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年海南省嘉积中学生物高三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

上传人:y****6 文档编号:11998216 上传时间:2025-08-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海南省嘉积中学生物高三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5年海南省嘉积中学生物高三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年海南省嘉积中学生物高三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小肠黏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胰岛素经小肠黏膜细胞接受并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小肠黏膜细胞产生的促胰液素可直接进入小肠中 C.葡萄糖进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需载体蛋白的协助 D.小肠黏膜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中含少量的蛋白质 2.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具有稀有性,RNA病毒不会发生基因突变 B.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任何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具有有害性,所以基因突变是阻碍生物进化的因素之一 D.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可用人工诱导致病基因发生定向突变 3.下列不能作为病人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确诊指标是( ) A.检测病人体内是否有病毒的表面蛋白 B.检测病人体内是否有相应抗体 C.检测病人体是否出现发热症状 D.检测病人体内是否有病毒核酸 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内质网膜和核膜含有的磷脂分子结构相同,但蛋白质不同 B.盐酸能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健那绿结合 C.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RNA和蛋白质 D.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既参与物质加工,又参与物质运输 5.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是一种单链正股RNA(+RNA)病毒,下面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RNA既是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也能起到mRNA的作用 B.图中①、②指的都是RNA复制过程 C.图中的M酶包括逆转录酶和RNA复制酶 D.翻译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一条+RNA模板能翻译出多条肽链 6.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 A~F 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据实验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 A.B、C、E 试管会产生 CO2 和 H2O B.根据试管 B、D、F 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 C.在同一细胞内无氧呼吸能够同时产生酒精和乳酸 D.氧气的产生发生在线粒体内膜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细胞呼吸,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小时有40kg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人体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__________。 (2)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___________。 (3)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据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实验思路是:①科学家用化学物质阻断__________后,发现靶细胞膜能接受到部分神经信号;②科学家寻找到靶细胞膜上有ATP的____________。 (4)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小时。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X物质浓度(ng •mL-1) 细胞内ATP浓度(nmoL •mL-1) 细胞死亡百分率 A 0 80 1 B 2 70 3 C 4 50 10 D 8 20 25 E 16 5 70 ①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 ②实验数据表明,该实验因变量之间的联系是____________。 ③若用混有浓度为2ng •mL-1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阻碍消化酶的_______,影响消化;妨碍______,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8.(10分)为研究低氧胁迫对青瓜品种根系细胞呼吸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A、B两个青瓜品种进行实验研究。图示结果为一周后测得的根系中乙醇的含量。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信息可推出,正常通气情况下,青瓜品种A、B的根系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来自于________(填细胞结构的名称)。 (2)实验结果表明,青瓜品种________对氧气浓度的变化较为敏感,直接原因是该品种根系细胞中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含量较高,根本原因是________。 (3)根系长期处于低氧环境中,青瓜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会下降,根系可能变黑、腐烂,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9.(10分)鲜食玉水颜色多样、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用两种纯合鲜食玉米杂交得F1,F1自交得到F2,F2籽粒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紫色非甜:紫色甜:白色非甜:白色甜=27:9:21:7。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紫色与白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填“分离”或“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F2中的紫色籽粒发育成植株后随机受粉,得到的籽粒中紫色籽粒占___________。 (3)紫色甜玉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请你以F1籽粒为育种材料,用最快的方法培育紫色甜玉米纯种___________________。 10.(10分)图甲为某鱼塘能量流动图(c、d、f为不同鱼种,能量单位是J·m-2·a-1)。图乙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该鱼塘小鱼种群密度增长影响的实验结果。据图回答: (1)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由图乙可知,在30 ℃时,小鱼种群数量呈“___________ ”型增长,第15天左右达到__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是获得较大种群数量的良好温度。 (3)如果市场行情有较大变化,中鱼d经济价值剧增,若要使鱼塘获得较大的经济价值,其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5分)人的原发性血色病由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男性只要含有H基因就表现为患病,而女性只有在H基因纯合时才表现为患病;人的先天性夜盲症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人群中调查发现,甲、乙两个家庭各育有一儿一女,甲家庭成员表现型为:母亲正常,父亲和女儿均只患原发性血色病,儿子只患先天性夜盲症;乙家庭成员表现型为:母亲和儿子两病皆患,父亲和女儿均正常(且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先天性夜盲症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2)甲家庭母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若利用H基因探针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发现一女婴体内存在与探针配对的核苷酸序列,是否可以确定该女婴一定患原发性血色病,理由是_______。 (3)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乙家庭的遗传情况_____(亲子代的表现型可不标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B 【解析】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详解】 A、胰岛素与小肠黏膜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被灭活,A正确; B、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促胰液素直接进入血液中,不进入小肠,B错误; C、葡萄糖通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故需载体蛋白的协助,C正确; D、小肠黏膜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为组织液,其中含少量的蛋白质,D正确。 故选B。 2、B 【解析】 基因突变是指由于基因内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DNA分子上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或替换都可以引起核苷酸序列的变化,因而引起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对生物进化和选育新品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发育的任何时期,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包括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 【详解】 A、RNA病毒中,基因就是一个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所以包括RNA病毒在内的所有生物都会可能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 B、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任何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B正确; C、可遗传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是生物进化的前提条件,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C错误; D、人工诱导只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不能控制基因突变的方向,突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 故选B。 3、C 【解析】 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 AD、该病毒的表面蛋白和核酸都是该病毒特有的物质,检测病人体内是否含有该物质可作为病人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确诊指标,AD错误; B、抗体和抗原是特异性结合的,检测病人体内是否有相应抗体可作为病人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确诊指标,B错误; C、很多病原体都会引起病人发热,故其不能作为病人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确诊指标,C正确。 故选C。 4、B 【解析】 1、生物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 ①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 ②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③盐酸(HCl)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3、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 A、细胞膜、内质网膜和核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磷脂分子结构相同,但三种膜的功能不同这与各种膜上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A正确; B、盐酸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甲基绿)结合,B错误; C、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RNA和蛋白质,C正确; D、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与蛋白质的加工、运输有关,D正确。 故选B。 本题需要考生识记生物膜的结构,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 5、C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在宿主细胞肠道内增殖的过程,①、②过程都表示RNA的自我复制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则M表示RNA聚合酶。此外还以新型冠状病毒的+RNA为模板翻译形成病毒的结构蛋白和相应的+RNA组装成子代新冠病毒。 【详解】 A、+RNA既是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也能作为翻译的模板,起到mRNA的作用,A正确; BC、据上分析可知,图中①、②都表示RNA复制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即M表示RNA聚合酶,B正确,C错误;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翻译必须借助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一条+RNA模板能与多个核糖体结合翻译出多条相同的肽链,D正确。 故选C。 6、B 【解析】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两个阶段都发生细胞质基质中; 由表格可知,A试管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B试管中进行了无氧呼吸,能够产生酒精和CO2,C试管中能够进行呼吸作用的第二、三阶段,能产生水和CO2,D试管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E试管中能进行有氧呼吸,F试管中能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 A、C、E试管中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 和 H2O ,B试管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不能产生水,A错误; B、研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场所,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对照实验,故根据B、D、F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场所,B正确; C、同一细胞内无氧呼吸仅能产生酒精或乳酸的一种,C错误; D、氧气的消耗发生在线粒体内膜,酵母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氧气,D错误; 故选B。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A—P~P~P ATP和ADP相互迅速转化 腺苷 典型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受体 细胞中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细胞内ATP浓度下降,能量供应减少,细胞死亡率增加 合成和分泌 主动运输 【解析】 由题干和图可知,细胞膜上存在着P2X、P2Y和P1受体,而ATP与P2X和P2Y受体特异性结合,直接引起神经纤维发生电位变化,则ATP可以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ATP全名叫做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细胞中ATP和ADP的含量不多,是不断的相互转化,维持动态平衡的;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详解】 (1)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尽管生物消耗的ATP很多,但细胞内ATP的含量却很少,这是因为细胞中ATP和ADP可快速的相互转化,既为生命活动及时提供了能量,又避免一时用不尽的能量白白流失掉。 (2)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A,即腺苷。 (3)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要想知道ATP是否能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应先排除典型神经递质的作用,所以科学家的实验设计思路是:①科学家用化学物质阻断典型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后,发现靶细胞膜能接受到部分神经信号;②科学家寻找到靶细胞膜上有ATP的受体。 (4)①根据“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小时”并结合表格中信息可知,该实验中自变量是X物质的浓度,因变量是细胞中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②由实验数据可知,细胞内ATP的浓度下降,能量供应减少,使细胞死亡率增加。 ③食物在小肠内被消化需要消化酶催化,有些食物如氨基酸等物质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在小肠内壁被吸收。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协助。由表格可知X物质浓度越高,细胞产生ATP量越少,细胞死亡率越高。细胞死亡影响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同时ATP的生成量减少,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就少,妨碍主动运输,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本题的知识点是ATP的简式、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和ATP的功能,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并利用题图信息解题的能力,分析实验数据获取结论的能力。 8、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A 品种A根系细胞中与无氧呼吸有关的基因表达水平较高 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影响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的过程 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根细胞有毒害作用 【解析】 由图可知,低氧胁迫条件下,青瓜品种A乙醇增加量大于青瓜品种B。 【详解】 (1)由图可知,正常通气下,青瓜品种A、B仍然有酒精产生,说明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来自于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2)由图可知,青瓜品种A对氧气浓度的变化较为敏感,直接原因是该品种根系细胞中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含量较高,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可以根据氧气的浓度做出对应的调整,根本原因是品种A根系细胞中与无氧呼吸有关的基因表达水平较高。 (3)根系长期处于低氧环境中,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影响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的过程,使得青瓜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会下降。同时,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根系可能变黑、腐烂。 答题关键在于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等相关知识。 9、自由组合 F2籽粒中紫色与白色的性状分离比为9:7 64/81 将F1籽粒种下,获得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诱导染色体加倍,筛选获得紫色甜玉米纯种。 【解析】 分析F2籽粒的性状表现及比例:F2籽粒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白色=9:7,非甜:甜=3:1,可知籽粒颜色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A/a、B/b,基因型为A_B_表现为紫色,基因型为A_bb、aaB_、aabb表现为白色,甜与非甜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D/d,基因型为D_表现为非甜,基因型为dd表现为甜。 【详解】 (1)根据F2籽粒中紫色与白色的性状分离比为9:7,是9:3:3:1的变式可知,籽粒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将F2中的紫色籽粒A_B_发育成植株后随机受粉,先分析第一对A-中有1/3AA、2/3Aa,自由传粉后产生2/3A、1/3a的配子,后代有1/9aa、8/9A-,再分析第二对,第二对与第一对相似,后代有1/9bb、8/9B-,故其随机传粉后得到的籽粒中紫色籽粒A_B_占8/9×8/9=64/81。 (3)紫色甜玉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将F1籽粒种下,获得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诱导染色体加倍,筛选获得紫色甜玉米即为纯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本题考察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三对等位基因)、随机交配等遗传分析,难度较大,注意将两对的先转化为每一对,用分离定律方法去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 10、1.8% S K值 20 ℃ 减少大鱼f的数量 【解析】 分析图甲,浮游植物为第一营养级,浮游动物a和b为第二营养级,小鱼c和中鱼d为第三营养级。中鱼d和小鱼c都捕食浮游动物a,同时中鱼d也捕食小鱼c,两者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由图乙可知,不同温度对小鱼种群密度的影响不同。10 ℃时种群密度的最大值最小,其次是30 ℃时种群密度约在第15天左右达到最大值,20 ℃时种群密度在培养的时间内还没有达到最大值。 【详解】 (1)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l00%=(3700+4200)÷40000×l00%=1.8%。 (2)由图乙可知,在30 ℃时小鱼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保持稳定,为“S”型增长,第15天左右达到K值(环境容纳量),由实验结果可知20 ℃时在培养的时间内种群密度还没有达到最大值,即达到种群密度最大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是获得较大种群数量的良好温度。 (3)根据市场行情,中鱼d经济价值剧增,若要使鱼塘获得较大收益,即增加中鱼d的产量,可通过减少大鱼f的数量(减少中鱼d的天敌),并增加浮游植物的数量以增加浮游动物的数量来实现。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和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甲家庭中双亲均无先天性夜盲症,儿子患该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又因乙家庭中母亲患该病,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但儿子患病,可以排除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HhXBXb 不可以确定,女性只有在H基因纯合时才患病,该女婴虽能检测到H基因,但基因型可能为HH或Hh。因而无法确定该女婴是否患原发性血色病 【解析】 根据甲家庭中双亲均无先天性夜盲症,儿子患该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乙家庭中母亲患该病,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但儿子患病,可判断为伴X隐性遗传病。根据题意“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可说明H、h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男性只要含有H基因就表现为患病,而女性只有在H基因纯合时才表现为患病。据此答题。 【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先天性夜盲症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判断的理由是甲家庭中双亲均无先天性夜盲症,儿子患该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又因乙家庭中母亲患该病,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但儿子患病,说明母亲传给儿子一个隐性致病基因就使儿子表现了患病,可判断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原发性血色病属于常染色体遗传,先天性夜盲症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甲家庭的母亲不患原发性血色病,但其女儿表现患该病(HH),说明母亲含有H基因,又根据其儿子只患先天性夜盲症(hhXbY),可判断母亲的基因型为HhXBXb。由于女性只有在H基因纯合时才患病,该女婴虽能检测到H基因,但基因型可能为HH或Hh。所以即便是检测到女婴体内存在与探针配对的核苷酸序列,也无法确定该女婴是否患原发性血色病。 (3)乙家庭母亲两病均患,基因型为HHXbXb,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基因型为hhXBY,所生儿子两病皆患,基因型为HhXbY,女儿表现正常,基因型为HhXBXb,用遗传图解表示为: 本题考查了遗传病类型的分析、伴性遗传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判断推理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