成的消耗能量的反应。 【详解】 (1)植物的卡尔文循环中,RuBP结合CO2的过程为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从题图中可看出卡尔文循环和光呼吸均利用的物质有RuBP、PGA、NADPH、ATP等。光照条件下光呼吸是利用O2产生CO2,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高O2低CO2; (2)从题图中可看出光呼吸的最终产物是CO2,这个过程需要消耗ATP,是消耗能量的过程; (3)抑制光呼吸可以减少其对ATP和NADPH的消耗,使ATP和NADPH更多地参与卡尔文循环合成糖类,从而使农作物增产。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光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题干信息的分析和提取能力,结合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等知识点解题。 10、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CO2 母本 三 两个纯种杂交得F1,种植F1用其花药离体培养得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选择出紧凑型、大果穗品种即可 【解析】 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 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与优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详解】 (1)“正其行,通其风”有利于加强空气流通,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CO2。 (2)“雄性不育系”雄性不可育,不能作父本,只能作母本,省去了人工去雄过程,为与其他品种杂交培育新品种降低了工作量。 (3)隐性突变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而显性突变性状可能是杂合子;玉米种群中发现了“大果穗”这一显性突变性状(第一代)后,自交获得第二代中的显性性状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培育到第三代才能选育出能稳定遗传的纯合显性突变类型。 (4)现有紧凑型小果穗与平展型大果穗两个纯种,要快速培育“紧凑型、大果穗”的纯种,可采取单倍体育种,具体的培育思路是两个纯种杂交得F1,种植F1用其花药离体培养得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选择出紧凑型、大果穗品种即可。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1、基因突变具有低频率性 无眼果蝇和异性有眼(红眼或白眼)果蝇 DdXRsXrs DdXRSY 雌性红眼∶雄性红眼∶雄性白眼=2∶1∶1,雌性全为直刚毛,雄性全为焦刚毛 【解析】 1、根据杂交结果,子代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无眼果蝇=9∶3∶4; 2、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普遍性和低频率性。 【详解】 (1)无眼果蝇在子代的比例为41/162,基因突变具有低频率性,所以无眼果蝇的出现不可能是基因突变造成的。 (2)如果有眼/无眼受到一对基因的控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可以选择无眼果蝇和异性有眼(红眼、白眼)果蝇杂交,子代中如果有眼∶无眼=1∶1,则说明假设成立。 (3)子代中有眼∶无眼=3∶1,并且一只红眼焦刚毛的雌果蝇与一只红眼直刚毛的雄果蝇杂交,子代出现了白眼,所以其基因型是DdXRsXrs和DdXRSY;亲代杂交常染色体上交配结果DD∶Dd∶dd=1∶2∶1,X染色体交配结果,XRSXRs,XRSXrs,XRsY,XrsY,所以雌性红眼∶雄性红眼∶雄性白眼=2∶1∶1,雌性全为直刚毛,雄性全为焦刚毛。 本题需要结合伴性遗传的规律进行分析。熟记各种比例可以快速的分析基因型。 12、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C3 ADP ADP C3 暗 叶绿素被分解(或合成速率变慢或停止),类胡萝卜素的颜色显露出来 【解析】 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详解】 (1)光合作用光反应中,ADP与Pi反应形成ATP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消耗ATP,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生成[H]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生成是[H]场所为线粒体基质。 (2)若T1时刻突然升高CO2浓度,CO2固定加快,C3生成增加,短时间内其去路不变,造成C3含量上升,C5含量下降,同时由于C3含量增加,还原加快,ATP消耗增加,ADP生成增多,故A、B分别是C3和ADP;若T1时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光反应减弱,生成[H]和ATP减少,ADP消耗下降而含量上升,故A表示ADP;光反应生成的[H]、ATP下降,C3还原下降,短时间内C3生成不变从而积累,故B为C3。 (3)停止供水时,气孔开度下降,植物吸收的CO2量减少,使图中暗反应过程受阻,导致光合速率迅速下降;停止供水一段时间后,因为缺水,叶绿素的合成速率变慢(或停止或叶绿素被分解),类胡萝卜素的颜色显露出来,所以叶片发黄。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理解能力。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其中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反应,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有:色素的含量、酶的数量、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