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年云南省普洱市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生物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y****6 文档编号:11998208 上传时间:2025-08-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云南省普洱市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生物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5年云南省普洱市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生物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年云南省普洱市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生物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2.肿瘤细胞一旦死亡就会释放钾离子到细胞外,钾离子通常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细胞外增加的钾离子可降低免疫细胞活性,阻止它们的抗肿瘤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发挥抗肿瘤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 B.细胞外高浓度钾离子导致免疫细胞数量减少 C.细胞外低浓度钾离子是免疫细胞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 D.死亡的肿瘤细胞释放钾离子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性 3.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研究细胞对氧气的感应和适应机制的三位科学家。研究表明,HIF是普遍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在正常氧气条件下,HIF会迅速分解;当细胞缺氧时.HIF会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的低氧应答元件(非编码蛋白质序列)结合,使EPO基因表达加快.促进EPO的合成。HIF的产生过程及其对EPO基因的调控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过程②在低氧环境中才能够进行 B.HII-的含量与细胞内的氧气含量呈正相关 C.细胞在正常氧气环境中EPO基因不能表达 D.EPO含量增加会促进细胞中HIF含量下降 4.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可对哺乳动物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以大鼠为实验材料,检测甲减仔鼠及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的各项指标,结果见下表。 指标 正常仔鼠 甲减仔鼠 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 甲状腺激素总量(pmol/L) 20.42 5.90 15.92 促甲状腺激素(TSH,mIU/L) 3.12 9.29 4.97 心肌重量(mg) 68.27 41.29 65.66 结合上表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及其与心肌生长的关系,错误的是 A.TSH的增加抑制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B.补充甲状腺激素后TSH的分泌减少 C.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心肌的生长 D.补充甲状腺激素可用于治疗甲减 5.现有一组对胰岛素不敏感(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无明显变化)的高血糖小鼠,为验证阿司匹林能恢复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小鼠的血糖浓度恢复正常,现将上述小鼠随机均分成若干组,下表表示各组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1 2 3 4 处理方法 胰岛素 + - + - 阿司匹林 - + + - 实验结果(血糖浓度) ? 高于正常 ? 高于正常 注:“+”和“一”分别表示适量添加和不添加 A.第4组应选择血糖浓度正常的小鼠 B.第1组的实验结果为正常 C.第3组的实验结果为正常 D.两种药物也可以饲喂的方式添加 6.如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D与FG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 C.EF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CD段有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组 7.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双链DNA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达1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非洲猪瘟病毒侵人猪体内会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B.侵入猪细胞内的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逆转录等过程进行自我复制 C.病毒为寄生生物,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将其彻底清除 D.再次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后,猪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分泌抗体将其杀灭 8.(10分)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探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的S型菌都由R型菌转化而来 B.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噬菌体都带有35S C.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均有R型菌 D.用B型TMV(烟草花叶病毒)的RNA 和A型TMV的蛋白质重组而成的病毒感染烟草,会得到2种子代病毒 二、非选择题 9.(10分)甲图表示某草原上一定区域内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图,其中K0表示野兔种群在理想状况下的环境容纳量;乙图为甲图中野兔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其中字母表示相应的能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甲图分析,野兔的种群数量呈_____型增长。野兔种群数量没有达到K0值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等种间关系所导致的。 (2)乙图中所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如果由于人为因素发生火灾导致整个草原化为一片灰烬,火灾前后草原的变化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群落演替。 (3)乙图中C属于________营养级的能量,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中能量为1.5×109kJ,B中能量为1.4×109kJ,某种天敌同化的能量为2.4×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从野兔到其天敌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4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在逐渐提高。