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6届安徽省亳州市第十八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doc

上传人:y****6 文档编号:11998206 上传时间:2025-08-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9.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6届安徽省亳州市第十八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6届安徽省亳州市第十八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6届安徽省亳州市第十八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细胞与周围环境时刻进行物质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短期被水淹的农田因为作物的根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呼吸,从而导致不能再吸收无机盐 B.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失水时会发生质壁分离,同时其吸水能力也逐渐下降 C.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和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都需要载体和ATP D.同一种物质出入同一个细胞的方式可能不相同,例如神经元细胞吸收和排出K+ 2.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碱基对改变引起的DNA中基因结构的改变是基因突变 B.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C.自然条件下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属于基因突变 D.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3.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内质网中的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中的蛋白质运输到细胞外或细胞内 B.线粒体中的核糖体是由大亚基和小亚基组成,可通过认读密码子合成线粒体所需的全部蛋白质 C.叶绿体中的色素和液泡中的色素都可能与叶的颜色有关 D.中心体存在于部分植物细胞中,溶酶体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中 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些动物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不是内环境 B.饥饿时肝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静脉端血糖浓度较高 C.手足抽搐可能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引起的 D.稳态破坏后,细胞代谢出现紊乱且代谢强度下降 5. “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是以外源DNA或mRNA为模板,人工添加所需原料和能源物质以细胞提取物为条件合成蛋白质的体外基因表达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工添加的原料中应包含脱氧核苷酸 B.该系统具备完成转录和翻译的能力 C.为保证编码目标蛋白的数量应适当添加DNA酶 D.该系统的蛋白质合成过程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 6.经下列实验处理后,取样,用不同试剂检测,实验结果正确的一组是( ) 组别 参与反应的物质 反应条件 检测 实验现象 A 米汤2mL+唾液1.5mL 充分混合反应24h 碘液 蓝色 B 牛奶2mL+唾液1.5mL 斐林试剂 砖红色 C 牛奶2mL+肝脏研磨液1.5mL 碘液 紫色 D 米汤2mL+汗液1.5mL 斐林试剂 蓝色 A.A B.B C.C D.D 7.人类B型地中海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B链发生了缺损,该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B珠蛋白基因有多种突变类型。甲患者的B链l7~18位缺失了赖氨酸、缬氨酸;乙患者的B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B链缩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染色体检查可明确诊断出该病的携带者和患者 B.控制甲、乙患者贫血症的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C.甲患者B链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中碱基对不连续缺失所致 D.乙患者基因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都发生了改变 8.(10分)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肺炎双球菌、烟草花叶病毒都含有核糖体和核酸 B.生物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都是蛋白质 C.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核糖,细胞核中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 D.人的吞噬细胞和浆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二、非选择题 9.(10分)国家863计划项目“利用崂山奶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制备药用蛋白”取得重大进展。 目前,已经成功获得经纯化的抗凝血酶Ⅲ蛋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面是制作崂山奶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流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1)与崂山奶山羊相比,一般不选用小鼠作为乳腺生物反应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PCR扩增抗凝血酶Ⅲ基因时,复性时冷却温度的设定是成功的关键,因为温度过高会破坏 _____之间相应碱基的配对。过程③为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需将该药用蛋白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①需将重组质粒注入受精卵内,而不是动物体细胞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进行过程⑤之前,需取囊胚期的___________细胞做性别鉴定;随后对筛选的胚胎进行分割获得同卵双胎。胚胎分割时,要将囊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4分)下图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图解,其中①-⑤表示代谢过程,A-F表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属于呼吸作用过程的是____(填序号),E代表的物质是 __。 (2)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 ___法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图中代表该过程的是____(填序号),该过程进行的场所为 ___。 (3)若在代谢过程中物质D含量下降,则物质A在短时间内含量 ____上升/下降/不变),原因是____。 11.(14分)家蚕细胞具有高效表达外源基因能力。将人干扰素基因导入家蚕细胞并大规模培养,可以提取干扰素用于制药。 (1)进行转基因操作前,需用________酶短时处理幼蚕组织,以便获得单个细胞。 (2)为使干扰素基因在家蚕细胞中高效表达,需要把来自cDNA文库的干扰素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表达载体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导入家蚕细胞后若要检测干扰素基因在家蚕细胞中是否表达,可以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 (3)培养家蚕细胞时,贴壁生长的细胞会产生接触抑制。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壁小玻璃珠放入反应器中,这样可以_________________,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也有利于空气交换。 (4)“桑基鱼塘”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原理。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这又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原理。 12.我国古代就已发展岀“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利用桑叶喂蚕,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1)蚕粪养鱼,蚕粪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的能量。“鱼塘泥肥桑”的原因是________。 (2)“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请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要求答岀两点)。 (3)为了“种养结合,优势互补”,农民在桑树林下养鸡。树林下养鸡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 (4)诗人孟浩然看到美丽的田园景象,写岀了“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诗句。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D 【解析】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能产生ATP。细胞液的浓度越大,细胞的吸水能力越强。逆浓度梯度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顺浓度梯度运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 【详解】 A、被水淹的农田因为作物的根部缺氧,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还可以吸收无机盐,A错误; B、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与其细胞液浓度成正比,因为植物细胞在失水过程中细胞液浓度是逐渐变大的,所以细胞的吸水能力也是逐渐增强的,B错误; C、淋巴因子和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都是胞吐,需要消耗ATP但不需要载体,C错误; D、K+在神经元细胞内的浓度远远大于细胞外,所以K+运出神经元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但运入神经元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即K+出入神经元细胞的方式不同,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和条件,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尤其是对特例的识记能力。 2、B 【解析】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 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A正确; B、若一对相对性状是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则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能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C、自然条件下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改变了基因结构,属于基因突变,C正确; D、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B。 3、C 【解析】 内质网中的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或其他地方;线粒体中的核糖体只能合成线粒体所需的一部分蛋白质;液泡的色素和某些叶片的颜色有关;溶酶体存在于部分植物细胞中。 【详解】 A、内质网中的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或其他地方,A错误; B、线粒体中的核糖体只能合成线粒体所需的一部分蛋白质,B错误; C、叶绿体的色素与绿色叶片有关,液泡的色素和某些叶片的颜色有关,比如红色的叶片等,C正确; D、溶酶体存在于部分植物细胞中,D错误。 故选C。 4、D 【解析】 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 A、单细胞原生动物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的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可以是外界环境,A正确; B、肝脏内血管走向为动脉进肝脏,静脉出肝脏,饥饿时肝糖原分解,静脉端血糖浓度高,B正确; C、手足抽搐是由血浆中Ca2+过少引起的,C正确; D、稳态破坏后,细胞代谢出现紊乱但代谢强度不一定下降,比如甲亢,D错误。 故选D。 5、B 【解析】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 体外基因表达系统值包含转录和翻译过程,而转录的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而翻译的过程需要氨基酸为原料,整个过程不需要脱氧核苷酸为原料,A错误;该系统能合成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因此其具备完成转录和翻译的能力,B正确;为保证编码目标蛋白的mRNA数量应适当添加RNA聚合酶,如果添加了DNA酶,则会导致模板DNA被水解而破坏,C错误;蛋白质合成过程,是信使RNA和转运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D错误。 关键:根据基因表达的概念,分析本题信息 “体外基因表达系统”得出,该系统中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不包括DNA复制,故只需结合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进行判断。 6、D 【解析】 淀粉遇碘液变蓝,斐林试剂在水域加热的条件下与还原性糖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反应出现紫色。 【详解】 A、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将米汤中的淀粉分解,实验后碘液检测不变蓝,A错误; B、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不能分解蛋白质,所以实验后加入斐林试剂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B错误; C、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不能分解牛奶中的蛋白质,碘液是检测淀粉的,不能检测蛋白质,C错误; D、汗液中不含分解米汤中淀粉的酶,所以实验后加入斐林试剂,溶液中显示的是斐林试剂本身的蓝色,D正确。 故选D。 7、B 【解析】 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发育成的个体患疾病,这类疾病都称为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根据目前人们对遗传物质的认识,可以将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三类。单基因遗传病是由染色体上单个基因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基因突变是指由于基因内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DNA分子上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或替换都可以引起核苷酸序列的变化,因而引起结构的改变。 【详解】 A、该病由基因异常引起,通过染色体检查无法判断,A错误; B、基因突变不会改变基因的位置,因此控制甲、乙患者贫血症的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B正确; C、甲患者的B链l7~18位缺失了赖氨酸、缬氨酸,是基因中碱基对连续缺失所致,C错误; D、乙患者的B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基因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并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B。 8、D 【解析】 1.细胞内参与信息传递的物质有的是蛋白质分子如胰岛素等,有的是脂质如性激素,还有神经递质等。 2.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核酸既有DNA也有RNA,DNA有脱氧核糖,RNA中有核糖。 3.