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如被生活污水污染的湖泊的治理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统计被污染湖泊中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属于在________水平上的调查。在该湖泊中,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中的________。 (2)被污染湖泊发生了水华,经检测,0.2m水深处有机碳的生产量很高,但0.6m以下有机碳的生产量较低,从环境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工作人员往发生水华的湖泊中投入一定量的能够吞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对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有明显效果,其原理是大量放养这些鱼类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的复杂性;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水体中放养鱼苗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湖泊治理成功后,仍要控制生活污水的流入量,其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 11.(14分)某动物的毛色有白色。棕色和黄色三种,现用黄色个体和白色个体杂交,子代F1为棕色个体和黄色个体。现欲研究该动物毛色的遗传规律,不同实验小组提出了不同观点: 观点一:该动物毛色由一组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E1、E2、E3分别控制黄色、棕色、白色; 观点二:该动物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黄色,无显性基因时表现为白色,其余情况表现为棕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观点一正确,则亲本黄色个体和F1棕色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且让F1中的棕色个体与F1中的黄色个体进行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动物毛色的遗传规律符合观点二,能否确定A/a、B/b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能确定,请说明理由,并从F1中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进行辅证;若不能确定,请说明理由,并从F1中选择材料设计实验探究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和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20年初,武汉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肺炎,经检测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NCP)引起的。科研人员正在加紧研制生产NCP的疫苗和探索相应抗体的制备。回答有关的问题: (1)科研人员提出用康复者血清治疗新冠型肺炎,是因为康复者血清中存在_______(填“抗原”或“抗体”),但该方法存在缺陷,如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针对血清治疗存在的缺陷,研究者从治愈患者捐献的血液中提取浆细胞,然后用_______诱导该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发生融合。几经努力,最终生产出单克隆抗体,此种方法生产的抗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点。 (3)科研人员还设想将控制无限增殖的基因(记作X基因)转入人的浆细胞,构建出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系。用PCR技术扩增X基因的前提是需要知道______。若在浆细胞中的染色体DNA上检测到X基因,但该浆细胞死亡或不能增殖,则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C 【解析】 本题通过大肠杆菌在基本培养基上和特殊培养基上生长情况,来考查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和基因突变等相关知识点,关键要把握题干中“物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从而得出两个细菌出现了基因重组,从而形成另一种大肠杆菌。 【详解】 A、突变体M需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可以说明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可能丧失,从而不能自身合成氨基酸甲,而导致必须添加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A正确; B、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B正确; CD、M和N的混合培养,致使两者间发生了DNA的转移,即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突变体M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是由于细菌间DNA的转移实现的,而不是突变体M的RNA,C错误,D正确。 故选C。 解题关键要知道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变异类型存在基因突变,以及特殊情况下可以发生DNA的转移从而发生基因重组。 2、C 【解析】 癌细胞的特征: (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降低,导致细胞彼此间的黏着性减小,易于扩散转移; (4)失去接触抑制。 【详解】 A、发挥抗肿瘤功能的细胞是效应T细胞,A错误; B、细胞外高浓度钾离子导致免疫细胞活性降低,并非数量减少,B错误; C、细胞外增加的钾离子可降低免疫细胞活性,因此细胞外低浓度钾离子是免疫细胞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C正确; D、死亡的肿瘤细胞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D错误。 故选:C。 关键:识别并消灭肿瘤细胞通过细胞免疫中的效应T的接触引起,不是浆细胞,浆细胞只是产生抗体,发挥体液免疫的功能。 3、D 【解析】 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又称红细胞刺激因子、促红素,是一种人体内源性糖蛋白激素,可刺激红细胞生成。 【详解】 A、过程①为转录,过程②为翻译,均不需要在低氧环境中进行,A错误; B、正常氧气条件下,HIF会迅速分解;当细胞缺氧时.HIF会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的低氧应答元件(非编码蛋白质序列)结合,因此HII-的含量与细胞巾的氧气含量呈负相关,B错误; C、EPO为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在正常氧气环境中EPO基因表达,在低氧环境下EPO基因表达加快,以适应低氧的环境,C错误; D、EPO含量增加会促进红细胞运输氧气,细胞逐渐提高甚至恢复正常氧气的状态,而在正常氧气条件下,HIF分解,因此EPO含量增加会促进HIF含量下降,D正确。 故选D。 