同一个体内不同的组织细胞中,DNA一般相同是因为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来源于同一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分化;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在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 A、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细胞,而烟草花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都含有核酸,前者含有核糖体,后者不含有核糖体,A错误; B、细胞内参与信息传递的物质有的是蛋白质分子如胰岛素等,有的是脂质如性激素,还有神经递质等,则参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不一定是蛋白质,B错误; C、脱氧核糖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核糖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C错误; D、吞噬细胞和浆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原因是细胞分化,根本原因是细胞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9、小鼠产奶量少 两种引物分别于两条模板链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使目的基因在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 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全能性十分困难 滋养层 防止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解析】 图示是利用崂山奶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制备药用蛋白的流程图,其中①表示卵细胞的采集和培养,②表示精子的采集和获取,③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④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⑤表示胚胎移植。 【详解】 (1)该工程的目的是“利用崂山奶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制备药用蛋白”,因此相比较于山羊,小鼠的产奶量很少; (2)氢键受热易分解,在PCR扩增抗凝血酶Ⅲ基因时,需要将引物加到两条模板链上,温度过高会破坏两种引物分别于两条模板链的碱基对;③将目的基因与质粒重组,因此属于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该药用蛋白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可以使目的基因在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 (3)相比较于动物体细胞,受精卵的全能性更强,体细胞的化程度高,恢复全能性十分困难; (4)在进行胚胎移植之前,若要进行性别鉴定,可以取囊胚期的滋养层细胞进行检测;在胚胎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该题的难点是对图中各项技术进行判定,整个863计划项目综合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考察了学生对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一个综合把握情况。 10、⑤④③ [H]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② 叶绿体基质 上升 二氧化碳减少,C3量减少,[H]和ATP消耗量减少,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几乎不变,导致[H]和ATP含量上升 【解析】 据图分析:图甲中,①表示光反应,②表示暗反应,⑤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表示[H]和ATP,B表示ADP、Pi和NADP+,C表示氧气,D表示二氧化碳,E表示[H],F表示丙酮酸。 【详解】 (1)根据分析,属于呼吸作用过程的有⑤④③,E都是[H]。 (2)卡尔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实质是暗反应②,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3)D(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短时间内,C3含量降低,所以A([H]和ATP)的消耗量降低,而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几乎不变,导致[H]和ATP含量上升。 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情况,考生需要结合过程分析出图中所示字母和数字的含义。 11、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启动子 终止子 分子杂交技术和抗原-抗体杂交法 增大细胞贴壁生长的附着面积 物质循环再生 整体性 【解析】 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从分子水平上检测目的基因的方法:(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用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用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PCR技术的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等。 3、生态工程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 (1)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以便获得单个细胞; (2)基因表达载体包括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启动子位于目的基因的首端,终止子位于目的基因的尾端,故为使干扰素基因在家蚕细胞中高效表达,需要把来自cDNA文库的干扰素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表达载体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可采用分子杂交技术,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 (3)培养家蚕细胞时,贴壁生长的细胞会产生接触抑制,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壁小玻璃珠放入反应器中,这样可以增大细胞贴壁生长的附着面积,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也有利于空气交换; (4)“桑基鱼塘”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这又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本题综合考查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培养、生态工程原理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具体过程;掌握生态工程的原理及一般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2、一 鱼塘泥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从而被桑树吸收,利于桑树的生长 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如果放养的鸡过少,不能充分利用桑树林所能提供的能量;如果放养的鸡过多,就会造成桑树林被破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减少,使鸡的产品的产量下降 直接 【解析】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各营养级的同化能的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所以蚕粪中的碳元素只能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向鱼。 【详解】 (1)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因为蚕粪中所含的能量属于桑的同化量。鱼泥中有大量分解者,分解者的作用是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而被植物的根吸收利用。 (2)“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能够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因此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3)如果放养的鸡过少,不能充分利用桑树林所能提供的能量;如果放养的鸡过多,就会造成桑树林被破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减少,使鸡的产品的产量下降。只有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合理确定放养量,才能保持持续高产。 (4)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等。所以看到美景写出诗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本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对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