4、A 【解析】 1、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寒冷等刺激→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 2、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 【详解】 A、TSH(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A错误; B、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与甲减仔鼠相比,TSH(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说明补充甲状腺激素后,TSH的分泌减少,B正确; C、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甲减仔鼠相比,正常仔鼠和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的心肌重量都高,说明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心肌的生长,C正确; D、本实验中,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的各项指标,与正常仔鼠相差不大,说明补充甲状腺激素可用于治疗甲减,D正确。 故选A。 5、C 【解析】 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维持血糖浓度的正常水平,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协同作用。在内分泌系统中,胰岛素是现在已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详解】 A、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第4组应选择对胰岛素不敏感(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无明显变化)的高血糖小鼠,A错误; B、小鼠对胰岛素不敏感,因此第1组的实验结果为高于正常,B错误; C、阿司匹林能恢复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小鼠的血糖浓度恢复正常,因此第3组的实验结果为正常,C正确; D、胰岛素为蛋白质,不能口服,会被消化道中的酶降解,胰岛素不能用饲喂的方式添加,D错误。 故选C。 6、C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实线甲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虚线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其中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D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EF表示着丝粒分裂。 【详解】 A. 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F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CD与FG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A正确; B. 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B正确; C. DE对应的时间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EF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无关,C错误; D.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前期有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从而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重组,D正确。 故选C。 7、C 【解析】 非洲猪瘟病毒无细胞结构,遗传物质是DNA,作为抗原会诱发机体发生相应的免疫反应。 【详解】 A、淋巴因子可加强有关免疫细胞的功能,但不能与病毒直接结合,A错误; B、该病毒遗传物质是DNA,不会进行逆转录过程,B错误; C、病毒为寄生生物,需要进入宿主细胞内繁殖,因此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将其彻底清除,C正确; D、记忆细胞不能分泌抗体,抗体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D错误。 故选C。 易错点:只有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记忆细胞可以产生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 8、C 【解析】 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思路是:将S型细菌中的物质一一提纯,并分别于R型菌混合,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因此得出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详解】 A、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最初的S型菌是由R型菌转化而来,而后S型菌可通过繁殖产生大量后代,A错误; B、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而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利用大肠杆菌不含放射性的氨基酸合成的,所以新形成的噬菌体都没有35S,B错误; C、S型细菌的DNA能让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将S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后,只有S菌的DNA这组实验中同时出现R型细菌和S型细菌,而其它组只出现R型细菌,C正确; D、用B型TMV(烟草花叶病毒)的RNA 和A型TMV的蛋白质重组而成的病毒感染烟草,只会得到B型TMV一种子代病毒,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9、S 捕食、竞争、寄生 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是 第一 野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在野兔体内的能量) (4)16% 【解析】 分析:1、据图甲分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处于动态平衡;在K2-K1附近波动。 2、野兔摄入=野兔同化量(A)+粪便量(C),野兔同化量(A)=呼吸作用散失量+生长、发育和繁殖(B),生长、发育和繁殖(B)=分解者利用(D)+某种天敌摄入。 【详解】 (1)根据图甲种群数量变化的柱形图可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野兔种群数量没有达到K0值的原因主要是捕食、竞争、寄生等种间关系所导致的。 (2)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乙中有消费者和分解者,故缺少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如果由于人为因素发生火灾致整个草原化为一片灰烬,火灾前后草原的变化是群落演替,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3)乙图中的C来自野兔产生的粪便,即来自绿色植物(即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表示野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在野兔体内的能量)。 (4)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相邻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野兔的同化量为1.5×109kJ,天敌的同化量为2.4×108kJ,故该生态系统中从野兔到其天敌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4×108÷(1.5×109)×100%=16%。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种群数量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群落 垂直结构 藻类大量生长,堆积在表层,下层水体中光照强度较弱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解析】 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详解】 (1)统计被污染湖泊中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的调查;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湖泊中,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中的垂直结构。 (2)被污染湖泊发生了水华,经检测,0.2m水深处有机碳的生产量很高,但0.6m以下有机碳的生产量较低主要是因为水华主要是由含N、P的生活污水排放后,藻类大量繁殖,堆积在表层,导致下层水体中光照强度较弱。 (3)往发生水华的湖泊中投入一定量的能够吞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性,可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水体中放养鱼苗后能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该湖泊治理成功后,仍要控制生活污水的流入量,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识记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11、E1E2、E2E3 黄色∶棕色∶白色=2∶1∶1 不能 不论A/a、B/b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都可满足题干所述杂交情况 让F1中的黄色雌雄个体相互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或让F1中的黄色个体与F1中的棕色个体相互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若子代表现型为黄色∶棕色∶白色=9∶6∶1,则A/a、B/b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白色=3∶1,则A/a、B/b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或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棕色∶白色=3∶4∶1,则A/a、B/b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棕色∶白色=2∶1∶1,则A/a、B/b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 若观点一正确,E1、E2、E3分别控制黄色、棕色、白色,根据题目中的杂交信息,黄色个体和白色个体杂交,子代F1为棕色个体和黄色个体,子代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后,白色性状消失,说明控制白色性状的E3基因显性最弱;亲本和子代中均存在黄色性状且亲本无棕色性状而子代出现棕色性状,说明黄色性状相对于棕色性状为显性。综上所术,E1、E2、E3的显隐关系为E1>E2>E3。 若观点二正确,根据题目信息,A_B_为黄色,aaB_和A_bb为棕色,aabb为白色。 【详解】 (1)若观点一正确,E1、E2、E3分别控制黄色、棕色、白色,根据题目中的杂交信息,黄色个体和白色个体杂交,子代F1为棕色个体和黄色个体,在亲、子代中出现了三种表现型,说明亲本中存在E1、E2、E3三种基因,又因为黄色与白色杂交,子代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后,白色性状消失,说明控制白色性状的E3基因显性最弱;亲本和子代中均存在黄色性状且亲本无棕色性状而子代出现棕色性状,说明黄色性状相对于棕色性状为显性。综上所术,E1、E2、E3的显隐关系为E1>E2>E3,亲本的基因型为E1E2(黄色)E3 E3(白色),F1基因型为:E1 E3(黄色)E2E3(棕色);让F1中的棕色个体与F1中的黄色个体进行杂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E1E2∶E1E3∶E2E3∶E3 E3=1∶1∶1∶1,因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黄色∶棕色∶白色=2∶1∶1。 (2)若该动物毛色的遗传规律符合观点二,根据题设条件可推测出亲本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或AaBB×aabb。当A/a、B/b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或位于非同源染色体,都满足题干黄色和白色个体杂交,子代F1为棕色和黄色个体的要求,因此不能确定A/a、B/b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自由组合定律。若从F1中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可以选择让F1中的黄色(AaBb)个体相互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也可以让F1中的黄色(AaBb)个体与F1中的棕色(aaBb或Aabb)个体相互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但不能让F1中的棕色个体相互杂交,因为F1中的棕色个体相互杂交的结果无法用来判断A/a、B/b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自由组合定律。故实验结果及结论:让F1中的黄色雌雄个体相互杂交,若子代表现型为黄色∶棕色∶白色=9∶6∶1,则A/a、B/b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白色=3∶1,则A/a、B/b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如果让F1中的黄色个体与F1中的棕色个体相互杂交,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棕色∶白色=3∶4∶1,则A/a、B/b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棕色∶白色=2∶1∶1,则A/a、B/b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规律,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着重利用假说——演绎法,恰当地提出相应的假说,并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演绎推理,找出不同假说间的区别,最后加以论述。 12、抗体 血清成分复杂,对于是否会引起其他问题还存在不确定性 角度二:需要的血清数量比较大(血清抗体含量少) 角度三:血清抗体纯度低,特异性差 灭活的病毒(聚乙二醇、PEG、离心、电激、振动等均可)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X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X基因的插入破坏了浆细胞生命活动必需的某些基因角度二:X基因没有表达,所以不增殖 【解析】 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2、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 (1)康复者的血清中含有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因此有科研人员建议用康复者的血清来治疗患者,但存在血清成分复杂,对于是否会引起其他问题还存在不确定性或需要的血清数量比较大或血清抗体纯度低,特异性差等问题,该方法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2)可以采用灭活的病毒或利用聚乙二醇等诱导将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与普通血清抗体相比较,最主要的优点在于它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3)若用PCR技术扩增X基因,则需要用到热稳定DNA聚合酶,该方法能够成功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引物,以便于扩增X基因。若X基因的插入破坏了浆细胞生命活动必需的某些基因,或者X基因导入浆细胞后没有表达,都可能导致在浆细胞中的染色体DNA上检测到X基因,但该浆细胞死亡或不能增殖等现象。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识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